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中国石窟之美:走进西域

摘要: “古代西域住着什么人?西域“三大男神”是谁?克孜尔石窟有何独特之处,后期如何衰落的?石窟供养人是哪些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考古学家、敦煌学专家宁强教授亲自带我们走进中国石窟艺术,本书来自他历经10多年,长达8次对新疆境内古代艺术遗迹实地考察。书中对新疆地区古代石窟艺术进行初步探讨与综合介绍,从克孜尔石窟到库木吐喇石窟,从龟兹石窟 ...


“ 

古代西域住着什么人?西域“三大男神”是谁?克孜尔石窟有何独特之处,后期如何衰落的?石窟供养人是哪些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考古学家、敦煌学专家宁强教授亲自带我们走进中国石窟艺术,本书来自他历经10多年,长达8次对新疆境内古代艺术遗迹实地考察。书中对新疆地区古代石窟艺术进行初步探讨与综合介绍,从克孜尔石窟到库木吐喇石窟,从龟兹石窟群到“阿艾石窟”,以最具吸引力的话题、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讲解古代石窟艺术,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领略中国石窟艺术之美。







01

本书概况


《中国石窟之美:走进西域》


作者:宁强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

页数:320页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

定价:98.00元

ISBN:978-7-5117-4550-7



作者简介



宁强,考古学家、艺术史家、敦煌学专家,哈佛大学艺术学博士,中国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他在哈佛大学美术系获得博士学位,曾在加州圣地亚哥大学、密西根大学和康州学院任教。回国后先后受聘于兰州大学艺术学院、敦煌学研究所,曾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他的学术研究和贡献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更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丝绸之路考古与艺术、敦煌学、佛教艺术史、边疆少数民族艺术等。著作有《敦煌学史》、《敦煌石窟艺术》(敦煌艺术书系)、《讲给孩子的中国艺术史》等。


内容简介

古代西域都住着什么人?西域的“三大男神”是谁?克孜尔石窟有哪些独特之处,它后期是如何衰落的?石窟里的供养人都是哪些人?阿艾石窟里挖出来的“拳头”是谁的?……

教育部长江学者、考古学家、敦煌学专家宁强教授将亲自带着我们走进中国石窟艺术,本书来自其历经10多年,长达8次对新疆境内古代艺术遗迹实地考察。书中对新疆地区古代石窟艺术进行初步探讨与综合介绍,从克孜尔石窟到库木吐喇石窟,从龟兹石窟群到“阿艾石窟”,以最具吸引力的话题、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讲解古代石窟艺术,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领略中国石窟艺术之美。


编辑推荐

★教育部长江学者、考古学家、敦煌学专家宁强教授,写给大众的中国美学通识著作!作者长期从事敦煌艺术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支撑。

★敦煌石窟、克孜尔石窟、龟兹石窟、库木吐喇石窟、阿艾石窟……走进西域“丝绸之路”,了解中国石窟艺术,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古代西域都住着什么人?西域的“三大男神”是谁?克孜尔石窟有哪些独特之处,它后期是如何衰落的?石窟里的供养人都是哪些人?阿艾石窟里挖出来的“拳头”是谁的?……オ书以最具吸引力的话题、最容易理解的语言文字,来讲述古代石窟艺术,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领略中国石窟艺术之美。

★精品纸张、四色印刷,经典石窟壁画作品高度还原!

★封面背景选自克孜尔石窟第38窟的壁画作品——《天宫伎乐图》,护封采用烫金工艺,将背景与前景的设计作为区分。若仔细观察,读者可寻找到设计师的惊喜创作,一个人行走在封面上,走进西域,走进中国传统艺术。

★内文采用特种纸张,四色印刷,书中配有300余幅经典石窟壁画作品,高度还原壁画原作,打开此书,就如同进入中国石窟的艺术世界。

★另有刷边特装本,配以敦煌壁画刷绘,打造独特精美的装帧设计。


名家推荐

本书基于宁强教授历经十多年,长达八次对“西域”境内古代艺术遗迹的实地考察。所谓西域,系指敦煌以西到帕米尔高原以东,基本是现在的新疆地区。从克孜尔石窟到库木吐喇石窟,从龟兹石窟群到阿艾石窟,新疆境内的古石窟艺术被娓娓道来,左图右史,细致描绘。此书最有意义的是在分窟分细部的分析背后,提供了一个大的看艺术传变的视角,即以西域为起点,以敦煌为终点,精准描述了“前敦煌”的石窟代表的宗教与艺术流变。

