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SERINDIA |《丝路艺术·阿富汗卷》新刊发布

摘要: 丝路艺术 SERINDIA 总第三期·阿富汗卷作为亚历山大站在兴都库什雪山上遥遥观望东方的世界边缘之地,作为各游牧民族叱咤争锋争战不休的梦想之地,作为唐帝国挥戈万里一路向西设置安西大都护府之地……作为东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阿富汗,承载了太多历史与文化的印记。它的动荡,源于身处世界心脏;它的魅力,在于列国文明在这里猛烈地碰撞。 浴火


丝路艺术

SERINDIA

总第三期·阿富汗卷

作为亚历山大站在兴都库什雪山上遥遥观望东方的世界边缘之地,作为各游牧民族叱咤争锋争战不休的梦想之地,作为唐帝国挥戈万里一路向西设置安西大都护府之地……作为东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阿富汗,承载了太多历史与文化的印记。它的动荡,源于身处世界心脏;它的魅力,在于列国文明在这里猛烈地碰撞。

浴火重光,是每一个生命力旺盛的文明体,必然经历的涅槃之路。20世纪初的中国亦然,21世纪初的阿富汗亦然。


《丝路艺术·阿富汗卷》将带您进入丝绸之路上又一处东西方文明汇聚之地,聚焦、综述、图像、解读、现场、钩沉、读行、视野、人物栏目中,看见文明与艺术不屈的火光。

1本刊概况

《丝路艺术》(Serindia)是与丝绸之路艺术相关的艺术研究学刊、国际性中文期刊,译介和传播丝绸之路(包括海上丝绸之路)艺术研究成果、历史文献和当代艺术活动信息,搭建丝路艺术考古、图像研究、艺术交流与文化史研究平台。

《丝路艺术·阿富汗卷》以阿富汗地区艺术与考古为专题,聚焦2017年在中国国内展出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藏品。这批阿富汗国宝级藏品巡回世界各地展览,所到之地无不引起轰动,引发中亚艺术与考古的新热潮。本卷《丝路艺术》的图像栏目重点呈现了这批藏品中的代表作,配以详尽解说,并收录了国内外阿富汗考古、艺术领域专家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多个层面解读了阿富汗的历史、地理、文化,展现出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本卷同时收录了当代研究者、采风者在阿富汗及周边地区的纪实性文字和摄影,从学术与生活现场的双重维度探察了丝绸之路上的神秘国度。


2本期目录


聚焦

陈轩/从文明的十字路口到浴火重光:巡展中的阿富汗国宝

邵学成/阿富汗巡展列表

邵学成/阿富汗考古发现与历史年代简表


综述

席猛/阿富汗的文化和语言

菲利普·马尔克斯/阿富汗的地理、历史概况和考古学的现状与挑战

邵学成/通过展览重塑阿富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理想形状

[图像]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珍宝选

解读

艾兰娜·阿芙拉密多/阿伊哈努姆:中亚的希腊城市

郭物/世界古老文明的共鸣:法罗尔丘地与阿姆河文明

井上隆史/失去的阿富汗遗产:复原巴米扬东大佛天井壁画“翱翔天空的太阳神”的经纬

现场

刘拓/追风筝之地:阿富汗纪行

刘拓/阿富汗实地摄影集

何平/从白沙瓦到巴米扬的朝圣危旅


钩沉

徐文堪/吐火罗人迁徙和吐火罗文书

毛铭/阿富汗山崖下的希腊化佛寺

视野

长冈正哲/阿富汗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未来展望

芬安妮/阿富汗珍宝展览在美国


[人物]

席猛/阿富汗国情研究领域第一人:张敏先生

【Focus】

Chen Xuan / From the Crossroad of Civilizations to Rebirth from Fire

National Treasures of Afghanistan on Its Exhibition Tour

Shao Xuecheng / The Museums List and Venues of Afghanistan Exhibitions

A Concise Chronology of Afghanistan and China

【Survey】

Xi Meng / The Culture and Language of Afghanistan

Philip Marquis / The Condition and Challenges of Archaeological Work in Afghanistan,

Concerning its Geography and History

Shao Xuecheng / Reshape the Ideal of Afghanistan’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hrough Exhibitions

【Image】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Museum of Afghanistan

