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新月地带的文明之光

摘要: “本书是国内首部专门记述叙利亚历史遗址(主要是阿拉伯-伊斯兰时代)的游记著作。作者朱慧中毕业于北大阿拉伯语专业,在2004—2005年赴大马士革大学访学期间遍访了叙利亚重要历史古迹和山川河流。本书用生动的语言、翔实的资料和大量一手照片,以行记形式,分为首都、南部、海岸等六部分对2011年叙利亚内战前叙利亚各地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沿革做了全景式记 ...


“ 
本书是国内首部专门记述叙利亚历史遗址(主要是阿拉伯-伊斯兰时代)的游记著作。作者朱慧中毕业于北大阿拉伯语专业,在2004—2005年赴大马士革大学访学期间遍访了叙利亚重要历史古迹和山川河流。本书用生动的语言、翔实的资料和大量一手照片,以行记形式,分为首都、南部、海岸等六部分对2011年叙利亚内战前叙利亚各地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沿革做了全景式记录(其中很多文物古迹在内战遭到了破坏或毁灭),是罕见的中国学者奔赴中东阿拉伯国家实地考察当地历史古迹的游记类著作!







01

本书概况

《新月地带的文明之光》


外文名:The light of Civilization in the Fertile Crescent
作者:朱慧中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出品方:贝壳学术
出版时间:2024年3月
页数:390页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定价:98.00元
ISBN:978-7-5047-8069-0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专门记述叙利亚历史古迹的游记。全书用生动的语言、翔实的资料和大量的一手照片,让读者全方位了解叙利亚内战前历史古迹的全貌,从而深入理解叙利亚这一神秘西亚古国的历史和文化。这本书在记录历史和呼唤世界和平的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人民对叙利亚人民的友好情谊,将成为中叙两国文化交流领域的一座精神桥梁。怀着对那片土地的怀念和热爱,作者以行记的形式,对叙利亚历史古迹做了全景式的记录。


作者简介

朱慧中,男,河南郑州人。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走访过十几个西亚和北非国家,曾在叙利亚、苏丹、伊拉克等国长期学习和工作。


编辑推荐

这本《新月地带的文明之光》是一本专门记述叙利亚历史古迹的游记,它将为我们揭开西亚古国叙利亚尘封已久的神秘面纱,带我们探寻辽阔、深远、神秘的叙利亚文化。

叙利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国人眼中神秘的西亚古国。
2011年爆发的残酷内战,让这个国家满目疮痍,在震惊世界的同时,也给叙利亚抹上了浓厚的悲情色彩。2004—2005年赴大马士革大学进修访学期间,朱慧中遍访了叙利亚重要的历史古迹和山川河流,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一手照片,通过对叙利亚内战前历史古迹的完整、详细描述,带我们所有人重见历史悠久而又饱经风霜的叙利亚古老文明。
全书从首都、南部、中部、海岸、北部、东部等六个部分,非常详尽地为我们呈现了叙利亚各地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沿革。这本书在记录历史和呼唤世界和平的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人民对叙利亚人民的友好情谊,将成为中叙两国文化交流领域的一座精神桥梁。
《新月地带的文明之光》不仅映照出一个国家的历史,也记录了朱慧中的人生。

名家推荐
“《新月地带的文明之光》中收录了很多实地考察的文物古迹,在2011年爆发的叙利亚内战期间,这些文物古迹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甚至已经毁于战火。书中的照片,保存了一份叙利亚古老文明和悠久历史的中国记忆。这本书是朱慧中过去20年持续努力和不断成长的经验总结,更是汇入中国现代化进程洪流中的一滴水珠。”
——吴冰冰,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言文化系主任

