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

千年磨砺 自然之美—麦积山石窟第4窟(二)

摘要: 麦积山石窟第4窟开凿于北周时期(557-581),唐宋明清均有重修。此窟名为上七佛阁,又名散花楼,是麦积山石窟具有艺术价值的洞窟代表作之一。在如此宏伟的洞窟中,不仅有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制和代表塑像,还有牌匾题记和精美的壁画内容。牌匾题记麦积奇观麦积山第四窟(散花楼)第四龛龛楣上有一石灰质刊刻匾额曰:“麦积奇观”四字正楷。落款曰:天雄赫灜书 ...

麦积山石窟第4窟开凿于北周时期(557-581),唐宋明清均有重修。此窟名为上七佛阁,又名散花楼,是麦积山石窟具有艺术价值的洞窟代表作之一。在如此宏伟的洞窟中,不仅有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制和代表塑像,还有牌匾题记和精美的壁画内容。

牌匾题记

麦积奇观

麦积山第四窟(散花楼)第四龛龛楣上有一石灰质刊刻匾额曰:“麦积奇观”四字正楷。落款曰:天雄赫灜书。

在小字落款时先写天雄二字,意为天雄军节度使,赫灜才是笔者的名字。唐“咸通四年”和五代初的“蜀”时期,曾经在这里设立天雄节度使,天雄应该是驻军的代号,天雄节度使是驻军的最高长官。

小有洞天

“小有洞天”是明代诗人、书法家甘茹书写,落款泰谿。他对佛教古迹有着浓厚的兴趣,除立碑题诗外,甘茹还主持扩挖了连接麦积山散花楼和牛儿堂之间的通道,施工完毕之后,在通道散花楼一侧上方题有“小有洞天”四个字。

菩提场

明代木匾,悬挂于第四窟第1龛龛楣之下,匾呈横长方形,纵0.70,横1.48,有斗口形边框,四角的云头雕饰伸出15cm。上边框雕二龙戏珠图案,其余边框雕牡丹图案,色彩脱落。“菩提场”意为觉悟或得道之处。每字横0.36米,竖0.42米,双钩阴刻,墨色,行楷。笔法刚柔相济,雄浑洒脱。款识仅存上款“岁次……月谷旦”,其余剥落无存。

西来圣人

清代木匾,悬挂于第四窟第2龛龛楣之下。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制。匾呈横长方形,纵0.65,横1.47,匾加斗口形边框,四角各出云头雕饰。薄板雕刻为牡丹连枝图案,其中上下边框各雕二龙戏珠图案,钉于边框上。“西来圣人”是称颂佛陀用语。每字横0.32米,竖0.40米,阴刻双钩线,白底黑色,行楷。上款“巩昌府秦州秦安县州县人氏”,下款“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八日上悬”。字体隽秀,运笔沉稳劲健。

慧光普照

清代木匾,悬挂于第四窟第3龛龛楣之下。匾呈横长方形,纵0.73,横1.75,匾加斗口形边框,四角各出云头雕饰。薄板镂雕二龙戏珠图案、云朵和牡丹连枝图案,钉于边框上。每字横0.21米,竖0.31米,双钩阴刻,黑字,行楷(为清代流行的馆阁体)章法严谨端庄,丰满圆润。边饰与“是无等等”匾相似。“慧光普照”是称颂佛教用语。《无量寿经》:“慧光明净,超逾日月。”题款无存。

是无等等

清代木匾,悬挂于第四窟第4龛龛楣之下。匾呈横长方形,纵1.05,横1.97米,四周加外侈斗口形边框,四角各出云头雕饰。镂雕腾龙宝珠和牡丹连枝图案,四角各出云头饰。每字横0.38米,竖0.48米,字及边饰均以薄板镂刻,并以木钉固定。边框残存绿色,字为行书,墨色,其结构于斜中求正,运笔遒劲豪放,其险如峰,气势磅礴。落款痕迹犹在。“是无等等”,语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意即佛道超绝,无与等者,唯佛自等,极言佛法的崇高。

“是无等等”这块匾额是明末清初陇右著名诗人、书法家王了望所书,康熙十四年(1675年)书。原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是”即是正确的,存在的以及真理的意思,“无”即是错误的,不存在的,失去的,“等等”即是不过如此。连起来可以理解为一切不过如此,通俗点讲就是顺其自然。其实佛教的真正意图并不是教化人人吃斋念佛,而是身处红尘中,就吃尘世苦,享尘世乐,尽人之本分,不执迷,不奢望。