【Iconography】

Elena Avramidou/ Aï Khanum, A Greek City in Central Asia

Guo Wu / The Resonance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Fullol Tepe and the Civilization of Amu Darya

Takashi INOUE / The Lost Heritage of Afghanistan,

Remake of the Fresco “fiying Sun God” in Bamiyan

【Site】

Liu Tuo / The Land of Kite Runner, A Trip to Afghanistan

Photography from Afghanistan

【Review】

Xu Wenkan / Tocharian Migration and Tocharian Documents

Mao Ming / Hellenistic Temple under Afghanistan Cliffs

【Essay】

He Ping / Dangerous Pilgrimage from Peshawar to Bamiyan

【Vista】

Masanori NAGAOKA / The Future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fghanistan’s Cultural Heritage

  Anne Fen / Afghanistan Exhibition in U.S.A.

【People】

Xi Meng / Mr. Zhang Min, Chinese Pioneer in Research Field of Afghanistan

3卷首

  卷首语

依然记得16年前,在意大利热那亚公爵宫门口,看见“阿富汗少女”, 它是美国摄影家史蒂夫·麦凯瑞(SteveMcCurry)的展览海报。麦凯瑞 30年前拍下了这件备受争议又让所有人过目难忘的作品。这是我第一次 遇见阿富汗和少女,知道战争的阿富汗。

第二次与阿富汗相遇是在电视新闻中看见巴米扬大佛被塔利班摧毁, 知道了历史的阿富汗。

本辑《丝路艺术·阿富汗》,是第三次相遇,知道了时间的巨大变化。

“阿富汗,太偏僻了,几乎没人能到达这里。我就这样被卷入故事中来。那时我才意识到这是我要做的事情。”这是史蒂夫·麦凯瑞10年前的话。

现在,中国年轻学者不仅直接到了阿富汗,还沿着欧亚的十字路口扩散出去,一直链接到了希腊。

艺术史与考古一直以来是共生互动的学科,是一对学术姐妹,前者研究器与物的文明历史演变和意义,后者关注发现和研究器物的考史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术史的研究更趋向对历史遗存和发现的器物进行广泛的“原境”式研究。

当我们看到阿富汗博物馆的藏品中精美的饰物和器物时,作为“原境”或许其未必是艺术品,它是依附在特定宗教、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的一个物像,也可能是被使用在其他更重要的某个环境中的摆设。艺术品的原来作用和属性需要一个完整的背景来呈现。所以,对于阿富汗的艺术藏品的认识,不要回归到器物的历史演变、鉴定与考证为核心的传统 学术领域来认识,而是在更广泛的历史社会物质性中展开,帮助读者了解、思考“艺术品”在特定环境中的原来面貌。

我相信,艺术器物的产生,不是因为其“艺术”的重要,而是“原境”的重要性,一个博物馆的藏品不等于“原境”的结构完整与原来社会面貌的真实性,读者往往会被器物的陈列线索所引导,对艺术品实物进行局部与局部之间的链接释读。实物不等于原物,实物是一个局部,原物的原境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本辑如菲利普·马尔克斯教授、学者陈轩与邵学成的文章是理解阿富汗展览“原物”的重要背景。由余琛瑱博士翻 译的希腊学者艾兰娜·阿芙拉密多的《阿伊哈努姆:中亚的希腊城市》是“丝路艺术”极其重要的关联文本,刘拓更像是艺术家在赫拉特、巴尔赫、 古尔省、喀布尔、巴达赫尚、坎大哈写生。在亚欧文明的“阿富汗”十字街头,大家相聚。

本辑《丝路艺术》是一份丰富而极其重要的阿富汗文化历史与艺术的文献。我虽然没有机会到达这个历史上文明与艺术高度发达、现今却是世界贫穷国家之一的阿富汗,但是,我或许能够感受到文明的不平衡,社会与艺术的贫富悬殊。

今天的我正在非洲马达加斯加,这个曾经有着自己辉煌文明的国家,如今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希望社会和艺术一样美好,文化的原物与社会的原境共同发展。

洛齐

2017 年 9 月 23 日

于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

洛齐(Luo Qi),本刊执行主编

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国际著名艺术家

意大利亚太艺术委员会委员

亚非 & 地中海国际当代艺术展主席

文字及图片来自《丝路艺术·阿富汗卷》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