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北齐东安王娄睿墓

摘要:   娄睿墓于1979年4月至1981年1月发掘,历时近两年,墓主人政治地位之高,墓室规模之大,壁画之精美,以及墓内出土遗物之丰富,都是前所未见的,可以说是继河清元年(562)寿阳厍狄迴洛墓和武平七年(577)磁县高润墓之后发现的最重要的北齐高级贵族墓,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关注,并在《文物》1983年10期上举行笔谈。宿白先生的那篇《太原北齐娄睿墓参观记》最为重要,从墓 ...

  娄睿墓于1979年4月至1981年1月发掘,历时近两年,墓主人政治地位之高,墓室规模之大,壁画之精美,以及墓内出土遗物之丰富,都是前所未见的,可以说是继河清元年(562)寿阳厍狄迴洛墓和武平七年(577)磁县高润墓之后发现的最重要的北齐高级贵族墓,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关注,并在《文物》1983年10期上举行笔谈。宿白先生的那篇《太原北齐娄睿墓参观记》最为重要,从墓葬形制,墓室壁画的内容题材和布局,黄釉陶器的烧造和摹仿金银器装饰纹样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的论述。

  

  二十二年以来,又陆续发现了更多的北齐贵族墓葬,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两座墓,座是约乾明元年(560)的河北磁县湾漳大墓,发掘者认为可能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的陵墓,全长52米,墓室7.56×7.4米,长37米的斜坡墓道壁满画出行仪仗壁画,场面宏大,画法精良;出土各类仪仗、仆侍和镇墓俑1805件,模雕彩绘,制作之精可与洛阳北魏永宁寺塔基影塑像相媲美,为北朝人物造型艺术中之精品。

  

  另一座墓为太原武平二年(571)徐显秀墓,其规模小于湾漳墓,但墓室内墓主人宴饮等生活场面的壁画,保存完好,绚丽如新,可补湾漳墓墓室壁画之缺。

  

  目前已发现的北齐贵族墓,包括娄睿墓在内,其壁画和仪仗侍俑之情况,大体上可见其概貌。考古学的发现和北朝石窟造像的研究,揭示出北朝造型艺术中人物形象变化的规律。宿白先生从上个世纪70年代便注意这个问题,他在1989年发表的《北朝造型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变化》一文中便明确指出:

  

  公元5世纪末和6世纪中叶,中原北方地区在造型艺术中有两次变化,表现在人物形象上尤其明显。这两次变化和中原北方统治集团锐意汉化,摹拟南朝制度风尚有直接关系,因此,变化的源头要追踪到东晋(319-420)、刘宋(420-479)和萧梁(502-557)。”(见《中国石窟寺研究》349~354页,文物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以下所引皆据此文,不另注)

  

  宿白先生所说的第一次变化发生在北魏孝文帝在平城推行汉化改制的时期,具体表现在云冈石窟佛像造型的变化上。太和十三年(489)以后,云冈石窟佛像造型从昙曜五窟深目高鼻、通肩右袒的西域影响的造型,转变为摹仿南朝士大夫形体清瘦、褒衣博带的汉式服装造型。太和十八年(494)迁洛以后,这种形式的佛像也在洛阳地区龙门、巩县诸石窟中流行,实乃东晋刘宋时期顾恺之和陆探微“秀骨清像”之画风在北朝石窟佛像造型上之表现。此次变化发生在前,与娄睿墓关系不大,不必赘述。

  

  宿白先生所说的第二次变化,发生在南朝萧梁时期,相当于北朝的北魏末年和东魏时期,完成于北齐时期。这次北朝造型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变化,与娄睿墓的关系极大但在本报告中却未专门论述。特节录宿白先生所论如下:

  