目录

首都地区
大马士革市

最熟悉的大马士革

国家宝藏一一伍麦叶清真大寺

大马士革的城墙与城门

“常胜国王”的要寒一一大马士革城堡

最美的市场一一汗-艾斯阿德帕夏

时代之光一一大马士革的古医院和古学校

绚丽回忆一一大马士革古宅

十字高悬一一大马士革老城的教堂

各具特色的大马土革古墓

大马士革农村省

圣地修道院——萨伊德娜亚和马卢拉

什叶派圣地一一塞伊黛宰奈卜

南部地区

德拉省

难忘布斯拉

苏韦达省

苏事达的水渠城一一高奈瓦特

菲利普之城一一舍赫巴

最南端的古迹一一萨勒赫德城堡

中部地区

霍姆斯省

哈立德之城一一霍姆斯

回忆巴尔米拉

伍麦叶余韵一一东宫

白色的骑士堡

哈马省

水车之城一一哈马

火山口上的城堡——施麦密斯

神秘的迈斯亚夫

阿绥河畔的城堡一一舍伊萨尔

隘口古堡与阿法米亚古城

伊本·沃尔丹宫

海岸地区

塔尔图斯省

地中海明珠一一阿尔瓦德岛

山海之间——瞭望堡

拉塔基亚省

拉塔基亚与乌加里特

山巅之上一一萨拉丁城堡

北部地区

阿勒颇省

魂牵阿勒颇

阿勒颇城堡

阿勒颇的古城墙与城门

西缅城堡

伊德利卜省

马赛克博物馆的回忆一一麦阿赖特·努耳曼

4000多年前的图书馆一一伊卜拉古城

东部地区

拉卡省

哈伦·赖世德的首都一一拉卡

幼发拉底大坝和贾比尔城堡

梦回鲁萨法

代尔祖尔省

幼发拉底明珠一一代尔祖尔

哈莱比耶要寒

文化熔炉一一杜拉欧罗普斯

沧桑5000年一一马里王国遗址

迈亚丁守护者一一拉赫巴城堡

哈塞克省

叙利亚的天涯海角一一艾因·迪瓦尔



02

精彩文摘

大马士革市

最熟悉的大马士革

“人世间若有十分的财富,则其中的九分皆在大马士革。”一一历史学家伊本·阿萨基尔(公元1105—1176年)对他最熟悉的大马士革如此评价。
作为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一直是该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但是在经过了多年内战之后,这个城市也“无奈地”取代了阿勒颇,成为该国的经济中心,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大马士革老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内遍布极富价值的历史古迹,大马士革老城是承载着人类文明的一颗明珠。
我在这个城市度过了近一年的时光,其间几乎遍访了那里的历史古迹,大马士革是我最熟悉的也是最有感情的中东城市。我曾读过唐师曾先生写的《重返巴格达》,也佩服他当年的勇气,但自2005年结束留学回国之后,十几年过去了,我再也没能重返大马士革。
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我和先前尚有联系的几位叙利亚朋友相继失联,他们至今下落不明,我祝福他们平安。
大马士革能够兴起和繁荣的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交通便利,二是自然条件优越。
从交通上来讲,大马士革以东是伊拉克、伊朗,经由陆路可达中亚各国和中国;正北是小亚细亚,可连接巴尔干半岛;向西经由山路可以到达贝鲁特及其附近的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西南方向是埃及,可达北非各地;东南方向可达沙特阿拉伯的希贾兹地区、也门等阿拉伯半岛腹地。
自然条件的优越是相对而言的。大马士革属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降水并不多,周边地区也比较荒凉,但正是由于从东黎巴嫩山脉发源的拜拉达河(Nahr Bardā,凉水河的意思)的滋润,在山脉的东南方向形成了一片绿洲。这片绿洲在阿拉伯语中有个专门的名字叫作“姑塔”(al-Ghūtah),意为“水源充足、树木繁茂之地”,其长度曾达20公里,宽12~15公里,最北部的界限是卡松山(Jabal Qāsyūn)。姑塔树林茂盛,景色优美,盛产各种水果和蔬菜。
大马士革数千年来持续有人居住,并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其地理位置的选择是很“讲究”的:老城以西和以北有山,正北是拜拉达河,为城市提供了水源,也对城市构成了一种保护;老城以东和以南是茂密的姑塔,在收获物产的同时,也构成了天然屏障。
公元前64年,大马士革被并入罗马帝国版图,随着一个繁荣而典型的罗马城市形成,大马士革老城的规模在那时已经基本成型并延续至今。罗马时期的大马士革总体上呈长方形,有7个城门,其中的索尔门(今天的东门)保存到现在。城内有一个宏伟的朱庇特神庙,后来演变为圣约翰大教堂,今天还能看到它的一部分遗迹。
