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2023年埃及境内主要考古新发现

摘要: 2023年是埃及考古走出疫情影响的第一个年头。这一年,许多国外考古研究机构逐渐回归埃及,重启科研项目;埃及本国的考古机构也更加活跃,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海内外特展和文物追缴等好消息层出不穷。在官方公布的全年考古新发现中,来自墓葬的新发现占到六成比例,其余为来自神庙遗址,以及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方面的新闻。 永恒之地——古埃及墓葬考古新 ...



2023年是埃及考古走出疫情影响的第一个年头。这一年,许多国外考古研究机构逐渐回归埃及,重启科研项目;埃及本国的考古机构也更加活跃,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海内外特展和文物追缴等好消息层出不穷。在官方公布的全年考古新发现中,来自墓葬的新发现占到六成比例,其余为来自神庙遗址,以及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方面的新闻。



永恒之地——古埃及墓葬考古新亮点



古埃及墓葬的考古发掘工作是埃及考古的主要组成部分。2023年各地墓葬遗址的新发现层出不穷,年代从公元前3000年的第一王朝时期延续至公元1世纪的罗马时期。位于阿拜多斯乌姆卡伯墓地的麦瑞特奈特(Meret-Neith)之墓是第一王朝的一座高等级王室墓葬。最新考古研究工作表明,该墓葬由泥砖和木材分阶段建成,规模庞大,耗时较长。墓葬建筑内部不仅有墓主人自身的主墓室,还包括41名大臣和仆人的陪葬墓。墓葬出土大型储酒罐上百件,出土有大量葡萄籽,其中一些瓶塞密封完好,罐中仍保存有5000年前的葡萄酒。


根据容器上的铭文显示,麦瑞特奈特曾在国家管理中担任要职。麦瑞特奈特是第一王朝法老杰特(Djet)的妻子,法老登(Den)的母亲。她是唯一一位在古埃及第一座王陵中拥有自己墓葬的女性,暗示她在当时的地位非同一般。有些学者猜测麦瑞特奈特很可能是古埃及历史上的首位女王。此次考古新发现为深入研究麦瑞特奈特王后在第一王朝的历史地位提供了全新的证据。


第一王朝王后墓葬


在另一座著名的萨卡拉墓地内,埃及著名考古学家扎西·哈瓦斯在一座深达15米的竖井底部发现一具石棺,上刻有主人姓名海卡舍佩斯(Hekashepes)。棺内尚有一具完整的木乃伊,身上覆盖有一层金箔。据发掘者分析,该石棺建造于4300年前,如年代准确,该具遗骸或是目前埃及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具木乃伊。此外,埃及考古队还在萨卡拉发现2座木乃伊作坊,年代为第30王朝和托勒密时期,它们的功能有所区别。第一间作坊用于制作人类的木乃伊。建筑整体为方形,内有多个隔间。房间内有数张2.5米长的石床,用于制作木乃伊。另一间作坊同样为方形,石砖铺地,四周墙壁则由泥砖建造。房间内出土大量陶器以及动物遗骸。考古人员在作坊中共发现5张石床,其形制与制作人类木乃伊的石床有明显区别。据初步研究,这间作坊应专门用于制作动物木乃伊。


此外,一些墓葬的新发现拓宽了遗址自身的历史维度。例如,位于图那戈贝尔的科瑞法遗址(Al-Ghoreifa),考古人员发现一批保存情况较好的新王国时期墓葬。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称,这是首次在该地区发现新王国时期的墓地。墓内随葬有石灰岩材质的人形石棺,以及带有图案装饰的彩绘木棺,出土的各式神像、夏伯提像多达25000余件。一同出土的随葬品中,还包括卡诺匹克罐、护身符、丧葬面具,以及一卷保存完整的长约4.5米的纸莎草《亡灵书》。另外一处迈尔墓地位于阿斯尤特西北50公里处,是一座古代本地贵族墓地。此处拥有多座重要的岩墓,即凿山为墓的形式,年代可追溯至第六、七王朝。近期考古工作人员在迈尔墓地发现了大面积埃及晚期和拜占庭时期的建筑遗存。该建筑遗存共分为两层,位于上层的拜占庭时期的建筑由一个庭院和数间僧侣房间组成。在这座拜占庭时期建筑的下方,还埋藏着多座埃及晚期的墓葬以及随葬品,一具带有装饰的石棺、一副丧葬面具、一件宽项链,以及不同尺寸的陶罐若干。最新发现证明了迈尔墓地的使用年代不仅限于古王国与中王国时期,其在埃及晚期同样是一座重要的贵族墓地。



神之居所——古埃及神庙考古的新进展



古埃及神庙遗址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沿岸,其中上埃及地区拥有数量最多且保存较好的神庙遗址。一座神庙从始建至废弃往往经历千年时间,是各个历史时期信息的集中载体,因此神庙的考古工作周期较长,一些重要的神庙遗址每年都会公布其最新进展情况。例如,位于开罗东北郊的马塔利亚地区,是赫利奥波利斯太阳神庙遗址所在地。该遗址最新出土了一件法老郝列姆赫布雕像鼻子部分的残块(公元前1300年),以及数块普萨美提克二世的雕像残块(公元前595至前589年)。除此之外,考古人员还发现数块王室雕像的残块,其中一块原属于拉美西斯二世的斯芬克斯像。发掘者称,此次发现的各个时代的雕像残块的出土地点可能曾是赫利奥波利斯太阳神庙的仓储区域。