  萧衍建梁(502~549在位),裁革齐制,五十年中江表无事’,南朝风尚乃一变化,反映在造型艺术上,即是张僧繇画派的流行。”“僧繇之所以“骨气奇伟’者,主要之点应是变重神骨为‘得其肉’,即变清瘦为丰壮。这种‘得其肉”的丰壮形象,在四川茂县所出齐永明元年(483)无量寿、弥勒两像石雕中,已见端倪,而成都万佛寺发现刻有普通四年(523)、中大通元年(529)、大同三年(537)、中大同三年(548)等梁武纪年铭的石刻造像和江苏常州戚家村南朝晚期画像砖墓所雕造的侍女形象,都清晰地具有丰腴健壮的特点,同时日表现服饰也一反前此之繁缛而盛行简洁。”“以张僧繇为代表的南朝新风,大约在梁武帝中期,其影响已及于北魏新都洛阳。当时,中原人士似又掀起一次南方热。”“在这种情况下,摹拟南朝新式样,自然又成为北朝艺坛的时尚。于是,北魏皇室营建的永宁寺塔内,在神龟二年(519)八月以后不久,兴造了头部长7厘米、身高15厘米等与萧梁人物形象极为接近的一批塑像。时代略迟一些的巩县大力山石窟第1、4、3窟的供养人像,向简洁丰壮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魏末以来,这种趋势愈形强烈。”“这样的历史背景,可以估计东魏、北齐文物制度楷模南朝,实势所必然,所以河北邯郸鼓山石窟(即南北响堂山石窟)、水浴寺石窟造像和近年河南、河北、山西等地东魏、北齐墓所出陶俑都是丰壮造型。

  

  山西太原北齐武平元年(570)东安王娄睿墓壁画中大量的鞍马人物更突出了这个体形特征。娄睿墓壁画迹简而笔健,生气盎然结合娄睿当时的贵戚权势,很多同志认为有可能出自北齐宫廷画家杨子华之手,杨子华名重高齐……娄睿墓壁画虽不敢必为杨作,但视之为盛行于北齐的杨派作品,或无大误。

  

  张彦远论齐梁迄陈周为下古(《历代名画记》卷二)张僧繇、杨子华并列,犹如前引中古可齐上古之顾陆同举,当是由于他们画风相似而又在时间上前后相续的缘故。”“可见‘得其肉”的僧繇特点,对自齐周以后的中原影响之深远;而现存遗迹如甘肃天水麦积崖、敦煌莫高窟、宁夏固原须弥山等地的周、隋画塑,陕西渭北盛唐以前诸陵石雕、乾陵陪葬墓壁画、线雕,以及传世宋摹初唐人绘《历代帝王图》等,皆沿袭丰腴形象;至若盛唐大家吴道子所创人物之洒落丰姿,据《历代名画记》所记亦源于僧繇是……僧繇影响又可下及玄宗时期。”

  

  上引宿白先生的论文发表于十六年前,其后,陆续又有新材料发现公布,最重要的便是前举磁县湾漳大墓和太原北齐徐显秀墓,都保存着内容丰富的人物壁画和大量的各类陶俑,这些北齐时期人物造型艺术的风格,再一次证实宿先生所论北朝造型艺术中的第二次变化,即张僧繇画派和南朝新风尽吹北朝艺坛,不论是壁画中的人物或陶俑的造型都以丰壮简洁为最显著的特征。

  

  不仅东魏、北齐如此,西魏、北周在人物造型艺术上亦同样受南朝张僧繇画派的影响,除宿先生已指出的麦积山、敦煌和须弥山诸石窟的西魏、北周造像外,在西安发现的建德三年(574)叱罗协墓、建德五年(576)王德衡墓、宣政元年(578)若干云墓和独孤藏墓、大象元年(579)尉迟运墓,以及在宁夏固原发现的天和四年(569)李贤墓和建德四年(575)田弘墓,北周的陶俑虽然不及北齐贵族墓中精美,但基本的造型风格仍是以丰壮为准。由此可见,在隋唐统一以前,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人物造型,南朝与北朝两地已被张僧繇画派和健壮丰腴风格所统领,这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的大事,娄睿墓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证据

  

  

  