——杨早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目录

西域在哪里?
西域的“三大男神”
西域的“人口普查”
西域的“旅游攻略”
汉唐经营西域的中心
吉木萨尔——“前世”的所在:北庭故城
吉木萨尔——西大寺·政治与乡愁的“综合产物”
吉木萨尔——西大寺·特殊的“地下室”空间
吉木萨尔——西大寺·独特的《妇女往生图》和大量的“弥勒佛像”
龟兹古国——一个家族700多年的统治
龟兹古国——重建龟兹文化的生动片段
克孜尔石窟——千佛洞的四宗“最”
克孜尔石窟——一本“装订错了的史书”
第118窟为什么又叫“海马窟”?
克孜尔第118窟正壁的《宫中娱乐图》
克孜尔早期天宫里的“美好生活”
克孜尔石窟——“释迦说法”解了谁的惑?
克孜尔第38窟《释迦牟尼涅槃图》里的无悔追随
克孜尔石窟“本生故事画”里“牺牲”的意义
克孜尔石窟:关于鸠摩罗什的“联想”
克孜尔石窟——什么是古人的创新?
克孜尔石窟——繁盛期大量开窟的“时代背景”
克孜尔为什么会有“因缘故事画”?
克孜尔石窟的“供养人”究竟长啥样?
龟兹古人“偏爱”用图像讲故事
克孜尔石窟——故事画中强大的“生命力”
克孜尔石窟——超越宗教本身的“本生故事图”
克孜尔石窟和皇家息息相关的“佛传故事”
克孜尔石窟——《宫中娱乐图》里的外来因素
克孜尔石窟“菱形山包”是龟兹人的招牌构图
克孜尔石窟“日月形象”里的创新之路
克孜尔石窟——曾经辉煌的它“没落”的原因
克孜尔晚期壁画“千佛”是这里的末日狂欢
库木吐喇石窟——为什么说它是“不可替代”的?
库木吐喇石窟——龟兹政权更替的“发言人”
库木吐喇石窟——三期三会
库木吐喇石窟——为何要在这里开窟造像?
库木吐喇新发现:龟兹也有“大乘”
库木吐喇“非主流”的新1窟和新2窟
森木塞姆石窟——为什么说它是“不太一样”的?
森木塞姆石窟——“偏爱”画猴子的新趣味
森木塞姆石窟——大像窟里曾经的“主人翁”是谁?
龟兹古国石窟群——烽火台上公主的传说
龟兹古国石窟群——国王脚下“冒出”的地神
龟兹古国石窟群——不能不提的“小石窟群”
阿艾石窟——孤悬崖壁上的“另类汉风”
阿艾石窟——没有“组织观念”的题记
阿艾石窟——题记旁边为何不画供养人像
阿艾石窟——挖出的“拳头”到底是谁的?
阿艾石窟——“西方净土”里的乐舞队
阿艾石窟——比别处漂亮的“佛像”和“菩萨像”
焉耆古国——“运气不太好”的焉耆王国
焉耆古国——焉耆国人都爱佛教吗?
焉耆古国——七格星石窟寺里的“杂糅”和“混生”




02

本书前言


西域是什么?敦煌又是什么?在了解进入这些故事之前,我先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说明。

西域的概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大西域”和“小西域”。“大西域”即敦煌以西,一直到意大利罗马,亚欧之间的广阔领域,都可称作西域;而“小西域”,简单讲还是敦煌以西,直到帕米尔高原以东,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新疆地区。这也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西域的概念。这个地区非常神秘,却又极为优美。

西域是我们心目中的诗与远方。如果一个人一生要离开家乡一次,他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那就是西域,尤其是一个中国人。当你到了西域,你可以见到你想象中的美人、美景,各种珠宝、玉石,各种你对财富的幻想,当然更重要的是你对成功的幻想。在中国古代,比如唐代、宋代,尤其是汉代,想要成功的年轻人去哪里?走西域,开疆拓土,传播文明,这里是成功之梦实现的地方,所以,西域神秘、优美,充满了机会,它今天仍然如此。



敦煌是一个迷人的地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敦煌。在艺术圈里,敦煌更是一个艺术圣地,但是不要以为敦煌早就被叫作“艺术圣地”了,这其实是一个新的概念,是我们当代人对敦煌艺术宝库的尊称。几十年前,敦煌还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小县城,莫高窟也相当地荒凉。去莫高窟工作叫“支边”,即支援边疆建设。而现在,大家一提到敦煌就是“艺术圣地”,最初还叫它“沙漠宝库”。

