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腊甸遗址考古发掘获得新成果——新类型石板墓属云南首次发现

摘要: 近日,元谋腊甸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圆满完成。此项工作的完成标志着云南境内配合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工程的考古发掘工作全部结束。遗址远眺腊甸遗址位于元谋县江边乡龙街村委会腊甸村,包括腊甸小山南部以及小山东面的龙川江二级台地,总面积逾50000平方米。发掘区航拍2019年2月至7月,我所联合楚雄州博物馆、元谋人博物馆对遗址淹没范围内的核心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全


近日,元谋腊甸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圆满完成。此项工作的完成标志着云南境内配合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工程的考古发掘工作全部结束。


遗址远眺


腊甸遗址位于元谋县江边乡龙街村委会腊甸村,包括腊甸小山南部以及小山东面的龙川江二级台地,总面积逾50000平方米。


发掘区航拍

2019年2月至7月,我所联合楚雄州博物馆、元谋人博物馆对遗址淹没范围内的核心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全程使用影像三维建模、无人机航拍、RTK测绘、数字制图等技术手段,并采用考古数字化平台对发掘资料和数据进行科学管理。在发掘中与体质人类学领域的专家密切合作,对人骨材料进行现场鉴定,并将全部人骨材料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对重要遗存和堆积中的填土进行浮选,获取相关资料。


现场人骨鉴定

发掘区地势西高东低,总体呈缓坡状。发掘工作根据坡势走向布设方向为17°、规格为10×10米的探方100个,实际发掘面积10000平方米。共清理遗迹200个,其中墓葬139座、房子4个、灰坑35个、沟12条、堆积7个、烧结面2个、活动面1个。出土小件器物1103件(套),根据质地可分为铜器、陶器、石器、骨器(包括海贝、蚌壳、牙等制品),另外还有大量的陶片、石片等。地层共分为七个大层。其中④层分为三个亚层,⑤层、⑥层和⑦层各分为两个亚层。①层为表土层,②层为沙层。③层为一种紫红色土层,但凡有沙层分布的地方均叠压在其下,其形成原因可能与沙层有关。④层至⑦层为早期地层,⑦层下即为生土。其中④层、⑥层为人类活动形成的文化堆积,⑤层、⑦层为自然原因形成的堆积。没有一个探方拥有完备的地层,或多或少都有缺失。遗迹主要发现在⑤a、⑥a、⑦b以及生土的层面上,尤其以⑦b和生土层面上发现最多。


TN10E4北壁

墓葬是所有遗迹中数量最多的,共139座。墓葬形制可分为土坑墓和石板墓两大类。两类墓葬的方向大体相同,依坡势呈东西向与探方方向几乎垂直,头在高处向西。

土坑墓的数量较少,主要叠压在④层下开口于⑤a或⑥a的层面上。


37、38号墓葬(土坑墓)

石板墓主要叠压在⑤、⑥、⑦层下开口于⑥a、⑦b以及生土的层面上。根据石板的完备程度可分盖板、四边侧板和底板均有,只有盖板和四边侧板,只有盖板和两端侧板,只有盖板四种类型。


22号墓葬

其中部分石板墓带有方形墓围,墓围用河卵石砌筑,最高的有三层近40厘米。


石质墓围

其建造方式应该是在地表先挖一个方形浅坑,接着用河卵石紧贴坑边砌筑,上端高出当时的地表。墓围并不封闭或缺上端或缺下端的一条边。墓围中埋葬一个或多个墓葬。这种现象较为特别,在云南属首次发现。


11号墓葬

两种类型的墓葬中人骨均保存较好。葬式主要为仰身直肢,也有二次葬、屈肢葬、俯身葬以及叠葬等。


101号墓葬(叠葬+二次葬)

几乎不随葬器物,仅在个别墓葬中发现有穿孔海贝串饰、穿孔蚌器和少量陶器。这批墓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未成年个体的墓葬。


穿孔海贝

房子共发现4个。其中2个是半地穴房屋,保留有完整的踩踏面,发现在生土面上。另外2个仅发现排列规整的柱洞,其结构形式还难以定论。


2号房址

灰坑共35个。主要有两种形制,一种规格较大、平面形态不规整,另一种是规格较小,平面形态近圆形。


1号灰坑

沟共12条。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自然形成的冲沟;二是人工挖掘的水沟;三是排列规整的沟槽,性质不明。


5号沟

堆积共7个,均为凌乱的红烧土块堆积,主要发现在⑥a的层面上。


8号堆积


烧结面共2个,叠压在⑥a下开口于⑦b层面上,形态为高温烧结的平面,其上堆积有大量拌有草茎的红烧土块,某些红烧土块的局部呈现出蜂窝状。怀疑这种烧结面可能与陶窑有关。


1号烧结面

活动面仅发现1个,其形态和踩踏面相同,但周围有没有发现房屋建筑的迹象,其下叠压了一个墓葬。


1号活动面

本次发掘出土的遗物包括小件器物、陶片、石片、红烧土块以及动物骨骼等。小件器物共计1103件(套),根据质地分为铜器、陶器、石器、骨器(包括海贝、蚌壳、牙等制品)。铜器仅有6件,器型有箭镞和镯,出土于④层堆积中和一个开口于⑥a层面的土坑墓中。


铜手镯

陶器252件,其中少量为墓葬出土的陶罐以及地层出土的纺轮。


单耳陶罐


带柄陶罐


陶纺轮


数量最多的是发现于地层中,却又找不到遗迹单位的完整陶器,器型有罐、瓮、壶等。


陶瓮

石器数量最多,共803件,器型有斧、锛、凿、箭镞、刀等。


石锛

骨器共42件,器型有骨锥、穿孔海贝串饰、穿孔蚌器和穿孔牙饰等。


骨器

地层堆积和遗迹堆积中还出土了大量陶片和石片。陶片主要为夹砂陶,另有少量泥质陶。夹砂陶的陶色有红褐、黄褐、灰褐等。泥质陶的陶色主要为灰褐色,表面多磨光。纹饰有绳纹、刻划纹、篦点纹、掐印纹、附加堆纹等。石片大多为制作石器的废弃物。


陶器纹饰

腊甸遗址与2018年发掘的江边遗址以龙川江相隔,直线距离不超两公里。两个遗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初步判断腊甸遗址发掘区域的早期地层和遗存的年代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其较晚阶段与江边遗址发掘区域较早阶段的时代相当,文化面貌相似。同时这两个遗址又与金沙江流域的其他遗址以及滇西、川西南等地区的诸多考古学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万杨,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