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中原古代都城建筑技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摘要:  2018年5月26~28日,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河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河南省城市科学研究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承办的“中原古代都城建筑技术研讨会”在河南省开封市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城市科学研究会、郑州大学、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数十名研究古代都城和城市科学的专家学者,以及 ...
 2018年5月26~28日,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河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河南省城市科学研究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承办的“中原古代都城建筑技术研讨会”在河南省开封市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城市科学研究会、郑州大学、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数十名研究古代都城和城市科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河南大学的在校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是河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在2018年承办的第二次学术会议。与会专家对郑韩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开封城市考古等考古新发现做了重点介绍;回顾了中原古代都城建筑技术的发展史;从建筑规划、外观设计、内部设计、施工工艺、景观设计、给水排水、工程用料、工程量、城门建筑技术等方面对中原古代都城的建筑技术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了在现代城市的背景下如何开展古今重叠型城市的考古工作。


中原古代都城建筑技术研讨会现场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三营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分别主持第一、二场研讨会。刘海旺院长在会前做了简短致辞。他指出,“住”是古代科技文明的最集中的载体,都城是整个古代中国社会文明的集大成。他简单回顾了最近几年开封城内的东京城顺天门遗址等重要考古发现,希望与会专家能在本次会议中将考古和城市规划结合,对开封顺天门的保护、展示和利用提供宝贵意见,也对今后开封城的整体保护的与研究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本次研讨会的口头学术汇报主要内容如下。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工作站站长、主任、研究员樊温泉作了题为《郑韩故城北城门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学术汇报。他先介绍了郑韩故城的基本情况,然后重点汇报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6~2017年度对郑韩故城北城门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的发现与收获。北城门遗址的发掘是对郑韩故城城门遗址进行的第一次科学考古工作,不仅全面揭露了春秋战国时期城门的构造和16条春秋至明清时期道路的走向,而且还印证了史书中对郑国“渠门”的记载,起到证史、校史作用;而战国时期以瓮城为中心的防御体系的全面揭露,在中原地区东周时期王城遗址中也是首次发现。


樊温泉作题为《郑韩故城北城门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学术汇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站研究员刘振东作了题为《汉长安城的城门》的学术汇报。他介绍了汉代长安城的平面布局和城门的分布情况,并逐一展示了历年来经过考古发掘的城门遗址的概况和一些重要发现,如霸城门、西安门、直城门和宣平门。然后,他将汉长安城的城门特性总结为四点,即体现了威严性、礼仪性、安全性和时代性。


刘振东作题为《汉长安城的城门》的学术汇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站长、研究员钱国祥作了题为《汉魏洛阳城城门形制》的学术汇报。他回顾了汉魏洛阳城城址的发现与历史概况,点明该城址的城门与宫院门代表了汉、唐两大盛世之间承前启后的门阙形制和重要特征,并详细阐述了历年来对北魏三重城圈(内城、外郭城和宫城)的考察和试掘结果,对北魏内城城门(东垣建春门和西垣西阳门)、宫城城门(阊阖门、二号宫门、三号宫门)和宫城太极殿宫院门的勘察和发掘成果,以及对北魏永宁寺院四面院门和南郊辟雍四面门阙、太学四面院门的勘察结果。最后,他总结了古代都城的城门和宫院门的种类及形制。


钱国祥作题为《汉魏洛阳城城门形制》的学术汇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考古队队长、研究员龚国强作了题为《考古视野下的隋唐长安城城门建筑》的学术汇报。隋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都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都城,而其城门建筑是我们理解和复原当时都城规制的关键。龚国强研究员对已经过考古发掘的外郭城的明德门、延平门、延兴门,皇城的含光门,太极宫的承天门,以及大明宫的丹凤门、玄武门、重玄门、含耀门等遗址逐一做了介绍。他指出,这些城门遗址涵盖了主城门、宫城正门、后门等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城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当时都城城门建筑的规模大小、形制布局、建筑用材、工程技术、排水系统等不同侧面的历史面貌,从而使研究者们对隋唐长安城城门的形象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有助于门址的复原、保护和展示工作。


龚国强作题为《考古视野下的隋唐长安城城门建筑》的学术汇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考古队队长、副研究员石自社作了题为《隋唐东都城门遗址的考古工作收获》的学术汇报。他介绍了隋唐东都城的城址概况,回顾了其历史沿革,然后对自1954年来对隋唐洛阳城做的大量的考古工作进行了梳理,并重点介绍了郭城定鼎门遗址、宫城应天门遗址、皇城右掖门遗址、东城宣仁门遗址、宫城嘉豫门及阊阖门遗址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成果。他指出,城门遗址的发掘提供了城址复原研究的定位性坐标点,为城址的准确定位和形制布局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了城址形制布局、路网结构和空间架构的研究,也为探索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石自社作题为《隋唐东都城门遗址的考古工作收获》的学术汇报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葛奇峰作了题为《北宋东京城顺天门夯筑技术》的学术汇报。他先介绍了顺天门的概况,对其位置、结构和平面布局做了详实的描述,然后从夯窝类型、版筑与夯层、墙体收分、砖墙这四个方面对城门的墙体夯筑技术做了阐述,最后对城门台基部分的夯筑技术和用料选材进行了介绍。


葛奇峰作题为《北宋东京城顺天门夯筑技术》的学术汇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上京城考古队队长、研究员董新林作了题为《辽上京城门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学术汇报。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辽代营建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首都。董新林研究员回顾了从2011年开始对辽上京皇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新成果,重点介绍了属于殿堂式城门的宫城遗址的东门,以及属于木构过梁式城门的宫城南门和皇城西门,并对其中所体现的辽上京城门的形制结构和营造技术等做了详细介绍,总结了初步认识。


董新林作题为《辽上京城门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学术汇报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雰霞作了题为《发掘与发展——开封古城更新空间作法考量》的学术汇报。她提出,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古城更新对古城保护而言实为双刃剑,一方面更新建设对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无意是不可回避的进程,另一方面保护与更新协同推进的目标往往在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失去控制,对原有的街坊生活方式、古城风貌、城市文脉和地方元素造成不可预料的淡化和对抗。基于对上述的问题思考,她报告的第一部分在简单回顾城市居住形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复杂性科学的城市形态理论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简单阐述,该成果倡导了一种研究型规划设计理念;第二部分以开封山陕甘会馆保护规划为例,说明研究型规划理念的模拟设计对保护规划的获批起到了有效的支持作用;第三部分是模拟设计的过程展示,讨论了开封古城更新空间做法的考量。


陈雰霞作题为《发掘与发展——开封古城更新空间作法考量》的学术汇报

  研讨会后,主办方还邀请与会代表参观了开封东京城顺天门遗址考古现场。

  本次会议为研究古代都城和城市科学的专家学者之间的提供了一次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了省内外相关学者对彼此研究进展的认识,对中原古代都城建筑技术未来的研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延平门遗址

汉长安城霸城门

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