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纪要:大宛王国城市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以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古城为中心

摘要:   2019年4月12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丝绸之路考古系列讲座第四讲在红五楼教室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朱岩石研究员以“大宛王国城市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以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古城为中心”为题,带来精彩讲座。朱岩石老师以明铁佩古城为依托,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考古发掘的收获以及对相关工作方法的思考 ...

  2019年4月12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丝绸之路考古系列讲座第四讲在红五楼教室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朱岩石研究员以“大宛王国城市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以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古城为中心”为题,带来精彩讲座。朱岩石老师以明铁佩古城为依托,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考古发掘的收获以及对相关工作方法的思考。

  中乌联合大宛王国城址考古的工作背景

  讲座伊始,朱岩石老师介绍了中乌联合考古队选择费尔干纳盆地进行考古发掘的背景。

  费尔干纳盆地在丝绸之路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张骞出使西域与玄奘西行都经过该盆地。《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张骞首次出使西域返回长安后,向汉武帝报告西域各国情况时描述:“大宛在匈奴西南……多善马,马汗血。”这是记载大宛王国最早的文献,记述其物产时特别提到了汗血宝马等,而历史上的大宛王国核心地域就位于今中亚诸国的费尔干纳盆地一带。

  费尔干纳盆地三面环山,东侧通过吉尔吉斯斯坦与新疆相连。虽然盆地内部的文化区系更多与盆地西侧相关,但由于东边有通畅的通道,因此在费尔干纳盆地也出土了较多的中国文物,包括丝绸、铜钱、铜镜等。另外,费尔干纳盆地虽然被山地环绕,但盆地内部地势平坦,有利于考古工作的开展。

  费尔干纳盆地中古时代的城址有近三十个,此次联合考古工作主要在明铁佩古城(Mingtepa)开展,同时,在库瓦古城(Quva)、Axsiket古城进行了踏查。

 

费尔干纳盆地中古时代城址分布图

  库瓦古城的名称来源于突厥部落。多数考古学者认为古城营建于公元5-8世纪,但由于在城市中部洼地发现了公元前3世纪的文化层,遂有学者认为古城修建于公元前3世纪。由于没有发现此时期的遗迹和道路,朱岩石老师倾向于城址年代相对较晚,但亦不排除其建造于公元前3世纪的可能性。

库瓦古城航拍图

  库瓦城在建造城墙时使用了三种材料:第一种为夯土,有分层且经过人为夯打,但质量比较差。第二种为土坯,即所谓干砖,是该地区普遍使用的建筑材料。第三种名为帕克萨,类似软泥,但变干之后十分坚硬,内部含有植物秸秆。该城的城内地面远高于城门地面,可能是以上三种材料原地损毁、平整堆积后导致的,极厚的土层以建筑垃圾为主。

  Axsiket古城位于锡尔河畔,有学者认为是大宛国的贰师城。唐代文献称之为西鞯城。遗址规模很大,分内、外城,内城为宫署区。由于早期建筑遗迹的发掘还不完善,无法确定其年代是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世纪。城址中发现了马面。此地的马面内部中空,类似一座房屋,可以通往二层和地下一层,与中国的马面差异较大。

Axsiket古城平面图

  明铁佩古城的发掘自2012年开始。“明铁佩”在当地语言中意为“千台”,即“千百个高台”。古城年代大致为公元前2世纪-公元3世纪,遗址中出土了战汉时期的陶片,但没有同时期的城址,所以朱老师认为战汉时期此地尚未建城。古城的平面与现代地面基本处于同一高度,由于破坏比较严重,目前只剩下两座台基,南部城墙也已被损坏。城墙复原高度约12-13米,中部为夯土,在后期修补过程中则会使用帕克萨或土坯。

  中乌联合考古工作的方法、理念及应用

  随后,朱岩石老师介绍,在明铁佩城址的考古工作中,秉承了中国考古学者在国内开展大遗址考古、历史时期都市考古的理念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

  1. 充分利用中国都城考古学的学科优势

  中国城市考古工作的方法是结合中国古代城市发展阶段、时代特征,在长期的田野考古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历史时期城市遗址由宫城、内城、外郭城、公共系统空间这四种不同的空间构成,最能显示古代城址规划特征的就是公共系统空间,通过这一线性空间可以分割出其他重要的空间。因此,对于线性遗迹的考古勘探、发掘是开展考古工作的一把钥匙。

  中国都城遗址考古遵循如下的原则:

  ①城市考古必须坚持对一个古代城市遗址有长期、持续、且行之有效的计划,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

  ②城市考古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文献资料的准备、大比例实测数字地图的完成等;

  ③优先厘清古代城市城墙、城门、道路、给排水沟渠等线性遗迹,同时注意区分不同时代城址线性遗迹的延承、演变;

  ④对于不同性质空间进行发掘,确认其性质、特征,开展多学科、跨学科综合研究。

  最终目的是科学探讨古代城市的平面格局、规划设计思想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问题。

  2. 考古勘探发掘与新技术的有效结合

  此次中乌联合考古发掘应用了中国铲探技术,通过多学科合作,将传统铲探技术与数字化测量结合,并建立了大数据资料处理平台,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完成了大比例的矢量化地图。

