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汉代人席地而坐有哪些讲究?

摘要: 典籍里的汉朝编者按: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史记》《汉书》《淮南子》每一本典籍都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不灭明灯,既饱含着先人们的治国理念和处世之道,又记录着祖先们的深邃思想和无穷智慧。海昏侯博物馆现推出“典籍里的汉朝”栏目,在对典籍的阅读体会中,对话历史先贤,汲取人生智慧,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传承中华文脉,书写时代新篇!汉代的“席”与 ...


典籍里的汉朝



编者按: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史记》《汉书》《淮南子》每一本典籍都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不灭明灯,既饱含着先人们的治国理念和处世之道,又记录着祖先们的深邃思想和无穷智慧。海昏侯博物馆现推出“典籍里的汉朝”栏目,在对典籍的阅读体会中,对话历史先贤,汲取人生智慧,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传承中华文脉,书写时代新篇!




汉代的“席”与相关礼仪

西汉之际,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坐卧起居均离不开席。海昏侯刘贺墓也出土了竹席的残片。



《汉书﹒文帝纪》:

以莞蒲为席。


文献大意为:

用蒲草蔺草编的席子。



汉代的草席一般以蒲草或蔺(lìn)草编成,即使在今天,也会用蒲草或蔺草来编织,比如有用蒲草编织的蒲团。关于西汉的席具体的形制,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四张席,完好的有二件,一件长219厘米,宽81厘米,另一件长222厘米,宽82厘米,席边均用黄绢包边,边宽20厘米左右。汉代席的种类除了草席,还有竹席,一般用竹篾片编织而成;还有用兽皮编制的精席,有貂席和熊席。



关于席,有座席之礼。席之礼,亦有一定规矩。尊者必有专席,家庭中为长辈设专席,讲堂上为老师设专席,而宫廷中则为帝王及皇后布专席。朝会时,为了优礼功臣耆(qí)儒,常常也设专席。东汉时,为了提高尚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等决策和监察官员的地位,于建武元年起,朝会时有专席而坐,故京师号为“三独坐”。从次看,秦汉时以东向西为尊。其余次的尊卑顾序为南向、北向、西向。凡同席者,身份应当相同,否则即为不恭。朋友间断交,也以割席为誓。


所谓坐席,实如今日之跪,屈其足向后,以膝抵席,臀部依在脚后跟之上。如果伸足向前,称作箕踞(jī jù)。从当时中原礼仪来看,箕踞是失礼不敬的表现。在朝会宴饮等场合中,若要致敬意,必须离席,朝会奏事时也要离席。




END

转引自海昏侯博物馆公众号,更多关于汉代席座及相关文化的信息可阅读: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