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邺城出土佛像与定州白石造像略论

摘要:   2012年春节期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邺城考古队在邺城遗址东部北吴庄,也就是已探明的东魏、北齐都城邺城遗址东城墙侧3公里处,发现一处巨大的佛教造像埋葬坑。根据此后3月份北京发布介绍的成果来看,此次发现的是一个边长约3.3米、深1.5米左右的不规则方形土坑,共出土佛教造像2895件(块)。据粗略统计,有题记的造像超过 ...

  2012年春节期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邺城考古队在邺城遗址东部北吴庄,也就是已探明的东魏、北齐都城邺城遗址东城墙侧3公里处,发现一处巨大的佛教造像埋葬坑。根据此后3月份北京发布介绍的成果来看,此次发现的是一个边长约3.3米、深1.5米左右的不规则方形土坑,共出土佛教造像2895件(块)。据粗略统计,有题记的造像超过百件,多为汉白玉(俗称白石)造像,少量为青石佛像。根据题记、造像特征等初步认定,主要是东魏、北齐造像,另有少量北魏以及隋唐造像。这批佛像跨越北魏、东魏、北齐和唐代数朝,历时400余年,各朝代纪年明确,时代前后衔接完整,为研究北朝晚期至隋唐邺城地区佛教造像的类型和题材提供了可靠的标本。此次出土的佛像工艺精湛,造型精美,类型多样,题材丰富,而且有彩绘和贴金,多为背屏式造像,另有部分单体圆雕的佛和菩萨像。造像题材有释迦像、弥勒像、释迦多宝像、观音像、双菩萨像等,多数造像保存有较好的彩绘和贴金痕迹。

  通过发布会的介绍,我们不难从邺城“窖藏”佛像中看到同属河北定州白石佛像的影子。定州白石佛教造像是中国艺术史上的奇葩,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并对山东等周边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邺城曾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在当时影响力很大。特别是北朝皇族多尊崇佛教,在邺城内外修建了诸多佛寺。史书记载邺城周边曾有佛寺4000余座。一般来说,佛教的兴衰与政治、经济有很大的关系。邺城作为六朝都城,这里的寺院数量、译经活动、雕塑的佛像样式,必然位于全国水平前列,对当时北方佛教影响深远,因此此次邺城遗址出土众多佛教造像也在情理之中了。

  定州白石佛像始于北魏晚期,东魏、北齐、隋、初唐非常盛行,中晚唐以后衰落,北宋时虽有出现小规模的雕造,但之后彻底衰落。定州造像以曲阳所产的汉白玉为雕刻材料,因曲阳与定州毗邻,历史上长期作为定州的辖区,故称之为定州白石佛教造像。河北是中国早期金铜佛像的重要发展地区,金铜造像为定州白石造像的发展与形成奠定了基础。如太平真君四年(443年)菀申造金铜佛像题记:“高阳蠡吾任丘村人菀申,发愿为东宫皇太子造口口菩萨”。另有天保二年(551年)菀□思造像,题记有:“□□□吾任丘村菀□思,敬造玉像一区(躯)”字样,菀□思与菀申造像出自同村,可见白石造像与金铜造像的渊源甚深。

  定州白石佛教造像在晚清便有零星发现与记载,如沈涛著,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成书的《常山贞石志》。20世纪初期,瑞典学者喜龙仁在河北考察后发表了一些定州白石佛像的资料。1953-1954年冬春之际,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共出土造像及残片2000余件,其中有纪年的造像200余件,是研究定州白石佛像的重要资料。通过出土的定州白石佛像分析,此类造像具有多用汉白玉为材料,发愿文数量较多、多背屏式造像、双身像较多等特点,佛像题材多为观音造像、弥勒造像,其中思惟造像颇有特色。

  图1

  图2

  现将邺城北吴庄遗址发掘公布的半跏思惟像,与定州思惟像进行对比,以探析两者关联。邺城出土的北齐半跏思惟像(图1)与美国旧金山美术馆所藏的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半跏思惟像非常相似(图2)。弥勒菩萨结半跏趺坐,左脚着地,右腿横叠左膝之上;右手扶于右颊,左手下垂,置于右脚踝之上,上体稍前倾,呈思惟之状。两者主佛皆为圆形头光,两侧有胁侍菩萨,整个背屏构图复杂,将镂空、浮雕等技法综合运用,佛像基座同为方形,都以神兽、供养人等图案构成。河北文物研究所藏的北齐交脚菩萨像,虽残破严重,但仍能看出两者相似之处,特别是方形基座,神兽、供养人等排列和雕刻技法十分相似。上述三尊河北白1石造像,虽出土地点不同,但都以主尊佛为中轴线,圆形头光,两侧为胁侍弟子或菩萨,背屏复杂多变,均镂空,基座为方形且构图相似,可见上述佛像传承有序,在当时是广为流行的造像类型。邺城与曲阳地缘较近,通过此次发掘的石佛造像,可看出,邺城佛像与定州系白石佛像一脉相承。

  定州白石造像,不仅在燕赵地区影响广泛,对周边地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在北魏统治时期,大批移民从河北迁徙到山东地区,其中不乏能工巧匠,且一些小型佛像,迁徙时也容易携带到定居处,遂开始了与山东造像的相互交融。1996年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的佛教造像中,便有白石造像及双龙托塔等浮雕样式,皆是河北佛像常见的题材造型。1997年山东惠民县出土了17件石佛造像,其中白石造像约占半数,发愿文有“定州中山郡魏昌县人”字样,造像风格与题材亦与定州造像十分相似。

  定州白石造像以石质洁白、题材新颖、年代长、发愿文数量多等特点著称于世,在北魏到盛唐的漫长历史时期,河北的佛教造像成为中国雕塑的代表,在中国艺术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通过此次出土的大量精美佛教造像,再次展现了燕赵大地佛教造像的魅力,以及邺城地区作为北方佛学、文化、艺术中心的历史地位。

  


  感恩转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