  娄睿墓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公元5世纪的北齐东安王娄睿墓位于太原市南郊区王郭村西南1公里,汾河以西,吕梁山余脉悬瓮山东侧,也即位于北齐别都(或称下都)晋阳古城址南7.5公里,天龙山石窟东侧,龙山石窟和晋祠之南的娄氏家族墓地上。中西合璧的隋代虞弘墓则位于娄睿墓的东北600米处。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市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太原市东临太行了山,与盂县、寿阳为界;南与榆次、交城相临;西依吕梁山,和吕梁地区的离石、方山、岚县相邻;北与太行山余脉系舟山和忻州地区相连接。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为河谷平原,是著名的太原盆地的北端。山西最大又古老的河流汾河由静乐入境后,自西向东到上兰村后南折,纵贯全市。往南经晋中、临汾等地区到运城地区的河津县禹门口流入黄河。

  

  太原市历史悠久,依山傍水,平川地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牧业发达,周围有太行山、吕梁山为屏障,自古以来适宜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古交山区有几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的居住遗址和亚洲地区最大的制造打制石器的作坊址。在义井有7000~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4000-5000年前的光社、东太堡、许坦、金胜村等地,都有相当于夏代人们的居住址和古墓葬区。

  

  也由于太原位置险要,自古以来又是兵家必争的军政要地。春秋晚期赵卿赵鞅的封邑晋阳,战国赵邑,北齐的陪都,唐的北都,北汉都城址均在此。历史上曾有晋阳、并州、太原郡、太原府之称。晋阳之名始于春秋,北齐陪都并州,它们的故城址在今太原南郊晋源镇附近,古城址和北齐晋阳宫遗址至今犹在。

  

  因此,这里古文化遗迹极其丰富,有东周古城址晋阳古城、北齐西山大佛、天龙山石窟、晋祠鱼沼飞梁、东山畔徐显秀墓,以及上兰村窦大夫祠等等。王郭村南有20世纪90年代新发掘出土的隋朝虞弘墓。虞弘墓虽小,但其石椁和石椁上面的石雕、绘画保存很好,表现了浓厚的西域风采。虞弘父曾任茹茹国(柔然)的高官,虞弘13岁起任茹茹国(柔然国)莫贺弗、莫缘等职,出使波斯、吐谷浑、北齐等国。北齐时定居中国,历经北齐、北周和隋朝。虞弘曾任北齐直突都督、轻车将军、直斋都督直荡都督、使持节都督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射声校尉、假仪同三司、游击将军、使持节仪同大将军,仪同三司等职,封爵广兴县开国伯,食邑六百户。北周日时任“检校萨保府”,职掌来华的外国人事务。最高官职为仪同大将军,品级为九命。隋朝时任仪同三司,品阶为正五品。死于隋开皇十二年(592年),葬唐叔虞坟东三里(今太原南郊王郭村)。

  

  虞弘身份比较特殊,是一位受到皇帝宠信的官员。“检校萨保府”,萨保是官职名,源于印度,随佛教传入中亚地区。进入中国后,成为当时管理胡户的机构(职掌入华外国人事务的机构)。也可能是伊斯兰系胡人聚居地的一种政教兼理的蕃客大首领(《太原隋虞弘墓》考古发掘报告已于2005年8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在太原古史籍和地方志上长期以来都误称为斛律金墓。

  

  

  娄睿墓发现与发掘经过

  

  娄睿墓的发掘清理工作从1979年4月初开始,田野发掘工作至1981年1月结束历时二十一个月有余。实际工作日五百五十余个。

  

  1979年春,正当我们在天龙山脚下的牛家口村探寻“晋王陵”时,3月上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太原市文物工作管理委员会(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同志们,在太原市南郊区晋祠公社牛家口大队,按照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领导的安排发掘晋王陵,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勘察、钻探和发掘,当我们在清理完表土后,特别是所谓的“燮父墓发现墓葬的土冢都是用土坯或杂乱无章的杂土堆积而成的,土坯间还夹杂有明代清花瓷片,而土冢下面却不见有墓穴等迹象,这证明晋王陵实际是一座明朝人在复古思想指导下修筑的假墓。

