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尼亚文明何以废弃

摘要: 尼亚遗址出土鸡鸣枕  丁酉鸡年,难免会让人想到1959年中国新疆尼雅遗址一座东汉夫妻合葬墓出土的鸡鸣枕。  这件东汉时期的鸡鸣枕,长46厘米、宽16厘米、高10厘米,枕中央呈凹状,两端为鸡首,鸡首嘴尖,上面有锯齿状的高冠,因为用“延年益寿大宜子孙”文句织锦缝缀而成,又被称作“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考古学家根据墓葬出土的丝绸锦缎和其他随葬品推测,这件鸡鸣枕不是寻常百姓的物品,而是尼雅王室专用的物品。多年 ...

尼亚遗址出土鸡鸣枕

    丁酉鸡年,难免会让人想到1959年中国新疆尼雅遗址一座东汉夫妻合葬墓出土的鸡鸣枕。

  这件东汉时期的鸡鸣枕,长46厘米、宽16厘米、高10厘米,枕中央呈凹状,两端为鸡首,鸡首嘴尖,上面有锯齿状的高冠,因为用“延年益寿大宜子孙”文句织锦缝缀而成,又被称作“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考古学家根据墓葬出土的丝绸锦缎和其他随葬品推测,这件鸡鸣枕不是寻常百姓的物品,而是尼雅王室专用的物品。多年之后,1995年,在营盘15号墓出土了一件和尼雅遗址颇为相似的鸡鸣枕,截至目前,新疆已出土数件汉代至唐代的鸡鸣枕,这说明从汉晋时期开始,鸡鸣枕就已在当时的丝绸之路沿线成为一种流行时尚。鸡在中国古代一直被赋予吉祥美好的意义,中原地区才根据鸡的特点和形状,发明了鸡鸣枕,并成为一种随葬习惯,这种文化显然是传播到了广阔的西域并被接受。

  电视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使精绝古城这个在公元4世纪忽然销声匿迹、1900年被发现的古文明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西方关注尼雅,关注精绝,是因为这里发现的大量的佉卢文书。佉卢文被称为欧洲的甲骨文。据语言学家考证,它可能是由中古印度雅利安语系的犍陀罗演变而来,在公元初到公元四、五世纪,流行于印度西北部和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是当时的贵霜帝国的文字。随着贵霜帝国的灭亡,它也消亡了,成为无人能识的文字。直到19世纪中期才有英国学者释破了这文字的奥秘。但这种已经消亡的文字留存于世的并不多,除了在贵霜帝国的碑铭上,其他地方已经很难发现。然而在新疆,尤其是塔里木盆地南缘,在楼兰和尼雅,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英籍考古学家斯坦因却分别发现了大量的佉卢文书,这些文字就写在汉简上,应该是鄯善国时期的文献档案。楼兰和尼雅绿洲上的精绝,相距虽然几百公里,但在西汉时都是西汉王朝管辖下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到东汉时,应该同在鄯善王国的管辖下,最后随着鄯善国的灭亡又都化为废墟。

  精绝国存在的时间并不长,看起来就是公元前后到公元4世纪的几百年,它们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汉字和佉卢文在简牍上都曾出现。比如,当时的国王对自己的称呼有许多种,“伟大的国王”,像是波斯国的称谓,“法的执行者”,“王中之王”,与印度有些类似,当然更多的时候也称自己为“天子”,这个是汉朝的称谓。

  佉卢文在精绝的大量使用,使得一些专家猜测,精绝可能有一个时期被贵霜帝国短暂征服过。但更多的专家认为佉卢文使用时正是佛教向外传播的重要时期,有许多佛经是用这种文字抄录的,因而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得以在中亚广泛的使用。从现在留存的建筑遗存看,佛教在精绝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尼雅遗址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中心广场前面的佛塔,佛寺遗存也有很多。但从目前破译的佉卢文书看,记载的主要还是日常的生活,各种的文件、案件和赋税之类。

