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灵岩寺摩崖

摘要: 灵岩寺摩崖位于陕西省略阳县城南3.5公里嘉陵江畔。  灵岩寺又名灵崖院、白鹿洞。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建,分前、后两洞由奈何桥连接。现存石碑、摩崖题刻约一百二十方有小碑林之称。以东汉建宁五年(172年)刻“郙阁颂”,宋绍定三年(1230年)重刻“郙阁颂”,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刻“灵崖叙别记”,唐开成二年(837年)刻“开成题记”唐权德舆撰 ...
    灵岩寺摩崖位于陕西省略阳县城南3.5公里嘉陵江畔。

  灵岩寺又名灵崖院、白鹿洞。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建,分前、后两洞由奈何桥连接。现存石碑、摩崖题刻约一百二十方有小碑林之称。以东汉建宁五年(172年)刻“郙阁颂”,宋绍定三年(1230年)重刻“郙阁颂”,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刻“灵崖叙别记”,唐开成二年(837年)刻“开成题记”唐权德舆撰“何某德教碑”等碑刻著名。

  陕西汉中的略阳县城东南的嘉陵江畔,自古以来享有“灵崖洞天”的美誉。据洞内摩崖刻石和《明嘉略阳县志》所载:灵崖寺建于唐开元年间,它以两个天然的大洞穴著称,吸引着历代文人骚客。唐代大诗人杜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都曾泛舟嘉陵江,一游灵崖。以汉隶《甫阁颂》为代表的摩崖刻石,在灵崖寺内达130多块,号称“小碑林”,是研究书法和历史的一个天然实物宝库。著名的摩崖刻石有东汉摩崖刻石《南阁颂》、大唐开成题记、灵崖叙别记、宋哲宗御书“忠清粹德之碑”、我国迄今最早的交通规则—“仪制令”古刻、杜甫诗刻,《白骨塔序》碑及灵崖宋代以胶石刻(25块)等。

  灵崖寺前洞洞口高约25米,宽50多米,进深约l00米。洞口崖边拔地而建的望江楼。两洞之间有一泉,向西流入嘉陵。

  玉柱,在后洞的睡佛旁边,是直立着的一根天然形成的钟乳石柱,仿佛支撑着整个天然洞穴。“莫奈何”在前洞的飞来石旁边,是一个形状怪异的东西,由生铁铸成,呈盘旋尖顶状,共分5层,由底层而上,层层收敛,形成一浑圆尖顶。高32厘米,底围104厘米,重约75公斤。

