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案例

世界遗产日本北部的绳纹史前遗址群——三内丸山与小牧野遗址巡礼

摘要: 作者:张荣遗产概况日本津轻海峡两岸的本岛东北部、北海道至今保留了大量的史前人类文化遗址。1万多年前在此生活的古人类,发展出以采集、捕鱼和狩猎为基础的定居方式并逐渐成熟,孕育出精细且复杂的精神文化。为了将这些作为人类共同的瑰宝传承给未来,2007年8月,在北海道、日本东北北部知事峰会上,提出了“日本北部的绳纹史前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作者:张荣

遗产概况

日本津轻海峡两岸的本岛东北部、北海道至今保留了大量的史前人类文化遗址。1万多年前在此生活的古人类,发展出以采集、捕鱼和狩猎为基础的定居方式并逐渐成熟,孕育出精细且复杂的精神文化。

为了将这些作为人类共同的瑰宝传承给未来,2007年8月,在北海道、日本东北北部知事峰会上,提出了“日本北部的绳纹史前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议案。经过十四年的努力,以及对遗产价值的持续研究与保护展示工作,2021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决议将日本北部的绳纹史前遗址群作为展示农耕社会前人们生活和精神文化的稀有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往期链接:新晋世界遗产|日本北部的绳纹史前遗址群)

日本北部的绳纹史前遗址群,由北海道的6处遗址、青森县的8处遗址、岩手县的1处遗址、秋田县的2处遗址,共计17处遗址,以及2处相关遗址共同构成。

遗产点分布在日本本岛北部和北海道南部,相隔津轻海峡遥相呼应

请跟随清源大侠的脚步,通过青森县的三内丸山与小牧野遗址,领略一下日本北部绳纹史前遗址群丰富的遗产价值、深入的遗址展示与优美的景观环境。

三内丸山遗址全景

小牧野遗址全景

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与价值特征描述

日本北部的绳纹史前遗址群由17处考古遗址构成,这些遗址展现出农耕社会以前的古人的生活和他们复杂的精神性。作为展示公元前13,000年左右到公元前400年左右期间在东北亚发展起来的狩猎、捕鱼、采集社会中人类的定居生活从开始、发展到成熟的稀有物证,被认为具有显著的普遍价值。

世界遗产委员会决议根据评估标准的(ii)和(v)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标准( ii )价值描述

日本北部的绳纹史前遗址群是以持续了1万多年长期的狩猎、捕鱼、采集为基础的世界罕见的定居社会,以及有如发现的脚形土版、著名的遮光器土偶等考古遗物,墓地、垃圾场、填土、环状列石等考古遗构所显示的,在此孕育出的精细复杂的精神文化极为罕见的物证。

遮光器土偶,绳纹晚期龟冈文化代表出土土偶,以宽阔双肩、短手短脚,小耳小鼻小口为特点,尤其是夸张的大眼与长窄的眼线为形象特征,好像戴了一个遮光器眼镜,故该类土偶被形象地称为:遮光器土偶。

█ 标准( v)价值描述

日本北部的绳纹史前遗址群是从定居开始到随后的发展与最终成熟为止,村落定居的原有状态以及土地利用的显著范例。绳纹人没有像农耕社会中所见的那种对土地大规模的改造,而是在适应气候变化的同时,维持了持续性的狩猎、捕鱼、采集的生活状态。为了能够确保稳定的食物,村落选择在能够捕获到逆流而上的鲑鱼的河川附近、容易收获到半咸水性贝类的海滩附近,或者山毛榉及栗子的群生地等各种条件的地方而建。而且根据各自的地理条件,获取食物的技术与工具类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绳纹文化发展共分为定居开始、定居发展、定居成熟3个阶段,根据气候与火山变化可以细分为6个时期,各个时期都有17遗产点中一个或多个代表性遗址与其对应,说明气候变化是促进绳纹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特征1:展示灵活利用自然资源的生活方式

传递人类通过持续性的管理、利用森林、海洋与河川等自然的恩赐,在长达1万多年的岁月里,并未过渡到农耕社会而是在适应气候温暖化或寒冷化的同时,以采集、捕鱼和狩猎为生的定居方式。

栗子树为日本北部常见树种,绳纹人采集栗子果实作为食物,并用栗子树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绳纹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的狩猎捕鱼工具,以及大量的植物、动物果实、骨骼化石,可以了解绳纹人的食谱与狩猎捕鱼方式,这些是博物馆内捕鱼狩猎场景复原展示。

