深度阅读

挺进阿富汗:中国第一支文化遗产考察团纪实观察(1)

摘要:   2018年3月下旬,中国敦煌研究院派出一支赴阿富汗文化遗产考察团进入阿富汗展开学术调察,邵学成博士作为考察团成员之一,记录下来耳闻目睹的一切,将亲身感受的在阿富汗所见所闻分享给关注丝绸之路考古美术、关注世界文化遗产和爱好世界和平的同仁们,希望读者从中找到自己的理想兴趣点,为敦煌学和丝绸之路研究增砖添瓦。    3月25日(星期日)  主要行程:访问阿富汗国家博物馆、信息文化部和中国大使馆举办的

  2018年3月下旬,中国敦煌研究院派出一支赴阿富汗文化遗产考察团进入阿富汗展开学术调察,邵学成博士作为考察团成员之一,记录下来耳闻目睹的一切,将亲身感受的在阿富汗所见所闻分享给关注丝绸之路考古美术、关注世界文化遗产和爱好世界和平的同仁们,希望读者从中找到自己的理想兴趣点,为敦煌学和丝绸之路研究增砖添瓦。

  

  3月25日(星期日)

  主要行程:访问阿富汗国家博物馆、信息文化部和中国大使馆举办的丝绸之路文化之夜活动

  

  

(俯瞰整个喀布尔市区风景、灰蒙蒙一片,多少感觉有些压抑)

  

(喀布尔市中心最繁华的商业市场地段风景)

(孙志军老师制作的喀布尔市内主要活动地点示意图©Google Earth)

  

  清晨出发去阿富汗国家博物馆

  

   清晨阳光正好,敦煌研究院代表团和刘劲松大使一行乘坐4辆防弹车一起出发,目的地是国家博物馆。

   车队一路穿越喀布尔城区与郊区,但从窗内看出去,整个城市风情面貌基本没有差异,尽管喀布尔也是百万人口城市,但整个城市没有城乡之间的区别,喀布尔城市作为国家首都没有太多大型工程新建设的景象。市区内几幢孤单的小高层楼,也基本是上个世纪前苏联和其他国家援建,似乎代表和诉说着过去的景象,也显得有些萧条。

   我们途经的一些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人流车流还是很多,因为也是早高峰,一些路口熙熙攘攘的毫无次序,车辆行驶缓慢,路口也没有红绿灯,全靠警察和人力来调控。几辆战车都藏在旁边掩体中,上面的枪筒和炮筒都用布包裹着,军士一般都蒙面遮脸,一言不发,警惕的的观察着周边的一切,谨慎的防止恐怖袭击的发生。

   而阿富汗的警察一般身材较胖,穿着深灰色衣服,很容易辨别出来,他们吹着哨子,指挥行人,需要不断的和人商量交谈。这些阿富汗街头的车辆基本都是日系车,很多都是在原国家报废的车辆,被拉到阿富汗来重新使用。很多客用中巴车都超载严重,塞的满满的都是人,但是大家各自为了赶行程、都不太在乎。

   在喀布尔街头上,这些萧条而肃杀、热闹而又混乱的景象,让我看到这个国家沉默的表情和汹涌的动力,这是矛盾的、却又很现实。街头上的人们基本都没有笑容,只会急匆匆、再次急匆匆的赶路;或者一群呆呆的蹲坐着人,像是被生活抛弃了,坐在街边绝望的观察着这个世界。我在这个宗教化的国家里面,对于文化的想像似乎已经消失了。我努力思索着想象着这里的情景,想尽快的获得一些除去历史的认知,和战争恐慌造成的重复印象。

   阿富汗在20世纪初期,也曾是亚洲最有活力的国家,在整体向西方学习欧化的背景下,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活动,现在在街边我们仍然可以依稀看到很多近代欧式建筑的影子,这些近代化的建筑都代表着上个世纪阿富汗向欧美学习的过程。

  

(敦煌研究院马强老师在使馆工作人员指导下穿着防弹装备)

(敦煌研究院孙志军老师穿着防弹衣在车内等待出发)

(喀布尔街道上的小商贩)

(喀布尔的城郊几个儿童正在打排球)

  