我记得有这样一回事,我在哈佛大学读书的时候,教我伊斯兰艺术史的老师是伊朗的公主,我邀请她到敦煌参观,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然后她告诉我,敦煌是我们人人都想去的一个地方,它就是一个“Art Holy Land”,一个真正的“艺术圣地”,可见敦煌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地位。而“艺术圣地”的形成,也有一个过程。敦煌究竟怎样从边远地区的小县城,变成人人向往的艺术圣地?这背后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

当我们真正开始了解敦煌艺术,会发现这是一个觉悟的过程,你会从中看到你的人生,你会想到你的过去和未来,你会体会到历史照进现实的过程,体会到历史怎样影响未来的艺术,怎样使人觉悟,使人智慧,使人学到更多的东西。

“西域·敦煌艺术发现之旅”,来自一个充满奇迹的故事汇,这里讲到的每一个地方、每一处遗址、每一件文物、每一样艺术品都有它独特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往往精彩、刺激且美好。



我将会从一个神秘的地方开始讲起,这个地方在西域腹地,叫作吉木萨尔。吉木萨尔就是大唐王朝的北庭都护府所在地。从吉木萨尔往西,是一个著名的古国——龟兹古国,在这里有著名的克孜尔石窟。龟兹古国继续往西,则是喀什噶尔。

我们再往南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走到和田,走到神秘的精绝国,找到精绝国的国王。他就躺在坟墓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他的手臂上绑的一个写着汉文的神秘护臂。

你想,所有的这些东西都太精彩、太迷人,更不用说最后的“王炸”,最精彩的——敦煌!

以上,是我们西域·敦煌艺术发现之旅的全部内容,先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剧透。现在让我们走进西域、亲近敦煌,看看我们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

西域是一个神秘、美丽、梦幻般的地方,我们对西域的认识也是充满了梦幻和矛盾,甚至有些诡异,我们要想真正了解西域,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我们怎样来了解西域呢?我准备通过三个“男神级”的历史人物向大家介绍西域文明,介绍西域的历史发现。



西域的“三大男神”

第一个人物是“超级明星”、著名的“探险王”、西域的开拓者——张骞。张骞这个人物,最后是封了“侯”的,叫“博望侯”。

当汉朝的力量积累到相当的高度后,汉武帝准备开疆拓土,收复失地,将这个帝国推向一个新高潮。此时,他对西域的兴趣也增加了。这对出身贫寒、寂寂无闻的张骞来说是个好机会。

张骞走西域,意味着“凿空”。什么叫“凿空”?即去开拓一个空空如也的空间。去“未知的西边大地”对中原内地人而言,就是“凿空”。其间张骞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多少难以想象的自然的、人为的困扰,真是不容易!他就是中国人认识西域文明系统的开始,他将带领我们去探索一个广袤无垠的空间,一个未知的文明,一个从来没有被人讲过的故事。

张骞在西域带回来的知识足以改写中国历史,改变整个中国人对西域文明的认识,称得上是一个历史传奇。

提到张骞开拓西域,必须讲到另外一个人物——班超。

班超就是一个“凤凰男”,从贫寒之家突起,最后成为“定远侯”,也是封了侯的人物。他从一介白丁怎么能成为一个“侯爷”?靠读书。当然这也是我们常见的发展路径,他确实也是靠读书,然后考取功名。

可是这样顶多能成为“刀笔吏”这一类的人物,也就是给人当秘书。而从一个白丁到一个文人,再到一个小吏,最后你要有一个突飞猛进的成功,机会在哪里?在西域。

班超最后确定远赴西域,且使尽了各种智慧、勇气以及手段,他成功了!在西域他为汉王朝建立起了一个强硬的、稳定的统治。他花了多少时间?整整40年!一直在西域!最后逐渐老去,经历了无数的刀光剑影,拼杀过无数次,他想家了,并且跟汉王朝上书,想要回到老家。“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活着回到汉人的聚居区,就是回到敦煌,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所以班超的故事,是励志的故事、开疆拓土的故事、封侯成功的故事,也是一个淡淡的、哀伤的故事。因为他把一生献给了西域,他为中国广大土地的管理权,建立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而第三个人物,那真是我心目中的男神了,他就是鸠摩罗什。这个人实在是太有趣、太有震撼力了,他改变了我们中华文明的翻译史、文化史、宗教史和政治史。他的影响力和魅力可以代表整个西域文明的最高水准!

