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徐光冀:《忠县中坝》 勾画渝东和三峡地区历史文化缩影

摘要: 三峡工程库区忠县中坝遗址发掘报告即将付印之际,孙智彬先生邀我写序,这样重要的发掘报告出版,应当庆贺!中坝遗址位于忠县㽏井沟镇,遗址分布在㽏井河两岸台地上,总面积约50000平方米,由于河水冲刷,遗址主体部分只剩一座名为“中坝”的孤岛,面积约7000平方米,海拔135-148米,属于水库2003年一期蓄水淹没范围。《忠县中坝》编著:重 ...


三峡工程库区忠县中坝遗址发掘报告即将付印之际,孙智彬先生邀我写序,这样重要的发掘报告出版,应当庆贺!中坝遗址位于忠县㽏井沟镇,遗址分布在㽏井河两岸台地上,总面积约50000平方米,由于河水冲刷,遗址主体部分只剩一座名为“中坝”的孤岛,面积约7000平方米,海拔135-148米,属于水库2003年一期蓄水淹没范围。

《忠县中坝》

编著:重庆市文物局 重庆市水利局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定价:2168元

在三峡工程文物保护规划期间,忠县交由北京大学考古系勘查和局部发掘,以获取制订规划的基础资料。记得1994年春,我们规划组到三峡工程库区考察时,在中坝遗址的断崖剖面看到的文化层堆积有10米之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后伟超和我每到三峡工地,都会到中坝遗址考察学习。“中坝岛”实际是由各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和不同时期的洪水淤泥层形成的。如此丰厚的文化堆积,延续时间之长、遗物堆积之丰富,这在国内外的考古遗址中都是罕见的。在北大后来规划的文本中,自然将其列为库区抢救发掘的重点遗址之一,也是三峡文物保护规划中48处A级项目之一。

1997年夏,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渝东库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划归重庆市管辖。全国支援重庆库区的项目,均由重庆市文化文物局与支援方签订合同,我当时也参与了这项工作。中坝遗址项目,本来北京大学考古系可以优先选择,当时代表北大考古系参加签署合同的李水城教授,考虑到中坝遗址的发掘和时间安排进度并不适合北大学生进行实习,同时也照顾到四川省文物局的请求,同意将中坝这座重要遗址的发掘工作交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担。经过1997-2002年六个年度的发掘,在“中坝岛”及其两岸共发掘8000平方米。

报告分为十二章,附表12项,对各类遗迹分别登记,以备查询。其中第十一章为多学科综合研究,报告遗址发掘期间采集的矿物、动植物、石器和环境等标本的鉴定检测结果,并列为专章发表,这本应是报告的组成部分,以往常作为报告的附录发表。中坝遗址文化堆积深厚,跨越年代长,地层、遗迹关系错综复杂,需要进行长期的野外工作,除了学术工作,还有诸多行政事务,同时考古工作是一项团队工作,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完成任务。经过长期艰辛的工作,究明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两周—秦汉—魏晋南朝—隋唐—宋元—明清的文化遗存及其分期,了解了各时期文化的特征、社会生活状况。通过中坝这座遗址,勾画出了渝东和三峡地区历史文化的缩影。其中尤以新石器时代晚期、两周、秦汉、唐宋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对渝东地区的考古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坝遗址的新石器晚期遗存是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报告称之为 “中坝文化”,它与忠县哨棚嘴遗址、奉节老关庙遗址、巫山魏家梁子遗址、丰都玉溪坪等遗址的文化性质相同,曾用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命名,这是渝东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次大突破。

夏商时期遗存发现较少,但陶器仍有其特点。两周时期遗存,遗迹、遗物丰富,其中的“房址”并非居住址,正如发掘报告所述“未发现一例呈封闭形状的”,而应是当时的制盐作坊,并发现有卤水槽一类遗迹,所发现的大量“洞穴”遗迹应与干栏式建筑有关。出土器物单一,有大量的圜底罐(花边口圜底罐),报告命名为“㽏井沟文化”,或与历史上的巴国有关。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马错灭巴蜀,并分置蜀郡与巴郡。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白起拔楚郢都(《史记·秦本纪》)形成新的政治格局。秦文化迅速影响蜀、巴、楚三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分天下为36郡,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汉承秦制,西汉初年,渝东地区尚保留地方文化特色,西汉中期以后基本纳入汉文化范畴,这在中坝遗址也得到明显的反映。这时期的“龙窑”应为煮盐的大型炉灶,瓦棺葬或许即盐工的墓葬。魏晋南朝时期,制盐“炉灶”形态有变化,堆积中也开始出现瓷器,多为本地瓷窑产品,也有少量越窑等外来产品。

