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马健:黄金制品所见中亚草原与中国早期文化交流

摘要: 黄金制品所见中亚草原与中国早期文化交流马健摘要:先秦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的诸多古部族在联系北方草原与中原地区的早期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前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比较北方草原与中国北方地区出土青铜器所反映出的文化联系。自青铜时代以降,中亚草原的部族首领或贵族就形成了以黄金装饰人身、兵器、马具以象征地位和权势的习俗。本文试以金器为线索,分别比较了中亚草原、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中原地区在铜石并用时


黄金制品所见中亚草原与中国早期文化交流


马健

摘要:先秦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的诸多古部族在联系北方草原与中原地区的早期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前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比较北方草原与中国北方地区出土青铜器所反映出的文化联系。自青铜时代以降,中亚草原的部族首领或贵族就形成了以黄金装饰人身、兵器、马具以象征地位和权势的习俗。本文试以金器为线索,分别比较了中亚草原、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中原地区在铜石并用时代至战国末期这一时段内金器形制、功能、流行、演化等情况。试图理清中亚草原的用金习俗和黄金艺术在不同时期逐渐经过中国北方向中原地区渗透、影响的过程,以及中国北方、中原地区对这些外来因素吸收、融合的过程。


关键词:巴泽雷克;阿尔赞;齐列克塔;格里芬;金柄铁剑


一 青铜时代中亚金器的发现与研究



黄金以其耀目的色泽和稳定的化学特性很早就受到古代人类社会的青睐。黄金虽然在自然界可以单质形态存在而在最初被人类直接采集获得,但数量极少。金矿常与铜、铁等矿藏共生,其熔点(1064.43°C)又低于铜(1084.5°C),因此人类对黄金的开采和利用主要始于青铜时代,是与铜等其他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欧亚草原古部族有意识开采金矿、制作黄金制品约始于公元前三千纪。主要发现于欧亚西部草原青铜时代中期(27002500B.C.)的比德尼文化(Bedeni Culture)和特利阿勒梯文化(Trialeti Culture),中亚绿洲青铜时代早、中期的纳玛兹加文化(Namazga IV-V Culture2700-2200B.C.),中亚草原铜石并用时代的阿凡纳谢沃文化(Afanasevo Culture, 3500-2500B.C.)。这些黄金制品主要是贵族日用的奢侈品,象征地位和财富;或为宗教仪式中使用的祭祀品。相比之下,这一时期用黄金装饰人身的习俗在中亚草原地区已经形成。


比德尼文化和特利阿勒梯文化均位于格鲁吉亚,其高级墓葬中出土过金制耳环、手镯、发簪、衣服坠饰,狮子形象的小型圆雕,以及镶嵌绿松石和红玛瑙珠的金制酒杯(图一,13[1]纳玛兹加文化位于土库曼斯坦南部,其四期末至五期初的阿尔丁特佩(Altyn depe)遗址,金属加工业十分发达。在一处祭祀遗址中发现了金牛头和金狼头造型圆雕。[2]中亚东部草原虽然进入青铜时代较晚,但发展很迅速。青铜时代初期,当地居民就开始用金属打制首饰。阿凡纳谢沃文化墓葬就出土了一批螺旋状用金、红铜、银、陨铁打制的耳环、手镯等人身饰物(图四,1。取代阿凡纳谢沃文化的奥库涅夫文化(Okunev Culture 2600-2000B.C.),虽未发现金制品,但也使用红铜丝打制的耳环和手镯,形制与阿凡纳谢沃文化接近。[3]


图一 欧亚草原出土青铜时代金器

1~2.比德尼文化 3.特利阿勒梯文化 4~5.安德罗诺沃文化 6.卡拉苏克文化 7.大都会博物馆藏品 8.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那考古学文化系


图四 夏商周时期中国北方地区出土耳环

1.阿凡纳谢沃文化 2.贵南尕马台 3、6.酒泉干谷 4、8.房山琉璃河 5.安德罗诺沃文化 7.蓟县围坊 9.唐山小官庄 10.卡拉苏克文化 11.平谷刘家河 12.彰武平安堡 13.迁安小山东庄


