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大明宫的前世今生

摘要: 四通八达的地下铁,穿梭过幽长的隧道,将长乐门、钟楼、安远门、龙首原、含元殿、大明宫等一一连接起来,听着地铁上柔美的报站音,感觉如同翻阅周秦汉唐、宋元明清那一册册厚重的历史典籍,“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一帧帧风云际会、王朝更迭、历史典故、人文传奇的影像活现在眼前。 ...


春寒料峭,正是赏梅的好时机,奔赴城北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游园怡情。



四通八达的地下铁,穿梭过幽长的隧道,将长乐门、钟楼、安远门、龙首原、含元殿、大明宫等一一连接起来,听着地铁上柔美的报站音,感觉如同翻阅周秦汉唐、宋元明清那一册册厚重的历史典籍,“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一帧帧风云际会、王朝更迭、历史典故、人文传奇的影像活现在眼前。


逝者如斯夫。


随着潮水般的人群涌出地铁站,西安站廊桥的正北方位,丹凤门恢宏气派,巍然矗立,“千宫之宫”的大明宫赫然坐落在眼前。


1


时光的指针回溯到1300多年前。


自古关中帝王都。周秦以来,四塞之国的关中,物产丰饶,天府之国,名副其也实。隋亡唐继,承袭前朝,亦定都长安,李渊成为大唐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后世尊为唐高祖,居隋皇帝办公之所——太极宫。八年后,一个风高灯黑的夜晚,在太极宫北宫门的玄武门,发生了一场兄弟争夺皇权的政变,太子李建成及齐王李元吉被杀,秦王李世民大获全胜,史称“玄武门之变”。武德九年(626年)9月3日,高祖颁布制书,禅位给太子李世民,自为太上皇。9月4日,太子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次年改元为贞观,是为唐太宗。中国历史的拐点在这里出现,“贞观之治”的帷幕由此徐徐拉开。


   太极宫


史载,贞观八年一天早朝,监察御史马周上奏请为太上皇新建一座“以备清暑”的新宫,以求“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太宗欣然批准,命人勘寻宫址。


据考证,太极宫建于隋初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位于长安城中轴线北部。隋称大兴宫,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太极宫。太极宫之南为皇城,北倚长安北墙,北墙外为西内苑,内苑之北为禁苑(隋大兴苑),东西两侧分别是太子所居住的东宫与掖庭宫。唐太极宫实际上是太极宫、东宫、掖庭宫的总称,位于唐长安城中央的最北部,是唐高祖李渊的居住之所,唐长安的政治权力核心。


禁苑


监察御史马周以太极宫地势低洼,夏季湿热难耐为由,修建一座能让太上皇避暑的宫殿,看似顺理成章,实则另有玄机。李世民登基后,太上皇李渊仍居于大内皇宫正殿——太极殿,让位而未让地。而李世民尽管当了皇帝,但仍居东宫办公。贵为皇上,身居东宫,这无疑与礼制相悖。新建一所宫殿,让太上皇“以备清暑”,彰显李世民的孝心,也让李渊离开那个让他痛失二子的伤心之地,以免日久生悲,最重要的是能让皇帝李世民入住太极宫这一政治权力中枢,一举三得,这应该是新建宫殿更深层次的缘由。欣然批准是必然。


亿万年来的秦岭造山运动,加之渭水不断地移动与冲刷,古长安北部形成高地。史料记载表明,在汉朝时,城北这处高地还称龙首山,有四十余米之高。斗转星移,时光转换,至隋唐时称龙首原。若从高空俯瞰,整个长安城南北犹如一条巨龙匍匐在关中平原上,龙尾在秦岭,龙头就在渭水之南的龙首原。这处位于城北郭城外,北靠皇家禁苑、渭水之滨,南接长安城北郭,西接宫城的东北隅的台原,无论是从地形、风水还是其龙首原(“龙”在秦汉时代就演化为“帝王崇拜”的图腾符号,后世为皇家或帝王专用词)的称谓,都高度契合中国古代皇家宫殿的选址要求。地势加巧合,抑或是天意,龙首原俨然是新宫宫址的不二之选。