  

  在发掘过程中,围观的村民们,议论纷纷,有的提出70年代“文革”期间,村东2.5公里的王郭村村民在致富欲望的驱动下,曾经挖过一座大墓,古墓墓道两壁上面还有人人马马的图画,色彩斑斓,十分漂亮。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太原市文物管理工作委员会的同志们商议后,立即到王郭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已被盗挖过的古墓,其残破情况历历在目,惨不忍睹。

  

  我们又访问了当地群众,再三详细地核实具体情况。回到驻地后,同志们一致希望进行抢救性发掘,以保护古墓。嗣后,我们便向所内领导作了详细情况汇报,但是所领导说,抢救发掘古墓的工作很好,但是不再增加经费。工地的同志经过深入仔细的商议后,决定抢救发掘,经费以后再说。3月下旬,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开始作先期准备,做古墓发掘前的勘察工作。

  

  首先请太原市水利局的同志来协助工作,市水利局的同志用寻找地下水的物探办法,从中找出土壤软硬的不同以及是否有经过人工翻动和填土土质软硬变化,以便找出墓道。经试掘,我们很快找到了墓道。

  

  清理墓道填土时,发现斜坡墓道坡度只有22度左右,比较平缓。同时,也逐步看到墓道东西两壁上层的壁画,内容丰富,技艺高超。太原市文物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王天麻同志风趣地说:“唉!这眉眼真不错,顶漂亮!”同时,也看到东西两壁口大底小,有台阶,台阶每层宽有10厘米,这是作为保护壁画的安全措施墓道往北,很快我们发现在墓门口有严重的塌方情况,而且墓道两壁壁画上层壁画严重的重叠和错位。

  

  我们又从老乡口中得知,1972年秋天,王郭村的老乡们受到错误思想“若要富,挖古墓,死宝变活宝”的影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曾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企图从墓门进入墓室盗窃古物,在墓门口挖了一个深度足有10米的大坑。墓道两壁都已经露出壁画的画面,人人马马都非常漂亮。后来被太原市文物工作管理委员会的同志发现了,动员大家要认真保护古代文物,不要随意盗窃古代文物,这是犯罪行为,赶快将墓道填埋了。同时又送来5000元钱,作为墓道填埋的经费。结果干部把钱拿走,不顾文物的安危,让群众用水冲土掩埋,最后又用拖拉机在上面压了几遍,造成墓门口壁画大面积被破坏。

  

  5月下旬墓道壁面壁画第一二层得到初步清理,大致上可以看到近墓门附近的壁画破坏最严重,其余部分第一层严重错位重叠,第二层保存比较好,画面比较完整,色彩也比较艳丽。这个时候请来了山西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的吴克华、姚贻学两位同志来帮助清理壁画。到6月中旬,墓道前半段基本清理出来。接着在吴、姚二位同志指导下开始清理壁画,并用胶矾水加固壁画。

  

  这个重要的新发现,我们及时上报了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立即派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的汤池教授来到太原王郭村发掘工地视察和指导工作。汤老师对娄睿墓的壁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回到北京后立即向国家文物局汇报了娄睿墓壁画图像的精美和重要性,并且向全国美术界的同志们介绍娄睿墓壁画情况,从此全国各地的美术家、学术界、考古学界的先生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墓葬发掘工地,参观欣赏北齐壁画。这时候,山西省省委、省政府领导都非常关心娄睿墓的发掘。

  省长罗贵波副书记,太原市委书记岳维藩,副省长贾俊等同志经常到工地欣赏壁画指导工作,拨来发掘经费。山西省委宣传部刘舒侠、刘贯文二位部长拨来专款4万美元购买进口的伊斯曼彩色电影胶片,又派来了山西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李秉宽、温玉光等同志来墓地拍摄新闻记录片,详细认真地记录下珍贵的娄睿墓壁画资料,同时山西省电视台的摄影师也来记录了墓道壁画。这些弥足珍贵的资料全部保管在山西省电影摄制队和山西省电视台,由于多年保存不好,基本已残损,再要使用恐已困难重重。

