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元氏封龙山汉碑研究

摘要: 元氏封龙山汉碑研究作者:李子儒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17-8页数:359定价:58.00元装帧:平装ISBN:9787202123553内容简介河北省元氏县,两汉时属恒山郡,亦为郡治之所在,后因避汉文帝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其文化渊源迄今已逾两千年而未曾断绝。自清末金石复兴,县内汉碑相继出土,县内封龙山区便成为燕赵地域之内汉碑遗存最为集中的地区。亦博得诸 ...
元氏封龙山汉碑研究

作者:李子儒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7-8
页数:359
定价: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202123553
内容简介
河北省元氏县,两汉时属恒山郡,亦为郡治之所在,后因避汉文帝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其文化渊源迄今已逾两千年而未曾断绝。自清末金石复兴,县内汉碑相继出土,县内封龙山区便成为燕赵地域之内汉碑遗存最为集中的地区。亦博得诸多文人书家如翁方纲、黄易等人的密切关注。清人沈涛于道光年间成书的《常山贞石志》,以早期摩崖刻石和元氏汉碑为俶始,将古常山范围内的石刻进行系统整理,统一校雠,于后世研究燕赵金石颇具影响。元氏县封龙山汉碑,填补了河北境内的汉碑空白,对汉碑研究具有重要的补充意义。特别是现存最早的祀三公山碑,无论是于其所留存的史料价值,还是其所载文字的书写艺术价值而言,可称今日所存汉碑之翘楚。当前学界对元氏封龙山汉碑的研究初有成绩,但犹有未果。笔者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碑文考订、历史源流、艺术风格等方面对前人未竟之业加以补充研究,并以此对石碑背后所蕴含的思想信...(展开全部)河北省元氏县,两汉时属恒山郡,亦为郡治之所在,后因避汉文帝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其文化渊源迄今已逾两千年而未曾断绝。自清末金石复兴,县内汉碑相继出土,县内封龙山区便成为燕赵地域之内汉碑遗存最为集中的地区。亦博得诸多文人书家如翁方纲、黄易等人的密切关注。清人沈涛于道光年间成书的《常山贞石志》,以早期摩崖刻石和元氏汉碑为俶始,将古常山范围内的石刻进行系统整理,统一校雠,于后世研究燕赵金石颇具影响。元氏县封龙山汉碑,填补了河北境内的汉碑空白,对汉碑研究具有重要的补充意义。特别是现存最早的祀三公山碑,无论是于其所留存的史料价值,还是其所载文字的书写艺术价值而言,可称今日所存汉碑之翘楚。当前学界对元氏封龙山汉碑的研究初有成绩,但犹有未果。笔者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碑文考订、历史源流、艺术风格等方面对前人未竟之业加以补充研究,并以此对石碑背后所蕴含的思想信仰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再探讨,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和社会价值。
作者简介
李子儒,1989年生人,祖籍河北省元氏县。获浙江大学硕士学位,师从故宫博物院余辉研究员、浙江大学池长庆教授,学习书画鉴定与宋元美术史,亦略涉中国早期美术史。现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导师尹吉男教授。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元氏封龙山汉碑综述
一、封龙山汉碑的发现与现状
二、诸碑名称与立碑时间
三、宋元以来封龙山汉碑研究述略
第二章 碑文考释
一、《三公山神碑》
二、《祀三公山碑》
三、《封龙山颂》
四、《三公之碑》
五、《无极山碑》
六、《白石神君碑》
第三章 舆地考
一、常山国、元氏县与封龙山概述
1.两汉之常山郡(国)
2.元氏县的历史沿革
3.封龙山
二、县界六名山
1.“六名山”的由来
2.“六名山”概念的沿袭与转变
三、“御语山”“三公山”山址考
1.两山山址考证的前提
2.御语山山址考
3.三公山山址考
4.“三公神庙”与“八都神坛”
四、余论
第四章 形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