  到达喀布尔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馆长拉西米在办公室与代表团一行展开会谈和讨论,拉西米让博物馆负责公共外联事物的女性馆员出来一起参加会谈,拉西米馆长介绍了自己的主要工作,以及近些年的主要展览工作和未来展览展望,同时拉西米馆长提到可以帮助和协助敦煌研究院做一些喀布尔市周边的考察工作。敦煌研究院的张先堂副院长介绍了此次访问的目的和计划,转达了王旭东院长和敦煌研究院所有人对于老朋友的问候,以及在阿富汗展览期间在敦煌努力工作的两位阿富汗馆员的谢意。因为之前张先堂副院长已经在敦煌、成都与馆长拉西米会面两次,已有各种形式交流,彼此已经比较熟悉,所以会谈较为轻松顺畅。

   会谈结束后,馆长拉西米开始为代表团导览博物馆基本陈列,讲述阿富汗博物馆的历史,并且就一些与中国相关联的文物进行讨论。由于阿富汗展览在中国的巡回展览和举办,现在国内对于古代贵霜帝国非常感兴趣,同时贵霜的历史研究也离不开中国文献资料的支持。本次导览从一楼的贵霜朝文物开始介绍阿富汗国家的历史:

   1922年法国与阿富汗签订考古独占协议,规定1922年~1952年30年间阿富汗的所有考古发掘和考古摄影权利归属法国独有,其他国家和个人不允许进入考古。1919阿富汗政府成立博物馆筹备中心,1922年在法国考古学家帮助下陆续以原国王收藏的钱币、珠宝和细密画等物品作为第一批馆藏文物,开始创办博物馆。博物馆地址选在了当时的达曼努拉的城郊一座市政办公楼,将其改造成了博物馆,之后陆续扩充馆藏文物,现在馆藏文物陈列基本都是法国考古队发掘的文物。刘劲松大使前些日刚刚参加完博物馆的文化遗产活动,对于博物馆软硬件设施已经较为熟悉。由于这批馆藏文物没有被整理,阿富汗也没有出版相对齐全的图录,考察团将分两次对馆藏文物进行重点拍摄,留下基础图片信息档案。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远景©UNESCO)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入口©敦煌研究院)

  (喀布尔国家博物馆二楼廊道和展厅内景)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拉西米(左一)与张先堂副院长(左二)、刘劲松大使(左三)、宋焰朋老师展开会谈)

(敦煌研究院张先堂副院长向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介绍高科技复制的敦煌壁画)

  

   拉西米馆长在陪同参观讲解中重点讲述了最近这些年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在内战中被毁坏的、经历重新修复的文物和一些代表阿富汗独特文化的文物。在佛教文物展览中馆长拉西米强调阿富汗佛教造像艺术风格中2世纪~9世纪的独特性、特别是一些佛像和供养人的发饰和服饰,这些都区别于其他犍陀罗地区,与巴基斯坦、印度和乌兹别克等地区区别很大,有着自己的审美特点,这些都在重点强调范围。

   同样在伊斯兰文物展陈区域中,拉西米馆长讲述也比较详细,也强调了伊斯兰时期加兹尼王朝的青铜器中特有动物造型器皿;在努里斯坦的木雕陈列区域,强调了该地区区域文明的延续和独特审美表达出来的自然观念,这些都是阿富汗独特的文化和地方特色明显的文物,拉西米馆长也希望他的这番讲解能够强调出阿富汗自身的文明和文化特征。

   “千城之国”巴克特里亚展厅、钱币馆由于时间安排因素,行程较为紧张,讲述较少。钱币馆为新开设的展厅,全部讲述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但是初步观察,展陈有序,基本囊括了阿富汗所有历史时期的钱币和内容,希腊化——贵霜时期的钱币尤为精彩,同时这些展陈也参照了国际学界最新的研究。

(博物馆馆长拉西米为代表团讲解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展厅的贵霜文物©敦煌研究院

(surkh kotal 出土的贵霜王朝王侯像在内战中被毁成碎片,战后博物馆对其进行重新修复©敦煌研究院

(surkh kotal出土的2世纪~3世纪石灰岩雕刻©敦煌研究院)

  

(孙志军老师正在拍摄文物©敦煌研究院)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展示的贵霜时代的泥塑文物©敦煌研究院

(博物馆展示的犍陀罗风格石灰岩雕塑©敦煌研究院

(博物馆展示的犍陀罗风格灰泥塑文物©敦煌研究院

(博物馆展示的5-7世纪犍陀罗风格石膏像©敦煌研究院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展示的犍陀罗风格泥塑文物©敦煌研究院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展示的艾娜克遗址出土的按捺图案装饰陶片和泥塑人物头像模具©敦煌研究院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展示的艾娜克遗址最新出土的陶罐和萨珊银币©敦煌研究院

