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阿斯塔那古墓群

摘要: 阿斯塔那古墓群,以葬汉人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这说明当时高昌王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是当年高昌故城居民寻求死后安乐的幽静之地,在方圆10多公里的戈壁沙丘之中,堆积着密密麻麻的古冢。既有达官贵族、威武将军,也有平民百姓、下层兵士。因而又被当今学者称为“高昌的历史活档案,是吐 ...
阿斯塔那一哈拉和卓古墓群 : 位于吐鲁番市东南约40公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斯塔那”,维吾尔语,为“首府”之意,因附近有高昌故城而得名。汉名为“三堡”。哈拉和卓相传是古代维吾尔王国一位大将的名字,他死后,人们将其生前驻地称为“哈拉和卓”。汉名为“二堡”。古墓群坐落在阿斯塔那村北,哈拉和卓村东,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占地10平方公里左右。墓地的时代大约在3~8世纪之间。人们说,阿斯塔那一哈拉和卓古墓群是高昌的地下博物馆和历史档案馆。该墓地的发掘,对于研究新疆史,尤其是对研究吐鲁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史,以及揭示晋汉时期新疆同内地的密切关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一座座采用象征手法建造的墓葬,保存、表现了从晋、南北朝到唐代的高昌历史。这些古代墓葬密密麻麻,或隐或现,究竟有多少,至今尚不清楚。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有关单位、专家陆陆续续清理了西晋至唐大历年间的墓葬近500座,墓主大多是居于此地的汉人和少数汉化的兄弟民族。按古墓群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变化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为晋至十六国时期(3~6世纪)。墓葬形制有斜坡墓道土洞墓、竖井墓道土洞墓两种,一般以木棺为葬具,也有使用梯架式葬具或仅以毡、柴草裹尸者,有的则直接陈尸席上。随葬品以素面灰陶器皿为主,壁画以描写地主庄园生活为内容,墓志甚少见。第二期为麴氏高昌时期(6世纪初至7世纪中叶)。竖井墓道土洞墓消失,斜坡墓道土洞墓墓道加长,木棺数量锐减。随葬器皿趋于明器化,灰陶器被彩绘陶器所代替,墓内出现大幅伏羲女娲画像,砖志墓志流行,也有用土坯、片石、木板为之者。地面出现家族坟院,墓葬大体依死者辈分及长幼排列,体现了封建的宗法关系。 第三期为唐西州时期(7~8世纪中叶)。墓葬形制与第三期相同,但墓道更长,墓室更大,一些墓室前增置甬道,甬道两壁凿有壁龛。还出现了带天井的前后室墓及刀形墓。常见为陈尸席上。随葬品中,陶俑增多,素面陶器为主,不加烘烧。墓内出现伏羲女娲绢画,还出现有形制较大、文字较长的石质墓志。长安年间以后的墓中,发现一批表现贵族优裕生活的绢画和壁画,多用条幅式屏风,以人物、花鸟为主题。墓葬中出土各种珍贵文物达万件。
阿斯塔那古墓群,以葬汉人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这说明当时高昌王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是当年高昌故城居民寻求死后安乐的幽静之地,在方圆10多公里的戈壁沙丘之中,堆积着密密麻麻的古冢。既有达官贵族、威武将军,也有平民百姓、下层兵士。因而又被当今学者称为“高昌的历史活档案,是吐鲁番地区的地下博物馆”。阿斯塔那古墓群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地理位置:西晋至唐代贵族墓地,位于中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鲁番市。
  年 代:公元3世纪中叶~公元8世纪末。
发掘年代:1959年至今。
  简 介:阿斯塔那墓地是西晋至唐代高昌城居民的公共墓地,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195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对其进行了13次考古发掘,清理西晋至唐代墓葬近400座。墓中所见的绘画有壁画、版画、纸画、绢画、麻布画等多种形式,内容可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和天文图。出土有泥塑木雕俑像,绢花、彩绘陶罐,丝、毛、棉、麻织物等。此外,还出土各种文书2000余件,文书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墓中数以百计的千年古尸,是研究历史上新疆居民的种族、民族特征的珍贵人体标本。