  

  7月底、8月初正值雨季,秋雨绵绵,对考古发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在墓道顶上搭起了钢架大雨棚。与此同时,我们从墓顶盗洞口进入墓室,看到墓室内有大量的淤泥和积水,壁画上面污迹斑斑,颜色严重脱落。清除墓室大量淤泥积水后,露出了棺床和墓志,但仍然不易看清楚墓志的内容,连墓主姓什么叫什么都认不清。我们只能摸索,希望找到些蛛丝马迹,也即摸索墓志上似有“娄”字的那个字。

  

  不久,宿白教授和邹衡教授来工地,我们便向宿老师请教,宿老师说:可能是北齐娄睿。因为看不到真实情况,还是将信将疑,但对称此墓的主人公是斛律金开始有了怀疑。为了解开谜团,专门提前加快对墓室西南角墓志位置这一地区的清理工作。很快看清楚墓志,明白了墓主人公是北齐东安王并州刺史娄睿。

  

  8月底正是雨季,来工地参观的领导同志很多道路泥泞,汽车不便进出,有个别同志不按科学办事,故意改变泄洪道,结果将壁画基础泡软,引起大面积塌方,损伤脱落壁画约20平方米,真是痛惜。

  
从下半年9~10月直到第二年3-4月,我们请了山西省的美术家来发掘工地临摹壁画,参加临摹壁画工作的画家有:山西省画院的曹美、张明堂、赵益超、王如何、武尚功、姚天沐、张宗载、白崇易、王秦生和王錞等;山西省博物馆的龚森浩、贾卜瑞;永乐宫的范金鳌和我单位的商彤流等同志。后来由邬国庭、龚森浩、李夏庭等同志将壁画临摹稿缩小成比例五分之一稿和少量十分之一稿。

  

  同时继续清理墓道北半部和甬道部分,这里壁画保存情况是东壁第一层基本上不存在了,仅存第三层獬豸、方相氏和侍卫等画面,西壁壁画已全部倒塌,不复存在。直到墓门口,墓道北段地面上瘗埋有一大批陶俑、陶猪、陶狗、陶羊、陶鸡和陶厕、陶磨、陶灶等模型。从出土陶俑看,主要是步兵类的武士,也有少量的侍女俑,有的手拿簸箕蹲跪着。在这组步兵队伍中还带有后勤劳务人员,最有趣的是带有一个陶厕模型,表示讲究卫生。

  

  为了防止文物被盗,我们没有早早地将墓门打开,到墓室中工作参观都是从墓顶盗洞中进出,结果给我们带来很多问题,一是人员进出不便,全部依靠13米高的一架铁梯,特别对年长的老先生进出很困难;二是空气不流通,有毒气滞留墓室,危害参加发掘工作同志们的身体健康。例如墓室内有大量水银,挥发出大量的汞气体,容易引发工作者汞中毒。后来在职业病防治所医生的指导下,迅速打开墓门,空气流通后改变了工作环境,保护了同志们的身体健。

  
8月,由省古建所的高礼双和本所的梁子明二位同志开始对墓道南半段进行照相以后的照相则随墓葬发掘不断地进行,从而保存了大批壁画照片和发掘现场珍贵资料。

  

  11月开始清理墓室随葬遗物,绘制墓葬平面图。参加工作的人员有:陶正刚、张俊才、吕剑峰、王天庥、周健、阎跃进、刘晚香等同志,他们从淤泥中逐个清理遗物和编号,并绘图、登记送入工地临时库房;李夏庭、李永敏、张红旗和畅红霞绘图。上述工作时间长达一月有余,虽然天寒地冻,手指冻得红肿,但没有人叫苦,也没有人发牢骚,成天沉浸在大批珍贵遗物显露的喜悦中。邓林秀同志复原了木棺,并作了木棺模型。

  

  1980年4-5月,待壁画临摹结束后,在省古建所吴克华、常安则同志帮助指导下开始揭取壁画,仅揭取墓道部分的画面就历时半年。揭取的壁画立即打包并运送到临时库房南什方寺庙中,妥善保护起来。