(钱币馆中展示的阿富汗出土的中国北宋政和通宝钱币)

(迦毕试省出土的犍陀罗三世佛和供养人雕刻©敦煌研究院)

(阿富汗出土的犍陀罗石雕文物细节©敦煌研究院)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伊斯兰时期文物展厅©敦煌研究院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展示的伊斯兰时期的模仿动物造型的陶瓷和青铜文物©敦煌研究院

  

  

在参观完主要的展厅后,在拉西米馆长的引领下,陆续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图书室、文物修复室和文物库房。图书室只有一间房屋,里面都是各国出版的研究阿富汗的考古美术图书,敦煌研究院此次捐赠的图书也会被保存在图书馆里面,供馆员和爱好者学习。因为战乱原因,阿富汗的印刷和出版业受到巨大冲击,图书市场也很凋敝,书籍出版较少,但最近的图书出版物都会以达里语和英语互译形式出现。

文物库房由于文物安全和保存条件需求问题,平时基本不会对公众开放,这次全部给敦煌研究院考察团开放,并且允许研究人员拍照记录,以便深入研究。

这次参观的文物库房大概有三、四百平米左右,库房的廊道和铁架子上摆放各种文物和存储箱,库房建筑空间的划分主要按照文物类型进行排列。我们考察的库房主要是以石刻、陶瓷和泥塑为主,温湿度控制还可以,能够达到库房文物的基本保存需求。这批库房的文物由于没有进行展陈过,很多只在早期法国考古报告中的出土文物,我们也是第一次见到,感觉机会很珍贵,希望有机会能够连同早期考古报告一起介绍给国内。

据馆长拉西米介绍国家博物馆共有处文物库房,分布在不同的区域。现在参观的博物馆的库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余的库房并不在博物馆,而是分布在城市里其他的区域,这样也利于在战乱时期文物的保存和紧急转移。


  

(国家博物馆馆长拉西米和馆员正在打开文物库房)

  (博物馆库房存放着大量的出土陶罐和文物©敦煌研究院

(博物馆库房保存的希腊化和贵霜文物碑铭©敦煌研究院

  (博物馆库房中部分无法修复的文物碎片©敦煌研究院

(敦煌研究院专家代表团参观文物修复室©敦煌研究院

  (博物馆人员正在修复的艾娜克遗址的文物陶罐©敦煌研究院

(敦煌研究院的樊再轩研究员(左一)、王小伟副研究员(左二)、张晓刚研究员(左三)正在观察艾娜克遗址出土的佛教壁画被整体揭取后的保存情况©敦煌研究院

  

  

到达阿富汗前,我们曾提前向馆长申请的关于查看巴米扬山谷最新寺院出土发掘出土文物的请求,这批新出土的佛教文物是全世界关注巴米扬研究的一个焦点,包含很多佛像、佛塔碎片、陶瓷器、青铜碎片和舍利等物品,也是破解巴米扬石窟艺术来源的“密码”之一。但是自考古发掘以来,只有阿裔法籍考古领队塔赫兹教授一人所占有资料,所有影像资料只有其一人所有,报告零星发布过一些,但并不全面,给研究带来诸多不变。拉西米馆长回应这批新出土的文物整体被放在一个特殊库房之内,但钥匙由原来的考古领队塔赫兹教授随身携带,塔赫兹教授现长期居住法国,所以此次仍然无法查看,甚为遗憾。

由于午餐时间临近,大家依依不舍的离开的库房,在库房们关闭的那一刻,我想,或许阿富汗仍然有很多的未解之谜等着我们,期待敦煌研究院能够和国家博物馆建立长期友好合作的关系,希望下次可以有机会看到更多珍贵的资料,逐步介绍进入国内。


12:10在国家博物馆餐厅举办了冷餐会,招待大家。


在博物馆新修建的餐厅中,众人一起吃饭用餐,主要食品是简单可口的馕、米饭、蔬菜沙拉和水果。席间,拉西米馆长谈到了博物馆的新馆建设和规划,由于治安问题和资金不足,这些已经做好的规划似乎很难在短时间内落地实施,建筑施工都需要安保力量配合,这些都加大了建设的难度,谈到这里拉西米馆长也略为惆怅。