新宫宫址择定龙首原,宫名最初定名“永安宫”,不言而喻,寓意太上皇的身体永远安康。其更名为“大明宫”则是开建第二年之后的事情。


关于更名,有两种说法流传至今。一种源于传说。秦时有一块特殊的镜子,能照出人的五脏六腑,也能分辨出忠奸善恶,曾为秦始皇所用。秦亡时为刘邦所获,但之后又不知所终。修建“永安宫”时,工匠挖出了这块“明镜”,呈给太宗皇帝并告知其作用。然唐太宗却不以为然地说:“魏徵就是我的镜子,可以明辨我的得失,我又何必用另一块镜子来衡量呢?”也正是因为“永安宫”挖出了这块明镜,这座宫殿遂更名为“大明宫”。


另一种源于经典之句,较为考究。《诗经·大雅》中的《大明》篇载:“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周文王、周武王都是古代的明君,在民间有着崇高的声望和评价,更是后世君王学习的楷模,太宗藉以此命名,是以周王的勤政贤明作为榜样的一种自我鞭策。一代雄主,能有这样见贤思齐、不忘初心的精神自然是十分难得的,中国皇帝加起来一共408位,有雄才大略而名垂青史者寥寥可数,唐太宗即与“秦皇、汉武、宋祖”位列其中,应该与这样的精神有莫大的关系。


这两种说法都挺有意思,值得后人琢磨。秦镜可能有之。唐代诗人刘长卿就有诗句“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但其神奇之功能我却不敢相信,应该是帝王的驭人之术罢了。不过秦镜这一说法流传弥久,影响深远。唐宋以后,衙门公堂之上都会悬挂一块“秦镜高悬”的牌匾,表明官员明察秋毫、严明公正、辨明忠奸,成为衙门公信力的标志性符号;到后来演变成“明镜高悬”,持续到清末。


依据《诗经·大雅》中的语句来命名,较为可信。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后世引经据典亦是传统。刘邦建汉后,在古长安的西北修建的皇宫就命名“未央宫”,其名即出自《诗经·小雅》:“夜如何其?夜未央。”即取“没有尽头,亦有无灾无祸、平安喜乐、长寿长生之意”。隋代长安的国门“明德门”也是取以《诗经》中“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的“明德”来命名,寓意修身为本,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就好比家长给孩子起名,总是想找个美好而又有寓意的名字,既要有文化内涵,又有所期望。


太宗有心建宫,高祖无福享用。在大明宫开建的第二年,李渊仙游西归。历经了隋末唐初多年的战争,国力、财力尚未恢复,建造庞大的宫殿,其人、财、物消耗自是不小,大明宫搁置停建。这一搁,就是27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唐太宗李世民政治上励精图治,整饬吏治,知人善任,从谏如流;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并致力复兴文教,其在位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口也大幅度增加,史称“贞观之治”。至其子李治登基后,继续执行唐太宗制定的各项政治经济政策,效其父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历经三代君主40余年的奋发图强,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盛世大唐已初显端倪,续建大明宫具备国力时运之条件。


公元662年,唐高宗李治以太极宫地势低下潮湿、不堪忍受疾病之苦为名,续建大明宫。翌年四月,耗时十个半月,大明宫基本落成,与太极宫、兴庆宫并称长安“三大内”。盛唐气象,如孔雀开屏,华丽满目。


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从此,大明宫开启了它的风雨沧桑二百年。


2


唐大明宫占地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其面积相当于3个凡尔赛宫、4.5个故宫、12个克里姆林宫、13个卢浮宫、15个白金汉宫,无疑是古代建筑群中的顶级之作,放眼全球,无可与之相比,充分显示了唐代宫城建筑的雄伟风貌,亦是唐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的充分体现。



