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能拥有一架照相机,还是很奢侈的事情。当时的照片非常少,现在能见到那时候的照片,让人莫名的激动。 那时候的许多国内外旅行者,为了探寻中国最核心的历史文化,来到陕西。他们寻访古迹,拍照留影。他们想知道,从小在《史记》、《汉书》、《唐诗三百首》中读到的富有诗意的渭水、汉陵、秦岭、古长安到底是怎么样的。 同样的古迹、同样的风景,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一样的效果。 点击:教你用手机摄影,免费名额招募 这里,我们先看看不同时期拍摄的小雁塔。 小雁塔 1907年 (西方学者拍摄) 小雁塔 1920年代 (日本学者拍摄) 小雁塔 1936年 小雁塔 1939年 小雁塔 1940年代 小雁塔 1946年 虽然不同历史时期的小雁塔照片各具特色,但我还是喜欢最后这一张。那是张佐周先生在1936年拍摄的照片。 小雁塔 1936年 张佐周 摄 这张照片非常清晰,透过照片,似乎能看到小雁塔的每个细节,让人过目难忘,更重要的是,照片所传达出来的神韵,让人多次品味而意味悠长。 他拍的小雁塔照片,不同于西方人、日本人。外国人纯粹为了考察而来,这些古迹不会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更多的是一种猎奇。张佐周的照片,更像是一种仰望,对祖国历史山河的爱溢于照片之上。 张佐周先生 1930年代 在1934年,从北洋大学土木系毕业的张佐周来到陕西。 当时日寇已经侵占东北三年,国民政府为了巩固后方,为将来的对日作战做准备,加紧了大西北的建设步伐。在这样的背景下,张佐周先生来到陕西。 他是负责西安至汉中公路建设的工程师,当时只有24岁。因为这个机会,他得以在关中、汉中的古迹当中游览、拍照。 下面,我们将分三部分介绍他的照片。 一、关中地区拍摄 黄河渡口 1935年 函谷关 1936年 潼关 1935年 灞桥 1936年 灞桥 1936年 碑林 1935年 昭陵六骏之一 1935年 寒窑 1935年 咸阳古渡 1935年 咸阳古渡 1936年 宝鸡寺庙 1936年 洛阳关林 1935年 二、修筑西汉公路时拍摄 张佐周先生来陕西是为了修筑西汉公路。从他拍摄的西安周围的照片,可以看出,他对历史古迹非常热爱。 在秦岭大山中,开山修路,非常艰难。当时,古石门很可能不保。张佐周先生当时极力保护古石门,在旁边修筑新的石门,把石门碑刻完整的留给了我们。 下面是张先生在修筑西汉公路时拍的照片。 西汉公路建设 1936年 川陕公路 明月峡 1934年 鸡头关开山完工 1936年 在大散关进行公路测量 1935年 石门对石虎 1936年 《石门颂》拓片(局部) 1936年 新石门 1937年 修复老石门附近栈道 1936年 鸡头山铁桥 1937年 酒奠梁盘山路(西汉公路一段) 1937年 三、西汉公路沿途的风景、古迹照片 张佐周先生摄影作品,如果除去照片带给我们历史的悠远之感,单纯从艺术的角度看,也是难得的非凡佳作。 下面是张先生在修筑西汉公路时,拍摄的沿线风光、古迹照片。 宝鸡益门桥 1936年 天心桥(鸡关下古桥) 1936年 南郑车站 1935年 汉中到宁强公路上的桥梁 1936年 褒城古城 1935年 褒城车站 1937年 张良庙 1936年 萧何追韩信处 1936年 石门风光 1936年 石虎摩崖石刻 1936年 秦岭人家 1935年 古镇远眺 1936年 陈仓古道 1936年 秦岭古道 1936年 古虎头桥 1935年 大散关 1935年 今年七、八月份,终南山故事发布了考古学家苏秉琦的文章,他当时刚刚大学毕业,来到陕西,开始了考古生涯,多年后,成为中国考古界的泰山北斗。 巧合的是,张佐周也是1934年来到陕西,也是刚刚大学毕业,也都是河北保定人。他之后也为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筑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他们的人生暮年,他们心中念念不忘的都是陕西,在这里有他们年轻时代的家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