隋唐时期的“窑址”实为成组排列的盐灶。宋元时期长方形房址内多处分布灶址,也是制盐作坊,这时期瓷器大量增加,多为当地瓷窑产品,也有长沙窑、定窑等产品。明清时期遗存分布范围最广,制盐业仍在继续,但近现代的耕种对遗迹破坏较为严重。以上对中坝盐业遗址性质的认识,是在发掘过程中逐步得到的。

中坝遗址不同于一般居住遗址,而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制盐遗址。从遗址发现大量不同时期、器形单一的陶器即可为证。如底部由小平底逐渐变为尖底的花边口缸、小平底杯、角杯、花边口圜底罐等,至汉代的铁质“牢盆”,均为制盐工具。发现的遗迹也不是一般的居住遗迹,而是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煮盐“炉灶”、蓄卤坑槽、干杆式作坊建筑等制盐遗迹。它们与世界各地的制盐遗址特征一致。中外学者介入盐业考古项目,对制盐陶器进行化学分析,由于盐溶于地表,只能检测到制盐陶器胎内的微量元素。花边口圜底罐内壁所含微量元素钠和氯浓度偏高,且浓度自器壁内侧向外侧呈现从高向低的清晰梯度,应是煎卤制盐造成的。进而证实以中坝遗址为中心的遗址群,自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是一个大的制盐中心,也是目前在中国内地年代最早的制盐遗址。由李水城、罗泰主编,2013年出版的《中国盐业考古(第三集)——长江上游古代盐业与中坝遗址的考古研究》一书,收集论文14篇,都论及盐业考古和中坝遗址,是目前这方面研究的前沿成果,也极大地拓展了中国考古学的新领域。

三峡工程中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不少新的考古学文化,这是中国考古学的新成果但也出现了相同文化性质的一类遗址采用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命名。关于考古学文化命名,特别是史前考古学文化的命名,是考古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的重要问题。1959年,夏鼐先生发表了《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1961年他又写了《再论考古学文化的定名问题》(见《夏鼐文集》上册),至今仍有现实意义。1999年、2000年我在《对三峡库区考古工作的几点意见》《三峡考古的几个问题》(见《废墟上的足迹——徐光冀考古与文物保护文集》)这两篇文章中均讲到考古学文化的命名问题,在后一篇文章中说的较为详细:“考古学文化命名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至少要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一定规模发掘的遗址;二是要有一群具有特征的、有别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类型品,包括陶器和其他类别的遗物;三是要有一定分布的地域”。同时还指出“考古学的惯例,是以首先发现和发掘的地点命名”。期望业内同仁通过交流讨论取得共识,有分歧还可继续研究讨论。考古学文化命名也是学科标准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考古学研究是以田野考古为基础,没有科学可靠的田野工作,其他研究就失去了基础,因此田野工作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田野工作结束后,还要转入室内整理和研究,写出调查发掘报告并出版发表,这项基础工作才算告一段落。至于深入研究、综合研究工作,则是进一步的事。规划规定发掘5000平方米以上的要求出版专刊,发掘规模小的出版报告合集,目前考古发掘报告已出版约70部(如中坝遗址发掘报告是1部分为4册),其中湖北省已全部出齐,重庆市尚有不小的缺口。2014年国家文物局和重庆市文物局在重庆召开“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地下文物保护考古发掘报告编著工作会议”,未完成发掘报告的单位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参加会议,王铮副处长、乔梁和我参加了会议。除大会动员外,还一一约谈交稿时间,但至今仍有一些发掘报告尚未完成。

在《忠县中坝》出版之际,再次吁请相关单位和同仁抓紧完成。三峡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按规定要求出版考古发掘报告,同时对地面文物(含水下)原地保护、搬迁保护项目,同样要求出版报告,目前已出版了《云阳张桓侯庙》《巫山大昌古镇》《忠县石宝寨》和《三峡古栈道》等几部,以往很少有这类报告出版,这是非常可喜的事,地面文物(含水下)的报告,也需要相关单位和同仁抓紧完成,为科学研究和保护利用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

(本文为《忠县中坝》序,标题为编者自拟)

编辑 | 张 怡

复审郭晓蓉

终审|李 政

中国文物报《图书专刊》投稿邮箱

cbcmzk@163.com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商务合作 转载文章 请在后台留言

投稿邮箱:wenbozhongguo@163.com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