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哥真的去了!

摘要: 撰文:一白摄影:杨昶 最近热播的网络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勾起了框哥的极大兴趣,当然不是因为帅男靓女,而是哥曾经实实在在去探访过精绝国的遗址,当然没有火瓢虫、食人行军蚁、僵尸复活那么离奇恐怖的境遇,恰恰相反,哥不仅乘着越野车,喝着葡萄酒唱着歌儿在遗址里好好踏寻了一番,还有幸在乌鲁木齐新疆博物馆和新疆考古所里看到了真正的故国遗物,旅程那是相当的愉悦。 实际上,汉代精绝国在历史中留下的文献极少。《汉书



撰文:一白

摄影:杨昶

最近热播的网络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勾起了框哥的极大兴趣,当然不是因为帅男靓女,而是哥曾经实实在在去探访过精绝国的遗址,当然没有火瓢虫、食人行军蚁、僵尸复活那么离奇恐怖的境遇,恰恰相反,哥不仅乘着越野车,喝着葡萄酒唱着歌儿在遗址里好好踏寻了一番,还有幸在乌鲁木齐新疆博物馆和新疆考古所里看到了真正的故国遗物,旅程那是相当的愉悦。


实际上,汉代精绝国在历史中留下的文献极少。《汉书》和《后汉书》都提到塔里木盆地南缘有一个叫“精绝”的国家。《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驿长各一个……”

作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精绝国地处丝绸之路南道要冲,依靠绿洲发展农业种植,佛教昌盛,商贸频繁,殷实富庶。不过也没有小说网剧里那么强大神秘。作为几个大国之间的小小王国,先受西汉统辖,又先后附属莎车、匈奴、于阗、东汉,公元3世纪初,精绝被东部邻国鄯善兼并,成为鄯善王国治下的“凯度多州”(佉卢文译音)。当鄯善被北魏灭掉后,精绝州也随之衰落。至四五百年后,唐僧取经东归路过时(此地时名“尼壤城”),见到的景象已经凋敝不堪,《大唐西域记》载:“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泽中, 泽地热湿,难以履涉, 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唯趣城路仅得通行,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


直到20世纪初,英国籍匈牙利人斯坦因的四次探险,发掘出流沙之下的城池、佛塔、寺院、庄园等遗址,以及大量佉卢文和汉文简牍、木雕、纺织品等文物后,在塔克拉玛干沙海腹地中湮没了千余年的精绝古国才再次重回人们的视野,并震惊了世界。遗址沿古尼雅河道呈南北向带状分布,分布范围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宽约7公里(1988~1997年的中日联合调查发掘又将遗址区向北推移了几十公里),因此被称为“尼雅遗址”,就在今天民丰县境内。在当地发现的一枚汉简上也写有“汉精绝王”的字迹。之后遗址不再空寂,考古学家们频繁造访,获得了远比文献丰富得多的信息,向我们逐步揭示出这个早期绿洲古国的物质文明甚至精神世界。


今日的尼雅河水已经无法到达北方深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遗址当中,绿洲止步于民丰县附近。从民丰县出城,初时尚见沙漠公路两边大片湿地,草虽枯黄,却也茂盛。愈向北行,水流渐少,植被渐稀,绵延的沙丘坦露出来。行进约80公里处,就到了沙漠边缘最后一处小绿洲——卡巴克·艾斯卡尔村,也有人简而化之直呼“尼雅村”。村中的许多房子仍为“木骨泥墙”结构,有的地方泥土剥落,露出红柳枝条,房前屋后的空地中有羊群和当地特产黑鸡懒散地遛跶,村中大喇叭中回响着维族歌曲。



身穿军大衣、带着皮帽子的卡斯姆正在等我们。尽管循着前人的丰厚成果,进入沙漠已不困难,但向导还是要请的,一是沙漠茫茫真有突发事件可随时照应,二是熟人带路工作效率就会提高很多。卡斯姆可比剧中的向导靠谱多了:自1997年开始,作为尼雅遗址的守护者,他每两周都要进入遗址巡查一次,对散落在总面积近200平方公里遗址内的百余处遗迹——包括房屋居址、佛塔、寺院、城址、冶铸遗址、陶窑、墓葬、果园、水渠、涝坝等等——了如指掌。对卡斯姆来说,巡查一次得几天的工夫,骆驼、沙漠摩托车是他的工具和伙伴。


