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摘要: 扬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于2016年11月19日至20日在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共同举办“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于19日上午在扬州市会议中心召开。开幕式由扬州市文物局局长华德荣主持,扬州市副市长董玉海代表扬州市政府致欢迎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江苏省文物局局长刘谨胜分别代表国家文物局和江苏省文物局局长讲话,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 ...


扬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于2016年11月19日至20日在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共同举办“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于19日上午在扬州市会议中心召开。开幕式由扬州市文物局局长华德荣主持,扬州市副市长董玉海代表扬州市政府致欢迎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江苏省文物局局长刘谨胜分别代表国家文物局和江苏省文物局局长讲话,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代表孙华分别代表主办方讲话。宋新潮副局长在讲话中回顾了大运河保护和管理遇到的挑战,提出了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并对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出了展望,强调了扬州市是在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两个文化遗产上的重要节点,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要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希望通过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充分讨论和交流,促进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简短的开幕式后,研讨会就转入了专家研讨阶段。在为期一天半的学术交流主题集中,专题明确,内容丰富。来自7个国家的28位学者,围绕着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这个主题,就以下五个专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一、世界和区域历史背景下的海上丝绸之路

在这方面有妹尾达彦、姜波、吴春明、戴柔星4位学者,他们分别就宏观历史地理背景下大运河与欧亚大陆交通线以及从内陆到海上的东亚都城的变迁、东南亚地区的海上航线与风帆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前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商的船舶“广船”等问题,阐述了他们的看法。

二、海上贸易的主要商品种类陶瓷器及相关问题

在这方面发表有赵冰、秦大树、金炳董、维迪亚·纳亚缇、沙弥塔·马纳瓦杜、王怡苹6位学者,他们分别就长沙窑瓷器在伊斯兰文化区和东非出土与扬州港的关系、沉船和遗址出土元代瓷器反映的庆元港的重要性、韩国马多沉船出土的宋元瓷器所见的中韩海上贸易、陶器揭示的中国文化在印度尼西亚的传播、建筑艺术反映的海上交通对斯里兰卡文化的影响、外贸瓷宗教题材所反映的中西文化交流等,与参会学者交流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三、佛教在中国及东亚的传播

在这方面有杭侃、韦正、百桥明穗、金台植、王云、齐姿妤6位学者,他们分别就佛教初传海上之路及其传播路线和进程、日本僧人圆仁的入唐求法行迹、高丽僧人义天入宋及其影响、青州佛教造像反映的西印度和南印度风格、以及佛足迹图像在东亚的传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四、大运河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扬州及其相关问题

在这方面有汪勃、束家平、王虎华、林映吉、韦明铧等5位学者,他们分别就扬州城城市考古新认识、扬州城出土文物反映的中外文化交流、伊斯兰教在扬州的传播、清代朝鲜使节与扬州文人的关系,以及域外人们心目中的扬州等问题,与参会代表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五、大运河和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及遗产保护问题

这是这次研讨会参与研讨学者人数最少的一个专题,只有詹长法、孙华和杜晓帆3位学者作了发言。他们分别就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文化线路与遗产运河提出了深入的理论思考。

这次“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是继两年前北京论坛“古今丝绸之路:跨文明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分论坛后,一次专业性很强的线性遗产和文化线路的研讨会,学术交流的主题从陆上丝绸之路集中到了海上丝绸之路,并对连接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运河及其相关遗产从不同的相关学科和地域视角进行了分享和对话。会议规模尽管很小,但与会专家都作了认真的准备,观点新颖,有理有据,成果显著,收获颇丰。会后,主办方将会编辑出版《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使这次研讨会的学术成果能够为更多的人们所知晓。



图文供稿/ WHITRAP北京中心

编辑/杨丽莎(实习)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