当时大马士革最重要的街道是“直街”,它是城内一条东西方向的主干道,也是一个在《圣经》中被提及的地方。“直街横贯大马士革,中间是一条十几米宽的大马路,两侧有带屋顶的柱廊。据说,当时直街的边上有很多店铺,车水马龙,十分热闹。我当时还专门用自己的双脚“丈量”过这个地方,发现直街至今尚存,只不过早已成了普通的柏油路,两侧的柱廊也已完全消失。20世纪40年代施工时,还在直街一带发掘出一个当年的拱门。
636年,穆斯林军队攻占大马士革。在阿拉伯伍麦叶帝国时期(661—750年),作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帝国的首都,大马士革和唐朝都城长安同为当时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城市。大马士革伍麦叶清真大寺的建立,象征着伊斯兰教在叙利亚的胜利,至今仍是老城内最著名的古迹。
黎巴嫩裔的美国历史学家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提道:“在这个首都的中心,伍麦叶王朝漂亮的宫殿,像全城的花园所组成的翠玉腰带上的一颗大珍珠一样,屹立在当中,在这里可以眺望四周广阔而丰饶的平原,那个平原,向西南延伸到终年积雪的赫尔蒙山。”由此可以想象当时大马士革的美景。可惜伍麦叶人建立的王宫——“绿圆顶宫”(Qasr al-Qubbah al-Khadrā')没能保存至今。
有意思的是,作为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的首都,当时的大马士革虽然达到了威望的顶峰,但除了伍麦叶清真大寺和绿圆顶宫以外,这座城市在整体上还保持着以前罗马时期的老样子。
伍麦叶王朝覆亡之后,大马士革迅速衰落。努尔丁·赞吉(Nūr al-Dīn Zankī)和萨拉丁(Salāh al-Dīn)统治大马士革的时期(约1154—1193年),是这座城市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黄金时期。如果大家看过电影《天国王朝》,就会了解到当时的大马士革是萨拉丁的根据地,也是抗击十字军的核心堡垒,在穆斯林世界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时期大马士革的城墙和城堡得以加固,城内新修了很多公共设施,大马士革也成为伊斯兰教逊尼派的宗教文化中心。
大马士革老城今天的样子在公元12世纪已基本成型:城墙和街道蜿蜒曲折,城内遍布清真寺、学校、浴室、医院和市场等。老城大体上可分为4个区:西北是老城的宗教和商业中心,也有穆斯林居民区;西南是穆斯林居民区(简称穆斯林区);东北是基督教居民区(简称基督区),今天还保存着一些基督教胜迹,比如圣玛利亚教堂(al-Kanīsah al-Maryamīyah)和哈拿尼亚教堂(Kanīsat Hanāniyā);东南是犹太教居民区(简称犹太区),一直到20世纪中叶,这里仍居住着不少犹太人,后来由于巴以冲突等因素,犹太教徒基本上已经迁走了。

▲大马士革老城的四分图:(1)和(2)为穆斯林区,(3)为基督区,(4)为犹太区(作者手工绘制)

1250—1517年是大马士革的麦木鲁克时期,虽然国家比较混乱,但统治者素丹们喜欢大兴土木。这期间的一些清真寺和学校等古建筑留存至今,其代表性的有老城内的扎希里叶学校(al-Madrasah al-Zāhirīyah)和哲格麦格学校(al-Madrasah al-Jaqmaqīyah)。此外,这一时期的建筑形成了典型的麦术木鲁克风格,很有特色。
奥斯曼帝国时期(1516—1918年),由于商业发达,大马士革出现了很多市场,以艾斯阿德帕夏市场(Khān 'As‘ad Bāshā)为代表,也出现了包括阿兹姆宫(Qasr al-‘Azm)在内的许多精美的私人宅院。一些古建筑也随着城市的扩张而建立在城墙以外,比如有着典型奥斯曼风格的苏莱曼尼耶修道院(al-Takīyah al-Sulaimāniyah)和息南帕夏清真寺(Jāmi‘Sinān Bāshā)。这座城市的历史就先说这么多。
2011年以来,惨烈的叙利亚内战威胁到大马士革众多的历史古迹。上文提到的姑塔,千百年来,大马士革人民用无数的诗词来歌颂她的美丽和富饶。大马士革原本是在姑塔的四面环绕之中建立起来的,后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只有城市以东的姑塔还保存较好。2013年开始,数支反对派武装以东姑塔为据点,向大马士革市区发动攻击,叙政府一直面临着巨大压力,5年以后才将反对派武装在东姑塔的最后一个据点——市区东北的小镇杜马(Dūma)攻下。

