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尼雅古城——沙漠中的精绝往事

摘要: 精绝国,不是《鬼吹灯》里的秘境,而是《汉书》中的远方。沙漠中残破的尼雅遗址,曾经是精绝国繁华热闹的都市。是何时,精绝人迷失了回家的路径?漫漫黄沙,娓娓道来,一个丝路古国的件件往事... ...尼雅藏在黄沙中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尼雅河尾的三角洲上,坐落着一座失落千年的古城遗址——尼雅古城。1901年,古城被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发现,重现世间。茫茫沙海中,隐约可见裸露在外的连片木桩,那是尼雅古城的房屋构架。塔里木盆 ...
精绝国,不是《鬼吹灯》里的秘境,而是《汉书》中的远方。沙漠中残破的尼雅遗址,曾经是精绝国繁华热闹的都市。是何时,精绝人迷失了回家的路径?漫漫黄沙,娓娓道来,一个丝路古国的件件往事... ...

尼雅藏在黄沙中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尼雅河尾的三角洲上,坐落着一座失落千年的古城遗址——尼雅古城。1901年,古城被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发现,重现世间。茫茫沙海中,隐约可见裸露在外的连片木桩,那是尼雅古城的房屋构架。


塔里木盆地中,有一条尼雅河,河畔曾经的绿洲上,坐落着一座城池,那是两千多年前的西域古国——精绝国的故址。   

   “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汉书》中这么介绍这个国家。西汉时,出敦煌阳关,经过楼兰国,沿着丝路南线西行,就可以到达精绝国了。文献中,精绝国留下的信息不多,从户口数来看,它在西域诸国中也属小国。      

    公元643年,唐代高僧玄奘取经回国路过此地时,所见景象已然是“泽地热湿,难以履涉,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可知在唐初,精绝国便已彻底消失在历史的尘烟里,成为沙漠上的一片荒土。如果后来不曾发现尼雅古城遗址,精绝国将永远成为一个谜。      

    尼雅古城遗址位于新疆民丰县,茫茫沙丘,远眺尼雅河谷,呈现眼前的,只有夕阳下干枯的胡杨与桑木构成的剪影。      

     尼雅城,精绝国,曾经丝路要道上的富庶繁华,去了哪呢?

木牍上的神秘文字

佉卢文是源自陀罗的古老文字,曾经流行于西域的城邦国家当中。也是尼雅地区所广泛使用的文字。上图即为尼雅古城遗址出土的佉卢文木牍,背面用封泥封印。通过对木牍上文字的解读,可以了解尼雅古城的历史细节。


    木牍里读出尼雅城


     2000多年前,尼雅古城还是一座热闹的城池。有一天,信使捧着王的旨意,向官署走去。           

     官吏们小心翼翼地剥开木牍上的封泥,王的命令呈现在大家眼前。原来,王是专门来帮他们裁决一件难断的婚姻官司:国民黎帕的妻子善爱,与陶工的儿子沙迦牟韦私奔到天山脚下的龟兹国,现在,两人回到精绝,黎帕将他们告到了官府,并向沙迦牟韦索要一笔赎金。

     王对这个案件的裁决是:不允许黎帕继续“骚扰”沙迦牟韦,也禁止索要赎金。  

     记载了裁决的这枚佉(qu)卢文木牍在随后的岁月中,被黄沙掩埋。当它再度出现在世人面前,已经是20世纪初的事情了。包括这枚木牍在内的一系列木牍文书,是世人认识精绝、认识尼雅古城的最好途径。甚至连尼雅古城的发现,都是从两枚佉卢文木牍开始的。

     20世纪初,广袤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以广博的学问与对东方文明的痴爱,赢得了沿途清政府地方官员的好感,以至于极少有人对他新疆之行的目的保有警惕。他就是英籍匈牙利探险家斯坦因。1888年,24岁的斯坦因前往英属印度担任公职,并接触到了英国情报军官鲍尔在中国新疆发现的古文书,也就是所谓的《鲍尔古本》。自此,新疆探险成为了斯坦因的毕生追求。   

    1900年,斯坦因翻越帕米尔高原,如愿以偿来到尼雅河流域。从当地的老人口中,他得知有人曾在附近的沙漠里看到半掩的古代房屋,这引起了他的兴趣。一天,他在市场上发现两枚写满古老文字的木牍,如获至宝,立刻让驼夫们奔走探查,很快就有了结果:木牍是由一名叫依布拉欣姆的年轻磨坊主从坍圮的古代房屋中找到的。斯坦因当即决定雇佣依布拉欣姆作为向导,带领他寻找这处古代遗址。就这样,斯坦因闯入了这个尘封了十五个世纪的沙漠秘境。尼雅古城,重现在世人面前。 

