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北魏平城“一人二龙”图案的渊源与流变研究

摘要: 内容摘要:北魏平城“一人二龙”图案已发现多例,其构图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一人居中,处于主导或控制地位,二龙则头相对、足相抵、尾相连,构成圆环,处于辅助或被控制的地位,主要见于云冈石窟、葬具、日用饰品的装饰图案。该图案作为北魏平城与中亚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是以平城当时流行的佛教题材对“一人二兽”进行改造的结果,反映了当时社会佛教的发 ...



内容摘要:北魏平城“一人二龙”图案已发现多例,其构图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一人居中,处于主导或控制地位,二龙则头相对、足相抵、尾相连,构成圆环,处于辅助或被控制的地位,主要见于云冈石窟、葬具、日用饰品的装饰图案。该图案作为北魏平城与中亚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是以平城当时流行的佛教题材对“一人二兽”进行改造的结果,反映了当时社会佛教的发展程度,是佛教的中国化和北魏王朝汉化政策推行的表现之一。其母题可能源于嚈哒控制下的中亚,于太和之前传入平城,传入后文化内涵得到了极大拓展,由上级阶层率先接受使用并逐渐向较低阶层传播,其发展的主要动力当是北魏平城佛教的不断发展和不同时期内流行的佛教经典的变化。


关键词:北魏平城 “一人二龙”图案 渊源 流变


公元398年至494年,拓跋鲜卑都于平城,历96年,有学者称“平城时代”[李凭:《北魏平城时代》,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页。]。随着北魏平城考古事业的发展——尤其是纪年墓葬的不断发现和学术界对北魏平城考古学文化(遗址、墓葬、石窟)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我们有机会对一些考古发现的细节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一人二龙”图案即为其中之一。北魏平城“一人二龙”图案构图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一人居中,处于主导或控制地位,二龙则头相对、足相抵、尾相连,构成圆环,处于辅助或被控制的地位,主要见于云冈石窟、葬具、日用饰品的装饰图案。关于该图案,郭物[郭物:《“一人二兽”母题考》,《欧亚学刊》(第四辑),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33页。]、长广敏雄[长广敏雄、水野清一(著),王雁卿(译):《云冈石窟装饰的意义》,《文物季刊》1997年第2期,第93~102页。]、王雁卿[王雁卿:《云冈石窟的忍冬纹装饰》,《敦煌研究》2008年第4期,第43~48页。]、古顺芳[古顺芳:《一对北魏时期的龙形金耳饰》,《收藏家》2013年第11期,第38页。]等学者均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论述,但对北魏平城”一人二龙”图案的渊源与流变述及较少,本文拟对该图案在北魏平城的出现和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和考察,求教方家。


需要说明的是:云冈石窟还可见到大量将龛楣表现为二龙返顾或将坐台表现为双狮座、佛像或菩萨像居中的形式,这种形式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一 发现情况及类别


“一人二龙”图案在北魏平城已发现多例,主要见于云冈石窟第6、第10窟[ 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云冈石窟——公元五世纪中国北部佛教石窟寺院的考古学调查报告》,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52年,第三卷、第78页,第七卷、第28页。],大同南郊窖藏遗址[ 大同市博物馆:《山西大同南郊出土北魏鎏金铜器》,《考古》1983年第11期,第97页。],阳高下深井北魏墓[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同下深井北魏墓发掘简报》,《文物》2004年第6期,第29页。],大同湖东北魏一号墓[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大同湖东北魏一号墓》,《文物》2004年第12期,第26页。],大同北朝艺术研究院藏铺首[大同北朝艺术研究院藏。],恒安街北魏墓[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同恒安街北魏墓(11DHAM13)发掘简报》,《文物》2015年第1期,第13页。]等处。据其装饰载体的不同,分三类。


第一类:见于云冈石窟第二期洞窟装饰图案,图案呈连续状。2例。


(1)第10窟窟门南柱东西两侧的装饰


图1


整体呈纵向对波状,主体为尾部缠绕、前爪相抵或做相抵状的二龙,二龙头部上方雕刻游戏坐人物。人物逆发,具头光,裸上身,双臂缠绕飘带,下身着犊鼻裤(图1)。有学者称该人物为“童子”[a.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编:《云冈石窟》(二),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246页。b. 王雁卿:《云冈石窟的忍冬纹装饰》,《敦煌研究》2008年第4期,第43~48页。c.长广敏雄在《云冈图像学》一文中称“天之童子”,同时也指出“第九、十窟前室柱基的童子,与其说是天之童子,倒不如说是由夜叉转化而来。”]。据其姿态与所处空间来看,似为虚空夜叉。云冈石窟第二期石窟的开凿时间为公元471-494年,第10窟为太和八年至十三年(484-489年)。[宿白:《云冈石窟分期试论》,《考古学报》,1978年第1期,第28页。]


(2)第6窟北壁龛楣


图2


整体呈横向连续的椭圆形环状,环由尾部缠绕、前爪相抵的二龙构成,环内二龙头部上方雕刻高髻、着对襟上衣的飞天(图2)。第6窟时代晚于第10窟,其设计可能在太和十年(486年)之后。[宿白:《云冈石窟分期试论》,第28页。]


第二类:见于葬具装饰。装饰于铺首犄角内或衔环,为单体图案。10例。


(1)大同南郊窖藏遗址出土的铜鎏金铺首及衔环

图3

2件。南郊窖藏Ⅱ式铺首,犄角内饰相缠绕的二龙,中间蹲坐一夜叉。南郊窖藏Ⅲ式铺首,残,仅见一骑瑞兽的夜叉,逆发,上身赤裸,下身着犊鼻裤(图3)。南郊窖藏Ⅱ式衔环,仅见相对二龙(图4)。

图4


(2)下深井北魏墓出土的铜鎏金衔环


1件。整体呈椭圆形,环身为头部相对、尾部相接的二龙,二龙口吐三叶忍冬,并各出一爪将之捧住;二龙之间、忍冬之上立一人物,双手高举握龙后爪肘毛,双腿分立于龙角之上;人物逆发,上身赤裸,缠斜向十字装饰,双臂戴钏,下身着犊鼻裤(图5)。下深井衔环的人物,发掘者认为是武士[大同北朝艺术研究院藏。]。今从其形象和衣着来看,当是夜叉,其上身的斜向十字装饰在云冈石窟第7窟主室东壁第三层南柱下方的地夜叉上身亦可见到。该墓葬时代为北魏太和年间。

图5-1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作者:张海蛟

更多信息...

阿富汗黄金之丘

北魏平城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