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早期丝绸之路历史与考古

摘要: 凡谈到丝绸之路,人们下意识的都会从张骞通西域时算起,似乎自武帝开边之后,中国才同西方交往。殊不知有人就有道路,丝绸之路的意义不在于道路本身——从河西走廊向西走是沙漠,戈壁,草原,湖泊和大海,从未变过。丝路的意义在于行走的人,在于长久以来存在于中国和西方世界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根据世界各地的考古成果,广义的丝绸之路,也即古代史上沟 ...

凡谈到丝绸之路,人们下意识的都会从张骞通西域时算起,似乎自武帝开边之后,中国才同西方交往。殊不知有人就有道路,丝绸之路的意义不在于道路本身——从河西走廊向西走是沙漠,戈壁,草原,湖泊和大海,从未变过。丝路的意义在于行走的人,在于长久以来存在于中国和西方世界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根据世界各地的考古成果,广义的丝绸之路,也即古代史上沟通中西的商贸桥梁,早在武帝前千年就已悄然架起。本文选取有关早期丝路的史料与考古成果,简要介绍前汉武时代丝绸之路的故事。
一·丝绸之路概念来源

丝绸之路概念的提出还是近代的事情。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进行多次旅行考察,之后在自己的著作《中国》中指出:丝绸之路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与印度,以丝绸之路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这显然是一个非常狭义的概念。按照今天学术界的划分,当年李希霍芬指出的这条丝绸之路在地理上其实是西北丝绸之路与西南丝绸之路,并未涉及海上丝绸之路,在时间范围上起自公元前114年即汉武帝元鼎三年张骞第二次通西域成功,讫于公元127年即东汉永建二年班勇被革职。

李希霍芬《中国》绘制第一幅丝绸之路地图

李希霍芬自己说,绘制这幅地图的依据之一是《汉书西域传》对汉代沙漠丝绸之路南北二道的记载,这也是汉文史料里对汉代丝绸之路最确凿的记述。另外的根据分别是由马其顿人托勒密撰写的《地理志》和推罗商人马利努斯记载的通往赛里斯国的道路。李希霍芬将汉文记载路线与西方文献路线分别以蓝红二色标出,就完成了第一幅丝绸之路地图。

1936年李希霍芬的学生斯文·赫定的著作《丝绸之路》出版,在这之后丝绸之路进一步概念扩大:时间范围延长,包括整个古代时期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往,地理范围亦扩大,包括西北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不同交通路线。

二·本文讨论“早期丝绸之路”概念辨析

如前所述,广义的丝绸之路指古代中国与西亚欧洲交往的所有道路,而本文所指“丝绸之路”即西北丝绸之路中的沙漠道,也是一般意义上的丝绸之路。

西北丝绸之路在国内行经的地理范围包括了整个中国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新疆,内蒙古几省,其起点为今西安,在部分朝代可向东延伸至洛阳。终点变化较复杂,一般在欧洲境内的贸易中心,如雅典或罗马,或者晚期的拜占庭。

要讨论此沙漠道具体的走向,让我们先看看西汉沙漠丝绸之路:《汉书·西域传》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

按照西域传的记载,南道经过国家有鄯善(楼兰),且末,精绝,扜弥,于阗,莎车,蒲犁,大月氏,大夏,疏勒

北道经过国家有车师,焉耄,西域都护府,龟兹,姑墨,乌孙,大宛,康居。

两道皆出自河西走廊,自敦煌西出玉门关,南北道由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分开。北道过车师,直到姑墨,乌孙,南道过鄯善,直到莎车,蒲犁,这都没有大问题。然到沙漠西端,诸国之间必然又有所联系,因此南道还可北上前往疏勒,北道亦可向南进入大宛。总之两道大的方向是西逾葱岭,南道抵达大月氏的蓝氏城,北道入康居境内。这就是汉代的沙漠道。

时间范围之前已有说明,只关注汉武帝时期及以前。


三.早期丝绸之路史事与考古

1.史前时期

吐火罗人南下楼兰:

吐火罗人是最早定居天山南北的古民族之一,后世吐火罗系统包括新疆境内的龟兹人,焉耄人,楼兰人和月氏人。吐火罗人是印欧人的一支,吐火罗语属印欧语系东方语支,西方语支主要为赫梯人,希腊人,凯尔特人所使用。