·特征2:通过祭祀、仪式显示出精细复杂的精神性

除了埋葬死者的墓地、用作祭祀、仪式场所的贝家和填土、使用组石建造为圆环状的环状列石以外,通过带有脚形痕迹的土版和土偶等出土文物,传递人们从定居生活的早期阶段开始就发展出了复杂的精神文化。

遗址道路旁部的环状石墓地,绳纹人将人死后埋葬于道路两旁,幼儿放入土器内埋葬,并在土器内搁放一块卵石,成年人埋葬后用立石在坟墓周边围绕一圈环石。这与祭祀用的大型环状列石做法相关,表现了绳纹人对逝者的尊重,是该文明拥有复杂精神情感的一项重要标志。

该土偶为三内丸山出土的一件典型土偶,是绳纹文化早中期的典型土偶形象,土偶躯体为板块状,造型较为简单粗犷。

环状列石是绳纹文化最重要的祭祀建筑,从这张日本大型环状列石分布图来看,除了绳纹文化区域,环状列石在日本本岛中部也有分布。环状列石做法是日本的巨石崇拜的一种早期表现形式。

·特征3:村落的所在位置与维生方式有着各种关系

为了确保稳定的食物供应,人们在鲑鱼逆流而上的河川附近树木果实丰富的丘陵和山地、能捕捞鱼类和贝类的内湾和湖沼沿岸等各种地形上建造村落并根据其所在位置发展出用于获得食物的技术和工具。

三内丸山村落选址与布局复原沙盘,绳纹文化遗址大部分都沿津轻海峡两侧海岸不远选址分布,证明海洋及河流出海口区域的捕鱼、狩猎是绳纹人最重要的食物获取方式,同时这样选址通过河流海洋的运输与交换物品,也是绳纹文化的一项重要特点。

·特征4:显示出村落形态的变迁

绳纹人在公元前13,000年左右开始定居。在那以后也并未像农耕社会中所看到的那样对土地进行大改动,而是在适应气候温暖化或寒冷化等环境变化的同时,改变了作为生活据点的村落形态。

博物馆内绳纹人半地穴式建筑及生活复原展示,根据研究复原出半地穴式居住建筑的做法,建筑内部中心为火塘,绳纹文化出土最多的罐状土器便是煮肉做饭的器具。

遗产管理

遗产所包含的17处遗产点根据日本的文化财产保护法被指定为史迹或特别史迹。各遗产构成要素周围都设置了缓冲地带,并采取了法律管制措施。由北海道与3个县以及14个相关市町组成共同体制,并根据全面保存管理计划推进措施。

遗产点所在的地方公共团体,根据文化财产保护法,对遗址实施妥善的保存、管理。并且根据景观法制定景观计划,对遗产点周边的景观、景致进行管控。

此外,还会推进其他保护措施,防止对绳纹遗址群的价值造成负面影响,例如过程观察(监测),实施遗产影响评估等,预先评估在遗产构成要素周边规划的开发事业对遗产的影响。

纹遗产地管理体系示意

三内丸山遗址

青森县三内丸山遗址是所有17处遗产点中等级最高的遗址,按照日本文化财保护法被列为:特别史迹。

三内丸山位于可眺望陆奥湾阶地上的大规模据点村落。设有竖穴建筑、大型竖穴建筑、墓地、储藏穴、立柱式建筑、堆集场和填土等。出土了大量的土器(陶器)、石器、日本最多的超过2000件土偶、祭祀遗物、各种各样的动物骨头和鱼骨、栗子和核桃坚果类等,传递出人们根据季节巧妙利用了自然资源的情况。

三内丸山遗址展示分为遗址中心展示和考古遗址现场展示两部分。

█ 三内丸山遗址中心

三内丸山遗址中心内部有研究中心与文物库房,展厅分为常设展、特展两部分,还有餐厅与文创商店等。常设展主要展出三内丸山出土文物、复原场景、说明展板、数字互动展示等内容,展示方式生动多样。特展目前是出土漆器展。

三内丸山遗址中心,目前正是绳纹遗址申报世界遗产成功的两周年纪念,中心内挂满了庆祝标语。

中心位于中心地下一层,为半开敞式,游客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工作人员工作情况,目前主要从事陶器残片的拼合复原及其他相关研究。研究中心外侧还有展板和视频展示研究进展。

