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上海博物馆考古队首次走出国门考古发掘

摘要:  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和实地考察,上海博物馆考古队即将赶赴斯里兰卡,与当地研究机构开展为期40天的联合考古工作,对斯里兰卡北方港口城市贾夫纳的古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这是上海博物馆考古队第一次走出国门进行跨国考古。“对于此行,我们充满期待!”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昨天的启程仪式上表示,斯里兰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证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史,外界对其“海丝史迹”知之甚少。此次跨国考古将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 ...

 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和实地考察,上海博物馆考古队即将赶赴斯里兰卡,与当地研究机构开展为期40天的联合考古工作,对斯里兰卡北方港口城市贾夫纳的古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这是上海博物馆考古队第一次走出国门进行跨国考古。“对于此行,我们充满期待!”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昨天的启程仪式上表示,斯里兰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证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史,外界对其“海丝史迹”知之甚少。此次跨国考古将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入研究,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白。

  斯里兰卡,旧称锡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海上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据史料记载,中国与斯里兰卡的交流历史悠久,目前在斯里兰卡发现最早与中国相关的一件文物是丝绸残片,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而公元前6世纪到13世纪的斯里兰卡历代王城:阿努拉达普拉、波隆纳鲁瓦、雅帕忽瓦,也都曾经出土过中国的瓷器和钱币。15世纪初,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历时30年,多次到过斯里兰卡,促进了两国邦交,扩大了两国贸易,增进了两国友谊,并在当地留下一块刻有三种文字的“郑和布施碑”。

  “研究古代中国与斯里兰卡的文化交流,是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此次海外考古的中方领队、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主任陈杰透露,以往中国学者对于斯里兰卡有关中国的遗迹和遗物了解甚少,通过主动参与斯里兰卡的考古项目,将为中国学者从考古材料开展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据透露,上海博物馆和斯里兰卡文博界长期保持着友好交流。2016起,上海博物馆多次邀请斯里兰卡的文博专家来沪访问,开展学术讲座和交流等。去年和今年,上海博物馆两次访问斯里兰卡,并组成了联合考古调查队,对一些重要遗址进行了前期调查与资料收集。双方商定用三至五年时间,对斯里兰卡海上丝绸之路的史迹进行调查,并选择一些重要的沿海港口遗迹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以确定遗址的范围、规模、结构、地层堆积状况、文化内涵,初步判断时代。

  此次为期40天的联合考古是上海博物馆考古工作走出去的第一步,双方将选择贾夫纳的古代遗址进行发掘。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研究馆员陆明华告诉记者,贾夫纳是斯里兰卡北方的港口城市,在前期勘探中,已经发现了大量与中国相关的瓷器线索。此次上海博物馆考古队的人员构成中既有考古工作者,也有陶瓷研究部的专家学者。“陶瓷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遗迹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在此前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中国瓷器的断代、产地认识有偏差。此次专业人员直接参与,有助于判断出土文物的年代、产地,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这种考古队伍组成也能反映上海博物馆特色和综合研究实力。”陈杰说。

  事实上,斯里兰卡方面十分看重上海博物馆的考古力量、学术造诣和实战经验。据介绍,上海博物馆的考古工作从上世纪50年代起步,承担了上海地区的所有重大考古任务。经过上海博物馆考古专家发掘的遗址,如崧泽遗址、马桥遗址、广富林遗址等成为考古学文化命名地,不断刷新人们对上海古代历史的认知。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从2010年起,上海博物馆考古部对青龙镇遗址展开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陆续发现了数千件可复原瓷器、数十万片碎瓷片以及房基、水井、铸造作坊等遗迹,确证了青龙镇是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港口。这一重大成果,使得青龙镇遗址成功入选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以斯里兰卡作为突破口,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尤其是研究‘一带一路’沿线的港口城市,这和青龙镇考古发掘是一种呼应。”杨志刚表示,此次跨国考古也是上海博物馆的一次转型和升级。未来,该馆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全面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包括交流展览和科研合作项目,以及人员互相交流培训等,将上海考古作为上海重要的文化品牌推广出去。

(原文标题:第一次走出国门进行考古发掘,上海博物馆赴斯里兰卡考古队即将启程 跨国考古,填补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研究空白  原文刊于《文汇报》2018年8月4日第1版)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分类信息

上海博物馆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