目前学界普遍认同印欧人起源于南俄草原,具有代表性的是石冢墓理论。德国学者金布塔斯在20 世纪50 年代提出,70 ~80 年代完善了Kurgan(石冢墓)理论 。她认为印欧人起源于南俄草原金石并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的石冢墓文化 ,这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印欧人考古文化 ,亦称“竖穴墓文化”。根据发掘工作比较充分的颜那亚墓地, 一般称“颜那亚文化”(Yamnaya Culture),时代约在公元前 3600 年 —前 2200 年。


博泰文化与颜那亚文化;与颜那亚文化并存的博泰文化中亚最早驯养马的考古学文化。


南俄草原是最有可能的印欧人起源地。

公元前2200年前后印欧人向中亚迁徙,在南西伯利亚的米努辛斯克盆地形成阿凡纳谢沃文化。公元前1800年阿凡那谢沃文化被阿尔泰语系的奥库涅沃文化取代。

公元前1600年安德罗诺沃文化兴起,印欧人重新恢复在南西伯利亚的统治地位。


早在阿凡那谢沃文化兴起的同时,另一支向东迁徙的印欧人在阿尔泰山南麓形成克尔木齐文化:克尔木齐文化首次揭示了阿尔泰山南麓古代文化与里海-黑海北岸颜那亚文化之间的联系。公元前 2000 年或早期时候 , 克尔木齐文化在阿尔泰山、天山地区初步形成 , 北起阿尔泰山南麓的克尔木齐, 南至巴里坤草原。现在看来, 月氏人是一直留守阿尔泰山南麓的克尔木齐人的后裔 , 随着中亚草原部落的游牧化, 最终发展成吐火罗系统的游牧民族 ;另一部分克尔木齐人南下塔里木盆地 , 与当地羌人以及后来迁入塔里木盆地的雅利安人逐渐融合, 随着中亚绿洲文明的兴起 , 最终发展成吐火罗系统的农业民族 。

著名的楼兰文明小河-古墓沟文化就是由南下塔里木盆地的吐火罗人建立。

推动吐火罗人南下的是公元前1500年前后亚欧大陆面临的印欧人迁徙浪潮:

最初的原始印欧人在迁徙过程中形成多个系统,早期向西迁徙的印欧人建立了公元前两千纪地中海两大强权之一的赫梯帝国,向东迁徙的印欧人演变为吐火罗人。1500年前后的二次迁徙中扮演主角的是印欧人的另一支——雅利安人,包括安德罗诺沃文化,西亚的米坦尼王国以及后来的米底王国甚至波斯帝国。米坦尼人在公元前两千纪控制属于胡瑞安人的美索不达米亚北部,成为西亚另一大帝国。

在二次迁徙浪潮的推动下建立克尔木齐文化的印欧人再次南下,抵达塔里木盆地东南的楼兰。

本文提到的几个主要印欧人考古学文化的位置关系图。里海北岸南俄草原的颜那亚文化是最早的印欧人考古学文化,印欧人东迁过程中创造了阿凡那谢沃文化,克尔木齐文化以及稍晚些的安德罗诺沃文化。到主前1500年前后克尔木齐人再次南下建立小河-古墓沟文化。

吐火罗人通过定居新疆向中原的商朝传入了双轮战车。

中亚以及东亚地区最早的双轮战车出土于中亚草原青铜文化之一的辛塔什塔-彼得罗夫斯卡文化墓葬当中。

关于中原地区战车起源可能性,大概有两种。其一为本土发明,即史籍记载的奚仲作车,黄帝作车的故事。其二即为中亚传入,而这一技术传播的重要媒介就是定居新疆境内的吐火罗人。

相比之下,本土起源说较难以站住脚。因为中原地区的战车发展似乎看不出原生的性质。夏代二里头遗址确实发现车辙痕迹,但很可能只是人力的载重车而非由马力驱动的战车。直到商代晚期战车突然出现,并且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成熟的构造。

中原地区最早的战车出土于安阳殷墟祭祀坑,图为安阳孝民屯出土战车。

战车的突然出现表示战车西来的可能性最大,根据一般认识,战车起源于中亚游牧民族,西亚和东亚的农耕文明往往通过与游牧民族的交流学习战车技术。较为典型的案例如埃及从喜克索斯人学习战车:埃及在漫长的古王国和中王国历史时期中是不拥有战车技术的,这一技术在新王国时期出现,一般认为是由第二中间期入侵埃及的喜克索斯人传入。而在中国,战车最有可能由新疆沙漠之路经吐火罗人手向东传播。

