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聆听历史|不灭的传说——鎏金走龙

摘要: 唐鎏金走龙长18厘米,高10.8厘米由西安市文物商店征集现藏西安博物院鎏金走龙  龙通体鎏金,行走状,左侧双腿向后,右侧双腿向前,长嘴龇牙,长舌卷曲,独角竖耳,头须向后,锯齿状背脊,长尾拖后,末梢上卷。全身刻画鱼鳞纹,三爪长腿。筋肉强劲,劲健有力,神态气势轩昂,显得昂扬自信,展现出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和欣欣向荣的气息。龙是我国文化传说中的 ...

唐鎏金走龙

长18厘米,高10.8厘米

由西安市文物商店征集

现藏西安博物院

鎏金走龙

  

龙通体鎏金,行走状,左侧双腿向后,右侧双腿向前,长嘴龇牙,长舌卷曲,独角竖耳,头须向后,锯齿状背脊,长尾拖后,末梢上卷。全身刻画鱼鳞纹,三爪长腿。筋肉强劲,劲健有力,神态气势轩昂,显得昂扬自信,展现出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和欣欣向荣的气息。

龙是我国文化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百鳞之长。龙在传说里有多种类型,共同特点是身躯长、眼睛突出,嘴边有长须,四只爪子,鳞片大,腥味浓烈,叫声如牛。在我国,龙纹的雏形最早始于新石器时期的玉器和陶器彩绘等,在甲骨文、金文中也出现数十种“龙”字。商、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秦汉时期,龙的形态基本定形,头、角、四爪及尾均具备鲜明的特征。南北朝以后,龙的形象更加复杂、丰满,头部增大、双角耸立、项部和颏部鬣须加长,身躯扭曲,富于变化。唐宋时期,龙的造型趋于完善,并开始走向程式化。封建统治者将龙定为至尊至贵的代表。龙的外形增强威猛、华贵的特性。

龙文化在我国历久不衰,历朝历代延续不断,可以说是延续时间最长、生命力最强的文化之一。特别是在青铜器、玉器,瓷器等器物上出现较多,各朝各代都有其显著的特征。商代龙的特点是“臣”字眼,有足,尾勾卷。商代龙纹基本是屈曲状,出现了蘑菇形角和兕形角,纹饰刻画上,短直线多,弧形线少,“臣”字眼是商代龙的一个重要特征。周龙造型多无足且身细长,脊齿长眼多弧线。形制较商代更为细腻规整。在细节上,出现了龙纹的眼角带钩、眼梢出须的现象。周代龙纹弧形线多于段直线。春秋战国龙体多弯曲,角耳区分不明显。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龙都张牙舞爪,非常凶猛。两汉时期,龙纹也变得神光异彩,千姿百态。此时龙的大体特点是头似牛首,有须,大耳,细长角,蛇体,有翼,脚有爪,身多附壁,这也许就有了“珠联壁合”之说吧。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此时的龙纹装饰又有了新的艺术形象,体现了唐代的审美观。龙的躯体健壮,前腿与身关节处长出翼。整条龙的背脊带鳍,龙尾像蛇尾,卷曲成S形。龙爪从过去的兽爪变为鸟形,爪也显得锋利有力。龙首的双角多分叉,口角比前期明显向后,上颚较长,特别是上唇,长而往上翘,龙嘴开阔,其嘴角超过眼梢。龙牙形如梳状,眼睛从过去的圆眼、三角眼变为凤眼。唐龙为多动态,大多呈升腾状,少数也有静态卧伏休息状。龙身有蛇腹装饰,龙的毛发长而飘逸,表现了一种强大勇猛的状态。宋代是经济文化相对繁荣时期,此时龙纹的装饰极为普遍,有立体的,有平面的。龙常带有唐代遗风,龙的背脊和腹部有阴刻线表示,嘴巴呈张开状,嘴角与眼梢齐平,龙嘴没有了梳子状的牙齿,但上唇往往用厚唇表示。宋代出现了素身龙,宋代以云纹为辅助纹饰较多,常被称为“花间行龙”。元代龙头小、细颈、蛇尾,毛发稀少并呈迎风飘拂状,龙尾如火焰纹,相对于唐代爪的肥壮,元代爪显得细而锐利。明代龙呈虾米眼,鬃发上扬或前翻。毛发多数往前冲,好像后面有风在猛吹一样,明代龙出现了五爪,并且爪呈风车状、球状。清代龙头部偏短角距宽,龙的毛发呈披头散发状,出现寿星眉,两鳃出现锯齿状的龙须,龙的身体却显得无力,显现出老者的形态。

我国龙文化也不断传入国外,特别是对东亚、南亚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魏书》《大越史记全书》等记载了朝鲜、越南与龙有关的故事传说。在东南亚地区的古代建筑、服饰、雕刻上还留有龙的纹样。在日本,人们一直崇拜龙,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日本高松冢古坟中有一幅七世纪的壁画《青龙图》,其形态与中国龙相差无几。可见中国龙的艺术形象及文化在汉、唐等时期随着国力的强盛大量传入了其他国家。

龙之九子

  

我国历代不乏与龙相关的历史故事,在古代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相传一天,明代孝宗皇帝突然心血来潮问内阁大学士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仓促间不能回答。退朝后,他左思右想仿佛少时曾在“杂书中”见过,就问编修罗玘,罗玘说曾听老师说过,只记得其中五六个名目。于是又咨询吏部刘绩,刘绩说家中有一本旧册子好像有记载,取来一看上面果然记有“九子”之名,但却没有记录出自何书,无从查考。皇帝的垂询不能拖延太久,李东阳无奈,只得凑合“据以复命”。

直到今天,九子是什么,说法也不相同。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他们留在人间各司一职。龙之长子囚牛(qiú niú),平生爱好音乐,是众多龙子中性情最温顺的,专好音律。传说,龙头蛇身的囚牛耳音奇好,能辨万物声音,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常装饰在琴头上。龙之二子睚眦(yá zì),传说生得豺首龙身,平生性格刚烈、好斗喜杀,是龙子的战神。我国有个成语“睚眦必报”,所以古人常把它刻在刀剑刃身与手柄接合的吞口处,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龙之三子嘲风(cháo fēng),平生好险又好望,所以常放在殿台上,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龙之四子蒲牢(pú láo),平生好鸣好吼,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然大物的鲸。当鲸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借此赶走鲸。人们根据特点,就把蒲牢铸为钟钮。龙之五子狻猊(suān ní), 形似狮子,虽然相貌凶悍,但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用它进行装饰。龙之六子霸下(bà xià),力拔山兮驮功德,形似龟,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常设龟趺的形象。龙之七子狴犴(bì àn),罪犯的克星,形似虎,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在古代常装饰在狱门上,以及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对作奸犯科之人极有震慑力。龙九之八子负屃(fù xì),身似龙,头似狮,平生好文,常刻在石碑上显得典雅秀美,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龙之九子螭吻(chī wěn),口阔噪粗,平生好吞,宫殿的避火神,传说中它生得龙首鱼身,属水性,能够灭火,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THE END

往期精彩内容

聆听历史|彩凤飞上胡瓶首——三彩凤首壶

聆听历史|贸易的媒介——东罗马金币二版

聆听历史 | 史君在长安—史君墓石椁

图文:王冬华

语音:张鑫超

编辑:张丽娟

初审:梁小凌

终审:余红健

微信号 : 西安博物院

新浪微博:@西安博物院

微信号 : 西安博物院小雁塔

新浪微博:@西安博物院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