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盛国遗音——明初的陆上丝绸之路与西域经营

摘要: 丝绸之路是我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各国相联系的重要桥梁。自其开辟以来的数千年间,东西方关系的发展有赖于此,尤其汉唐时代,丝路的繁荣达到了极盛时期。宋元时代,海陆交通迅猛发展,明初的郑和七下西洋,为我国的海路交通开辟了新的时代。然而,海上丝路的繁荣多少掩盖了明朝陆上交通的发达,由于郑和下西洋对于我国与南洋地区影响深远,加之明朝中期以后对西域的经营逐渐没落,使得人们对于明代陆上丝路不甚重视。其实,在明朝

丝绸之路是我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各国相联系的重要桥梁。自其开辟以来的数千年间,东西方关系的发展有赖于此,尤其汉唐时代,丝路的繁荣达到了极盛时期。宋元时代,海陆交通迅猛发展,明初的郑和七下西洋,为我国的海路交通开辟了新的时代。然而,海上丝路的繁荣多少掩盖了明朝陆上交通的发达,由于郑和下西洋对于我国与南洋地区影响深远,加之明朝中期以后对西域的经营逐渐没落,使得人们对于明代陆上丝路不甚重视。其实,在明朝前期明太祖、明成祖等人的经营下,古老丝路曾经绽放出了新的光彩,而这也是陆上丝路在近代以前的最后一次辉煌。

金戈铁马:明初对西北的军事征伐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中原鼎沸之时,西域地区的分裂局面也愈演愈烈。控制新疆一带的东察合台汗国攻占了元朝的吐鲁番和火州,至此元朝在新疆只剩哈密一个据点,而河西一带城池也都由不相统领的诸王统治,但仍效忠于元朝政府。至朱元璋攻克大都,定鼎中原时,他发现北元小朝廷虽然已经逃往大漠,但自己面临的形势也并不是多么乐观——东起辽东高丽,西至甘肃宁夏,到处都是北元的残存势力。在洪武三年第一次北征后,洪武五年,朱元璋决定发动第二次北征沙漠之战,以求彻底剿灭残元余党。明军兵分三路,其中西路军由冯胜率领,从兰州一带出发进击甘肃,作为疑兵掩护东路军、中路军这两路主力。

洪武三十年的陕西形势图(图/知乎 宁南左侯)

西路军进至兰州后,颍川侯傅友德率骁骑5000败元将失刺罕于西凉(今甘肃武威)。进至永昌(今属甘肃),再败元太尉朵儿只巴于忽剌罕口,获辎重牛马甚众。然后与冯胜主力会师,败元兵于扫林山(今甘肃酒泉北),斩首4000余级,擒其太尉锁纳儿加、平章管著等人,军威大振。

六月初三日,逼降元将上都驴,获吏民830余户。师抵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故元守将伯颜帖木儿举城降,继败元军于别笃山口(地址不详),获元平章长加奴等270人及马驼牛羊十余万头。元岐王朵儿只班遁去。傅友德率兵追至瓜州(今甘肃安西)、沙州(今甘肃敦煌西北),又败元军,获金银印、马驼牛羊2万头而还。

冯胜的西征,几乎将河西陇右的蒙古势力连根拔起,虽然他因为河西残破而并未留下治理而是擅自撤军,但是仍为明朝日后将甘肃纳入版图治理打下了基础。随着国力恢复,明王朝设立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管理陕甘宁以及青海西宁、内蒙古额济纳等周边地区。

明征西大将冯胜

明朝在西北节节胜利的同时,也派使节去招抚西域各个部落,先后设立了曲先、阿端、哈密等八个卫所。特别是1391年,明朝攻破哈密迫使哈密臣服,到1406年即永乐六年,明朝正式设立哈密卫,将这块新疆的东大门纳入版图。以哈密卫为代表的关西八卫(即位于嘉峪关以西的八个卫所,因时间不同有时又被称作关西七卫)的设立代表着明朝对西域的经营迈上了新的台阶。

明朝关西八卫与察合台汗国(亦力把里)对峙图

五出西域:明代的大国外交家陈诚

1402年,发动靖难之变的朱棣赢得了最后的胜利,登上帝位的他凭借自己的雄才大略让明帝国的声威达到了顶峰。五次亲征漠北,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南下鲸吞安南,编写《永乐大典》,修建万里长城,一系列文治武功让他被人们敬畏的称之为永乐大帝。而在他开创的永乐盛世中,有一桩功绩似乎常被人们忽视,那就是他为了加强与西域的联系,派遣使者陈诚多次出使西域。

