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任式楠| 中国史前整栋多间地面房屋建筑的发现及其意义(二)

摘要: 王油坊遗址的1栋四连间排房(F16~F19),坐北朝南,东头已残,复原东西通长约16米,面阔(南北) 4米~4.1米,外墙和隔墙均为垛黄土墙,无木骨和立柱。居住面多为褐色沙面土,有的加抹白灰面。4间均基本呈方形,室内面积12平方米~14平方米。每间中部均有1个低矮的圆土灶台。该房址年代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
王油坊遗址[1]的1栋四连间排房(F16~F19),坐北朝南,东头已残,复原东西通长约16米,面阔(南北) 4米~4.1米,外墙和隔墙均为垛黄土墙,无木骨和立柱。居住面多为褐色沙面土,有的加抹白灰面。4间均基本呈方形,室内面积12平方米~14平方米。每间中部均有1个低矮的圆土灶台。该房址年代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
永城黑堌堆遗址[2]发现两栋连间排房,均坐北朝南,现存残缺的4间,东西总长度不明,南北宽3.5米~3.7米。均草拌泥垛墙(无木骨和立柱)并经火烘烤。单间室内面积为10平方米~14平方米。其中保存略好的一栋(F6~F9)室内为白灰居住面,中部各有一圆形灶面。
平粮台[3]是在城址内发现了房址10余座,多为长方形排房,普遍使用土坯作为建筑材料。分平地起建和夯土台上建筑两类。房址F1(图3)为平地起建的三连间土坯墙排房,坐北朝南,东西长12.5米,南北宽4.3米。土坯厚8厘米~10厘米,土坯长32厘米,即为外墙的宽度,土坯宽27厘米~29厘米,基本为隔墙的宽度。3间的南墙(前墙)各开1门,室内近北墙各有1个长方形或近方形的低矮烧土台,疑即灶址。房址F4是在人工夯筑土台(高0.72米)上营建的四连间排房,坐北朝南,东西残长15米多,南北宽5.7米,土坯砌墙,墙面抹草拌泥。平粮台城址和房址年代约为公元前2400年~公元前2100年。

图3 淮阳平粮台房址F1平面图
 
平顶山蒲城店遗址[4]王湾三期文化房址F39,为至少东西3间相连的多间房。南北宽3.9米,东西残长4.8米。现中部1间保存较好,挖槽垒筑土墙(无木骨),西隔墙上无门,东隔墙残缺,墙四角处各有1个较大柱洞;居住面含砂黄泥,室内紧贴北墙设并列的大小灶址各1座;北墙外侧挖有一条排水小沟;南墙中部设户外门,墙外铺垫有散水和门前活动场地。
康家遗址[5]发现客省庄文化(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000年)房址100多座(间)。基本呈东—西横向排列,南北(前后)两排房屋之间相距6米~9米。每排房屋分成数组,每组少者2间、3间(座),多则5间、6间,同组相邻的房屋共用一堵隔墙。单间(座)房址形状大都为圆角长方形,室内面积一般为9 平方米~12平方米,东、北、西三面墙系夯土墙,南墙中部设门,门口两侧的墙较短较窄常为土坯墙。居住面主体是白灰面,还有些分别是料姜石粉面、胶泥硬面和黏土硬面,后者有的再经烘烤。居住面上常有1个~4个坑洞,中部筑有1个圆形灶面,有的室内发现残存粮食的小窑穴。大门外由东西两边的屋墙外延出一段即作为院墙形成一个小院落,有的就在院墙根内侧挖坑埋葬儿童。
房县七里河遗址[6]石家河文化早期( 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500年)房址F8,为台基式四连间房址(图4)。先用红烧土筑一座高出当时四周地面0.3米~0.6米的长方形红烧土台基,残存面积245平方米。F8建在台基上,坐南朝北,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8.57米,南北宽5.75米(均墙体中心至中心的距离),总面积106.77平方米,内隔为面积各不相等的4室。房屋四周墙壁和室内间隔墙为木骨泥墙。有的隔墙残缺,不明是否设门。居住面用红烧土铺筑,厚约10厘米。较特殊的是在北墙外侧立排柱建有宽1米左右的檐廊,廊前又建等距离3个架设雨篷的门道。门前铺设一片活动场地。还在南墙(后墙)紧贴外墙面加筑了一道红烧土护墙。
 

图4 房县七里河房址F8平面图
 
汉源大地头遗址[7],为分布于川西北地区、具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等因素和本地文化特征的一类遗存。平地起建房屋除单间式木骨泥墙的外,还建有单间式和排房式石构房址。石构排房最具鲜明特点,集中发现3排,呈西北—东南走向,北排F18残存5间,中排F30残存6间(残长约11米),南排F31残存3间。排房统一开挖墙基槽用块石垒砌墙体。居住面用小块石和碎石拌泥铺成。每个单间面积和形制大致相同,面阔约1.5米,进深约2.8米,建筑面积约4.2平方米,使用面积约2.8平方米。每间屋内北部均有1个石围圆形火塘,门道当开在南面。屋内普遍残存炭屑和少量陶片。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河南商丘地区文管会:《河南永城王油坊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5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河南商丘地区文管会:《1977年豫东考古纪要》,《考古》1981年第5期。

[3]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周口地区文化局文物科:《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试掘简报》,《文物》1983 年第3期。

[4]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顶山市文物局:《河南平顶山蒲城店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8年第5期。

[5] a.西安半坡博物馆:《陕西临潼康家遗址第一、二次试掘简报》、《史前研究》1985年第1期。

b.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康家考古队:《陕西临潼康家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8年第5、第6期合刊。

c.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康家考古队:《陕西省临潼县康家遗址1987年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第4期。

[6]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房县七里河》,文物出版社,2008 年。

[7]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雅安市文物管理所、汉源县文物管理所:《四川汉源大地头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2006 年第2期。


文章来源:《考古学集刊》2010年02期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