唐大明宫由南向北呈阶梯状,其长宽比近似9:5,体现皇室“九五之尊”的地位。宫内从南到北,依次建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三座宫殿,纵向排列在大明宫的中轴线上,其他如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左右。在含元殿西北侧,引龙首渠之水注入凿地所造之池,是为太液池,太液池集蓄水、排洪、生活用水功能于一池,分为东池和西池两个部分,池中以挖池的土石堆积成岛,即瀛洲、蓬莱、方丈三岛,象征着长生不老之意。太液池风景优美,皇帝和嫔妃常在此游玩、休闲、赏景。


宫城共有九座城门,南面正中为丹凤门,东西分别为望仙门和建福门;北面正中为玄武门,东西分别为银汉门和青霄门;东面为左银台门;西面南北分别为右银台门和九仙门。除正门丹凤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一个门道。在宫城的东西北三面筑有与城墙平行的夹城。在北面正中设重玄门,正对着玄武门。宫城外的东西两侧分别驻有禁军,承担着宫城的安全保卫任务,北门夹城内设立了禁军的指挥机关——“北衙”。


“玉阶三重镇秦野,金殿四墉抚周原。平楼半入南山雾,飞阁旁临东野春。”在唐代诗人们的描述中,大明宫气魄宏大,又不失自然祥和,被誉为“中国宫殿巅峰之作”,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繁荣富强的实物证据。


大明宫最南端的城门,是为“盛唐第一门”之丹凤门,丹凤一词出自《诗经·大雅》,古代把青色为主的凤凰叫鸾,红色为主的凤凰叫丹凤。丹凤门其东西长达60余米,南北宽20余米,有五个门道,是唐城门中等级最高的,气势非常雄伟,是唐朝人的“国门”,至大明宫建成后,唐朝的皇帝基本上都在大明宫听政,在丹凤门改年号,颁布诏令,大赦天下。


大明宫采用前朝后寝的建筑模式,自建成后,一直是唐代皇帝听朝理政和后妃生活的居所,见证了“唐隆政变”“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甘露之变”“黄巢起义”等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帝王将相的宏图霸业、皇子嫔妃的风花雪月、权臣奸佞的弄权误国、争权夺位的血腥残忍,均在此上演,有时风朗气清,有时浓云密布,时而歌舞升平,时而勾心斗角。


大明宫的正殿为含元殿。“含元”二字出自《易经》“含宏光大,元亨利贞”,即寓意:包含天地间的一切,国运极好。含元殿居高而建,站在含元殿可以俯瞰整个长安城,“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秀美苍莽的终南山也尽收眼底。在盛唐时期,每年的正月初一,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朝贺仪式,各国的使者也争相献上各类奇珍异宝。“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诗人王维的诗句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万国来朝的盛景。


悠悠丝竹楼宇间,妙曲已过千百年。唐末,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农民起义,作为皇权象征的大明宫,自是各路人马觊觎的焦点,史籍记载,其屡遭破坏,直至毁灭,让人不堪卒睹。


公元901年,强藩朱全忠西入潼关,后入长安,下令彻底焚毁长安城,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大明宫自然难以幸免。在此之前,那个在长安科举落第后写下“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在公元880年率领农民军亦攻入长安,在历时长达三年的战争中,长安城宫、庙、寺、署,焚荡殆尽;时隔十多年后,李茂贞的岐山军再犯京师,宫室间舍,鞠为灰烬;在朱全忠攻入长安前,宦官韩全海劫皇帝撤离长安时火焚宫城,昔日恢宏壮观的大明宫,已是伤痕累累。历经数次战火的大明宫,在它建成后的第234年,与青烟覆盖着的盛唐,一起湮灭于历史尘埃,烟消云散,化归尘土,令人扼腕。


“长安寂寂今何有,废市荒街麦苗秀……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这是唐末诗人韦庄曾创作的长诗《秦妇吟》部分诗句,其中描述晚唐长安的凄凉景象,让人欷歔!