明成祖朱棣像

陈诚,字子鲁,吉水人。据《竹山文集》遗编所载,陈诚祖籍为江西临川人。他生卒年失载,但根据史料推算,他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卒于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享年九十三岁,陈诚家世以儒业为生,元末动乱,陈诚家族亦不能幸免于兵祸,宗族也受时疫之灾,数十人罹难。经此劫难,陈诚父亲陈同便在朱元璋平定江右后,弃文从商。在他从商期间,往来于南北,有“壮游数千里,览山川之奇胜、都邑之雄壮、人物之富盛”的经历,这些丰富的经历,都对陈诚后来出使西域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棣选择陈诚作为使者,是因为陈诚在洪武二十九年的第一次出使西域中就展现了杰出的外交才华。他被派遣前往撒里畏兀儿设立安定卫,作为使节他不负重任,不仅重建了安定卫,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西部的局势,并使西域诸国对明朝更加深了了解和认识,逐渐愿意向明王朝朝贡。“诚还,酋长随之入朝,贡马谢恩。”

在靖难之役后,陈诚一度被流放,但是“锐意通四夷”的朱棣当然不会让陈诚这种人才被埋没,永乐四年陈诚被重新起用,永乐十一年,帖木儿帝国的新统治者沙哈鲁一反其父的政策,积极对明朝表示亲善。明成祖对此也作出了积极的回应,以护送哈烈使臣的名义,派出了一个出使团,并以此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这是陈诚被第二次指派出使西域。此次出使,“发酒泉郡,出玉门关,道敦煌、月氏,经高昌、车师之故地,达蒙古、回鹘之部落,⋯⋯十月辛未,至哈烈城。”此次西使历时三年,在途中,使臣们“宣谕德意”,联络西域诸国,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欢迎。永乐十三年(1415),“达等还,哈烈诸国复遣使偕来,贡文豹、西马及他方物。”⋯这次历时三年的出使,使明朝与西域诸国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并密切了双边关系,促进了明王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和贸易互通,也使明朝与撒里畏兀儿地区的交往步入正常轨道。出使使臣归国后,得到了相应的封赏,陈诚得“升除吏部验封司郎中,正五品散官奉议大夫,又赐钱钞四万七千贯,系宁丝二表里”。陈诚在回京复命时,向明成祖呈送了《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和《狮子赋》,这为明成祖乃至整个朝廷了解西域提供了材料。

出使西域的外交家陈诚

陈诚第三次出使,是在永乐十四年六月(1416)至永乐十六年四月(1418)。此前明成祖朱棣亲征漠北,让瓦剌、鞑靼等部落都臣服于明。在这种情况下,明成祖为了稳定和巩固西部的局势,进一步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增强对西域地区的外交攻势,决定派使团再度出使西域,陈诚便在这种态势下距第二次出使仅过半年的时间便再次出使西域。

在西使中,陈诚所带领的使团受到西域各国的热情款待,在陈诚归国之时,带回了帖木儿帝国沙哈鲁王给明成祖的信件,劝明成祖信奉伊斯兰教,明成祖在回信中回避了信奉宗教的问题,但就发展两国关系方面,他表示:“相隔虽远,而亲爱愈密,心心相印,如镜对照。”并且希望:“愿自是以后,两国国交日臻亲睦,信使商旅,可以往来无阻,两国臣民,共享安富太平之福也。”明朝与西域这种真诚友好的关系的建立和长期发展,是同像陈诚这样往来于各国之间传达友好与和平的使者分不开的。陈诚等归国后,明成祖对其进行嘉奖,“升行在吏部郎中陈诚为广东布政司右参议,嘉其奉使哈烈之劳也。”

陈诚第四次出使西域,是在永乐十六年十月(1418)至永乐十八年十一月(1420)。

根据《历官事迹》,陈诚于永乐十六年十月再度(1418)出使,距第三次出使仅六个月时间。陈诚在第三次出使西域回国途中,母亲病逝,他回京复命后便赶往江西奔丧。由于出使的需要,陈诚在家不到两个月后便奉召再次出使,甚至连母亲的丁忧守制也未能完成。关于此次出使,《明实录》有记载道:“哈烈沙哈鲁、撒马尔罕兀鲁伯使臣阿尔都沙辞还,遣中官李达等齐敕及锦沙罗等往赐沙哈鲁、兀鲁伯等。并赐哈密忠义王兔力帖木儿、亦力把里王歪思及所过之地酋长彩币。与阿尔都沙等偕行。”

