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

千年磨砺 自然之美——麦积山石窟第44窟

摘要: 麦积山石窟第44窟西魏开凿,平面方形窟,前部在地震中坍塌,仅余洞窟后壁,44窟为西魏典型代表窟龛之一。塑像内容第44号窟泥塑现存一佛二菩萨一弟子。自窟前部崩塌千百年来,一直暴露在外,虽遭风吹、日晒、雨淋,但大都完好如初,表现了当时的匠师雕塑才能的非凡和制泥技巧的高超。麦积山西魏造像中最为杰出的一尊塑像当属第44窟正壁主佛像。它不仅是西魏 ...

麦积山石窟第44窟西魏开凿,平面方形窟,前部在地震中坍塌,仅余洞窟后壁,44窟为西魏典型代表窟龛之一。

塑像内容

第44号窟泥塑现存一佛二菩萨一弟子。自窟前部崩塌千百年来,一直暴露在外,虽遭风吹、日晒、雨淋,但大都完好如初,表现了当时的匠师雕塑才能的非凡和制泥技巧的高超。

麦积山西魏造像中最为杰出的一尊塑像当属第44窟正壁主佛像。它不仅是西魏泥塑佛像艺术之巅峰,也是北朝石窟造像中的至尊之作。在完整的情况下整个洞窟应该向前延伸两到三米左右,窟内现存一佛二菩萨一弟子。正壁主佛高1.60米,头上做右水涡纹高肉髻,内穿僧祗支,胸前系结,外披通肩袈裟,半结跏趺坐。肉髻、胸前、衣裙上均残存彩绘痕迹,覆于佛座前的悬裳衣褶俱呈圆转的线条,质感的厚重与线条的飘逸融为一体,既富于变化又舒畅自然,层次分明,且富有装饰趣味。施无畏和与愿印的双手,虽然纤细柔美,但给人无限的慰藉与和顺的力量。花瓣般的衣裾间露出一足,圆润而圣洁,昭示佛之内心的纯净无染。佛面形方圆适中,眉宇间透露出睿智而深沉的灵气。鼻梁高而修直,与额头相连,可以看出此尊主佛像已逐步从“秀骨清相”向隋唐的丰腴过渡。

主佛两侧菩萨上身袒露,下着长裙,衣饰线条感流畅,层次感强,左侧菩萨束花冠带项圈,左手提颈瓶右手握飘带。右侧菩萨左手提如意,右手屈肘于腹部。二菩萨塑作技艺精湛,表情变化惟妙惟肖,是一对美丽善良的妇女形象,和正中主佛相互映衬,清新之中,增添了一些雍容华贵之气。而在飘带的残破处,暴露出了内部的铁条。铁条是为了适应飘带独立且自然弯曲而采用的工艺,如此塑造出来的飘带样式更加形象、动态感强烈,显示了当时工匠聪慧、高超的造像手法。内侧弟子同样也是面型方圆,上着通肩袈裟,下着长裙,足穿方头履。形象淳朴,虽暴露在外最多,风雨侵蚀严重,但纹饰依然清晰。

佛像中最典型最明显的特征是那神秘的微笑。薄唇小口,笑靥微绽,端庄典雅、微微俯视、和蔼可亲。这是一种无念无挂的大自由状态,微闭的眼睛带有一丝含蓄,内敛的神情隐藏着一份自信,面部慈悲而庄严,娴静而宽容、矜持且淡然。

有专家认为此尊主佛像是为了纪念西魏文皇后乙弗氏,而以她为蓝本来塑造的。《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上》中的《西魏文帝文皇后乙弗氏传》所载,大统四年二月废皇后乙氏。三月,立蠕蠕女郁久闾氏为皇后。“于是更纳悼后,命后逊居别宫,出家为尼,悼后犹怀猜忌,复徙后居秦州,依子秦州刺史武都王。”到“六年春,蠕蠕举国度河,前驱已过夏,颇有言虏为悼后之故兴此役。……乃遣中常侍曹赍查手救令后自尽,凿麦积山为龛而葬,……后号为寂陵,及文帝山陵毕,手书云,万岁后欲令后配饗。公卿乃议追谥日文皇后,于太庙。废帝时,合葬于永陵。”乙弗氏大统四年出家,到大统六年去世。

乙弗氏是文帝即位后册封的第一位皇后,她容貌美丽,端庄文静,沉着矜持。几岁时便表现出出众的才能,16岁时被纳为文帝之妃,文帝即位后被册封为皇后。乙弗氏皇后生性节俭,吃素食,穿旧衣,更不佩珠戴玉,为人仁慈宽厚。但作为一个傀儡皇帝的皇后,其悲剧的命运是必然的。一代皇后先是被废,后又遭敕令自尽。

《北史》

《北史》是纪传体的通史,记事起于北朝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止于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包括北朝魏、齐、周和隋四个封建政权230年间的史事。《北史》和《南史》都是在记述南北朝至隋历史的《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等8部纪传体断代史基础上修成的。

文皇后乙弗氏

乙弗皇后(510年-540年),乙弗氏,河南洛阳人,西魏文帝元宝炬的皇后。大统元年(535年),被立为皇后。乙弗氏生性节俭,为人仁慈,宽宏大量,无嫉妒心,甚得元宝炬的倚重。大统四年(538年),元宝炬为使柔然不侵犯西魏边境,采取和亲政策,迎娶柔然头兵可汗之女郁久闾氏(即悼皇后),并立其为皇后,废黜乙弗氏。大统六年(540年),元宝炬迫于柔然的军事压力,无奈将乙弗氏赐死,时年三十一岁,谥号文皇后。后与元宝炬合葬永陵。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麦积山石窟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