  

壁画内容

4号窟崖阁壁画保存最多,顶部有北周原绘90多平方米,后室外壁之间有唐代绘有说法图及供养菩萨,其余均为明代重绘。因为能够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所以壁画上的颜料色彩比较清晰。画面是以素泥作底,白粉和墨线勾勒,涂以石青、石绿、朱砂、又有赭石、土红、姜黄、朱膘、装饰性极强。窟顶位置高,大块面构图,透视法绘画运用巧妙,立体感强。比如出行图,骑手乘红马,姿态从容,马健步行进,栩栩如生,从不同位置观察,前进的方向及动态亦有所不同,绘画时采用的方法就是我们现代学上定义的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相结合的绘画手法绘制而成,让人从各个方位观察马的角度,都没有反转倒置的感觉,这为北周时期的精品之作。

右上角人物建筑鸟瞰图。中间少许剥落,画面绘有门楼的深宅大院,庭院内有十余身各色人物,庭院外有穿短裤,袒上身、赤双足的武士,有的举步欲行,有的翘首窥视,有的手持器械。

窟顶左侧的菩萨弟子赴会图最为完整。画面有菩萨、弟子和天人10余身,其中弟子较多,中间一身菩萨和弟子脚踩莲台,其余弟子和菩萨位列身后,均有圆形头光,穿交领或圆领长衫。前有四身飞天,手托杯盘,身着绮罗仙衣,并无长飘带,飞行全靠本身动势和流云烘托,灵动自然,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

列龛内顶部壁画60平方米,明代重绘,但保持北周风貌,七个佛龛顶部各有四面坡,坡内多绘说法图,礼佛图或供佛图。二、四两窟烟熏较重,其余大都线条清晰,色彩鲜明。

薄肉塑飞天

飞天在麦积山石窟早期壁画中多绘制于窟顶、藻井,或者是绘制于佛传主尊的头光背光中,飞翔着合掌礼拜,娱悦佛陀。飞天壁画在麦积山石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其形象姿态、意境风格都在发生不的变化,并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造型特征。

(此图来源于网络)

在七个佛龛上方,各有一幅飞天壁画,为北周原作,未经后代重绘。每幅宽3.5米,高l.9米,每幅中有四身飞天,两两对飞。壁画中的飞天,或弹奏乐器,如阮、笛、拍鼓、钹等;或手捧供物,如仙果、香熏等。与其他壁画不同的是这些飞天的脸部、胳膊、手、脚等身体裸露的部分均是用浮雕的手法,外侧敷泥塑出来的,泥层最大厚度不超过5毫米,一般在2-3毫米之间,而其他部分如身体、衣裙、飘带等是以绘画的方式描绘出来的,这便是麦积山石窟壁画艺术中的精品之作“薄肉塑飞天”。

这种做法是匠心别具地把雕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平面的和立体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手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且做得天衣无缝、相得益彰,可谓是珠联壁合,让这些飞天有脱壁欲出、马上飞向天空之感,立体感非常强。同时飞天的衣带飞扬,线条非常流畅,如行云流水般,虽是静止画面,却给人一种满壁生风的感觉。这种艺术效果是当时雕塑或壁画中任何一种单一的手法都难以达到的。中国古代工匠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就敢于大胆地突破单一的艺术手法的限制,创造出这样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所以有专家说可称之为“精品中的精品“和“古代壁画艺术的绝品”。

赫灜

河南浚县人,明万历进士。为苏州推官,迁御使,官至大理寺丞。为官清廉,在任期间,即便是面对权贵,仍刚直不阿,出面弹劾。

甘茹

字征甫,号泰谿,四川富顺人,明嘉靖进士,除御史,迁山东按察副使,性情恬淡,好作诗文,擅长书法。

王了望

原名王家柱,后更名“予望”,或有“反清复明”愿望的双关寓意。晚年遁入空门,自号“秀佛头陀”,后人多称王了望。表达出作者平静,豁达,开悟的思想感情和境界。他的一生经历了众多坎坷,晚年登临麦积山,受山水灵气洗礼,经高僧指点,如露入心,似醍醐灌顶,于佛堂前释然写出“是无等等”这四字偈语。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教经典,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唐玄奘译,知仁笔受。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麦积山石窟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