明代交通中外图,其中陆路部分即为陈诚出使西域及陆上丝路路线(图/知乎宁南左侯)

东征幻梦:帖木儿与明帝国的碰撞

前面说过,陈诚多次出使西域,让明帝国与沙哈鲁统治下的帖木儿帝国建立了良好友谊。其实,明与帖木儿的关系并不只有亲睦友好,在沙哈鲁的父亲帖木儿在位时,两国的关系也是充满了火药味,甚至差点爆发了战争。

帖木儿帝国得名于其建立者帖木儿大汗。他一生东征西讨,与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奥斯曼帝国、印度德里苏丹国等国交战,终于建立了从印度德里到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的大帝国。而这位号称“毁灭王子”的征服者,也一直与东方的明帝国保持着微妙的关系。

“毁灭王子”帖木儿

幅员万里的帖木儿帝国

在朱元璋开始派遣使节到西域要求各国给明朝进贡后,从1387年起,帖木儿曾多次遣使进贡。当然,以帖木儿野心勃勃的性格,他当然不是真心臣服明朝,而是伺机而动,积蓄实力。1396年,帖木儿扣押包括明朝使臣傅安在内的各国使节,表示对外宣战,开始第二阶段的征战扩张。帖木儿派人带着傅安游历西域诸国数万里,以夸其国土广大辽阔,想以此震慑傅安,逼迫其投降。傅安看穿了帖木儿的狼子野心,决心不辱使命,与帖木儿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始终不曾屈服。

1404年的帖木儿返回了国都撒马尔罕,大败奥斯曼帝国,活捉苏丹拜牙的帖木儿狂妄至极,面对着向他催缴其拖欠的多年贡赋的明朝使节,他在大庭广众下指着使节的鼻子大骂:“你们的君主是叛父杀侄篡位(指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变)的猪可汗!我要去讨伐他!”

1404年11月27日,帖木儿率领20万士卒,对外号称80万大军东征明朝。

而在东方的大明,朱棣也已经得知了西北大敌的迫近。关西八卫此时是明朝忠实的藩属,与帖木儿同属蒙古人的瓦剌、鞑靼也畏惧朱棣兵威而向明朝通风报信。帖木儿于11月出征,而朱棣在仅仅四个月后就向甘肃总兵下达戒严警告,并将西北来犯之敌比作唐朝初年突厥兵犯渭河桥,可见朱棣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调动全国兵力准备迎敌。

看似一触即发的大战,最终却并没有爆发。撒马尔罕距离中国实在太过遥远,而且地形崎岖难行,加上战线过长,帖木儿的大军一路上非战斗减员非常严重。最终,71岁的帖木儿也在进军途中病死于讹答剌,东征大明的梦想也就随之破灭。

在帖木儿死后,帝国陷入了内乱,最终继位的沙哈鲁知道国家已经无力与明朝为敌,于是一反帖木儿对明朝的的攻击政策转变为与明帝国友好,也释放了一直坚贞不屈的明朝使臣傅安,最终让两个国家化干戈为玉帛,也就有了陈诚等两国使节互相访问,两个大国友好相处,留下了一段佳话。

帖木儿的继位者沙哈鲁

盛极一时:明初陆上丝路的辉煌

随着西域各国与明朝建立朝贡关系与陈诚出使西域加强联系,使得陆上丝路再度焕发了生机。西域各地不断地派出庞大的使团向明政府朝贡,明政府也以回赐的方式赐给西域诸国各地内地所产物品,这种规模是相当大的。西域诸国的贡使人数常达几百人之多。如沙哈鲁使团的贡使就有500多人,这还只是不完全的统计数字。明朝的使臣西使其规模也是很大的,去时还带有大量的物品。据载,陈诚每次出使都携带大批白金、磁器、文锦、纱罗、绢布赠送西域沿途各地王廷,而这些地区的使臣在随同陈诚朝贡时,也常带大量的玛瑙、马匹和当地土特产品。永乐十七年,哈密向明朝进贡,派出的使者及商人有290人,贡马3500百多匹及貂皮、硇砂等物,明政府回赐的钞达3.2万锭,文绮百匹,绢1500匹。

