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周利群:圣彼得堡藏西域梵文写本释读新进展

摘要:   2017-08-15 北外亚非原载于CSSCI来源期刊《文献》2017年02期作者:周利群(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圣彼得堡藏西域梵文写本释读新进展 圣彼得堡藏敦煌写卷是散落在全世界的敦煌文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陆上丝绸之路研究或称西域研究也成为一个历时弥久的国际项目。当来自古代西域的其他语种文本得到广泛研究之时,保存在圣彼得堡的梵文写卷在过去一百年间几乎一直在沉睡。《中亚出土佛教写本


  2017-08-15 北外亚非

原载于CSSCI来源期刊《文献》2017年02期

作者:周利群(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



圣彼得堡藏西域梵文写本

释读新进展

[摘 要] 圣彼得堡藏敦煌写卷是散落在全世界的敦煌文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陆上丝绸之路研究或称西域研究也成为一个历时弥久的国际项目。当来自古代西域的其他语种文本得到广泛研究之时,保存在圣彼得堡的梵文写卷在过去一百年间几乎一直在沉睡。《中亚出土佛教写本:圣彼得堡所藏梵文残片》是辛岛静志教授与玛格丽塔·沃罗比耶娃-吉斯雅托夫斯卡雅博士领衔的日俄中等国学者共同努力十多年的结果。此卷刊布有:中亚来的《虎耳譬喻经》,中亚和吉尔吉特来的《无胜军长者授记》,土库曼斯坦木鹿城的譬喻经选集,彼得罗夫斯基藏品中的《大涅槃经》。除了平行文本的转写,本卷同时提供了前述写本的清晰彩印照片。以《虎耳譬喻经》圣彼得堡梵本对尼泊尔梵文精校本的多处修订为例,说明此卷诸多中亚写本在修订其他传世本,以及探明文本源流,廓清文本传播路径等诸多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 圣彼得堡 梵文写本 《虎耳譬喻经》 两分两至 望日时分



一、项目简介





  2015年4月,准备多年的《中亚出土佛教写本:圣彼得堡所藏梵文残片》(Buddhist Manuscripts from Central Asia: The St. Petersburg Sanskrit Fragments)第一卷终于得以正式出版。此卷由日本创价大学的辛岛静志(KARASHIMA Seishi)教授与俄罗斯东方文献研究所(前名为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的玛格丽塔·沃罗比耶娃-吉斯雅托夫斯卡雅(Margarita I. Vorobyova-Desyatovskaya)博士共同主编,系日俄中等国学者共同努力的成果。


  辛岛静志先生,日本创价大学高等佛教研究所所长、教授。1976-1994年先后在东京大学、剑桥大学、北京大学(博士)以及德国弗来堡大学(博士后)学习,研究佛教学、印度学与汉学。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瑞典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法兰西学院(Collège de France)兼职教授、客座研究员。2012年于法兰西文学院(Académie des Inscriptions et Belles-lettres)做报告。2013年获德国萨克森学士院Weller奖。数十年来勤于治学,笔耕不辍,陆续出版了《〈长阿含经〉译注》六册(合著)、《汉译〈法华经〉文本研究》、《〈长阿含经〉原语之研究》、《正法华经词典》、《妙法莲华经词典》、《道行般若经词典》、《道行般若经校注》、《中亚出土佛教写本:大英图书馆藏梵文断简》(第一册、第二册)、《大众部出世间部律〈威仪法〉研究》。近年来他主持出版《中亚出土佛教写本:大英图书馆藏梵文断简》一二三册,在新出土材料缺乏的文史学界引起重大反响。其研究所年报,也成为日本佛学研究的重要刊物。1998年11月,在东京展出的圣彼得堡藏梵文写本使辛岛静志教授意识到此类写本对于佛学研究的重要性,发愿从事此方面的出版研究工作。


  玛格丽塔·沃罗比耶娃-吉斯雅托夫斯卡雅博士是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自19世纪末起,俄罗斯驻喀什等地的外交人员、军队官员以及学者广泛在新疆和中亚地区搜集各种语言文字的写本,这些写本最后都汇集到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分所,即现今的东方文献研究所。该所以其珍贵的馆藏文献和文物闻名于世,圣彼得堡也因此与北京、伦敦、巴黎一起,成为世界上敦煌文献收藏的四大中心。因为语言及其他原因,圣彼得堡梵文写本的释读研究一直局限于该所内部人员,其研究成果也多半用俄语书写,未能广泛传播,为世界上其他地区学者利用。玛格丽塔·沃罗比耶娃-吉斯雅托夫斯卡雅博士自2002年开始与辛岛静志教授合作,参与了大英博物馆梵文写本的释读工作。2006年,他们萌生了出版圣彼得堡梵文系列写本的想法。通过双方努力,俄方授权辛岛教授及其团队研究出版圣彼得堡藏梵文写本,此项目得以在2011年正式启动。由资深的梵文写本研究者对写本进行释读转写后,在辛岛教授组织的读书班“Brahmi Club”中,依次讨论了梵文写本的拉丁转写及平行文本,于2015年春完成最终修订,结集出版。


