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史前的郑州——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

摘要: 1977年春天,在郑州新郑西北7.5公里的裴里岗,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种距今 七、八千年的新的文化遗存,这种新的文化遗存在郑州地区发现了30余处,如新密莪沟北岗遗址、马良沟遗址、新密老城遗址、高沟遗址,巩义铁生沟遗址、北营遗址,登封双庙沟遗址、朝阳沟遗址,中牟业王遗址,等等。由于这类文化遗存以磨制石器为代表,因此被确定为新石器文化。又因为文化面貌以最早发现的裴李岗遗址最为典型,所以被统称为“裴李岗文化”。

 1977年春天,在郑州新郑西北7.5公里的裴里岗,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种距今 七、八千年的新的文化遗存,这种新的文化遗存在郑州地区发现了30余处,如新密莪沟北岗遗址、马良沟遗址、新密老城遗址、高沟遗址,巩义铁生沟遗址、北营遗址,登封双庙沟遗址、朝阳沟遗址,中牟业王遗址,等等。由于这类文化遗存以磨制石器为代表,因此被确定为新石器文化。又因为文化面貌以最早发现的裴李岗遗址最为典型,所以被统称为“裴李岗文化”。

  多种多样的磨制石器

   石磨盘、石磨棒

裴李岗遗址出土的石铲

磨制石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裴李岗遗址中,出现大量的经过磨制的石器。器物有磨盘、磨棒、铲、镰、刀、斧、弹丸等,其中以磨盘、磨棒、铲、镰最为典型。石磨盘平面多为前宽后窄的椭圆形,盘底附有四个矮足;有的平面狭长,后端平齐如柳叶状,盘底无足。最大的长76厘米,高8.5厘米。磨棒呈扁圆柱状,两端较粗,有的长达38厘米。磨盘琢制得形状规整,使用面平整光滑,与光滑圆润的磨棒配套使用,是加工农作物的工具。石磨盘仅在裴李岗一处就出土40多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七、八千年前裴李岗先民原始农业已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谷物加工技术也相当发达。

中原地区最早的陶器

裴李岗遗址双耳三足壶

裴李岗遗址三足陶壶



陶器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发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秦汉以前,陶器一直是人们主要的生活用具。


裴李岗的陶器,是目前河南境内发现最早的陶器之一。从制作工艺和器物造型来看,裴李岗陶器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陶器。裴李岗时期的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也有掺砂粒的夹砂陶。陶土经过选择和淘洗,泥质细腻。陶器大多采用泥条盘筑法制成,也有的直接用手捏塑而成。器物表面经过打磨,多为素面,少量的有篦点纹、篦纹、指甲印纹、划纹、乳钉纹和绳纹装饰。器型主要有鼎、罐、壶、三足钵、碗、勺等器型的生活用具。

三足陶钵

乳钉纹红陶鼎



鼎是当时常用的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鼎腹部下方有三足,可放在地面上,直接在下面烧火做饭。河南博物院有一件保存完好的裴李岗时期的陶鼎,为夹砂红陶,手工泥条盘筑而成;大口卷沿,底圆而鼓,下附有三个长方形扁状足,腹部装饰有三圈乳钉凸饰。这件陶鼎被视为裴李岗文化的典型器物。

李岗文化红陶双耳壶



裴李岗遗址中还出土有一些陶塑艺术品。陶塑的猪首栩栩如生,陶塑羊首耳部突出,活灵活现。陶塑老人头像,扁头方脸,前额平坦,眉脊粗壮,宽鼻深目,口眼生动,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陶塑人像之一。



裴李岗时期,男女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当时的墓葬内一般随葬有石器、陶器等。男性墓中,多随葬石铲、石镰、石斧等;女姓墓中多随葬石磨盘和一定数量的陶器。这是由于当时男女双方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同造成的:男子主要从事渔猎、农耕和房屋建筑等重体力劳动,而采集、家畜饲养、陶器制作和家务劳动则主要由女性完成。


从多处裴李岗文化遗址的发掘情况来看,当时的裴李岗人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定居村落,过着较为安定的农耕生活。他们用石斧来砍伐田间的草木荆棘,然后用石铲翻耕土地,种植粟类作物。他们用石镰、石刀收割谷物,用石磨盘和石磨棒来加工粮食。裴李岗先民们已经开始饲养猪、羊、鸡、狗等家畜。


在裴李岗遗址中还发现有梅、酸枣、核桃等果核,说明采集野果仍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经济活动。枣类果实的发现,把新郑枣乡的历史上溯到了八千年以前。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