文物库房,前面的三个木化石,是从三内丸山大型立柱建筑柱坑内出土的木柱残余部分,后面是大量的复原土器,中国称之为陶器。

常设展厅内的土器(陶器)展示,这种罐状陶器是绳纹遗址出土最多,最为典型的器物。可以承担煮水、煮肉、储存等多种用途,甚至幼儿埋葬也是使用该种器型。

石镞,石料主要为黑曜石,还有少量玉石。

骨针,说明绳纹人已经拥有了比较成熟的制衣能力,衣料主要是麻制。

三内丸山展厅内有很多互动小屏幕、可以选择日文、韩文、英文、中文(简繁两种),便于来自世界各地游客了解绳纹文化的详细内容。

漆盘,特展中有大量的漆器展示,漆器胎体分为土器和木器,说明日本漆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绳纹时期。

特展漆器装饰品,绳纹文化出土了大量装饰品,并且开始使用漆涂色,绳纹人已经掌握了较为复杂的手工品加工工艺。

█ 三内丸山考古遗址现场

根据多年考古研究成果,三内丸山遗址现场采取遗址原物展示与建筑复原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在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内丸山遗址现场

三内丸山遗址环拍照片 左右滑动查看

保护设施内的大型立柱建筑柱洞遗址(柱洞内有木制柱根复制品)

根据柱洞遗址复原的大型立柱建筑展示设施,这也是三内丸山遗址的标志性建筑

大型立柱建筑说明牌

三内丸山大型竖穴式建筑复原展示设施,这个建筑与前一个立柱建筑表明三内丸山村落开始具备大型建筑建设能力,社会化程度已经比较发达。

各类居住建筑复原展示设施,日本保护工作者根据半地穴遗迹进行复原推断,对建筑墙体、屋顶可能采用的不同建筑形式都进行了表达,给予游客以建筑形象的直观表达。

小牧野遗址

青森县小牧野遗址位于八甲田山西麓开阔台地上的祭祀遗址。环状列石分为中央带、内带、外带的三重结构,其周围也可以看到一部分四重的列石,整体直径为55米,为日本列石遗址中直径最大的一处。内带和外带由椭圆形石头以纵、横排列的方式形成圆环状。环状列石及其周围出土了土偶、小型土器(陶器)、三角形岩板等祭祀道具。

小牧野遗址展示分为遗址保护中心绳纹学舍内的展厅展示与考古遗址现场展示两部分。

█ 小牧野遗址保护中心绳纹学舍

学舍主要为保护与管理机构,内部设有三个展厅,展示小牧野出土文物以及阐述遗址的价值。

小牧野遗址保护中心绳纹学舍

绳纹学舍展厅,展厅虽然不大,但也尽量采用实物、展板,场景复原等多种方式继续展示。

绳纹遗址出土了大量的三角形岩板,将石块加工成三角形,并在上面刻画花纹,推测为祭祀用品。

█ 小牧野考古遗址现场

考古遗址现场主要以环状列石的考古现状展示为主,远离城市的喧嚣,完全处于自然的野外环境,绝佳的怀古场所。

小牧野考古遗址现场工作站,提供工作人员办公、简单展示和游客休息的功能。

小牧野考古遗址现场鸟瞰照片 来源:WHC

小牧野遗址环拍照片以上两图左右滑动查看

小牧野遗址环状列石现状

环状列石中心的大块立石,其中一块上刻有“马头观世音 嘉永七甲寅年”嘉永是日本孝明天皇年号,该字刻于1854年,反映了日本巨石崇拜的文化。

小牧野遗址宣传单,日本展示常用漫画形式,反映了日本独特的漫画文化,同时这种做法生动有趣,亲切易懂。

清源大侠本次探访日本北部的绳纹史前遗址群——三内丸山、小牧野遗址,看到所有的遗址都与考古研究部门结合,以考古研究成果支撑,在保证地下遗址的安全前提下,不同遗址有不同的展示策略:小牧野遗址采取了遗址现状展示,三内丸山遗址采取了大量的复原展示设施。虽然都是原始建筑的想象复原,但在选址、材料、工艺上处处体现考古研究的依据与科学,同时在景观环境设计上匠心独具,极大地增加了遗址的直观性与可看性,给游客以良好的游览体验。日本保护工作者对遗址的研究深度与成果值得学习思考。

注:本文所引用资料来自三内丸山遗址中心、小牧野遗址保护中心绳纹学舍展示内容与展示资料,照片均为笔者拍摄。

分类: 中文 研究 域外案例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