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大佛寺石窟

走进彬县大佛寺

摘要:   大佛寺位于彬县城西十公里的西兰路旁,寺窟始凿于北朝,大规模开凿于唐初,贞观二年(628)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指挥的彬州浅水原大战和五龙阪大战中阵亡将士而建,起名应福寺。北宋改名庆寿寺。明 ...
image002.jpg
image004.jpg
image006.jpg

  大佛寺位于彬县城西十公里的西兰路旁,寺窟始凿于北朝,大规模开凿于唐初,贞观二年(628)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指挥的彬州浅水原大战和五龙阪大战中阵亡将士而建,起名应福寺。北宋改名庆寿寺。明以来俗称大佛寺,以阿弥陀佛造像高大精美而得名。
image008.jpg
image010.jpg
image012.jpg  

  大佛寺因山起刹,雕石成像,共130多个石窟,错落有致地分布于约400米长的立体崖面上。共有佛龛446处,造像1980余尊,分为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四部分,曾被清代学者毕沅誉为“关中第一奇观”。
image014.jpg
image016.jpg
image018.jpg
image020.jpg
image022.jpg
  “大佛窟”是全寺的中心,也是该寺最大的洞窟。窟平面成半圆形,径约34米,高31米。窟内有一佛二菩萨石胎泥塑像3尊。阿弥陀佛(俗称大佛)倚崖居中,高20米,肩宽13米、手高4.5米、指长2米,宝石蓝髻护顶,秀眉慈目,跌坐于莲台之上。大佛头像后有2道圆形雕刻花边、7尊浮雕坐佛,附近散布着19个飞天,构成富丽祥和的背光。侍立于两侧的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均身高15.6米,头戴宝冠,身着华丽缨珞,神态恬静。此外,窟内佛龛尚有造型各异小造像400余尊。此窟规模宏大,造像雄伟、雕刻精致,是古代造型中的一大宝库。“大佛洞”保存了当年华丽的大佛背光雕刻,上面有七佛环坐,二十二身雕工精湛的飞天伎乐拱卫着弥勒佛宝阁,呈现出了一派西方极乐世界的欢乐景象。被誉为陕西和丝绸之路第一大佛。
image024.jpg
image026.jpg
image028.jpg
image030.jpg  

  千佛洞位于大佛窟东侧,为中心柱室结构,由3个相边的小洞组成,两边较深,中间略小。窟中造像有300余尊,除少数为立体外,大部分是浮雕。四壁各龛内,大多是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造像,主像为弥勒佛造像。各龛里的菩萨造像,呈现优美的大“S”造形,形象千姿百态,大多袒胸露腹,飘逸飞动,如歌如舞,反映了唐代自由开放的社会时尚。
image032.jpg
image034.jpg
image036.jpg
image038.jpg
  罗汉洞位于大佛窟西侧,由4个小石窟一线边缀而成,有100多尊大小不等、高低各异的造像。窟中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像,余为其弟子、菩萨、力士、金刚等造像。释迦牟尼佛的胁侍之一是文殊菩萨,他稳坐于狮背上双圆莲瓣中,气势十分威武。狮子造形极富魅力,狮颈系铃,狮尾摆动,给人以长嘶奔腾的动感。
image040.jpg
image042.jpg
image044.jpg
  丈八佛窟又称“应福寺”,在大佛窟以西200米处,沿山开凿的9孔小石窟散布在崖面上。造像以丈八佛为主,高7.5米,两帝侍立菩萨均高5.8米,共有各种造像108尊,风格古朴凝重,大多破坏严重。image046.jpg
  大佛窟前有砖木结构的5层护楼,原为唐建,现存建筑是明代嘉靖年间重修,经清代修建而成的,楼高32米。第一、二层用条砖“一顺一丁”平砌。台基为方形,顶部为六角的攒尖式顶。第一层门楣上刻“觉路”二字。第二层垒砌3个拱形门洞,正中门洞上刻“明镜台”3个字,3个门洞与大佛洞相通,大佛洞内光线明朗,便于礼佛者瞻仰所有的群像,使大佛洞内诸造像以最好的光线和最佳角度呈现在礼佛者面前。自第三层之上全部成为木构建筑,各层面阔于与高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整体轮廓为方塔形,每层辟有门窗,造有栏杆,拾级而上,可以登临眺望。
image048.jpg
image050.jpg
image052.jpg
  大佛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从多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喜讯,彬县大佛寺石窟成功入选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是咸阳首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文化景观,此次陕西入选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名录的还有大雁塔、大明宫遗址等其它6处。
image054.jpg
image056.jpg
image058.jpg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彬县大佛寺石窟
关键词:

作者:zl1024

更多信息...

彬县大佛寺石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