  20世纪初,是斯坦因发现的大量佉卢文书让尼雅享誉世界,而在20世纪末,中国考古学家在尼雅的考古发现让这个王国的面貌更为清晰多元。斯坦因作为一个学者,对西方的文化是非常熟悉的,因此在尼雅出现的文物,凡是跟西方文化有联系的地方,他都可以充分地识别出来,介绍出去,但是对于东方文化,对于汉朝的中原文化,他的了解非常有限,也提得很少,中国的考古恰恰弥补了这个不足。精绝在丝绸之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当时最流行的风尚自然会在这里留下最鲜明的印迹,而那个时候,无论是罗马还是长安洛阳,中西方的服饰都以丝绸织锦最为奢侈最代表权力与财富。

  1995年,中国的考古学家在尼雅发掘了一座精绝王陵,在一座男女合葬墓中,出土的31件丝织衣物,都是男女主人随身之物,锦和以锦为主的就有17件,使用了不同花色的锦料,其中的长乐大明光锦、延年益寿长保子孙锦、世无极锦在楼兰东部的汉墓中也可以见到。而“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锦被则是两汉王朝与少数民族和亲时专用的织物。这对男女,也许就是一次和亲中的男女主人公。

  事实上,在楼兰或者尼雅,最让人叹服的,除了斯坦因发现的佉卢文书,就是大量的织锦。而且织锦上的图案既有西方的几何图形,又有吉祥的中国汉字,既有美丽的中国传统的花草纹,又有繁复的西方流行的翼马、对羊等图案。当然,这里也出土了许多的印花棉布,应该是从印度辗转而来。文明的沟通与交融就这样简简单单地从具体的衣着打扮上体现出来。

  也正因如此,对于这样一个充满色彩的、如此真实存在过的城市的忽然消失,大家一直有多种原因的猜测。这些人都去了哪里?即使是被征服被侵略也不会消失得如此彻底吧?一个绿洲变成沙漠,也是需要时间的呀?当地民间的传说是七天七夜的黑沙暴将之掩埋,也有人分析说是自然环境的恶化,尤其是河流断流,但20世纪时探险家们还可以用独木舟从孔雀河进入罗布泊。第三种便可能是突然的社会事件,包括敌人的入侵或者国家的政变。已经破译的佉卢文书中详细记载,当年精绝人最担忧的是来自东南方苏毗人的攻击以及于阗王国的威胁,但在所有的遗址中,房屋并没有烧毁、砍砸等人为破坏的迹象,更见不到横尸遍野般的战争迹痕。相反,没开封的佉卢文书整齐封存在屋内,储藏室内的粮食也没被带走,种种迹象表明人们撤离时很从容。

  也许尼雅的废弃应该与它在丝路中心地位的丧失有关,比如河西走廊的北凉王朝有了高昌这样新的丝路中心,这是明显优于楼兰或者精绝的新道路。毕竟只要如果你的中心地位不变,总是可以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引水修渠或者加大补给来维持一切的畅通,但是一旦军队放弃屯田,为商旅服务的相关机构撤离,一个城市很快就会荒废。这在今天还是可以看到,由于一条铁路的改道、高速公路的兴起,直接导致那些不再成为交通枢纽的城市迅速衰落。当年承载了主要运输功能的大运河,其沿线的城市曾经因此而成为最繁荣的商贸中心,但随着运河功能的被取代,这些城市也就不再人声鼎沸而趋于安寂了。

  今天的尼雅遗址,可以看到的东西并不多了,但在世界许多的博物馆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来自这片废墟的文物,从古希腊艺术风格的家具、犍陀罗风格的壁画图案到美丽的丝织物、铜器、漆器,这种东西方文化汇流而成的混血文明,正是它独特之所在,它悄然地诉说着1600年前发生在那条丝路上的来来往往。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