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巴中南龛摩崖造像

摘要: 南龛摩崖造像是中国隋至宋代佛教造像。位于四川省巴中县城南1公里化成山。现存龛窟133个,造像2100余尊。始凿于隋,多为唐代造像。此外,宋代2龛、清代2龛、民国时期5龛。最早的造像题记为唐开元二十八年 (740)。造像分布在云屏石、山门石千佛岩、大佛洞、佛爷湾一带长约350米的崖壁上。以大佛洞最为集中。该石窟汇聚了佛教各教派的造像。1988年中华人民共 ...
南龛摩崖造像.隋至宋.四川省巴中县.石窟寺及石刻..第三批
南龛摩崖造像是中国隋至宋代佛教造像。位于四川省巴中县城南1公里化成山。现存龛窟133个,造像2100余尊。始凿于隋,多为唐代造像。此外,宋代2龛、清代2龛、民国时期5龛。最早的造像题记为唐开元二十八年 (740)。造像分布在云屏石、山门石千佛岩、大佛洞、佛爷湾一带长约350米的崖壁上。以大佛洞最为集中。该石窟汇聚了佛教各教派的造像。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巴中有许多处摩崖造像,分布在南龛、北龛、东龛、西龛以及水宁寺等几处,其中以南龛的造像规模最大、最集中,也最为完整。
南龛摩崖造像位于化成山山腹,始于南北朝时期的梁魏,续镌于隋代,盛镌于唐代,后经历代增铸,逐渐形成今天斑斓玲珑,栉比相连的石窟群。世人始称南龛寺,又名光福寺。其名乃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所敕。
造像主要分布在云屏石、山门石、大佛洞一带,大窟小龛,密如蜂房。现存造像174龛,2400多尊,有经幢14座,造像碑10则,新建碑4则,严武(唐巴州牧)“奏表”碑一幅,题记52条,诗文52首。
南龛造像,以供养窟为主,刻佛教故事的极少,其中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毗卢舍那佛、阿弥陀佛、双首佛、双身佛、鬼子母菩萨、如来佛等造像。菩萨造像,以观音菩萨为最多。其余的则为闻法等诸菩萨及八部、天王、力士、伎乐、飞天等护法的造像。各种佛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

三大区域
大佛洞区
从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右边的侧门下来,首先进入南龛大佛洞区。但见岩石壁立,高十余丈,长数百尺,方正如削,列层分龛,镶佛累累。这里是造像最为集中的区域,汇聚了佛教各教派的造像,在东西宽45米,南北长252米的山崖上,共有造像176龛,2700多躯。造像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大龛到小龛,从大身到小身,从造像到龛楣,均雕凿精湛,手法洗练。

山门石区
大佛洞区的左边,是山门石区。这里原有供奉道教始祖李耳的老君洞,目前造像、题刻主要有:
1、“送子观音”,造像右边注有“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九月美术生福洲谨镌”。
2、巴中民间书法家刘健公先生书写的“和平”,这是刘老先生在1955年86岁高龄的时候写的,上面是一条龙,下面是一头虎。
3、在“和平”的下面,是一幅“四世同堂”图。
4、“福”、“寿”二字,是咸丰元年(1851)孙基题写的。
5、九龙碑,这座九龙碑上刻有“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不知何时所造,但比较通用。

云屏石区
与山门石区对面的,是云屏石区。
云屏石,因其酷似舟船,故又名“船头石”。
崖壁上尚存乾元三年(760)等造像题记及历代妆修碑记、游记。 由于长期受风雨侵蚀等原因,导致南龛摩崖造像表面风化、局部酥减剥落,部分崖壁有滑坡及坍塌的危险。今年,由中央财政投资1269万元对摩崖造像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和维修,整个工程预计2009年结束。此次维修,是南龛摩崖造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从云屏石下来,是南龛摩崖造像的正门。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