刚开始接触西域文明时,我读鸠摩罗什翻译的各种佛经,然后了解到鸠摩罗什个人的历史、生活背景,这也促使我走到了西域,走到了他的故乡——龟兹古国(今新疆库车地区)。我们可以从这里的石窟、壁画和雕塑造型中还原出鸠摩罗什这个人物。他不仅是一个高僧,还是一个王子。

他的父亲鸠摩炎原是印度一个国家的宰相,年纪轻轻就不干了,潇洒地来到了西域,来到了中亚的龟兹古国,然后娶了龟兹国王的妹妹,所以鸠摩罗什是一个混血儿,他不光是种族上的混血,也是文明上的混血。

西域地区有一个特点,就是这里成长起来的高富帅,他们的语言能力都特别强。鸠摩罗什会各种各样的地方语言,这就为他最后翻译大量的佛经、创造新的词汇、形成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鸠摩罗什5岁就跟随母亲出家了,可以说是与佛有缘,因此他有机会去学习各门各派的佛学理论,接触各种文明,也包括汉文明。当接触了这些后,他又把人类的智慧整合起来,然后贡献给世人。

所以我们要想了解西域,走进西域,理解西域文明,绕不开鸠摩罗什这个人物,他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说到底鸠摩罗什他还是一个中国人,他出生在龟兹,龟兹在哪里?在库车,即中国新疆的库车县(今库车地区)。

从张骞到班超,再到鸠摩罗什,我们从这三个历史人物的身上看到了西域文明的历史,探寻到关于西域文明的知识是如何生成的。所以这三个人为我们发现西域、了解西域文明,提供了绝佳参照,他们是伫立在西域大地上的历史丰碑。我们今天重新来了解张骞的故事,来了解班超的故事,来聆听鸠摩罗什说法,我们就可以深入地了解西域认识西域。



西域的“人口普查”

西域的人口是非常复杂、难以描述和统计的,现在的西域人也不是我们简单想象的维吾尔族人,除了维吾尔族人,还有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各种民族、各种人都有。

而在古代的西域,又有哪些人呢?我就从当时人口的样貌、存在的国家(“西域三十六国”)以及他们的姓氏(“昭武九姓”),这三个方面来跟大家介绍。

我们在西域考古发掘了很多干尸。干尸是人死后,将尸体迅速脱水,从而将人的形体、皮肤、毛发都保存下来。这给我们研究他们的族源、长相、人种特征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比如在描述西域人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汉人有一个特别的说法,叫作“高鼻深目、丰乳肥臀”。所谓高鼻深目呢,比较好理解,这是描述面部特征的,鼻梁很高,眼窝很深,像西方人。但是高鼻深目并不是西方人的专利,也有这样长相的中亚人、西亚人。比如在自治区博物馆里存放的保存非常完整的干尸,黄头发、高鼻梁、深眼窝,特别像欧洲人。有一个美国的人类学家梅维恒(Victor H.Mair),他就说:“你看,你看这个,他像我的弟弟大卫!”

所以在研究西域人口时,要看到它的一种杂糅的、现在已经不存在的人物特征。

人口的复杂性让西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小国家。在汉代,汉书里记载了西域有36国,其实不止,最初有50多个国家,随后逐渐地兼并、攻伐和融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西域36国。这些国家又可以分成各种类型,有以商业为主的城邦国;也有利用沙漠绿洲农耕的绿洲国;甚至还有由号称“杀富济贫”的强盗组成的“强盗国”。

其中有一个国家非常典型,它就是广为人知的《鬼吹灯》里提到的“精绝国”,它已经成为一个荒芜之地,仅还有一些人类生活过的遗迹而已。

精绝国小到什么程度?它就是一个“Mini Country”,一个小小的村,全国的人加起来500户人不到。全国的军队是必须有的但也仅有500人。与其叫精绝国,不如叫“精绝村”。它连内地的一个小村都不如,但是它却是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字、宫殿。我们甚至找到了它的国王。

通过精绝国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西域人是怎样构成的,怎样组织起来并且让他们的文明保存下来的。

西域人跟汉人一样,也是有名有姓的,他们“以国为姓”,就是他所在的国家叫什么,就姓什么。所谓的“昭武九姓”,比如姓康的、姓曹的、姓米的,加起来大概有9个叫法。一方面它反映了西域地区人口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在记录和描述历史时,是要将其归类,概括出它的特点。

我们知道的西域,其实是历朝历代不同的人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在西域广袤的大地上曾经存在过至少36个小国,国家虽多,人口却少;人口虽少,却又很复杂。我们这本书就是要利用目前所发现的历史文物,利用现在遗存的国家遗址,利用现在我们所能找到的点点滴滴的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给大家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西域故事。