  

  1981年春天,由邓林秀同志领导揭取墓室壁画,因绘有画面的白灰皮没有草泥作的地仗,用于作画的白灰皮直接粘连在墓室砖面上,揭取难度较大,揭取下来的墓室壁画比较破碎。与此同时,发掘出来的遗物也全部运送至南什方寺庙临时库房,人员撤离工地,转入库房,并编写发掘简报。按照国家文物局领导的示,1993年6月在南什方寺库房开始组建娄睿墓壁画的修复工作组,由陶正刚同志任负责人,聘请省古建所的郝其德同志任技术顾问,李永志同志任组长,具体在南什方寺工地负责领导民工冯建功等8人。在郝其德师父的指导下进行壁画的修复工作,历时三年才基本完成。

  

  娄睿墓远景和近景

  墓道

  墓壁全部绘有壁画,除少部分因历年久远,遭受自然与人为破坏,以致画面漫漶,石灰层剥落、错叠及土壁高层坍方外,大部分仍较完好。现存壁画七一幅,约200平方米,构图布局与描写内容之梗概,仍大致

  清晰可辨。

  

  整个壁画分两大部分,募道全部,天井的中、下层,甬道、墓室的下栏,以绚丽多彩的大型长卷,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生活的显赫场面;墓门、甬道与天井上栏,葉室顶部和上、中栏,绘以墓主人死后飞升的空幻境

  界。

  生前宦途生涯这部分壁网分四组,共五十八幅。第已组在墓道东西两壁上、中层,为出行图与回归图,共二十八幅。其中有女主人出行图;运输驼队;奔驰的群马显示《北齐书·娄昭传》所述鲜卑主人“牛马以谷量”的财富形象。其余多数为鞍马画,西壁每幅皆有二乘骑,均向外,是为出行图,共十幅;东壁皆拉马向内,是为回归图,共十四幅。第二组在墓道下层,甬道前部下栏,天井中、下层,为军乐仪仗,共二十一幅。第三组在甬道后部两壁与墓室南壁下栏,为门卫仪仗,共七幅。第四组在墓室北、西、东三面下栏共三幅,表现了墓主人官爵显赫的宏伟场面。

  

  西壁壁画

  东壁壁画

  墓道东壁下放置的陶俑

  墓门前的封门砖

  正在取走封门砖

  墓门前的石门墩和镇墓兽

  取走封门砖后显现的石墓门

  陶釉长颈瓶

  釉陶罐

  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志盖

  墓志

  墓道西壁第一层壁画猎狗奔驰图

  出行图与回归图大致相仿,皆以大小幅相间排列。大幅多人,在后,是为主骑;小幅二人,在前,是为导骑。各组除动态有别外,内容基本一致,前有导骑,长者端坐前视,纵马奔驰。壮年骑者勒马回视后方,坐骑挺胸昂首长嘶。主骑八人五马后随,诸人皆下马行,唯前列之红袍长者与著白袍者乘马,突出了人物的主次地位。红袍者骑桔红牡马,悠然前行,而白袍者驻马回首与最后二人转身后顾,似察觉后面有异常情况。桔红牡马右侧之大红牡马,出头面向画外,两腿炯炯,观画者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似感到马在注祧自己。

  

  

  右侧白袍者跨桔黄马,扬鞭前进。左侧奔腾的枣红牡马、猛然惊蹶后编,挺胸扬首,侉部下蹲。共上红袍乘者,急躬腰前府,以免失去平衡。这一神态,没有熟练时马上生活,是难于创作成功的。

