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西夏藻井:层次繁多的边饰是仿建筑彩画吗?

摘要: 西夏图案仍以藻井为代表,藻井的中心内容是藏密图像,方井内画坛城图,或画八叶莲花九尊佛。方井四周边饰层次繁多,满布窟顶四坡,有的边饰层中画有连续坐佛像。藻井的边饰纹样非常丰富,可分为几何纹、禽兽花草纹和垂幔三大类。西夏藻井图案明显地模仿了宋代建筑彩画的纹样,主要纹样与宋代《营造法式》所举图例也是相同的。6-2-1 坛城图藻井 ◄藻 ...

西夏图案仍以藻井为代表,藻井的中心内容是藏密图像,方井内画坛城图,或画八叶莲花九尊佛。方井四周边饰层次繁多,满布窟顶四坡,有的边饰层中画有连续坐佛像。藻井的边饰纹样非常丰富,可分为几何纹、禽兽花草纹和垂幔三大类。西夏藻井图案明显地模仿了宋代建筑彩画的纹样,主要纹样与宋代《营造法式》所举图例也是相同的。

6-2-1 坛城图藻井 ◄

藻井满布窟顶,中心绘坛城图,边饰层次多,有圆环套联纹、回纹、缠枝牡丹纹、坐佛像、莲瓣纹和垂幔。是一种全新的藻井。西夏 榆林窟3窟 窟顶

6-2-2 团龙纹藻井 ▲

藻井内绘团龙,体态遒劲,以朱红涂点鳞甲,刻画极其细腻,外环以锐角形多层五彩迭晕纹,形成视觉上旋动不已,加速了团龙的腾跃感。四角有卷叶形彩云,无莲花。装饰层次组构虽承袭宋代样式,但纹样,色彩均为新样,面貌为之一新。西夏 榆林窟2窟 窟顶

6-2-3 八叶九佛图藻井边饰 ►

藻井边饰自上而下为莲荷纹、联珠纹、环状龟甲套联纹、工字回纹、联珠纹、牡丹纹、方菱圆环套联纹、联珠纹、香印回纹。除联珠纹外,均为新纹样。三道联珠纹起着界线与调节的作用。西夏 榆林窟10窟 窟顶

藻井边饰以禽兽花草纹为主纹,一顶藻井画有三道或四道,有的花草边饰中夹画有禽兽纹。花草纹的花形可归为两类:一类是莲花,另一类是牡丹。

6-2-4 缠枝牡丹纹藻井边饰 ▼

坛城图藻井边饰中,花叶稠密多卷曲,弯弧旋转如云状,缠枝呈波状起伏如流水。从中可以看到卷草纹的遗痕与新的发展。西夏 榆林窟第3窟 窟顶

莲花纹

牡丹纹★

花瓣是以流畅的弧线勾成,花中有莲蓬,花形近于写生。它与唐代莲花花形有明显的承袭关系,并延续到明清。

花形变化较多,一种类似菊花,瓣片放射状,花中画一大石榴。第二种花瓣多裂卷曲状,花中亦画有石榴。这两种花饰应是石榴牡丹或海石榴。第三种花形多似团状,瓣片多裂,花中一般不绘物象,或有若似莲花、石榴的物形,以后演变成明清时的“宝相花”,即花中有吉祥宝物。绘于藻井边饰的皆以枝条串联连续;绘于甬道顶部的,皆为满地铺展叶纹,宋代《营造法式》称之为“枝条卷成”和“铺地卷成”。花草连续纹中,有的画有凤、鹦鹉、龙、狮子(狻猊)、象、马等禽兽纹。甬道顶部牡丹纹中多画丹凤或双凤。

两宋时期,中原流行牡丹花草凤鸟纹样,如石榴牡丹、孔雀牡丹、穿枝牡丹、团凤双凤以及莲、梅、菊花卉,都是织物、印染、铜镜、陶瓷、建筑彩画常见的纹样,西夏石窟藻井画出这些纹样也是自然的事。而沙州曹氏时期传统图案中,却完全看不到这些中原的新纹样。

西夏藻井的边饰也多见几何纹,有回纹、龟甲纹、菱形纹。

6-2-5 藻井上的禽兽牡丹纹 ▲

西夏 榆林窟3窟 窟顶

6-2-6 禽兽牡丹纹藻井边饰 ◄

坛城图藻井边饰主纹饰为缠枝牡丹纹,花中亦画莲荷纹。在飘荡的白云中有一匹天马奔驰而来,头有肉角、肩生火焰,是为瑞兽。西夏 榆林窟第3窟 窟顶

6-2-7 瑞兽石榴牡丹纹藻井边饰 ▲

八叶九佛图藻井边饰中绘缠枝石榴牡丹纹,相间绘奔狮、行龙。下方是垂幔纹,垂幔上半画双重卷云勾联纹,下半画密集的垂幔褶纹线,使垂幔有一种华贵织物的质感。西夏 榆林窟10窟 窟顶

6-2-8 甬道双凤圆环套联纹 ◄

甬道顶中心圆环内画展翅盘旋飞翔双凤,四周画圆环套联纹。是西夏甬道顶装饰流行的纹样。西夏 榆林窟10窟 甬道顶

6-2-10 龙凤牡丹纹 ▲

窟门甬道顶部画石榴牡丹纹满地铺展,前端画展翅凤鸟,另一端两侧各画一龙,形象生动,绘饰精美。壁面地层虽多剥蚀,但纹样仍清晰可辨。西夏 东千佛洞2窟 甬道顶

知识库

★牡丹纹

牡丹为木本花卉,小叶有裂。花朵硕大,雍容华贵,素有“花王”之称。清明谷雨前后,花开时节,赏花人如潮而至,倾国倾城。牡丹原产于甘肃、陕西等西部地区,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唐宋时多有文人诗咏,并入画题。其纹样多出现在金银器、瓷器上,寓意“富贵”。写生牡丹纹多见于丝织印染织物,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元佑元年(1086年)制的缠枝牡丹贴绫、福建福州北郊浮山黄升墓出土的宋代罗、绫织物上的牡丹纹样都是自然生态的形象。