   馆长拉西米自身的一些故事,也随着了解的深入,慢慢为大家所熟知。当年拉西米也是一个塔吉克族大家庭的长子,背负着家族的期望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其家族本想让其学习经济金融类专业,但是拉西米主动选择学习博物馆学,再回来阿富汗继续从事文博工作。他最初的回国愿望是建设好博物馆,做好展览,将是希望让黑暗的地方有一点光,因为黑夜愈黑暗,光芒就会越耀眼,现在的阿富汗更需要博物馆这样的文化设施来保护宣传文化,让古代阿富汗人的智慧传承下去。但是由于时局限制,拉西米馆长很多抱负仍然无法施展。35岁的拉西米馆长有时需要同时处理很多事物,很多时候整个国家的重任都要落在他的年轻的肩膀上。

   我们考察团目睹了阿富汗博物馆的软硬件设施,也为里面的珍贵文物赞叹。但是反过来想一想,今年是阿富汗陷入战乱40年了,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承受如此长期的动乱,这40年战争基本上打断了阿富汗两代人的青春和梦想,也毁掉了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的自信。现在的阿富汗文物保护工作者,在新一轮恐怖组织的反攻浪潮下,每天还要面对恐怖袭击和死亡的威胁,在夹缝中求生存。

饭后辞别,馆长赠送每人一部分阿富汗新出土文物的画册,内容是新出土的佛教遗址艾娜克文物在捷克共和国的展览图录,印刷很精美。馆长希望这批新出土的文物能够带给阿富汗文博事业新的关注和力量,但是由于该遗址考古工作还没有完成,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整理出土物品。自己多次参观博物馆很少获得赠书,这次馆长慷慨赠书,也是第一次遇见。

刘劲松大使相约拉西米馆长晚上时间再见。今晚拉西米馆长将会在中国大使馆“丝绸之路文化之夜”上做一场公众演讲,为所有政要来宾和文化界人士介绍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历程。这是很难得的宣传博物馆事业的机会,馆长拉西米几天前就开始写稿子做准备,我们走后他将继续撰写演讲稿件。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内部的警卫和望楼©敦煌研究院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准备的午饭自助餐©敦煌研究院

(艾娜克新出土的佛教文物展览图录)

  

  下午到达阿富汗信息文化部

  

   信息文化部办公室较为偏僻,办公楼布局偪仄,进入办公大楼后需要绕行几次才能到达办公室,这样做的目的主要考虑安全防卫。敦煌研究院代表在刘劲松大使的引荐下集体会见阿富汗临时代理信息文化部部长巴瓦瑞。

   巴瓦瑞现在为临时代理文化部长,原来在喀布尔大学担任考古学系教授,2016年升任临时信息文化部代理部长,可惜的是由于时间紧张上任后从未访问过中国,但对于中国的考古和文化遗产方面的合作一直很期待。巴瓦瑞由于其本身是考古学专业出身,在其主持下近些年阿富汗考古文博事业发展略有起色,开始慢慢培养出一批新的文博人才,文博事业开始有了复苏的迹象。

   双方在巴瓦瑞办公室进行了简要会谈,巴瓦瑞教授感谢敦煌研究院为阿富汗展览做出的贡献,感谢敦煌研究院能够在这个时间访问阿富汗,给阿富汗文化界带来信心和鼓励。因为尽管敦煌研究院选择的考察时间段是穆斯林传统的诺鲁孜新年期间,是常年兵荒马乱的阿富汗中相对较安全的阶段,按照往年经验因为过年因素各派武装势力都会偃旗息鼓停战一段时间,便于考察计划实施。但考察团到达的当日正在阿富汗政府部门会谈时,外面忽然传来了爆炸声——喀布尔大学遭到了炸弹袭击。已经疯狂的ISIS恐怖势力连过年都宣告禁止了,并且扬言袭击所有的文化机构和外国人,要给所有过传统年假的阿富汗人警告,弄的喀布尔满城风雨、人心惶惶。

   巴瓦瑞部长也很关心中国关于阿富汗的研究情况,询问敦煌研究院考察团的调查计划,给出部分中肯的建议。巴瓦瑞部长同时希望考察团可以多看看一些伊斯兰时期的文物古迹,这些更缺乏系统研究,并且提出可以帮助联系阿富汗国家档案馆、原阿富汗皇帝王陵等文博单位,协助参观,这些文博单位都很少有中国客人来,但对于了解阿富汗国家文化很关键。