  千年睡佛,在后洞的玉柱边。是一尊体态丰满的慈祥沉睡的钟乳天然大佛。这形象逼真的天然钟乳大佛,身披袈裟,慧眼紧闭,袒胸露腹,赤脚侧卧。

  2006年灵岩寺摩崖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岩寺 : 灵岩寺位于略阳县城南7里的嘉陵江东岸文 玉山西坡上。
灵岩寺又名药水崖,由两个天然石岩洞穴 组成。《略阳县志》称: “旧志: 灵岩寺,唐开元 时建,旧宇尚存。” 从这条记载可知唐开元年间 就已建成。现石洞壁上有一方唐开成二年(837 年) 的摩崖石刻,说明唐朝时这里就游人不绝。 唐朝以降,文人骚客、达官显贵每每来此,或赋 诗备章,或刻石铭记,因而洞中摩崖石刻遍布, 楷草隶篆皆有,又有“小碑林”之称。这里的主 要石刻有:
1. 《郙阁颂》摩崖石刻: 20世纪70年代因 修公路从白崖凿迁镶嵌在灵岩寺洞壁。原碑在 略阳县徐家坪张置口村郭家地(古名析里,又名 白崖),位于宝成铁路略阳横现河水火车站北, 穿过五个隧道北口东侧山下约300米处的嘉陵江 西沿边上,距水面约8米。据《略阳县志》载: “白崖: 《严志》在(县) 西三十里,两岸夹对, 屹立百仞, 江水从中流出, 即今置口之析里��。 汉建宁三年(170年),太守李翕凿石架木为‘郙 阁’,以济行人。汉,中郎将蔡邕作铭,隶书,镌 碑以记厥功,今阁废而文传焉。”
《郙阁颂》摩崖高170厘米,宽125厘米。右 上角剥落为三角形石一片,剥痕长70厘米,宽 60厘米; 左下角剥落长、宽各约50厘米一片, 因摩崖在拐弯处,右上额有古代拉船牵绳磨勒 的石痕七道,最长约70厘米,最短约20厘米。
《郙阁颂》文共十九行,每行二十七字。其 中文十行,第六行、第十二行均为十一字; 颂三 行,第三行为十八字; 诗四行,共四七二字。左 下角缺四十字,右上角缺五十三字,中缺四字, 还有些模糊不清,清显者二百四十余字。
《郙阁颂》 的内容是: 昔日这里不修郙阁, 道路十分险恶,李翕派人修造大桥,以济行人。 建宁五年 二月,郙阁大桥竣工,部属为他歌功颂 德,勒石留念。
《郙阁颂》摩崖无论是书法、文字、刻石都 有很高保护价值,与《石门颂》、《西狭颂》并列, 合称汉三颂。
2. 开成题记: 摩崖,在大佛左下侧出口的 崖顶上,高50厘米、宽40厘米。右行直书七行: “兴州(今略阳)刺史韦行规,河中府参军裴思 猷,处士刘防,进士孟元植,大唐开成二年(837 年)丁已岁十一月十九日同游此。”共四十二字。
此题记1971年维修灵崖寺发现。昔日许多 金石书籍与省、府、县志未著录。今查阅南宋王 象之所著《舆地纪胜》卷一三九,发现有此记, 与石核证,有四字互异。
3.刘拱题记 摩崖,在大佛右侧石崖上,高 60厘米、宽52厘米。右行直书七行: “至和太岁 在柔兆春三月二十有一日,知军州事刘拱题。” 共二十二字。
“至和”为北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柔兆”为 “丙”,此年为“丙申”年,即至和三年(1056年)。
4. “仪制令”: 石碑,嵌于大殿左侧厦房西 墙边。高60厘米、宽40厘米。中刻“仪制令”三 大字。下并列刻“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 避来” 四句。款识 “淳熙辛丑邑令王立石”。
“淳熙”为南宋孝宗年号,“辛丑”为淳熙八 年(1181年)。“仪制令”是宋代朝廷参军令各州 县城通衢要道的石碑,相当于现在的交通规则, 是研究古代道德规范和礼貌行为的实物资料,较 为罕见。
5. 灵崖叙别记: 摩崖,在奈河桥边石崖上。 高130厘米,宽600厘米,字大如碗,右行直书 十六行。
这方摩崖是南宋宁宗赵扩嘉定十一年 (1218年)六月十五日,沔州(今略阳)太守李 耆寿在灵崖寺摆宴欢送四川宣抚使董居谊、杨九 鼎后作纪念而刻的。与《宋史》和《续通鉴》所 记时间、地点、战役相符,是研究南宋抗金历史 的实物资料。
6. 宋哲宗御书“忠清粹德之碑”: 石碑,嵌 在大佛下台阶正中部位,高138厘米,宽85厘 米。碑额隶书双行 “哲宗皇帝御书”; 正中篆书 双行“忠清粹德之碑”,两行篆书中间有一行小 字: “元祐戊辰崇庆殿书”,钤有“御书之印”一 方。上款: “哲宗宪元继德世道扬功钦文睿武齐 圣昭孝皇帝御书赠太师温国公司马光神道碑 额”;下款:“绍定三年三月朔朝奉郎新除行大理 寺丞权知沔州军州事管内安抚四川置制司参仪官 臣田克仁刻石本州公宇”。