除了以朝贡为形式的官方贸易外,明代的市场贸易和私商贸易也相当频繁。当时新疆北部的瓦刺人就经常在明朝境内市其私马,哈密与明政府的市场贸易数量则更大。永乐元年,哈密一次就与明“市易马四千七百四十匹”,明宣宗时,“亦力把里使臣打刺罕马黑麻等,以马来鬻。有司定价:中马每匹钞三千贯,下马每匹二千五百贯,下下马每匹二千贯,骒驹一千贯”。可见,明政府对当时的市场贸易也是很重视的。

通过各种形式的商品贸易。双方都得到了各自需要的东西,其中的茶马贸易是他们之间贸易的大宗。对明朝来说,出于巩固国防的需要,对西来的马匹特别重视,想“用茶易马,固蕃人心”。同时,有了马匹就可以满足抵御外侮,“以强中国”的需要。而西域的贡使,对内地的茶也特别感兴趣。《明史》上说牧民“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除私茶外,明代还有官茶、贡茶。朱元璋每年用茶五十万斤,易马一万三千八百多匹。明政府还设有茶马司,掌管茶马贸易。此外,明朝的药材、绸缎、布匹、磁器、银器都是西域各国所需要的,其“服食器用,悉仰给于中国”。

西域各国还酷爱明朝手工艺品,据说,撒马儿罕的兀鲁伯王专门建造一座特别的房子来储存明朝的瓷器,哈烈的沙哈鲁王也建了一座中国式的房屋作储存中国的商品之用;在伊斯坦布尔的一家博物馆里,珍藏的宋瓷及明瓷有八千多件。除此以外,西域对于中原的丝绸也很感兴趣,永乐年间,哈密向明进贡,明政府回赐的物品除3.2万锭银两外,尚有“文绮百匹,绢千五百匹”.正统十二年,瓦刺来贡,明政府一次就回赐”彩缎表里、布帛共一万三千三百四十五匹”。西域诸国每次到内地的商人带回的货物都有大量的丝织品,可见西域与中原在有明一代的商业往来之繁盛。

明朝与西域丝路交流的盛况不仅在我国史料中留下了丰富记载,也在波斯使者盖耶速丁的《沙哈鲁遣使中国记》,意大利人利玛窦编著的《鄂本笃访契丹记》等书中留下了详细记录,几百年过后,我们翻阅那些珍贵的史料,仍能感受到那曾经的驼铃悠扬,万国来朝的辉煌盛景。

繁华落去:陆上丝路繁荣不再

永乐二十二年四月至十一月 (1424 ),六十岁的陈诚第五次出使西域。然而行至肃州时,却传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明成祖朱棣,龙驭宾天了。

而这,也成了明朝经营西域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朱棣遗诏仁宗皇帝即位。仁宗即位后,随诏赦天下,停止四夷差使,陈诚便被召 回,没有到达西域 ,在此后的三十多年中,陈诚再没有出使过西域。于是,明朝与西域大规模的官方使团往来,也就随之结束了。

吞并吐鲁番汗国,占据南疆与关西和明朝在肃州嘉峪关对峙的叶尔羌汗国

在随后的年月里,明朝国势渐衰,陆上贸易也逐渐被海上贸易取代,加之主要兵力都集中于九边重镇防备蒙古,于是对西北的关西八卫等羁縻卫所的控制力也逐渐下降,而新生的吐鲁番汗国(后又被叶尔羌汗国取代灭亡)对关西不断蚕食,明朝虽然为此多次出兵收复哈密,但始终难以解决关西疲敝的问题,终于在嘉靖年间完全放弃关西八卫,明朝西北边境由哈密卫退至嘉峪关。

明朝后期的西部边界止于嘉峪关

明朝初年,得力于朱元璋朱棣父子的锐意进取与陈诚等优秀人才的出现,使得陆上丝路迎来了古代史上最后的一次辉煌,但是随着永乐以后海上贸易的日渐繁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与政治环境的恶化,以及明朝后期统治者的执政重点变化与明朝自身的国力下降等原因,使得丝路最终还是逐渐衰落。抚今追昔,也更让人感叹丝路历史的风云变幻。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讹答剌Otrar

赫拉特Herat哈烈城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