▲老城内的穆斯林区,街道狭窄曲折,当地居民住宅的阳台往往突出墙体外,形成一种特色

东姑塔之战,造成生灵涂炭,不知有多少人流离失所。在叙留学期间,我和几位同学去过杜马两次,到一位大马士革大学的同学家里做客,至今记忆犹新。2018年看到新闻一一政府军最终控制了杜马。然而这个大马士革的卫星城,曾经是叙利亚第九大人口聚居地,已经沦为一片废墟。
所幸的是,大马士革市内的众多历史古迹保存了下来。
大马士革的城墙与城门
可能是天性使然,我从小就喜欢各类古城,对于在城门和城墙爬上爬下一向都乐此不疲,这习惯到现在也没有改变。
在叙生活期间,看到了大马士革的几个城门和一部分城墙之后,我逐渐萌发了一个念头,要用脚丈量,走遍大马士革的城墙和城门。为完成这个目标,我一手握着指南针,一手拿着地图,曾数次钻市场、闯民居、越沟壑,询问当地居民,有时还拉上廉老师和其他几位同学,总之他们跟着我也受了不少苦,不管怎样,最后总算达成了这个小小的心愿。
据我所见,大马士革的城墙和城门总体上保存得比较完整,9个古城门里还有8个尚存,城墙也还有百分之七八十保存至今。和北京相比,虽然没有明代北京的城桓那么高大雄伟,但是大马士革城墙和城门的历史更加悠久,但各具特色。此外幸运的是,在现代城市扩张过程中,大马士革并没有遭遇过大规模的“拆城运动”。
说起今天老城的城墙,不得不提起罗马时期的大马士革。据记载,当时大马士革的城墙总体呈矩形,长约1500米,宽约750米,筑城所用的石料是方形的,高大而坚固,每一块的高度达到80~90厘米。可以作为比较的是,之后努尔丁和艾优卜时期的筑城石料高度为50~60厘米,麦木鲁克时期的石料高度为20~30厘米,而奥斯曼时期仅使用了一些泥土和碎石。
罗马时期的建筑是极其恢宏的,每一个造访过罗马古城的人,看到那平整而坚固的城墙,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大马士革,仅从筑城的石料尺寸上讲,罗马时期之后实在是一代不如一代。时至今日,城墙东部和北部部分地段的墙体,还能看到罗马时期留下来的巨大石料。
7世纪,大马士革进入了伊斯兰教时期,在随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座城市一直沿用罗马时期坚固的城墙。伍麦叶帝国覆灭(750年)之后,新兴的统治者阿拔斯人对作为前朝都城的大马士革进行了惩罚性的破坏,罗马时期修建起来的坚固城墙大部分被拆除,
这之后一段漫长的时期内,在原先罗马城墙的大致位置上,逐渐形成了大马士革现存的弯弯曲曲的城墙。

▲托马斯门到东门之间的一个方形角楼(努尔丁时期修建)

12世纪,努尔丁统治大马士革以后,由于战争频繁,大马士革的军事建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努尔丁对城墙进行了修复,并在墙体外侧加筑了许多半圆形或其他形状的塔楼(马面),用以增强其防御能力。
在奧斯曼时期(16至20世纪),由于火器和其他新型军事装备的广泛使用,城墙已逐渐丧失了原先的军事防御功能,大马士革的部分城墙因年久失修而逐渐坍塌,一些居民还把住宅建筑在城墙上。
今天的大马士革城墙,仍然是老城的重要景观。东、西、南段城墙之外都有公路围绕,拜拉达河从北侧城墙外流过,在某些地段,突出墙体之外的马面和角楼依然清晰可见。现存城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城墙之上加盖的住房比比皆是,窗户、烟囱和电视天线十分醒目,且至今仍有人居住。
目前的这种“私搭乱建”的状况,在我看来一方面是对城墙的破坏,另一方面出于呵护栖身之地的目的,居民们发挥“钉子户”精神,也能对古城墙形成一种保护吧。


