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亚洲活化建筑:香港、上海及新加坡的活化再利用

摘要:   适应性再利用的遗产保护方法在全世界愈发普遍,但聚焦在亚洲的研究较少。本书围绕香港、上海和新加坡三座城市,从政策文件和实地调查出发,分析了15个代表性案例。书中注意了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异同,并探讨了城市发展与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  目录如下:  部分论文  1、城市区内的适应性再利用  2、作为可持续城市发展驱动力的文化遗产   ...


  适应性再利用的遗产保护方法在全世界愈发普遍,但聚焦在亚洲的研究较少。本书围绕香港、上海和新加坡三座城市,从政策文件和实地调查出发,分析了15个代表性案例。书中注意了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异同,并探讨了城市发展与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

  目录如下:

  部分论文

  1、城市区内的适应性再利用

  2、作为可持续城市发展驱动力的文化遗产

  3、衡量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效果

  4、适应性再利用与区域的最佳实践

  5、新生:香港适应性再利用的演变

  6、“适应与再利用”:新加坡适应性再利用范式

  案例研究

  工业遗产

  1、香港牛棚艺术村

  2、上海红坊

  3、新加坡仓库酒店

  公共机构

  1、香港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

  2、上海外滩18号

  3、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军事遗产

  1、香港皇冠酒窖(小香港)

  2、上海水舍酒店

  3、新加坡吉门营房

  混合功能

  1、香港太子道西店屋

  2、上海田子坊

  3、新加坡克拉码头

  住宅

  1、香港蓝屋建筑群

  2、上海淮海路796号

  3、新加坡空间亚洲中心

  英文预览版见原文。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