  意 义:阿斯塔那墓地的发现,为研究西晋至唐代高昌城居民的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基本状况编辑
阿斯塔那古墓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吐鲁番市区东偏南约40公里处,距高昌故城6公里,是古代高昌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大约形成于公元3-8世纪,距今有1700多
历史。整个墓群从古城东北一直延伸到城西北,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2公里,占地10平方公里。
阿斯塔那旁边还有哈拉和卓古墓群,二者合称“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阿斯塔那”为维吾尔语“京都”之意;“哈拉和卓”为传说中怒斩恶龙为民除害的维吾尔古国一位勇士的名字。这两处现分别为当地两个相邻村庄之名。
阿斯塔在中外考古界、历史学界受到广泛的重视,素有有“地下博物馆”之美称。整个墓葬群共有古墓葬500余座,埋葬着西晋初年到唐代中期的贵族、官员和平民百姓,只是尚未发现高昌国王的墓葬。鞠氏高昌王国名将张雄夫妇及其子张怀寂,就葬在这里。阿斯塔那墓群的墓穴多系从夹有戈壁石的黄土层中掏挖而成。由于这里地势高敞,气候炎热干燥,墓穴内形成天然无菌环境;墓中古尸及随葬物品历经千年都不腐烂,从而保存了大量文物。很多绘画、泥俑及其他成千上万件出土文物色彩鲜丽如新,保存十分完好。出土的唐代水饺,形状与今无异,里面的馅,也完好如初。
墓葬结构编辑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鲁番市约40多公里,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墓 葬按家族种姓分区埋葬,以天然砾石为界,区域分明。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墓葬形制是以一个家族的习俗来营造自己的墓地。在墓区处处可见井然有序、界线分明的一个个茔院。鼓区内是一个父系大家族的墓园,按照祖、父、子、孙辈份大小,依次进行排列,非常正规。墓葬皆为土洞墓,墓室中大多是居住在当地汉族人,少数为兄弟民族,此处以姓氏为家族的墓葬结构,同河西走廊以至中原墓葬有许多相似之处。阿斯塔那古墓位于吐鲁番市东南约40公里。
阿斯塔那墓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状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条10多米的长的斜坡墓道,墓道尽头连着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为2米以上,4米见方大小,平顶或穹窿形顶。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后部的土炕或简易木床上,他们头枕鸡鸣枕,面部掩巾,眼上盖瞑目,双手握木,身着棉麻或绢锦织品制作的衣服。死者四周,或陈放模拟的亭台楼阁、车马仪仗、琴棋笔墨,或陈放葡萄、瓜果、饺子、面饼等食品,供死者阴间驱使或享用。有的墓室后壁,绘有人物、鸟禽、花卉、山水壁画,形象逼真,线条流畅。古墓中出土有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钱币和丝、棉毛织物等珍贵文物上万件。这里出土的木乃伊(即干尸),足可与埃及木乃伊相媲美。
阿斯塔那古墓以葬汉人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这说明当时高昌王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
名称来历编辑
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鲁番市区约40公里,位于火焰山之南,高昌故城之北约2公里的地方 那里有一片开阔的土地,地上可见隆起的土丘,古墓就深藏在这些土丘之下,如今已有三处墓穴开放,在阿斯塔那古墓群旁还有哈拉和卓古墓群,它们分别是两个相邻的居民村的名称阿斯塔那是维吾尔语“首府”的意思,因高昌回鹘王国的都城离此不远而得名。