    吸引了斯坦因的古老文字就是佉卢文。佉卢文是起源于古代犍陀罗的文字,传说中由印度的驴唇仙人所创制,是印度半岛的官方文字。随着贵霜帝国不断向四周扩张,佉卢文也传人中亚,并在丝绸之路上的城邦国家中广泛使用。尼雅古城发现的大量文书,都是用佉卢文撰写的。  

    但佉卢文并不是尼雅古城中通用的唯一文字,汉字同样受到当地人的欢迎。  

    简牍中、织物上,都能找到汉字的痕迹。从长安出发,途经尼雅古城的丝路南线终点,就是印度半岛。在尼雅古城中,这条丝路两端的官方文字被人们同时使用,正是因为它的独特位置:东西文明的交汇点。


汉字也很流行

尼雅古城是《汉书》中古精绝国的古都,精绝国处于丝路南道上,连结了东西方文明。尼雅古城出土的文书和其他文物上,除了佉卢文之外,还有不少汉字。上图即为尼雅古城出土的汉字简牍残片和“王”字陶罐。从汉字的使用上,可见当时汉文化对精绝国的影响。


这里就是精绝国


斯坦因发现的这座尼雅古城很小,却五脏俱全。遗址沿尼雅河古道呈条带状南北方向展开,北、东、西三面都有百米左右的低矮沙梁拱卫,南面则是一片胡杨林构成的迷宫。初次步入尼雅的人,如果没有向导的指引,很容易会迷失在这一片枯死的胡杨林中。  

    这片胡杨林里,有一座土墙围起来的小城。那应该是城中居民的安全碉堡。一旦遇到强敌入侵,他们就会去那里躲避,直到警报解除,才各自归家。   

    穿过胡杨林,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木桥。桥架在近四十米宽的河道上,是入城的必由之路,守护了城池的安全。走过木桥,就可以看到住宅区了,居民们的家便安在这里。   

     尼雅居民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所以在城中心的位置,建立起一座寺院。那里有整个尼雅古城中最为高大醒目的建筑:大佛塔。佛塔北边则是一片窑址,城内所有的手工业作坊都集中分布于此。木牍中那位寻找真爱的沙迦牟韦,大概就在这里居住、工作。城的最北部有王宫,那里是一片地势较高的小型台地,居高临下,庄重又威严。城中散布着官署,可以随时处理来自王宫的命令和来自居民的需求。   

    那谁才是尼雅古城主人呢?1931年,第四次进入尼雅古城的斯坦因,在遗址内找到了有“汉精绝王”字样的汉文简牍,精绝国和尼雅古城遗址就此被正式联系在了一起。  

     其实,早在斯坦因踏足尼雅之前,法国学者格伦纳就做出过猜测,认为失落在历史中的汉代西域小国精绝,很可能被掩藏在尼雅河流域的某处沙漠中。他的推断依据是《后汉书·西域传》中的这样一句话:“出玉门,至鄯善、且末、精绝,三千余里至拘弥。”19世纪末的考古发现已经确定,古代鄯善国所在地就在阿尔金山脚下的若羌绿洲:且末王国位于今车尔臣河流域:拘弥位于今克里雅河流域。有了这些周围地标,精绝国的位置也就变得容易寻找了,尼雅河流域无疑是最有可能的。  

    斯坦因的发现印证了这一猜想。王宫、官署、民居,人们相信,尼雅古城就是精绝国的都城精绝城。是啊,尼雅河畔的这座古城,如果不属于精绝国,又能属于谁呢?


独特的木骨泥墙

尼雅遗址保留了很多房屋的地基和基本结构,呈现出非常鲜明的建筑特色——木骨泥墙:以木为房屋的基柱,用红柳枝编成篱笆,内外抹草泥为墙。上图中的遗址是尼雅寺院,可以清晰地看到“回”字型布局的木结构地基。


两千年前的捕鼠夹


中原人往往自负地认为,长城以内才有农耕文明。至于塞外,都是生产方式落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然而,沙漠绿洲地区是个例外。雪山上流淌下来的尼雅河水,灌溉了河谷的农田,使精绝人可以依靠耕作为生。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分类信息

尼雅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