  3. 制定与乌兹别克斯坦古代城址相适应的考古工作计划

  乌方最初认为古城内部为十字型道路,有四座城门。为了确认这一观点,中方发掘了古城东城墙、勘探了南门所在位置,在城南勘探出一条南北向的道路,但并未发现东门和南门。这一分歧与双方对“门”的认识有关:中方认为道路通过的地方才是门,并非乌方所认为的城墙有缺口的地方。

  另外,有的学者认为明铁佩古城是贰师城,但明铁佩古城内城的规模较小,不符合高等级建筑的规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考古队对外郭城进行了踏查,明确了外郭城的范围。其面积仅次于Axsiket古城,但由于Axsiket古城年代并不明确,明铁佩古城或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后3世纪该地区最大的城市,应属于大宛国都市一级,其为贰师城的可能性有所提高。

  明铁佩城址的考古勘探发掘的遗迹与遗物

  朱岩石老师指出,经过近年来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根据所发现的地层关系,考古工作者确认了明铁佩城址地表上残存的城墙、马面、高台建筑基址等遗迹与地下遗迹之间的共存关系,特别是发现了地表已无迹可寻的部分城墙、马面、城门、道路、房址以及墓葬等遗迹,为进一步了解明铁佩城址的布局和结构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1. 内城城墙、城门、道路遗迹勘探发掘

  明铁佩古城内城东西宽约500米,南北长约800米。城墙上建有马面,四角设有角楼。在城墙下发现了墓葬,碳十四测年约为公元前2世纪,但由于粟特地区有将墓葬悬空放置的葬俗,仅通过探沟发掘无法确认墓葬是否为洞室墓或竖穴土坑墓,因此其与城墙的早晚关系还存在疑问。

  西城墙马面之间缺口的发掘确认了目前唯一一座内城城门,对了解城门结构、建筑技术及构造信息有重要意义。城门两侧的城垛“马面”规模宏大,显示出该城具备较完备的防御系统。发掘过程中并未发现内城的东门和南门,修正了早期认为存在四个城门的观点。

明铁佩古城平面图

  2. 城内高台建筑遗迹

  考古队在一号建筑东部进行了发掘。一号建筑为近100米长的狭长建筑,夯土内部土壤混杂,含有类似灰坑的遗迹,说明该建筑可能是长期生活垃圾堆砌成高台后修整而成。二号台基呈不规整的圆形。一、二号台基的时代大约和城墙的解剖时代相同。

  3. 内城南部手工业作坊遗迹

  内城南城墙内还发掘了手工业作坊区,发掘面积400平方米,清理土坯房址5间,发掘出土烧灶、大陶瓮、积石、磨石以及兽骨残骸等,明确大陶瓮与其周边烧灶、积石、废弃坑等遗迹的共生关系及房屋的建筑格局。根据出土的磨石推测,土坯房可能与皮革加工有关,但瓮底部沉积土样目前未能提供相关有效信息。

朱岩石老师讲座现场

  4. 外城遗迹与墓地的发现

  在内城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勘探出一段城墙,城墙厚度在10-12米之间,城墙两侧有文化层。按城墙走向大体可以复原外郭城的布局,其面积约 2100×1300 米,约合273公顷。考古资料证明,明铁佩古城是具有两重结构的大型城市,对于古城性质的认识提供了新线索,揭示该城在中亚古城演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外城东墙附近发现了近10座墓葬。墓葬人骨保存完整,随葬陶器 4 件、铜戒指 1 件及玻璃珠等。墓葬打破了城墙,且墓葬的碳十四测年结果为东汉中后期,理论上可以说明公元1世纪时外郭城城墙就已经废弃,但由于前述粟特地区的葬俗问题,墓葬与城墙的早晚关系还存在疑问。

  工作收获与展望

  讲座的最后,朱岩石老师总结了中乌联合考古项目的工作收获,并提出了对未来工作的期望。

倪润安老师为朱岩石老师颁发聘书

  费尔干纳盆地考古工作建立了覆盖城址区的精确矢量测图,完成了勘探发掘的数据平台,为长期工作奠定重要基础。

  中乌联合的古代城市考古方法,帮助我们更新了对古城格局的认识,证明了勘探在该城址的考古工作中是可行且高效的。此次项目明确了,在迄今考古发现中,明铁佩城是费尔干纳盆地内的公元前后时期面积最大的古城遗址。它的时代和地理位置与汉代文献记载的大宛王国接近,其内外城双重城墙构造又显示出它作为大宛王国重要城邑的地位。通过勘探、发掘,获取一批出土层位明确,时代特征明显的遗物,也为建立该城址出土遗物的时代序列和城址的年代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讲座听众

  此次项目促进了中外考古学研究的国际协作及交流。中、乌双方在合作中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互相学习,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收获,同时,科学、规范的现场发掘工作也展现了中国考古学在田野工作中的技术、思路与理念,提高了中国考古学在中亚考古研究中的影响力,促进了中乌两国学术界的交流。

  但过往的发掘尚未解决内城北门存在与否、外城的年代序列,以及内、外城时代的先后关系问题。这还需要地层方面进一步的证据以及文献史学、自然科学的多学科合作来实现。(作者:陆文琦 摄影:张子欢)

  (原文标题:丝绸之路考古系列讲座(四)| 纪要:大宛王国城市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以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古城为中心 图文转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公众号)

  责编:荼荼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议程
关键词:

明铁佩古城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