   部长房间办公室悬挂着阿富汗地区的考古地图,这些年阿富汗考古局和国际组织合作一直在丰富完善阿富汗的考古遗址地图,希望可以进一步探明整个国家的考古学文化。最后巴瓦瑞部长希望中国和其他国家可以更多援助阿富汗文博事业,帮助培训青年人,给予他们更多的教育学习机会。

  

  (刘劲松大使(左一)张先堂副院长(左三)与巴瓦瑞部长(左四)正在会谈)

  (张先堂副院长向巴瓦瑞部长赠送敦煌石窟、丝绸之路画册和阿富汗珍宝展览图录)

  (巴瓦瑞部长举办的考古文博纪念活动)

(巴瓦瑞部长和拉西米馆长邀请刘劲松大使参加阿富汗文化遗产日活动时的情景)

(巴瓦瑞任职喀布尔大学教授时出版的考古学类专著)

  

  返回使馆

  

   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喀布尔办公室总负责人菲利普女士和长冈正哲博士来访,双方在大使馆会客厅进行会谈,考察团全员参加,双方就巴米扬的一些合作计划和可能性进行了阐述。

   菲利普女士希望敦煌研究院可以参与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调的巴米扬石窟保护和旅游开发计划,讲述了这些年教科文组织所做的系列工作。特别介绍了在2001年巴米扬大佛被毁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日本政府、意大利政府、德国政府等所做保护修复巴米扬石窟和壁画的工作内容,这些工作切实有效的保护了巴米扬石窟。

   张先堂老师在了解情况后,表达了此次敦煌研究院访问阿富汗是以考察和调查摸底为目的,是敦煌研究院第一次考察阿富汗,目的是多看看多走走、了解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以记录考察为主,为以后的合作项目和可能性奠定基础。

   长冈正哲博士提出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计划重新复原西大佛天井壁画项目,也谈到了之前日本关于东大佛天井壁画复原的案例。重点也提到了现在韩国政府支持的在巴米扬兴建的文化中心正在施工建设,敦煌代表团感兴趣可以参观。希望以后的巴米扬项目中不论是保护、修复和展览,希望中国方面的学术单位也可以参与。希望敦煌研究院考察团在完成巴米扬的考察之后,可以举行第二次会谈,听听中国方面专家的意见。

   之后双方自由讨论,大家都发表自己对于考察的期待和一些看法。会谈教科文组织代表进入使馆展览会场,观看敦煌壁画展览。

  

  

(张先堂副院长在中国大使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喀布尔办公室代表举行会谈©敦煌研究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喀布尔办公室赠送最新出版的阿富汗研究书籍©敦煌研究院)

喀布尔街头风景

(喀布尔街头风景)

(喀布尔街头上的国家英雄马苏德1953-2001的海报)

(喀布尔街头涂鸦海报,呼吁儿童教育权利平等)

  (国家博物馆附近的涂鸦墙上描绘的原阿富汗国王阿曼努拉(1892-1960)的肖像)

  

(国家博物馆附近的涂鸦墙上描绘的原阿富汗国王阿曼努拉的妻子苏菲雅皇后的图片,因为积极鼓励国民教育平等,苏菲雅皇后是阿富汗女性独立平等的象征)


参考信息:

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敦煌研究院代表团访问阿富汗圆满成功



后记


   2018年3月24日至4月2日,敦煌研究院张先堂副院长率团访问阿富汗,会见阿政、学界人士,实地考察喀布尔省和巴米扬省多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驻阿大使刘劲松、政务参赞张志新等陪同出席有关活动,访问平安顺利,成果丰硕。敦煌研究院代表团此访是近年来中国知名文化学术机构对阿进行的一次系统、深入的学术考察,也是敦煌研究院首次访阿,具有开创性。访问得到中国驻阿使馆、阿有关部委、巴米扬省政府、联合国援阿团(UNAMA、UNESCO)等机构的大力支持,阿主流媒体积极报道,访问取得积极效果。

   现在敦煌研究院正在编撰学术考察报告,计划编写出版《敦煌研究院赴阿富汗考察学术报告集》(暂定名),欢迎社会各界同仁继续关注考察报告文集的编写出版和考察成果影像展览等方面内容,积极献策献力

   若笃志者有意向支持阿富汗国内的丝绸之路历史与文化研究、博物馆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项目,请联系捐赠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按照其章程所规定的宗旨,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弘扬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慈善培训项目。

  

  

欢迎约稿出版、投稿发表、沟通交流,一起努力研究丝绸之路。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作者:邵学成

更多信息...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