▲托马斯门到东门之间的一段城墙,已经被改造为上下两层的民宅

再来说说城门。城门是一个城市的点睛之笔,北京的一些城门比如西直门、东直门等,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总能让人产生无限的回忆,而且现在往往代指一个地区。大马士革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今天听到大马士革人说巴布托马(托马斯门)、巴布查比叶(查比叶门)等,也通常指的是该城门周边的地带。
伊斯兰教时期的大马士革主要有9个城门,其中的8个保存至今。这些古城的城门也都能追溯到罗马时期,当时的大马士革一共有7个城门,每个城门代表一个罗马神,每个神象征着一个星宿,即日、月和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具体如下:

罗马时期的城门名称及其代表的罗马神

该罗马神所代表的天体

今天的名称

索尔(Sol)门/太阳神

太阳

东门

萨图恩(Saturn)门/农事之神

土星

基桑门

朱庇特(Jupiter)门/主神

木星

小门

玛尔斯(Mars)门/战神

火星

查比叶门

墨丘利斯(Mercurius)门/商贾之神

水星

天堂门

卢纳(Luna)门/月神

月亮

哲尼格门

维纳斯(Venus)门/爱与美之神

金星

托马斯门


这7个罗马城门之中,只有索尔门的主体保存到了今天,也就是现在的东门。卢纳门(后来的哲尼格门,Bāb al-Janīq),据说大致位于今天的托马斯门和平安门之间,但是早已消失,其确切位置和消失的时间也不得而知。其余的5个罗马城门完全损毁了,现存的城门都是后世在原先的位置上新建的。
拜占庭时期,基督教成为大马士革的主流宗教。为纪念耶稣诞生,哲尼格门改名为“圣诞门”,维纳斯门改名为“托马斯门”(托马斯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
阿拔斯人攻占大马士革后,对这座城市进行了大肆的破坏,一些城门被捣毁,包括玛尔斯门。公元11世纪,塞尔柱克王朝在今大马士革城堡以南、哈米迪叶市场的大门附近新修了一座城门,也就是后来的胜利门(Bāb al-Nasr),这是大马士革伊斯兰教时期新修的第一座城门。遗憾的是,1863年为拓宽哈米迪叶市场,该城门遭到拆除。
1154年努尔丁开始统治大马士革。他在城墙北部新建了两个城门——平安门和喜悦门,封闭了位于城墙东南的基桑门,其他几个城门也都按照内外双层门的设计进行翻修和加固。新建和封闭城门,都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城北由于受到姑塔绿洲和拜拉达河的双重保护,最为安全,而南部基桑门一带则无险可守。此外,努尔丁还在每个城门建立了一个小的清真寺,清真寺的宣礼塔都被竖立在城门之上,高耸的宣礼塔在战时可以用作观察敌情的瞭望塔。今天大马士革城门的状况,在努尔丁时期已经基本形成了。


▲大马士革老城的9个城门,本书作者手绘

小门(Bāb al-Saghīr):位于老城西南原罗马时期朱庇特门的位置,有内外两层城门,建成时是大马士革最小的一个城门,因而得名。
根据我的观察,小门的“小”是名副其实的,尤其是外侧门的尺寸,的确较小,城门上方的垛口得到了修复,有一条马路穿门而过。小门的正上方还有民居,目测尚有人居住,旁边的宣礼塔非常醒目。值得一提的是,出此城门不远处有一片墓地,埋葬着伊斯兰教和大马士革历史上的众多知名人士,因小门而得名“小门墓地”,小门也因这片圣墓而声名大噪。
查比叶门(Bāb al-Jābiyah):前身是罗马时期的玛尔斯门,阿拉伯人统治大马士革后,转而按照阿拉伯人的习惯命名为查比叶门一一因其朝向城外的查比叶村。
伍麦叶时期的查比叶门和东门一样,也是罗马三拱门的形态,8世纪中叶阿拔斯人攻占大马士革后,查比叶门遭到毁坏。现存的查比叶门是在1164年(努尔丁时期)重修的。
今天查比叶门的内外双层门形态保存完整,外门长方形的门框轮廓清晰,包着铁皮的门板尚存,门框内部的阿拉伯文铭文保存得也很完整,内门的拱券清晰可见,但除了前门的铭文,门框以上的部分整个都已经损毁了。整个城门被服装商店包夹,连前后两层门之间都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纺织品,俨然已经湮没于商铺之中了。



03

本书内页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