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柏林现代主义住宅区Berlin Modernism Housing Estates

摘要: 遗产名称:柏林现代主义住宅区 英文名称:Berlin Modernism Housing Estates 入选时间:2008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v) 地理位置:N52 24 39 E13 34 00(法肯贝格公园城市) N52 33 34 E13 20 56(席勒公园) N52 26 54 E13 27 00(布里兹聚落) N52 32 47 E13 26 01(卡尔-莱吉恩住宅城) N52 34 10 E13 21 03(白城) N52 32 22 E1
遗产名称:柏林现代主义住宅区 
英文名称:Berlin Modernism Housing Estates 
入选时间:2008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v) 
地理位置:N52 24 39 E13 34 00(法肯贝格公园城市) 
N52 33 34 E13 20 56(席勒公园) 
N52 26 54 E13 27 00(布里兹聚落) 
N52 32 47 E13 26 01(卡尔-莱吉恩住宅城) 
N52 34 10 E13 21 03(白城) 
N52 32 22 E13 16 39(西门子聚落) 
遗产编号:1239 

遗产描述: 
      柏林现代住宅群落位于德国首都柏林,是德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 在 1913 至 1934 年年间,柏林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们修建了六个居住区,它们与凯撒时期密集的出租公寓形成了鲜明对比,为每个居民带来“光线、空气和太阳”是它们的设计基调。 它们简洁实用的样式,为 20 世纪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奠定了基础。 
       200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v),柏林现代主义住宅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社会评价: 
      柏林现代主义风格住宅建筑该遗产包括6个住宅建筑,是对1910年至1933年间特别是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创新型住宅政策的见证。在那段时期里,柏林市在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发展尤为迅速。当时的建筑改革运动通过城镇规划、建筑及园林设计极大改善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与生活状况,而该遗产正是那场运动的突出代表。这些建筑同时也是新型城市及建筑类型学的独一无二的象征,以新颖的设计方案以及技术与美学创新为其鲜明特征。布鲁诺·陶特,马丁·瓦格纳以及瓦尔特·格罗佩斯均是这些工程中的杰出建筑师,这些建筑对世界范围内的住宅建设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遗产介绍: 
      柏林现代主义风格住宅建筑该遗产包括6个住宅建筑,这些住宅都带有厨房、厕所和阳台,具有时髦、明亮、宜居、合理的特点,即便是个人也能够支付得起,这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创举,即便是今天看来也丝毫不落后于时代。 法尔肯贝格花园 (Gartenstadt Falkenberg)、席勒公园群落 (Siedlung Schillerpark)、卡尔-勒基恩居住区 (Wohnstadt Carl Legien)、布里茨大聚落群(Großsiedlung Britz,也因其最具特色的主楼而被称为“胡斐森群落”(Hufeisensiedlung))、白城 (Weiße Stadt) 和西门子大聚落城 (Großsiedlung Siemensstadt) 都是根据这种超前规划理念修建而成的居民区,时至今日仍广受欢迎。 
      福利住宅建筑的重要见证 
      19世纪时,柏林逐渐发展为国际大都市,住宅问题随之日益凸显。工厂工人居住在狭小、昏暗、有多个后院的出租屋里。19世纪末期的法律修订以及房屋建筑互助协会的成立,使得社会改良式住宅建筑成为了可能,全新的福利住房文化及生活设计规划得以实现,英式花园城市成为效仿的范例,而光线与空气则是追捧的目标。 
      为了改变工人的居住条件,柏林现代派建筑师们提出了“让穷人也活得有尊严”的口号,他们决定为工人建造温暖、明亮、结实、便宜的住宅。在他们设计的现代住宅中,阳光撒满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住宅楼的外面环绕着清水池塘和绿荫碧草。 
      住宅群落建于1919至1934年间,是上世纪20年代住宅建筑的经典代表。这些住宅空间明亮、光线通透,与帝国时期柏林住宅建筑后院昏暗、空间狭窄、缺乏日照、卫生条件差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这批建筑是当时及整个20世纪福利住宅建筑的重要见证。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