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佳作推荐】天宫法藏
摘要: 契丹与乌桓、鲜卑、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同属东胡系统。从公元4世纪兴起,至13世纪西辽灭亡,历经900余年。公元10世纪初,契丹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八部,在中国北方广阔草原上建立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契丹,与五代、北宋相始终。契丹辽王朝以今天的巴林草原为中心,开疆扩土,称帝建国,雄踞中国北方200多年。 在辽王朝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佛教对契丹宗教文化乃至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大,佛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契丹建国 ...
契丹与乌桓、鲜卑、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同属东胡系统。从公元4世纪兴起,至13世纪西辽灭亡,历经900余年。公元10世纪初,契丹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八部,在中国北方广阔草原上建立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契丹,与五代、北宋相始终。契丹辽王朝以今天的巴林草原为中心,开疆扩土,称帝建国,雄踞中国北方200多年。
在辽王朝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佛教对契丹宗教文化乃至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大,佛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契丹建国后的国教。契丹各代君王无一不推崇佛教,全国各地所建寺院佛塔不计其数。辽国地处中国北方草原地区,契丹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民族,契丹佛塔也展示出特有的民族地域建构风格。根据空间建筑形象划分,契丹佛塔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和花塔等类型。塔是佛教的崇拜物,建塔的目的多与佛事活动有关,塔内多藏佛骨、佛牙等真身舍利和佛像、经卷、经幢、宝物等法身舍利。
图一 贴金浮雕七佛柏木法舍利塔
曾经辉煌的契丹虽然消失在历史的烟海中,但其留下的文物和城址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巴林右旗境内有辽代皇帝陵寝及奉陵邑两处,州城遗址多处。辽庆州城西北隅的释迦佛舍利塔堪称东方佛塔艺术之瑰宝,通高73.27米,为八角七级砖木结构的楼阁式佛塔。平面布局决定了它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辽代崇佛至极的产物,属辽代皇家佛教建筑,建筑技艺高超,风格独特,外形设计雍容华美,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辽庆陵及奉陵邑——庆州城遗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根据古塔严重破损的情况,决定以“重点加固、局部复原”的方案对该塔进行维修。1989年,在维修施工中,拆装加固塔刹时,从塔刹相轮橖处发现此塔初建时特意密藏的宗教文物和有关此塔建造方面的记录性文物。塔刹基座内发现的“建塔碑”和“建塔工匠碑”明确记载,此塔名为“释迦佛舍利塔”,是辽兴宗耶律宗真之生母——章圣皇太后特建。辽重熙十六年(1047年)二月启土动工,至重熙十八年(1049年)七月十五日建成,历时两年半,是为密藏佛经舍利而特意建造的。
图二 蓝罗地绣梅花蜂蝶联珠纹巾
维修时,在塔刹相轮橖也就是塔顶天宫等处还发现了按当时佛教仪轨秘藏的一批辽代写经、雕版印刷佛经及形制多样、造型优美、雕刻精致、彩绘华丽的内藏陀罗尼经卷的木质法舍利塔108座。此外还有内藏金法舍利的凤衔珠错金银法舍利塔一座,内藏舍利子的银舍利瓶、琥珀舍利瓶和琉璃舍利瓶各一支,烧制精美的瓷碟、制造工艺精美的银杯、水晶杯等供器,覆盖和铺垫这些供器的绫、罗、绢、锦、絁等丝织品和工艺高超的丝织刺绣品。这批文物为了解辽代社会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内政外交、雕刻工艺、冶金、丝绸织造乃至书法绘画艺术、书籍刊印制度等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实证资料。
图三 莲盖长颈银舍利瓶
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无论是严密的建制、玲珑的造型,还是所藏物品的内容、规格、品级、工艺,无不体现出辽代皇家风范,从而折射出辽代鼎盛时期雄厚的国力与极高的艺术水准。此塔建筑风格古雅壮丽,保留了部分唐代建筑风格,富于五代和北宋的建筑神韵,采用了辽代自己的建筑技艺,突出了契丹文化特有的个性。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尤其是古代北方文化的发展过程提供了宝贵的物证。同时也是巴林右旗悠久历史的实物见证。
图四 白釉菊瓣口盘