战车技术的东传证明早在史前时期丝绸之路就行使着文化功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技术交流。

2.商代

玉石之路的兴盛

中原与新疆的玉石贸易早在商代就已经形成



安阳殷墟,商王武丁之妻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玉器,除其中4件外均为新疆和田出产的籽玉。不仅如此,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地出土玉器亦多为和田玉。这使我们认识到,至迟在商代中期,中原地区已经与远在塔里木盆地最西端的新疆和田地区存在着大宗玉石贸易。这就是所谓“玉石之路”,这条和田玉进口路线究竟是怎样的,还需要借助周代典籍来认识。

2.周代

要理解周代的玉石之路,就要从汲冢竹书说起。西晋武帝年间,位于汲郡的战国魏襄王墓被盗,流出一大批古代竹简,晋人将之整理复原,得到大量先秦典籍,其中最重要的两部分别是《古本竹书纪年》以及《穆天子传》。《竹书纪年》是魏国编年史记,而《穆天子传》是周穆王的人物传记,带有浓重的神话传说色彩。这两部典籍都提到了周穆王两次西征的事。

《竹书纪年》十二年,毛公班,共公利,逢公固率师从王伐犬戎。冬十月,王北巡狩,遂征犬戎。十三年春,祭公率师从王西征。次于阳纡。秋七月,犬戎来宾。徐戎侵洛。冬十月,造父御王入于宗周。

十七年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

《穆天子传》自宗周瀍水以西,至于河宗之邦、阳纡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阳纡西至于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自西夏至于珠余氏及河首,千又五百里。自河首襄山以西,南至于舂山珠泽昆仑之丘,七百里。自舂山以西至于赤乌氏舂山,三百里。东北还至于群玉之山,截舂山以北。自群玉之山以西至于西玉毋之邦,三千里。自西王毋之邦,北至于旷原之野,飞鸟之所解其羽,千有九百里。宗周至于西北大旷原,一万四千里。乃还,东南复至于阳纡七千里。还归于周,三千里。各行兼数,三万有五千里。

所谓群玉之山,也就是下文提到的崐山,即先秦昆仑山。先秦昆仑山的地理方位向来争议颇多,一说今阿尔泰山东麓,一说为汉祁连山,即今天山东麓哈密附近。实际上拿出地图来看,阿尔泰山与天山东麓基本位置是很近的,因此《山海经》等先秦文献中的昆仑山,或群玉之山大概就是在这一带。

《战国策·赵策一·赵收天下章》(苏秦说赵王曰)且秦以三军攻王之上党而危其北,则句注之西非王之有也。今鲁句注禁常山而守,三百里通于燕之唐,曲吾,此代马胡驹不东,而崐山之玉不出也。

根据战国策推测的赵国进口和田玉之路。可以想知先秦存在经西北丝绸之路进行的大规模玉石交易。和田玉产自塔里木盆地西端的和田地区,必然辗转运输来到楼兰,再输入天山与阿尔泰山东麓地区,而中原商人大概就是在这个地方购得玉石,再通过河西走廊返回。贸易中介可能是大月氏,自新疆和田与天山东麓间转运玉石,再卖给前来购买的汉族商人。根据战国策的说法,赵国人应是通过北部的雁门山,先秦的勾注山出入赵地。因此秦兵一旦取得上党城邑,就能阻拦赵国与西域的正常贸易。

战国时期活动于新疆东部的大月氏后被匈奴打败西迁,打败吐火罗人大夏(非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也成为张骞出使西域的诱因。

春秋战国时期西北丝绸之路已存在繁荣的贸易。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也已开展。

证据之一是西亚蜻蜓眼玻璃珠的出土:这种西亚和埃及特色的产品大概是由由西南丝绸之路,西北丝绸之路甚至海上丝绸之路进入楚赵地区。

玻璃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由埃及发明,在公元前1400到1350年的埃及遗迹中就出土了早期的蜻蜓眼玻璃珠。这项技术后来为腓尼基人和波斯人掌握,地中海东岸和伊朗西部的吉兰发现过许多蜻蜓眼玻璃珠。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古学遗址当中出土了为数众多的西亚风格蜻蜓眼玻璃珠,毫无疑问是舶来品。