恍惚之间,曾经的万千繁华,成为一帘残梦。


3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人杜甫在《忆昔》里描述的盛唐景象让后人艳羡。但盛唐之后,再也没有大一统王朝在长安建都,恢复大明宫更是无从谈起,其原址逐渐沦为民众的居所或田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千宫之宫”湮没在浩荡的岁月长河里,这一沉寂,就是千年。


新中国成立后,位于陇海线以北、城北龙首原一带,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逐渐聚集大量居民,大明宫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


历史跨入新时代,国运昌盛,保护与发掘大明宫遗址,以盛唐文化的高标,树立国人文化自信,成为共识。2007年,“大明宫遗址保护工程” 启动,安置原住户10多万民众,拆迁约500万平方米的建筑,历时三年,一座盛唐文化与现代时尚相互结合、相映生辉、恢宏大气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建成开园。


新建成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基本按考古成果,保存了大明宫原有的地形和地表的遗址分布,还原了唐大明宫的布局,但亦摒弃了殿阁楼宇的仿建模式,将盛唐文化的博大和东方遗址保护完美结合,用微缩景观和遗址还原等表现方式,在遵循保护遗址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对丹凤门、含元殿等遗址采用原状展示和地面标识、象征性示意展示等方式,对部分遗址进行基础性“还原”,在历史的浩瀚博大中挥洒出神采,悠远而大气。


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建成和西安站的扩建,也彻底改变了这一带以前让人不堪的城市格局,曾经蜗居的民众已迁入了新建的高楼大厦,安居乐业。站立在西安站的廊桥上,陇海线上的列车隆隆轰鸣,驰骋驶向远方,眼前的丹凤门庄严辉煌,历史和现实在这里交会,时空转换,如梦似幻,恍然间梦回大唐。


4


走进丹凤门广场,踏上御道,脚下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在叩响历史的大门,千般尊严万般气象的皇家气派迎面扑来。


站在高高的夯土基上南望,以天地为幕,一片辽阔,沧海桑田时空变幻的感慨涌上心头。在唐朝,有多少君王将相走过这条御道,他们轻踏着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欢快的脚步,见证中华民族与其他文明的水乳交融。数千年的相逢与回望,仿佛盛世大唐的喜乐重新奏鸣,珐琅的色釉光彩如新,大明宫一砖一瓦的历史又在眼前重现。


唐玄宗在此开启了“开元盛世”,风光无两;音乐家在这里创作《霓裳羽衣曲》,余音绕梁;李白在这里斗酒诗百篇,杜甫、高适、韩愈、白居易、元稹、李商隐等诗人在这里竞芳争艳,尽情欢唱,诗歌的江湖在这里沸腾。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终点,7-8世纪的长安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而这里,就是这个城市的核心。金簪、仕女图、命妇朝贺、捣练图、文成公主、步辇图、蹴鞠、月光铜镜、八十七神仙卷等等,一件件趣味盎然的创意雕塑、小品物件、微缩景观,在公园里的丛林里、湖水旁、草坪上静静地伫立,充满神韵,栩栩如生,它们与丹凤门、含元殿古韵辉映交织,展示着煌煌大唐曾经的盛世繁华和悠悠岁月,激发着人们对那久远历史丰富的想象。


公园的角角落落,随时可见身着唐装的女子,或执扇轻拂,或扶额思忖,一颦一笑都化作唯美画卷;更有学子,稚声童气地背诵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双阙龙相对,千官雁一行”,盛大的宫殿虽然已化为尘土,唐韵唐味永不褪色,盛唐文明仍延续在这个生生不息的国度里,焕发着无穷的生命力。


太液池流水潺潺,波光荡漾,湖心的蓬莱仙岛风光旖旎,垂柳倒影湖中,华灯初上,如梦似幻。我依稀看到了唐朝的伟大诗人们朝辞白帝、暮登古原、夜泊秦淮的足迹;感受到诗人们写下了大漠孤烟、江枫渔火、秦时明月的奇妙景致;太液池旁边,一树树蜡梅,有的花蕾晶莹,含苞待放,有的则已完全绽开,未等走到梅花树旁,已有阵阵香气袭来,沁人心脾。太液池湖面上,从更远的北方迁徙来此过冬的麻鸭、绿头鸭,欢快地游弋觅食,追逐嬉戏,更有可爱的孩童,把自己的零食投喂给水鸟,看着它们争抢食物,稚嫩的笑声飘荡在公园的上空。


来源:西安晚报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