  墓道西壁第一层壁画墓主出行前导图

  墓道西壁第一层壁画女主出行图

  两壁上层,各有一幅载物驼队,四人五驼。为的一人,头顶部光秃,但前额、脑后与爨间仍乌发如墨,鼻肥碩高耸,浓眉环眼:似大食人形象,右手背于身后牵着驼缰,驼首高昂,大步缓行。右后一驼,驮圆鼓大白软包。两驼间,-一人高大修长,戴高筒毡帽,高鼻短胡,浓眉深眼,似为波斯人。所牵驼冲天长啸,驮大花软包与垂橐。后一驼引颈扭头面向厕外,驮大软包、虎皮垂豪及丝绸,大步紧跟。两驼右侧二人二驼,桕随前进。

  墓道西壁第一层壁画骆驼队前引导图

  墓道东壁第一层壁画墓主回归前导图

  二人二马,前面白袍从者,回身向后,正对马头,左手抚摩枣红牡马右胸。马头向后微缩,挺胸后蹲,勃然跃起,张口露齿,如闻嘶鸣。右侧长者。著红袍,側身向前,紧翱勒马。马颈马起,尾后扬,作正行抑止状。画家从抚摩坐骑的细微动作,反映了将土与战马的亲昵关系。

  墓道东壁第一层壁画骆驼队前引导图

  墓道东壁第一层壁画骆驼队

  墓道东壁第一层壁画群马前引导图

  墓道东壁第一层壁画墓主随从图

  墓道东壁第一层壁画猎狗护卫图

  墓道西壁第二层壁画山石树木图

  墓道西壁第二层壁画鞍马游骑图

  墓道西壁第二层壁画鞍马前引导图

  墓道西壁第二层壁画鞍马游骑图

  墓道东壁第二层壁画鞍马导引图

  墓道东壁第二层壁画鞍马导引图

  墓道东壁第二层壁画鞍马游骑图

  墓道东壁第二层壁画鞍马引导图

  墓道东壁第二层壁画鞍马游骑图

  墓道东壁第二层壁画树木图

  墓道西壁第三层壁画马厩图

  此组二十一幅,共中军乐仪仗七幅,位于墓道下层;仪仗十二幅,位于甬道前部下栏、天井下层;另外二幅,置于天井中层。魏晋南北朝时期,崇尚卫仪,州镇以上皆有赏赐,娄叡墓的赤色鼓吹,与其东安郡王礼織完全相合

  

  四人两两对吹长鸣,姿态基本相同,皆昂首鼓腹,奋力劲吹,给人以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身后四马乃其坐骑。

  

  持杖仪卫为疏散行列,或空以一定间距,或以树木为界,各成一幅,似迎送时之警卫。

  

  仪卫戎装,拱手拄军杖恭立,右侧一大树与前画分开。

  墓道西壁第三层壁画鼓吹图

  墓道西壁第三层壁画迎宾图

  墓道东壁第三层壁画鼓吹图

  甬道后部与室南壁下栏,画七幅。门官戴小冠,右贯玉笄,著朱色大袖衫,外披褫裆。肃穆端庄,长须飘逸,两手曳袖拱于胸前,拄斑剑。裳如衫色,逶迤于地,下露笏头履。

  甬道西壁壁画持班剑仪卫图

  甬道后部西壁壁画门官图

  甬道后部东壁壁画门官图

  墓门外东侧壁壁画门官图

  墓门外西侧壁壁画门官图

  墓门内过洞西壁北侧壁画门官图

  禄爵显赫这三幅大型壁画,炫耀出娄睿官至太师、并州刺史,兼录并省尚书事的显宦地位。帷幄几案,歌舞乐伎,表现了其内庭的富丽豪华。列旗羽葆,鞍马扈从,与墓道的回归图相映衬,显示了其下马归来的威严景象。面向南方,与出行图前后呼应。前部为通噱安车,赤轮华轂,金饰诸末,卷棚顶,侧绘黼黻,上飘锦幡,前后皆垂帘,轼前覆以莲叶图案帷幔。辕内驾牛,驾具皆以黄金装饰。辕左一白奴御夫紧勒缰绳,两从御拦于牛前,恭候主人登车。辕右又一白奴,牵马。车后华盖撑张,两侧各竖一高竿,羽葆配置相同,当为羽妥。盖下两长者偕行,当为娄睿夫妇。老翁侧身向前,老妪回首似语。前方八浓妆侍女,正忙于作主人出行安排。