4.秦汉

匈奴崛起和西北丝绸之路的政治变化:

《史记·匈奴列传》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於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馀万。 自淳维以至头曼千有馀岁,时大时小,别散分离,尚矣,其世传不可得而次云。然至冒顿而匈奴最彊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

根据匈奴考古遗址中出土人骨的人类学比对,匈奴人属蒙古人种古西伯利亚类型,最初的匈奴人来自俄罗斯境内。鼎盛时的匈奴兼并了东胡,林胡,娄烦等不同族属的民族。匈奴语言也非常复杂,匈奴人没有文字系统,仅拥有口头语言,这种语言与汉藏语系有一定的亲属关系,后来又受到蒙古阿尔泰语系的影响。

自头曼建立匈奴单于国以来的匈奴单于主要有:头曼单于-冒顿单于-稽粥单于(老上单于)-军臣单于-伊稚斜单于-乌维单于-乌师庐单于(儿单于)-句黎湖单于-且提侯单于-狐鹿孤单于-五单于争立

头曼单于不胜秦军而北徙,冒顿袭破东胡月氏,南下与中国界于故塞。稽粥单于破月氏而以其王首为饮器,逼迫月氏西迁。自冒顿至军臣匈奴时时伺机南下,劫掠郡县。后汉武帝伏兵三十余万于马邑,单于发觉逃遁,汉匈之间开始连年征战。至伊稚邪自立为单于,汉军在漠北击破单于兵,匈奴被斩首捕虏者甚众,而后匈奴势力方才消弱。

西汉前期,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部落游牧于祁连山,阻碍河西走廊的商贸路线,单于又在新疆置僮仆都尉,对西域国家实施羁糜统治,收取租税,严重阻碍沙漠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交往。为打破这样的僵局,武帝遣张骞出使西域,具体过程这里不表。而真正改变丝绸之路沙漠道之地缘政治格局的是以下之事件。

浑邪王降汉:《史记·匈奴列传》其秋,单于怒浑邪王、休屠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与休屠王恐,谋降汉,汉使骠骑将军往迎之。浑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降汉。凡四万馀人,号十万。於是汉已得浑邪王,则陇西、北地、河西益少胡寇,徙关东贫民处所夺匈奴河南、新秦中以实之,而减北地以西戍卒半。

《汉书·地理志》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武帝时攘之,初置四郡,以通西域,鬲绝南羌、匈奴。

河西走廊四郡(凉州)

单于因为混邪,休屠王部连年遭霍去病等汉将攻击,恼羞成怒,欲招二王而诛之。二王因恐被诛而率部降汉。在途中休屠王反悔,被混邪王所杀。浑邪王降汉后汉朝在河西走廊设置敦煌,武威,张掖,酒泉四郡,通往西域之道再次开通。匈奴对西域的控制也开始瓦解。

汉通西域之后匈奴威胁虽日解,但西域国家众多交往费时费力更冲突不断。汉朝欲取得西域地区的控制权,亦对西域用兵颇多,故有两次大宛之役。

大宛之役,起于武帝遣使至大宛求宝马,大宛贵人与王相计议,认为汉军无力劳师远征,拒绝汉使,后又因汉使妄言而遮杀之。故武帝太初元年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击宛,当道小国恐惧,不敢开门给食,汉军乏食战败。次年又起大军六万人五十余校尉复伐之,最终破宛。征伐大宛的前因后果降记于《史记·大宛列传》之中,今摘录于下。

起因:言曰:“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与汉使。”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宛国饶汉物,相与谋曰:“汉去我远,而盐水中数败,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又且往往而绝邑,乏食者多。汉使数百人为辈来,而常乏食,死者过半,是安能致大军乎?无柰我何。且贰师马,宛宝马也。”遂不肯予汉使。汉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宛贵人怒曰:“汉使至轻我!”遣汉使去,令其东边郁成遮攻杀汉使,取其财物。


太初元年一伐大宛:於是天子大怒。诸尝使宛姚定汉等言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彊弩射之,即尽虏破宛矣。天子已尝使浞野侯攻楼兰,以七百骑先至,虏其王,以定汉等言为然,而欲侯宠姬李氏,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宛。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赵始成为军正,故浩侯王恢使导军,为校尉,制军事。是岁太初元年也。而关东蝗大起,蜚西至敦煌。

