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从国家工程到国家战略— —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时代意义

摘要: 欢迎关注“文博中国”!中国大运河是一条凝聚中华民族智慧,象征中华民族精神,见证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文化长河。现在国家提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其时代意义既体现在精神层面,也体现在现实层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精神意义大运河流经我国8个省、直辖市,35座省辖市,辐射面积超过8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近十分之一,影响人口数超过三亿人,约占总人口22%,通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可以进一步挖


李 倩 董 记 文博中国

中国大运河是一条凝聚中华民族智慧,象征中华民族精神,见证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文化长河。现在国家提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其时代意义既体现在精神层面,也体现在现实层面。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精神意义


大运河流经我国8个省、直辖市,35座省辖市,辐射面积超过8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近十分之一,影响人口数超过三亿人,约占总人口22%,通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可以进一步挖掘这条千年运河的精神价值,弘扬大运河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大运河的修筑延续了2500多年,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2500多公里的隋唐运河,以及以北京为中心1794公里的京杭运河,构成了一个连接东部地区南北的一个超长的运输通道。大运河的修筑,从工程的规划设计上来看:创造性地将零散分布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区间运河连通为一条统一建设、统一维护、统一管理的人工运河,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设想之一;从工程的实践内容上来看:大运河跨越了我国五大流域与浩瀚国土,克服了巨大的高差与复杂地形,它的选线、定位、施工与维护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条件下,是难以置信的创举;从工程的组织实施上来看:大运河在修筑时动用的人力物力之巨是难以想象的,如公元605年隋炀帝修建连接淮河与黄河长达650公里的通济渠,投入了包括妇女在内的100多万的劳动力,短短五个月内完成了如此之巨的工作量,没有一个勤劳勇敢的族群作支撑是无法完成的。

(二)大运河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自然观

水上运输是人类早期地区之间交流的最主要的方式,利用河流的自然力实现交通目的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大运河的开挖给南方的经济中心向北方的政治中心输送物资提供了一个稳定的通道。大运河的开挖首先是基于对我国主要的河流都是东西走向这样一个地理环境的认识上,其次建立在北方的政治中心需要富庶的南方提供物质保证这样一个现实的需求上,大运河开凿时充分利用了天然的河道与湖泊,用天然湖泊来调蓄运河水位,用人工开挖的运河与天然河道相勾连,既节约了人力,又充分尊重了自然的规律。大运河正是中国人自然观的伟大实践,是在人类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之间求得的一种平衡,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相生相和,在认识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去改造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

(三)大运河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社会伦理观

封建王朝特别是明清时期,大运河成为维系王朝的生命线,运河的“畅通与滞塞,都足以影响到国运的兴隆与衰退”。正因为运河被赋予了如此重要的使命,不仅影响到国家经济的繁荣,更影响到国家政治的稳定,所以运河的开通和维护成为了国家工程和国家战略,也寄托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社会伦理观。在大运河的修筑和开通过程中,一批官员及工程技术人员所体现出来的忘我的工作精神,强烈的责任意识正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家国情怀和道德情操的集中体现,如现在淮安境内的洪泽湖大堤周桥大塘段,为林则徐守孝期间指挥修筑而成,见证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高尚情操。大运河作为一个国家工程更多地是从国家层面来考量其利害得失,为了维系和保障大运河的畅通,牺牲地方利益或者局部利益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的,如盱眙泗州城的淹没和明清两代在淮安清口地区实施的治河保漕方略密不可分,体现了运河沿线人民的大局意识和自我牺牲意识,也是中国传统伦理意识的体现。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现实意义


大运河在古代是连接南北的水路大动脉,如今很多河段依然是在用的水道,特别是江苏、浙江的河段还在当代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大运河是我国世界遗产史上首例真正意义上的活态遗产,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从现实层面来看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对更好地保护运河资源,奠定了坚实的保障

申遗成功之后,大运河的保护与管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在工作实践中出现多头管理的现象;有的地方遗产保护意识淡薄,出现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把大运河保护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地位,遗产保护被摆在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首要位置。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契机,对祖先留给我们的水工遗存、管理机构遗迹、标志性建筑物以及运河风俗文化要加以呵护,践行申遗时作出的庄严承诺,保护好大运河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完善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的长效机制,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提升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

(二)对更好地治理运河生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大运河是一条生态历史文化长廊,历经了2500多年的历史沧桑,后因黄河的不断变迁,大运河屡受黄河侵扰,逐渐失去内河航运功能,出现水源减少,水量不足,污染严重,水质较差,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再加上一些沿岸居民环保意识不高,运河生态整体较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有着直接联系,通过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国家战略,可以实施运河水道修复,治理好运河沿线的生态环境,促进大运河的生态修复和人文生态的保护,更好地保护运河沿线的文化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社会价值。

(三)对更好地提升旅游品质,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发展旅游应该是大运河实现延续活力的主要利用形式之一,目前大运河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仍然存在着文化内涵挖掘不深,资源优化整合不到位,地域旅游特色不鲜明等现象。大运河既是一条文化景观,沿线蕴藏着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和众多的名胜古迹;更是一条文化线路,沟通了京津、关中、齐鲁、中原、江南等地区,成为串联南北经济、促进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通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可以推进运河人文生态、环境生态等方面的修复,整合运河沿线的文化资源,呈现北部首都的政治文化、南部江南的经济文化以及沿线齐鲁、中原、关中地区特色的地域文化,带动运河沿线城市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度假产业的振兴和地域运河文化品牌的打造,让大运河和长城一样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标志性品牌。


编辑:陈 梅


中国文物报7月13日3版


分类: 中文 研究 研究前沿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