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贡萨寺旧址与宗喀巴大殿

摘要: 贡萨寺旧址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城北面闹布旺江,是治多县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1981年贡萨寺迁至新址。宗喀巴大殿堂高九层。宗喀巴大佛为世界最大的室内铜制镀金佛像,并被授予“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贡萨寺旧址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城北面闹布旺江,是治多县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1981年贡萨寺迁至新址,并修建了大经堂、弥勒佛殿 ...
贡萨寺旧址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城北面闹布旺江,是治多县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1981年贡萨寺迁至新址。
宗喀巴大殿堂高九层。宗喀巴大佛为世界最大的室内铜制镀金佛像,并被授予“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
贡萨寺旧址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城北面闹布旺江,是治多县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1981年贡萨寺迁至新址,并修建了大经堂、弥勒佛殿、密宗和0神殿及-寝宫等建筑。
宗喀巴大殿高九层,建筑面积2754平方米。宗喀巴大佛是世界最大的室内铜制镀金佛像,并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 [1] 
宗喀巴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在宗喀巴诞生地建造的塔尔寺和治多县贡萨寺都是青海省内著名的格鲁派寺院。一九九九年,贡萨寺十九世秋吉强巴图登格来嘉措活佛策划投资建造宗喀巴镀金佛像,二○○○年八月竣工。建成的宗喀巴佛像,高达三十一.二二米,供奉佛像的殿堂高三十五.三二米。今年四月,大上海世界基尼斯总部对佛像进行了考察,日前,给贡萨寺颁发了“大上海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
宗喀巴大殿供奉的宗喀巴持坐姿,面容安详,双手各持一苹莲花叶,分别象徵智慧和佛法。宫殿共有九层,各层墙壁上绘满了格鲁、萨珈、宁玛和噶举四大藏传佛教派别的佛经故事,绘图笔法纤细,人物生动,赏心悦目。佛殿高33米,建筑面积达700多平方米。铜佛高27米,佛像内装有大量的经文和珍贵法物。这尊巨大的镀金铜像,工艺精湛、形象生动,是目前格鲁派寺院内所供奉的最大的宗喀巴大师室内铜像。宗喀巴佛殿已被列为青海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
寺院旧址
贡萨寺于公元12世纪由拔噶举派的创始人拔达玛旺秀的心传弟子秋杰次成帮巴创建,由此产生秋杰转世系统。第二世秋杰索南扎巴扩建寺院并改宗为直贡噶举派。 [1] 
公元15世纪,五世昂旺洛楹嘉措又将该寺改宗为格鲁派寺院。寺内存有《甘珠尔》、《丹珠尔》等佛经不计其数,壁画唐卡更是精美绝伦。 [1] 
1981年落实民主宗教政策,贡萨寺重新获得开放。
贡萨寺旧址: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城北面闹布旺江。
贡萨寺新址:距治多县城10公里的阿尼尕保山。
地理位置
贡萨寺旧址位于距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县城西9公里、海拔4300米的嘉吉阿尼噶宝山坡上。治多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县城东部与玉树县接壤,西与海西州代管区相连,北与曲麻莱县、海西州毗邻,南与杂多县为界。境内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河流纵横交织,湖泊星罗棋布,处于“中华水塔”的核心。 [2] 

治多县总体县情可概括为“高、大、少、单、富、贫”六个字。“高”即境内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称之为地球第三极和生命禁区,自然条件严酷,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大”即全县总面积8.02万平方公里,是全省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少”即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为0.25人/平方公里;“单”即单一的畜牧业经济是全县的经济支柱产业和牧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富”即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金、银、铜、锌、盐、煤等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太阳能资源丰富。盛产冬虫夏草、红景天、大黄、知母、贝母、秦艽等各种中药材。繁衍生息着藏羚羊、雪豹、白唇鹿、藏野驴、雪鸡、麝等珍稀野生动物。具有长江源头和可可西里探险、藏传佛教文化、格萨尔文化、藏族歌舞等独特的旅游资源;“贫”即经济贫穷、财力匮乏、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社会发展滞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属国定扶贫重点县。 [2] 
文物价值
主要文物有贡萨寺创建者仲秋吉次成邦巴德银像(相传是达玛王秀亲手铸造的)一尊,由仲秋吉次成邦强巴发掘的“伏藏”海螺一个,27米高的宗喀巴大师持长寿佛宝瓶铜像一座,还有宗喀巴师徒三人塑像,弥勒佛塑像,密集佛立体坛城一座,金刚具力护法神五种塑像和宗喀巴大师半尺高铜像以前遵义及宗喀巴大师佛殿一至九层的集藏区绘画艺术于一体的壁画等。

在第十九世秋杰·强巴土丁格来嘉措活佛(现任玉树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考取拉让巴格西学位,学识渊博)的主持下,修建了大经堂、弥勒佛殿、密宗和护法神殿及活佛寝宫等建筑,寺内存有《甘珠尔》、《丹珠尔》等佛经不计其数。
宗教背景编辑
帕玉树地区传播的宗教主要有苯教和佛教。苯教传播到该地区的时间不晚于吐蕃统一青藏高原的初期,即吐蕃第一任聂赤赞普统治时期。五世达赖的《西藏王臣记》中写聂赤赞普曾收服了康区的阿勇王地区,当时阿勇地区崇信的宗教是苯教,而苯教的中心地区应在帕玉树的客玉神山一带法,那里遍布山野的修行洞,最初的开山鼻祖是苯教信徒。公元6世纪(642)文成公主入藏时,帕玉树地区只有一座苯教寺庙,叫江让寺,寺院壁画在建政前一直都有苯教故事人物画,寺院的周围也都能看到许多苯教信徒石刻的经文和咒语。当时释迦牟尼佛像在该寺院停放一夜。后在觉卧佛停放的地点修建了一座殿堂。并仿照佛祖十二等身像塑造了一尊佛像,置于主殿供奉。江让寺改信佛教,寺院改称为“觉旦寺”意思是觉卧法座上建起的寺院。这是治多地区最早的一座寺院,建政后行政区域划归在帕玉树地区成立的曲麻莱县。
公元12世纪初,噶举派的四大支系中子之拨戎嘎举派的创始人——达玛旺修之亲传弟子仲秋吉继承邦把带着尊师的嘱托离开卫藏地区,前往康区传佛。约12世纪末,到达帕玉树地区。适逢帕玉树地区的部族首领是玉树阿家公宝王,在他的大力支持下,于12世纪末13世纪初在岗萨日措山,一座靠山面水、风景优美的风水宝地修建了一座传佛修行的“四根柱指宽”的庙宇,命名“贡萨朋措腾庆岭”,意思是“新是富满大乘洲”。新寺是旧寺江让寺而言。之后北渡长江,在贡萨寺斜对岸修建了一座佛寺——夏日寺(鹿角寺),北渡长江传佛时因源自一些奇特的传闻,到夏日寺人们便尊称为“夏日哇大师”。晚年修建了一座称多阿朵寺(今称多县辖),便在此传佛修行至圆寂。夏日寺在治多建政后划归曲麻莱县行政辖区。
帕玉树的三座寺院,其初都持噶举教派,17世纪五世达赖应邀前往清朝京都时,路经唐蕃古道中路的帕玉树地区传法灌顶,三座寺院虽改信格鲁派至今。赐名贡萨寺为“贡萨强巴岭”,即“新寺富满慈悲洲”。第悉桑杰江措在《黄琉璃》中记载了帕玉树三大寺院的简介。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