贰师将军军既西过盐水,当道小国恐,各坚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罢。攻郁成,郁成大破之,所杀伤甚众。贰师将军与哆、始成等计:“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引兵而还。往来二岁。还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使使上书言:“道远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战,患饥。人少,不足以拔宛。原且罢兵,益发而复往。”天子闻之,大怒,而使使遮玉门,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贰师恐,因留敦煌。

太初二年二伐大宛:天子已业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轻汉,而宛善马绝不来,乌孙、仑头易苦汉使矣,为外国笑。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邓光等,赦囚徒材官,益发恶少年及边骑,岁馀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牛十万,马三万馀匹,驴骡橐它以万数。多赍粮,兵弩甚设,天下骚动,传相奉伐宛,凡五十馀校尉。宛王城中无井,皆汲城外流水,於是乃遣水工徙其城下水空以空其城。及载Я给贰师。转车人徒相连属至敦煌。而拜习马者二人为执驱校尉,备破宛择取其善马云。

於是贰师後复行,兵多,而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至仑头,仑头不下,攻数日,屠之。自此而西,平行至宛城,汉兵到者三万人。宛兵迎击汉兵,汉兵射败之,宛走入葆乘其城。贰师兵欲行攻郁成,恐留行而令宛益生诈,乃先至宛,决其水源,移之,则宛固已忧困。围其城,攻之四十馀日,其外城坏,虏宛贵人勇将煎靡。宛大恐,走入中城。宛贵人相与谋曰:“汉所为攻宛,以王毋寡匿善马而杀汉使。今杀王毋寡而出善马,汉兵宜解;即不解,乃力战而死,未晚也。”宛贵人皆以为然,共杀其王毋寡,持其头遣贵人使贰师,约曰:“汉毋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汉军食。即不听,我尽杀善马,而康居之救且至。至,我居内,康居居外,与汉军战。汉军熟计之,何从?”是时康居候视汉兵,汉兵尚盛,不敢进。贰师与赵始成、李哆等计:“闻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所为来,诛首恶者毋寡。毋寡头已至,如此而不许解兵,则坚守,而康居候汉罢而来救宛,破汉军必矣。”军吏皆以为然,许宛之约。宛乃出其善马,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给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牡牝三千馀匹,而立宛贵人之故待遇汉使善者名昧蔡以为宛王,与盟而罢兵。终不得入中城。乃罢而引归。


攻破大宛后汉朝在中亚的威望大增,西域国家纷纷遣使朝拜,沙漠丝绸之路地缘政治格局彻底改变。


考古学证据显示,西北丝绸之路上的交流活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在不同民族的迁徙和交流过程中沙漠道与草原道出具雏形。其中最早活动在天山南北沙漠之路上的民族是中亚迁来的吐火罗人。至迟在三代之时中国与中亚地区已经展开了常规贸易,而吐火罗系统的民族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中介角色,贸易过程中中原出口品以丝绸为代表,进口品以玉石为代表。

春秋战国时期北非与西亚的舶来品也通过各个交通线抵达中国。讫于秦汉,匈奴骤起,经河西走廊的商贸路线遭到阻碍。武帝开边以后,西域之道彻底打通,丝绸之路除了民间经济文化交流外还担当起了官方外交之重任,并在亚洲地缘政治格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那就不是我们将要关注的内容了。


Reference

[1]陈序经.匈奴史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

[2]班固.汉书[Z].中华书局,2007.8

[3]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4]丁笃本.丝绸之路古道研究[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10

[5]王炳华.丝绸之路考古研究[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12

[6]石云涛.丝绸之路的起源[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12

[7]芮传明.丝绸之路研究入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5

[8]王炳华.从考古资料看丝路开拓及路线变迁[J].西域研究,1991,3:13-24

[9]林梅村.开拓丝绸之路的先驱吐火罗人[J].西域研究,1989,1:72-74

[10]李会.蜻蜓眼式玻璃珠的初步研究[D].四川:四川大学,2004.5:1-46

[11]林梅村.吐火罗人的起源与迁徙[J].西域研究,2003,3:9-23

[12]程景楠.吐火罗人起源与迁徙的考古学考察[D].新疆:新疆师范大学,2014,1-26

[13]赵德云.中国出土的蜻蜓眼式玻璃珠研究[J].考古学报,2012,2:179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明铁佩古城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