哈拉和卓是古代维吾尔王国一位大将的名字,他死后,人们就将其生前驻地命名为哈拉和卓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西面,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东面,本是两个墓区,后统称"阿斯塔那一哈拉和卓古墓群" ,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各位知道,高昌故城在吐鲁番的历史上曾经是汉代以后,元代以前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而高昌故城北郊、东北郊和西北郊的地方就成了当年各族居民寻求死后安乐的幽静之地。
在这方圆10多公里的戈壁沙丘之中,堆积着密密麻麻的古冢,埋葬在这里的有达官贵人,也有将军和武士,更多的是平民百姓 经历代沿袭,再加上吐鲁番地区特殊的地理状况和气候条件,阿斯塔那一哈拉和卓古墓群就成了一座著名的反映高昌故城风貌的地下历史博物馆。
墓葬的形制
斯塔那古墓群现清理出三座斜坡式墓道土洞墓,先来介绍一下它们的墓葬形制阿斯塔那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状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条10米长的斜坡墓道,墓道尽头连着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内一般为夫妻合葬,有的一男二女或三女,此外还有少量的单人葬墓室顶为平顶或穹隆形,一般高为2米以上,长宽4米见方 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墓室后墙的壁画,绘有人物、鸟禽、花卉、山水,形象逼真,线条流畅。人们可由此来判断墓主人的身份据考证,墓室主人大多数是居住在当地的汉族人,少数为兄弟民族 这说明当时高昌王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
挖掘情况
外国探险家盗窃破坏
在晚清之前,这里因由数量较多的古墓,便有盗贼时常光顾,但规模较小。18世纪以来,欧洲学者通过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发现自己来自于亚洲,这是欧洲探险家的盗窃中国文物的一个动机。阿斯塔那墓群在20世纪初遭英国的A.斯坦因、俄国人П.К.科兹洛夫、 德国人A.von勒科克、日本人桔瑞超等盗劫。遭遇了80年左右的挖掘,其中以1900-1930年代的挖掘最为疯狂,留下的文物基本上都是因价值不大而被欧洲“探险家”丢弃,最有价值、最宝贵的早已被探险家们所盗窃。

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1930-1931年,斯坦因分别于进行了四次中亚探险,重点是中国的新疆和甘肃,盗窃文物和书籍无数,今日学者研究中亚和、敦煌、西域,必须参看他的系列书。仅仅在1915年9、10两个月份,他就从高昌遗址附近的哈拉和卓、阿斯提那古墓群中盗窃了323大箱文物,在运送回英国途中,因文物较多,即使是高大力状的骆驼也被累死,据说前后在中国和中亚境内累死的骆驼就高达300多头。为了避开中国政府的监管,他曾把这些文物存放在英国驻新疆领事馆内,以领事馆物资的名义躲避中国政府的监管检查 [1]  。
1905年及之后,德国人勒柯克先后在哈拉和卓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破坏性挖掘,盗走文物 [2]  。
1912年3月,日本大谷探险队的桔瑞超和吉川小一郎,在阿斯塔那古墓地进行了发掘,外国探险家首次在这里发现了干尸。下半年,吉川小一郎又独自一人在这里进行了两次发掘,获取大量干尸。他们将干尸装箱,于1914年运到了日本。这次运往日本的阿斯塔那干尸共有10具,计有男尸5具、女尸4具、小孩尸1具。其他文物无数 [3]  。

1930年,中国的黄文弼在此进行过发掘 [4]  。
1946年,朝鲜族画家韩乐然在阿斯塔那发掘墓葬4座。
1947年,记者杨帆群在阿斯塔那发掘墓葬11座。
俄国人也不客气,他们充分利用帝国主义侵华特权,疯狂盗窃中国文物 [5]  。
经过外国探险家破坏性的挖掘之后,古墓群最精华的文物基本流失殆尽。现留下的文物是因价值不高而被外国探险家随手丢弃的。
建国后挖掘情况
建国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进行了多次发掘,出圭了数万件文物,包括丝绸织品、壁画、陶器、木器、钱币、各种墓俑、墓表、墓志等,尤为珍贵的是这里还出土了2700多件各种古代文书。
在发掘过程中,工作者们清理了近400座古墓。当地文物工作者发掘了12个,只有一个墓未被盗,其余都遭到中外盗墓人的洗劫,墓室里找到的一个俄国火柴盒便是他们遗落的,文物遭到了极大的损害,令人扼腕。