2017年时逢释迦佛舍利塔从启土建造至今整整970年。经历近千年的风雨洗礼,古塔雄风可按,古塔往事仍在。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巍巍白塔焕发出新的精神风貌。我们把释迦佛舍利塔出土的部分精美文物结集成为《天宫法藏——辽庆州塔天宫出土文物菁华》一书,向读者和观众全方位、多角度、大批量地展示辽代文物的风采,尽可能多地向大家提供感兴趣的信息,让人们了解辽代历史,探究辽文化内涵,感受辽文化魅力,以期达到引发思考、启迪智慧、化育后人的目的。(本文由孙莉、闫广宇摘编自 巴林右旗博物馆,同心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基金会 编著,《天宫法藏——辽庆州塔天宫出土文物菁华》之 序一。内容略有删节、调整。)
在辽王朝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佛教对契丹宗教文化乃至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大,佛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契丹建国后的国教。契丹各代君王无一不推崇佛教,全国各地所建寺院佛塔不计其数。辽国地处中国北方草原地区,契丹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民族,契丹佛塔也展示出特有的民族地域建构风格。根据空间建筑形象划分,契丹佛塔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和花塔等类型。塔是佛教的崇拜物,建塔的目的多与佛事活动有关,塔内多藏佛骨、佛牙等真身舍利和佛像、经卷、经幢、宝物等法身舍利。
图一 贴金浮雕七佛柏木法舍利塔
曾经辉煌的契丹虽然消失在历史的烟海中,但其留下的文物和城址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巴林右旗境内有辽代皇帝陵寝及奉陵邑两处,州城遗址多处。辽庆州城西北隅的释迦佛舍利塔堪称东方佛塔艺术之瑰宝,通高73.27米,为八角七级砖木结构的楼阁式佛塔。平面布局决定了它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辽代崇佛至极的产物,属辽代皇家佛教建筑,建筑技艺高超,风格独特,外形设计雍容华美,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辽庆陵及奉陵邑——庆州城遗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根据古塔严重破损的情况,决定以“重点加固、局部复原”的方案对该塔进行维修。1989年,在维修施工中,拆装加固塔刹时,从塔刹相轮橖处发现此塔初建时特意密藏的宗教文物和有关此塔建造方面的记录性文物。塔刹基座内发现的“建塔碑”和“建塔工匠碑”明确记载,此塔名为“释迦佛舍利塔”,是辽兴宗耶律宗真之生母——章圣皇太后特建。辽重熙十六年(1047年)二月启土动工,至重熙十八年(1049年)七月十五日建成,历时两年半,是为密藏佛经舍利而特意建造的。
图二 蓝罗地绣梅花蜂蝶联珠纹巾
维修时,在塔刹相轮橖也就是塔顶天宫等处还发现了按当时佛教仪轨秘藏的一批辽代写经、雕版印刷佛经及形制多样、造型优美、雕刻精致、彩绘华丽的内藏陀罗尼经卷的木质法舍利塔108座。此外还有内藏金法舍利的凤衔珠错金银法舍利塔一座,内藏舍利子的银舍利瓶、琥珀舍利瓶和琉璃舍利瓶各一支,烧制精美的瓷碟、制造工艺精美的银杯、水晶杯等供器,覆盖和铺垫这些供器的绫、罗、绢、锦、絁等丝织品和工艺高超的丝织刺绣品。这批文物为了解辽代社会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内政外交、雕刻工艺、冶金、丝绸织造乃至书法绘画艺术、书籍刊印制度等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实证资料。
图三 莲盖长颈银舍利瓶
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无论是严密的建制、玲珑的造型,还是所藏物品的内容、规格、品级、工艺,无不体现出辽代皇家风范,从而折射出辽代鼎盛时期雄厚的国力与极高的艺术水准。此塔建筑风格古雅壮丽,保留了部分唐代建筑风格,富于五代和北宋的建筑神韵,采用了辽代自己的建筑技艺,突出了契丹文化特有的个性。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尤其是古代北方文化的发展过程提供了宝贵的物证。同时也是巴林右旗悠久历史的实物见证。
图四 白釉菊瓣口盘
2017年时逢释迦佛舍利塔从启土建造至今整整970年。经历近千年的风雨洗礼,古塔雄风可按,古塔往事仍在。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巍巍白塔焕发出新的精神风貌。我们把释迦佛舍利塔出土的部分精美文物结集成为《天宫法藏——辽庆州塔天宫出土文物菁华》一书,向读者和观众全方位、多角度、大批量地展示辽代文物的风采,尽可能多地向大家提供感兴趣的信息,让人们了解辽代历史,探究辽文化内涵,感受辽文化魅力,以期达到引发思考、启迪智慧、化育后人的目的。(本文由孙莉、闫广宇摘编自 巴林右旗博物馆,同心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基金会 编著,《天宫法藏——辽庆州塔天宫出土文物菁华》之 序一。内容略有删节、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