西域的“旅游攻略”

如果去新疆,都能看到什么东西呢?有三大类型的东西可看。

第一类是古墓地,也就是当年西域各国的杂色人等,他们死后的埋葬之处。这往往是一个集体墓葬,所以说它有讲究,而且保存得也比较好,值得看;第二类是佛教的石窟,石窟与各种壁画、彩塑;第三类是城邦,各种古城的遗迹。

我们先说古墓,在观察古墓时,要注意它的结构,有没有一个中心点,如果有,再判断它埋葬的是不是国王,或是全国最重要的人,如果是,他会被埋在中间,大臣或是普通的民众则埋在四周。

其实在中国内地也是有这样传统的,比如像汉武帝的墓,一个大墓在中间,然后那些给他立了功的大臣就埋在周围,其他人按顺序排起来,而普通老百姓就要到另外的地方去埋。

同样的,我们去著名的小河墓地,看到的小河公主,楼兰国女尸,楼兰国墓地,它又是怎么排列的呢?它的结构是不是也反映了这个社会结构呢?

西域的古墓葬最大的特点是它保存完整,且出土的东西非常生动,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有趣。看它埋葬的东西,出土的有各种陶俑和食物,例如吃的面饼子、点心,各种好玩有趣的东西。面条,你看这是谁家吃剩下的一碗面,还在那埋着?

我们去新疆,要看的第二大类是古城遗址。

西域地区的古城遗址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保存完好,很多地方都没有经过后代的改造,视觉上也非常震撼,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信息非常丰富。相反,在内地的很多古城经过了历朝历代不同的人的改造,而且在战争中都已经被推平、毁灭了不知多少遍。现在在很多内地看到的古城遗址,远不如去西域看到的那么完整、生动,我们甚至都能识别出城市里的各种功能区,找到当时的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家,所留下的箭头、刀;看见城里居民到哪里去取水喝,到哪里去乘凉。

比如去看高昌古城,或者交河古城,这两个古城离得不远,但是因为它们的修建方法,现在所能看到的状况就很不一样了。有的是以寺院为中心,有的是以皇宫为中心,然后还可以看到附属的各种建筑。

古城是人口聚居的地方,因为戈壁滩上的生存环境很糟糕,狂风一刮,石头满天飞,沙尘暴一来,把房子都给埋了,要单独地在外生存,是相当不易的。所以人们便聚集在一起。比如像精绝国,尽管只有500户不到,但大家抱团取暖,形成一个小国家。国家就得修一个都城,都城修起来,大家就都住到首都来了,36国就有36个都城。除了都城还有一些次等的城市,这些城市有的被沙子埋了,有的沙子又被吹走了重新裸露出来,我们都可以看到。

因此到西域去,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城邦,既有汉式的——四四方方的古城,每一方各有一道门;也有像交河故城的,修到山顶、高台上的,那是为了方便防御,也因此,修的门、主干道、各种布局都不一样。

我们去新疆参观、考察,能够看到的第三大类型就是新疆星罗棋布的佛教石窟寺庙。

新疆遗存的佛教石窟寺庙特别地多,而且造型很丰富,既有汉风的,也有当地风格的,主要是关于佛教,也有摩尼教和其他教的东西,非常丰富。当然那个是最靠近汉地的,继续往西,就可以看到用土和土坯垒起来的人造石窟。这和在内地看到的,开在山崖上凿出来的石窟是不一样的,在戈壁滩上、平地上,怎么造石窟啊?所以有的就挖到地下去了,还有大量开凿在峡谷里的石窟。

然后你就看到了克孜尔石窟,到了南疆还可以去看一些垒起来的特别的小寺院,这些也都要归到石窟类型里去。单单在龟兹地区,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库车地区,就可以看到至少7个重大的佛教石窟群,一点一点地捋,克孜尔石窟就有几百个窟。然后还有库木吐喇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台台尔石窟……名字都数不过来,这些石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内地的一些地方文明,因为你还可以看到它们在敦煌的影子,在凉州古城的影子,在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影子,这样一看起来,你就知道西域的佛教石窟艺术有多重要,因为它是中国石窟艺术的源头。

在这些神秘的古墓葬里,埋藏着解开西域文明的钥匙。在这些寸草不生、荒凉的古城遗址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古老文明消失后沉重的身影。在这些佛教石窟里,我们更能看到供养人的信仰和他们为此而付出的代价,从此生出的灿烂花朵。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