青铜时代晚期中亚草原以安德罗诺沃文化(Andronovo Culture2200-1000B.C.)最具代表性。[4]安德罗诺沃文化对金、铜、锡的开采十分积极,金属冶炼技术也较前一时期有了显著提高。哈萨克斯坦中部和东部、七河流域东部的宗伽尔斯基-阿拉套地区(the region of Djungarsky Alatau)、阿尔泰地区楚茨齐矿区(Chudskie mines)、都发现过安德罗诺沃时期古金矿遗址,遗址中还出土了当时人们采矿所用的工具。[5]安德罗诺沃二、三期文化,也即阿拉库尔类型(Alakul type, 2100-1400B.C.)和费多罗沃类型(Fedorovo type, 1400-1200B.C.),分别位于萨克斯坦中部和东部,流行使用金制首饰。[6]其中阿拉库类型典型器物是管状金手镯。手镯是用中空的细管制成,一头末端外侧附有銎状插孔,可与另一端扣合,形成类似榫铆的结构。銎外侧饰有安德罗诺沃文化典型的三角形蕉叶纹(图一,4。费多罗沃类型流行螺旋状和喇叭口插孔式的金耳环、手镯等人身饰物(图四,5。其中螺旋耳环是用贴覆金箔的红铜凹条环绕一圈半制成(图一,5。这种耳环最早见于红铜时代的环黑海地区,在欧亚西部草原十分流行,并一直沿用到青铜时代晚期。由于黄金数量有限,纯金制品罕见。一般选用细丝状红铜丝,然后在上面包裹金箔,待器物成形后用软皮抛光。制作过程中主要采用锤碟技术。[7]另外,大都会博物馆也藏有一件贴金箔银斧。斧管銎外侧装饰一个双头鹰人身形象,它一手抓住一只带翼狮的脖子,另一只手握着一头野猪的獠牙,野猪的背部形成银斧的刃部。双头鹰头、翼,狮子的胸、腹、翼均贴着金箔,细部刻画生动,工艺高超(图一,7[8]显然这件银斧并不具备实用性,而可能象征着某种宗教含义。我们发现这件银斧与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那考古学文化系出土青铜斧形制接近,由此推测它也应属于安德罗诺沃时期(图一,8[9]安德罗诺沃文化的黄金艺术对后来早期铁器时代中亚哈萨克斯坦中部、东部、萨彦-阿尔泰等地诸文化影响很大。


后起的卡拉苏克文化占据了原安德罗诺沃文化东部区域,即西起咸海、东至叶尼塞,南抵阿尔泰、天山一带的范围。[10]喇叭口插孔式耳环在该文化中仍然沿用,同时卡拉苏克居民也开始将马等动物纹样装饰在耳环上,这些纹样是用质地软细的石模浇铸而成的(图一,6[11]



二 早期铁器时代中亚金器的发现与研究


进入早期铁器时代,中亚草原兴起多支游牧文化。随着矿藏开采、金属冶炼和加工技术的长足发展,部落首领或贵族使用的金制品数量大大增多,造型、题材也更加丰富。除了金制首饰,还发展出大量动物纹黄金饰牌,并用黄金装饰马具、武器。同时由于骑马术的普及、中亚草原与西部草原的游牧民族,与南部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国之间文化交流显著增加,一些波斯文化因素被中亚部族所吸收、改造,也反映在黄金艺术当中。我们可以将这一时期的黄金艺术分为两期:


早期(公元前85世纪),以萨彦-阿尔泰地区阿尔赞2号坟冢、哈萨克斯坦东部齐列克塔墓地为代表。


南西伯利亚萨彦-阿尔泰地区在早期铁器时代初期就形成了以马具、武器和动物纹三要素为代表的发达的游牧文化。金器作为部落首领和贵族等级身份的标志,常发现于大型墓葬之中。可惜的是,18世纪阿尔泰地区兴起盗墓之风,许多大型墓葬中的珍品被席卷一空,其中一部分流入沙皇宫廷,形成了现在埃米塔什博物馆的“彼得大帝藏品”。而通过科学发掘未经盗掘的大型墓葬要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