“忠清粹德之碑”六个篆字,本是北宋哲宗 赵煦于元祐三年(戊辰,1088年)御书赠给司马 光墓碑的碑额。到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朝 廷下令对司马光“令夺赠谥,仆所立碑”。这说 明御书原碑被砸毁了。时过一百三十年,到南宋 理宗赵昀绍定三年,沔州(今略阳)知州田克仁 又仿旧拓片重刻立于沔州。至于司马光墓在今山 西夏县,为什么时过百余年,路隔数千里,其御 书碑额又重刻于今陕西略阳,有待研究。
7. 重刻《郙阁颂》摩崖:在奈河桥边崖上。 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五月十五日,沔州 知州田克仁重刻。明万历间(1573~1620年)略 阳知县申如埙补刻。
《郙阁颂》摩崖建宁五年(172年)刻勒,至 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已1058年,受风雨剥 蚀,损坏日甚,久恐绝迹。沔州知州田克仁仿原 形制,依照原大小,重刻于灵崖寺。并在重刻左 上侧刻了一方高66厘米,宽72厘米的序言。序 言道: “汉武都太守李翕修折里桥郙阁碑,在沔 州西二十里之金堂阁,岁久昏蚀,殆不可读。克 仁开禧间(1205~1207年)得旧墨本于京口,勘 之欧阳公《集古录》、洪氏《隶释》及郡志所载, 亡缺差少。来守是邦,因勒诸灵崖寺之石壁,以 永其传。绍定三年(1230年)五月既望,临沂田 克仁书。”
过了三百多年,至明万历时 (1573~1620 年),田克仁重刻《郙阁颂》右上角剥落了一块, 斜痕长120厘米,约六七十字。当时任略阳县知 县的申如埙补刻之。申如埙补刻后,在石尾刻 “知县申如埙重刻”。
申如埙所补刻的部分,较整个摩崖低,字小 而笔细,书法不佳,与田克仁重刻,大为逊色, 与原刻书法更有天壤之别。但因申如埙在重刻摩 崖后刻了“知县申如埙重刻”七字,拓片后来流 传于世后,造成了很大的混乱,一些方志、辞书 编者,未亲临灵崖寺,把重刻的功劳,说成是申 如埙。
灵崖寺现存从他处搬迁而来价值较高的碑 石尚有: 《白骨塔序》碑,“唐权德舆为其师何某 立的德教碑”,以及众多的题诗、题记等。
灵崖寺的主要建筑有八角亭、大山门、二山 门、牌楼、望江楼、大佛殿、东西厢房、观景亭、 观音殿等。其宏伟建筑望江楼三层,登之,数十 里景色尽收眼底。
大佛洞内毗卢大佛威然盘坐,据记载始塑 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1999年夏,大佛倒塌, 略阳县政府重新按原大铸铜佛。佛前有“棕三 株,不受雨露之滋,摩空直上,��弥一松,蟉若虬 龙”。高20余米,人称“唐棕”、“佛前三炷香”。 1962年大风吹折一株。大佛后一眼泉水汩汩流 淌,四季不停,史载有治疗疾病功能,喝之清爽 可口,能消胀助化,提神增力。故灵崖寺又称药 水崖。
罗汉洞与大佛洞有一段狭窄小道相连,道 称“奈何桥”。罗汉洞口塑有执戟八大金刚。内 有一石柱“顶天立地”,故而罗汉洞又有“玉柱 洞”之称。洞右壁塑有一巨大睡佛,此洞又有“睡 佛洞”之名。洞内柱后有一石龟盘踞,石龟引颈 虎视嘉陵江,似有跃入水中势。相传,昔者有游 人入洞,行约半里,忽然天放异彩,眼前一片奇 花异葩,旋为金鹿惊触而出,复入洞,其路被巨 石所阻,故而,此洞又有别名 “金鹿洞”。
灵岩寺溶洞景观非常之美,传说故事很多。 建筑又依山就势,别具一格。加之依山临水,风 景秀美,自古游人如织,留下了唐代至今许多名 士的诗词歌赋。因此,这里是一处多元文化组成 的人文景观。
新中国成立后,对灵岩寺古建进行过多次 维修,对摩崖、碑石进行了加固整理、分类陈列, 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近年,县政府又投资改造 修建了县城至灵崖寺的公路,既方便了游人,又 有利于文物保护。
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灵崖 寺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 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 东至灵岩寺坡面 300米处,西至灵岩寺山根,南至地藏殿10米, 北至灵岩寺大门。一般保护区为: 东南与重点 保护区相同,西至寺坡下公路,北至灵岩寺下 道路口。建设控制地带为东至寺后山梁,南至 猫子洞,西至嘉陵江河滩,北至十梯沟口。


大山门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