但残存的文物仍极为珍贵:仅文书一项,经学者们多年精心整理,拼合出总数2700多种,文书上的纪年,最早是西晋泰始九年(公元273年)最晚的是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前后历时五百年,其中晋十六国时期高昌郡的文书100多件,约占全部文书的5%;割据的高昌王朝时期的文书700多件,约占全部文书的30%,其余为唐代文书,约1700多件。按文书形式分,有契约(包括租佃、买卖、雇佣、借贷等),籍帐(手实、计帐、户籍、受田帐、欠田帐、退田帐、差科薄、定户等帐等),官府文书(符沾状,审理案件的辩词和录案,授官授勋告身行旅的过所和公验、收发文薄、收支帐历等),私人信札、经籍写本、随葬
衣物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内容所及,大自典章制度,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小到纯属私人生活的琐事,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其中高昌郡时代和曲氏高昌王朝的文书填补了本地区历史记载的空白。现这批文书已经编成《吐鲁番出土文书》,分十册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了。
墓葬中的尸体在当地特别干燥的条件下保存良好,有80%变为干尸—木乃伊,高500多号墓穴中,80%的尸体都没有腐烂,形成了干尸-木乃伊。干尸大多完整无损,有的连眼睫毛和眼缝中显露的黑白眼珠都历历可见。其中,昌国一代名将张雄的干尸身高1.9米左右,须发衣物,保存完好,大将风度犹存。从直观看,他们的人种族属问题引发了人类学家与考古学家极大的兴趣:即使研究分析他们的头发,也可了解当时的环境、饮食和人们疾病健康情况。

阿斯塔那的墓葬壁画从多方面反映社会生活面貌,如高昌郡时期的哈拉和卓第98号墓的壁画,画面分成五组九个方框格,中心是墓主人一男一女拱手跪坐,身后两名侍女站立,还有多人在劳作,有的执盆,有的推磨,有的牵牛执鞭,画上有高轮牛车和鞍马,有田地和葡萄园,是地主庄园生活的写照。高昌王国时期的墓有的张挂着大幅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娲绢画,伏羲手中并持墨斗为其他地方不见。绢画还每以侍女为题材,画她们栾棋玩耍,一幅仅存头胸手的绢画,穿小袖翻领“西装”是古画中最美的妇女形象。
随葬的日用品多数是陶瓷和木器,有些是仅具形式的明器,波斯银币和少量东罗马金币及其仿制品含在死者口中,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镇墓兽和各色木俑,墓中还出土有墓表、墓志、墓砖,对研究工作十分有用。
阿斯塔那墓葬区看不到石刻、祠堂、树林之类地面物,甚至连封土都没有,迄今还未找到高昌王室墓地,有的判断就在墓区内某处,恐怕是要把探寻的目标移到山里去。当地的墓葬形制都比较简单,只是在深约四、五米的地下建一单室或双室的墓,及个别的有天井、土台子上陈放尸体,多数不用棺木,埋后填平墓坑并不起坟。但就在这一片空旷无物的戈壁下面,静卧着数千具干尸,人们设想在这里建造一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木乃伊博物馆。
出土文物

斯塔那古墓的发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出土文物,迄今为止,国家先后有计划地进行了14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456座,墓葬最早从西晋泰始九年(公元273年),最晚到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时间跨度为500多年。古墓中出土了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钱币和丝、棉毛织物等珍贵文物上万件,著名的有共命鸟纹刺绣、伏羲女娲图、壁画等,这些文物,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于人类学、考古学、医学等学科的研究,特别是对新疆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游客们,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参观即将结束了,就古墓而言,参观是比较枯燥的,然而它向人们揭示的内涵却是十分丰富的,透过一个侧面,它向我们展现了古代西域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有助于我们全方位地去认识新疆、了解新疆。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阿斯塔那古墓群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