  此卷刊布的是圣彼得堡所藏梵文写本中,篇幅比较大的残本。对几个写本处理的体例基本相同,首先是对于写本内容和特点的简介,其次是参考文献和缩略语,再次是转写中所用符号的说明,最后是以写本每页为中心囊括的梵藏汉平行文本的对勘。“中亚地区来的《虎耳譬喻经》”(The Śārdūlakarṇāvadāna from Central Asia),就包含了前述四个完整的部分。“中亚和吉尔吉特来的《无胜军长者授记》”(The Ajitasenavyākaraṇa Manuscripts from Central Asia and Gilgit ),仅一个来自吉尔吉特梵文全本对照,加上了英文翻译,后附该写本的字母表。“土库曼斯坦木鹿城的譬喻经选集”(The Avadāna Anthology from Merv, Turkmenistan),由简介、譬喻经标题列表、每页转写及英译、参考文献和缩略语、转写中的符号说明、该本出现的混合梵语语法和词汇、平行文本统计表、该本字母表等八个部分组成,内容丰富。其中给出的混合梵语语法,对于其他学者了解研究中亚写本非常重要。字母表也为有其他解读中亚梵本的写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彼得罗夫斯基藏品中的《大涅槃经》”(The Mahāparinirvāṇa-mahāsūtra Fragments in the Petrovsky Collection),由介绍、转写、符号、参考文献与缩略语等四部分组成。除了平行文本的转写,本卷同时提供了前述写本的彩印照片,清晰易读。由两位主编及东方文献研究所所长撰写的序言、前言、后记,让读者明白了圣彼得堡藏梵文写本的由来、合作研究出版的契机、写本的内容与价值、写本研究背景、目前研究队伍的组成等等。




二、释读新进展





  下面以笔者参与的《虎耳譬喻经》为例,来介绍圣彼得堡藏梵文写本的释读新进展。


  《虎耳譬喻经》,是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的一个梵文残本,首尾的譬喻故事框架部分已经残缺,仅剩其中的星占知识部分。这一组残片,纸质,长约18厘米,右端残缺,四世纪左右丝路北道婆罗谜字体。目前所见共有22个贝叶,皆有正反面。前面大部分贝页,每页8行,字体清楚,书写统一。后面部分字体逐渐潦草,行数也最多到11行。首尾有残,行内亦常有墨迹漫灭不清之处。此本乃目前发现的《虎耳譬喻经》诸梵本中最早的文本。当与17世纪后的梵文精校本及9世纪左右的藏文版对照,发现此本的诸多读法是最早的形式。


  《虎耳譬喻经》的梵文转写是由玉井达士博士准备,之后宫崎展昌博士附上了与梵文残本对应的汉文本,笔者准备了北京版《虎耳经》的藏译,长岛润道博士对所有版本进行了比较、修订。以辛岛静志、玉井达士、长岛润道为主要成员的婆罗谜研修班(Brahmi Club)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对此文本进行了讨论、修订,其成果通过辛岛在文本中所作的注释表现出来,如此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平行文本。出版之前,笔者与长岛润道博士共同多次核对了梵藏汉平行文本,并撰写了英文简介。


  之前并非无人对圣彼得堡藏《虎耳譬喻经》做过释读与研究。1990年,G·M·学者榜迦德-列文(Gregory M. Bongard-Levin)与玛格丽塔·沃罗比耶娃-吉斯雅托夫斯卡雅(Margarita I. Vorobyova-Desyatovskaya)共同在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亚发现的古印度文书第2辑》,古代东方文献73,佛教文库34。书中首次刊布了圣彼得堡藏《虎耳譬喻经》写本的内容,并且在转写的前面加上了霍恩勒教授的转写,因为他们认定牛津大学包德雷恩(Bodleian)图书馆所藏的那部分梵本正是圣彼得堡的前面一部分。霍恩勒转写了写本的一部分,第13个贝叶到第15个贝叶,圣彼得堡从16a开始编号,一直到36b,转写了比较清晰的21个贝叶。他们还做了一些研究。由于研究部分用俄语写成,转写又没有参照1954年版Sujitkumar Mukhopadhyaya的

分类: 中文 研究 研究前沿
关键词:

作者:周利群

更多信息...

梅尔夫历史与文化公园-木鹿

吉尔吉特GILGIT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