出了村头的清真寺不久,就看到了尼雅遗址的文保碑。不过从这里到遗址中心佛塔处还有30多公里的距离呢,刚开始还可见到活的死的胡杨林、骆驼刺和成片的麻黄草,甚至还看到过一只飞奔的黄羊,但景色渐渐枯燥,除了沙丘、红柳包、受水和风力侵蚀形成的沟壑,再无其他,人开始失去方向感。越野车翻过一个又一个沙丘,仿佛永无止境,我坐在车后,上下颠簸,前俯后仰。但是和“胡一八”们相比,还是轻松许多啦。


终于,位于尼雅遗址中心位置的标志性建筑——佛塔出现在眼前。我们的营地就驻扎在其西部几百米处。与喀什的莫尔佛塔相比,这个佛塔并不高大,残存高度只有六七米左右。与早期图片对照,佛塔显然在近年被维修加固过。但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雨后,这片古代河流三角洲中现存最为“高大”的建筑显得脆弱不堪、岌岌可危——塔中原藏有佛经,因遭盗掘已半面中空,摇摇欲坠。东汉以后,佛教已成为精绝人的主要信仰,高僧地位颇高,甚至可作为使节出使于阗。我们参观了佛塔附近的一座佛寺遗址,这里曾出土了四尊木雕菩萨,现藏于新疆考古所和自治区博物馆。

断梁、立柱等建筑遗迹是尼雅遗址中最常见的景象。精绝人的房屋以胡杨木、红柳条为主要材料,粗大的胡杨木地栿、立柱、大梁纵横榫接,支撑起主要框架,再以芦苇、红柳条编织成墙,墙上敷泥,更高级的建筑会在泥上加抹白灰、画图案,有些建筑墙外再编织篱笆,阻挡风沙。这种“木骨泥墙”的做法流传至今,如我们之前在“尼雅村”所见。建筑外多有树木,避沙遮阳、保持水土。一些大宅的附近还有蓄水池,可灌溉农田。在考古所,我们惊奇地发现了几个斗栱构件,两端雕刻了犍陀罗艺术风格的涡卷形纹饰,表明精绝人在中原建筑影响下所作的改变。

大量木质简牍是尼雅遗址中最为著名的发现。国王的谕令、官方文件、信件、法律文书、籍账甚至文学作品和佛经都以这种方式得以记载保存,以佉卢文(中亚古代一种死文字)为主,也有汉文。斯坦因当年就是因为偶然发现的一块写有佉卢文字的木牍而决定深入沙漠前往尼雅遗址的。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在尼雅出土的佉卢文简牍多达1000多件。

1995年发掘尼雅1号墓地是当年的考古盛事,奢华的丝织品、饰品、用品都表明了墓主人的非凡地位。“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锦被、“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王”字陶罐等激动人心的文物都出自于此。只是今日空留黄沙白骨,零碎陶片,令人唏嘘。


在遗址南部的古河岸边,一座保存完好的大葡萄园遗迹让人眼前一亮,1700多年前的葡萄根木匍匐在地,行距株距相当整齐。回来后找了些资料,发现精绝人还真是无酒不欢呢。葡萄栽培是中国引进外来作物的一项重要成就,从西域地区多处考古发现来看,很多古国都有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只是尼雅遗址发现的记载尤其多。比如,考古学家就在新疆吐鲁番鄯善县洋海墓地中发掘出一株葡萄标本,距今1700多年的阿斯塔那古墓壁画中,也再现了葡萄酒从榨汁到酿酒的过程。

在精绝国,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确实值得大书一笔的,这是一项重要的主导产业,几乎家家都掌握了酿酒技术。葡萄园土地大多由王室、贵族和寺院所有。在精绝,酿酒技术相当成熟,除了用葡萄酿酒(称Potgonena),人们还懂得酿制其他几个品种的酒类和饮料。一些简牍文书清晰地记载了关于当时葡萄园买卖、转换、抵押和酒税管理的案例。卡斯姆走到葡萄园中间,扒开一处沙土,一只大腹陶罐的上部露了出来,这也许就是精绝人用来存酒或者发酵的器皿。


作为超爱喝葡萄酒的框哥,瞬间就想穿越回精绝国,和他们举杯欢庆一番。毕竟,尼雅遗址是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过去只能对着那些出土的精美文物(图片)发出一声声赞叹,而今置身沙漠腹地的遗址怎么能不激动地来上一杯呢?


于是我们在中心佛塔前方的沙地上,开了几瓶葡萄酒,庆祝这一难得的探寻之旅。葡萄酒名为尼雅,在尼雅遗址的冬日暖阳下慢慢饮啜,确有穿越之感。历史犹如美酒,层次丰富,又若隐若现,需要打开感官、集中全部精力甚至智慧去细细品味。最后,哥在佛塔的背后沙地里悄悄埋下了一瓶葡萄酒,就当给以后探寻遗址的同好预留一枚彩蛋吧。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尼雅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