回纹

有六种之多。而回纹中的“天”字、“工”字、“香印”纹与《营造法式》中的图例完全相同,均为画工以汉字形象命名的。其实“工”字回纹更像“王”字。“香印”一称“香篆”,即以香编排成如同篆文形象,点燃记录时间。画工对这种难以名状的回纹,比之难以识别的篆文形象,赋予了有吉祥含意的名称——香印。

龟甲纹

有两种,一是龟甲片中向六方伸出六条支干,与周边的甲片再行套联,如此连续成边饰,《营造法式》称“六出龟纹”。另一种是外沿为六边形,内为圆环状,同一纹形,两种颜色,上下重迭套联,连续成边饰,可称为环状龟甲纹。这些龟甲纹,色彩以绿、青色为主,配以淡赭,勾描白线,曲折方圆,变化莫测。

菱形纹

组构方法与五代、宋相同,但是格内叶纹、色彩皆为新的样式。非常清楚,藻井中的这些几何纹完全是模仿建筑彩绘的。

圆环套联纹

亦称联泉纹,东汉时称钱为“泉”;《营造法式》称“球璐纹”。或左右连续成边饰画入藻井,或四方连续、六方连续成平棊画在窟门甬道顶部。这种纹样流行广泛,新疆高昌回鹘壁画,西藏古格佛寺遗址天花板上均有绘饰。

6-2-11 几何纹藻井边饰 ▼

藻井边饰中,自上为联珠纹、圆环龟甲套联纹、工字回纹。西夏 榆林窟10窟 窟顶

6-2-12 团花旗角纹藻井边饰 ▲

边饰画于窟壁两铺经变之间,示意壁柱。上端与窟顶藻井垂幔相接,中部画束腰带把边饰分为上下两段,上段是菊花形团花,下段是长叶形鱼鳞旗角纹,均为新纹样。西夏 榆林窟2窟 东壁

6-2-13 六出龟纹边饰 ▲

纹样名出自宋代《营造法式》。西夏 榆林窟3窟 窟顶

6-2-14 圆环套联纹藻井边饰◄

坛城图藻井边饰中的圆环套联纹,圆环上下套迭,左右相联,成二方连续边饰,圆内成四角形,内画四叶纹。西夏 榆林窟3窟 窟顶

垂幔纹

以布幔、五彩垂带、珠串纹组成,有的画双重幔,幔上端有的画如意云头纹。较之宋代垂幔纹,已增添了新的内容。绘于藻井四边,也绘于窟内四壁上端。高昌回鹘时期石窟、佛寺,西藏古格佛寺四壁上端也画有垂幔,只是各地所用纹样及其组合各有差异。看来,垂幔纹样就是当时佛教寺院殿堂普遍使用的装饰实物。

6-2-15 圆环套联纹与垂幔纹 ▼

甬道顶中部画圆环套联纹,两侧斜坡面画垂幔纹。垂幔纹与同期藻井垂幔相同。西夏 莫林窟61窟 甬道顶

卷涡纹

西夏藻井图案除模仿汉式建筑彩画纹样之外,在以吐蕃藏密坛城图、八叶莲花九尊像做中心方井内容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个性鲜明的藏传佛教装饰图案中的卷涡纹样。

卷涡纹样来源于印度,在著名的埃罗拉石窟第16窟(盖拉神庙)雕像的背壁(背屏)上、龛柱上,奥里萨邦的罗阇罗尼神庙龛柱上都雕刻有这类卷涡纹。约在10世纪西藏藏传佛教的后弘期,随着突出人体艺术造型特征的密教图像一并传入。在西夏卷涡纹的勾描之法也模仿印度雕刻样式盛行起来。

简笔云气卷涡纹较简洁,这类纹样,在宋代民用瓷器上多有绘饰,江西吉州窑彩绘瓷器腹部均绘满地卷涡纹。吉州窑虽在南方,但它的窑工技艺是在12世纪金人南侵战乱时由北方磁州窑传去的。在新疆克孜尔石窟7世纪壁画中,有一种斜向“S”形卷涡连续纹,与简笔云气卷涡纹相近似,它内在的气韵使人感到它西域远祖的影子,只是传入及发展的支系不同而已。

西夏藻井中的卷涡纹有多种,有的像行云回卷,有的如激流漩涡,有似植物卷叶。云气卷涡纹比较复杂,分有多头,叶片多裂花。不论何种形象均做卷涡之状,或连续成带状边饰,或满地铺开装饰于佛背屏(背光)。满地铺开的装饰法,后世亦称“满地锦”。绘饰多用绿色,或浅色地深色纹,或深色地浅色纹,再勾墨线。亦或素地墨线勾纹。榆林窟3窟藻井中心坛城图外的四角即为行云卷涡纹。

6-2-16 藻井边饰 ◄

藻井边饰纹样自上而下依次是:坛城图外四角的金刚杵纹与行云涡纹、圆环套联纹、工字回纹、缠枝牡丹纹。西夏 榆林窟3窟 窟顶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