赫利奥波利斯太阳神庙出土法老像


在上埃及地区的丹德拉神庙内,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保存完整的罗马皇帝的斯芬克斯像。发现地点位于神庙区东侧的荷鲁斯神庙遗址内的一座泥砖蓄水池内。蓄水池内壁由一层砂浆覆盖,一侧铺设阶梯。考古工作者在清理蓄水池时,在水池内部发现一尊保存完好的石灰岩材质的斯芬克斯雕像。这尊狮身人面像雕刻精致,头部佩戴方巾,额头处装饰有圣蛇,王室特征明显。工作人员还在这尊雕像下方发现一块罗马时期的石碑,上面铭刻有世俗体和圣书体两种文字。经考古学家初步研究,这尊斯芬克斯像很有可能描绘的是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公元41-54年)。


 罗马皇帝斯芬克斯


神庙内部不仅有王权统治的遗迹,还保留有祭祀活动的证据。在位于索哈杰市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庙区内,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一处藏有大量动物木乃伊的窖藏遗址。据官方称,此次共发现超过2000个公羊头,以及其他动物,如狗、野山羊、牛、羚羊和猫鼬的木乃伊。这些公羊头可能是被当作还愿的供品摆放在神庙内,这一考古发现显示在托勒密时期阿拜多斯的公羊崇拜盛行一时。



文物保护新成果与高科技的应用



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格外受到埃及文物部门的重视。在相关部门的资助下,修复人员在一些神庙遗址开展了大规模的清理保护工作,一些原本被污垢遮盖的彩绘浮雕壁画于近期重见天日,其中不乏精彩的新发现。艾斯那神庙位于卢克索以南55公里处,是一座公元3世纪建成的罗马时期的神庙。修复人员历经五年的修复和清理工作,终于使艾斯那神庙多柱厅内天花板上彩色浮雕重见天日。该彩色浮雕描绘了古埃及人想象中的夜空景象,也是埃及本国考古学家所发现的首个保存完整的黄道十二宫浮雕(zodiac)。图像包含12个星座的符号,木星、土星和火星,塞赫迈特女神的“七支箭”,以及用来测量时间的星群(constellations)。


艾斯纳神庙黄道十二宫 射手座


黄道十二宫图大量用于个人墓葬、石棺的装饰,并且在世俗体书写的占星术文本中常被提及。但在神庙内的黄道十二宫图像并不常见。最新清理出的浮雕场景包括尼罗河泛滥之始女神索提斯(Sothis)的图像,还有一幅描绘了拥有四个公羊头的太阳神克努姆拉(Khnum-Re)的图像。索提斯是古埃及人所说的女神索普代特(Sopdet)的希腊语名,即夜空中最亮的天狼星。每年7月中旬,天狼星出现在夜空中,尼罗河水泛滥,是古埃及新年伊始的标志。此次发现为促进古埃及天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埃及以雄伟的金字塔著称,但其内部构造及建造方式始终悬而未决,这促使科研人员采用各种手段开展深入研究工作。一支考古队在对古王国时期萨胡拉金字塔的内部进行修复保护工作时,清理出此前未知的8间储藏间。储藏间区域的北侧和南侧受损严重,仅能看到部分保留的墙体和原始地板。1836年,英国考古学家佩林(John Perring)曾对这座金字塔进行发掘。根据他的猜测,金字塔内有一条下行通道连接仓储区,因通道内堵满了碎石和垃圾,佩林并未清理验证。此次新发现证实了佩林的猜测。萨胡拉法老是第5王朝的第2位法老,也是首位在阿布西尔建造金字塔的法老,距今已有4400年的历史。此次发现将进一步增加我们对于金字塔内部构造的理解。


除此之外,埃官方部门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手段,试图在对其不造成破坏的前提之下,继续推动金字塔相关问题的研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扫描金字塔(Scan Pyramids)”项目。这是一项由美、法、德、日、加、埃多国专家共同合作的多学科研究项目,在埃及旅游与文物部的监管下于2015年正式启动实施,旨在深入了解金字塔内部的空间及其建造秘密。至今,研究人员已先后采用5种非侵入式技术(红外技术、μ介子探测技术、地理雷达、超声波,以及建筑三维模型)对大金字塔内部进行研究,并已探明内部数个可能存在的空间。去年官方公布的最新发现是在胡夫金字塔北面内部首次探明一条宽2.1米,长9米的通道。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通道的天花板被有意设计为人字形结构,用于将重量向下分散开,最终可能是为了减轻其下方某种未知建筑结构的压力。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哈瓦斯认为这条通道所保护的建筑结构有可能是法老胡夫的实际墓室。

    [本文信息来源于埃及旅游与文物部过往一年所发布内容。图片版权均属于埃及旅游与文物部(MoTA)]

整理:高伟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