  墓室北壁壁画娄睿夫妇宴飨行乐图

  墓室东壁第三层壁画仙人骑龙与雷公图

  墓室东壁第四层壁画墓主备马出行图

  墓主娄睿夫妇宴飨图

  墓室东壁第四层壁画墓主备马出行图

  墓室东壁第四层壁画墓主备马出行图

  墓室西壁第四层壁画墓主备安车出行图

  墓室内南壁墓门东侧壁画武士图

  祥瑞与天象这组壁画,描绘了死后灵魂飞升的空幻境界,共十三幅。獬豸是送葬入墓的护路神卫。獬豸似鹿似羊,偶蹄,两肋有翅,口銜莲花枝。全身以桔红轻淡晕染,下踏彩云。传说共疾恶如仇,专触为恶者。

  墓室甬道东壁壁画獬豸与方相氏

  獬豸图

  方相氏图

  墓门南外币壁画摩尼宝珠,莲花,忍冬和卷草图

  墓门南过洞壁画摩尼宝珠,莲花,忍冬和卷草图

  天井上栏、甬道拱顶、墓门前后,画七幅,除龙虎图为道教内容外,皆为佛教内容,寓意于飞升西方净士。全部为青石浮雕彩绘。门额中雕龙首,血盆大口,齿牙犀利,方眼墨睛,赤耳硕鼻,额前双角隆起,环抱莲座摩尼宝珠。两侧对称绘曲颈振翅的绛金色金翅鸟喙衔莲枝。门楣横列五朵束枝莲花,衬以六出绿叶。门楣之下与门框正侧两面各雕束枝莲花六、七朵,内雕莲座,上置摩尼宝珠。门砧为而目狰狞的怪兽。

  

  在两扇门扉上,东绘青龙,西绘白虎,相向飞腾于彩云中。

  墓门门扇,门额,门楣,门框石刻彩绘

  墓门门额背面彩绘图

  墓室中栏,南北西三面壁画已全部剥落,东壁画,为青龙与雷公。从剥落的西壁残片,可见白虎的部分画迹。北壁尚残留玄武的一段蛇体。可见中栏主要为守护四方的四神。

  墓门东壁第三层仙人骑青龙图

  雷公赤唇环眼,面如猕猴。坦腹跣足,红镭白挎皆不掩肘膝。筋肌暴突,剽悍勇猛。肘下长游曳,膝后翎羽飞扬。持铁锤,四出敲击着等距环列的天鼓十而,似隆隆有声。北朝晚期习见此画法,敦煌莫高窟285窟及洛阳元乂暮壁阃中均有相似的图象。

  墓门东壁第三层雷公图

  天象图,约26平方米。穹隆上群星灿烂,天河自东北而西南,宽04-0.6米,斜贯苍穹,将周天中分为二。东绘日象,内有三足乌;西绘月象,隐约似有蟾蜍。星色分红、白、灰(黑)三色,似为陈卓、钱乐之汇集甘德、石申、巫咸三星图于一图的模拟图,与洛阳孝昌二年(526年)江阳王元乂墓天象图大致相近。图中有少数星座连线,但为何星宿,待考。有的星拖有长尾,除剥落者外,尚存十五颗之多,占现存星数的十分之一以上。如此众多的拖尾亮星同时出现,疑其描绘的是一次殒石雨的景象。

  墓室穹窿顶天象图

  十二辰图,位于墓室上栏一周按正北为鼠,正东为兔顺序排列,高1米,残长4.3米。仅残留鼠、牛、虎、兔,中插神兽七只,皆极生动。

  十二辰图

  娄睿墓壁画,从炫耀其生前地位显赫和高官厚禄的荣贵入手,又继承古代神话传说与儒道释思想,描绘了死后飞升天界的图象。这一人间天上的大型画卷:形象地反映了南北朝晚期封建意识形态的一个侧面,除了在绘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之外,对当时意识形态的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料。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