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报本寺塔

摘要: 报本寺塔坐落在陕西省武功老城(今武功镇)北廓,建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六月前。东临漆水,西辅香山,依寺建塔,风景秀丽,为陕西名塔之一,于1957 年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于2013年5月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学士宋敏求编《长安志》卷十四载:报本寺原为唐高祖李渊别宅,唐太宗李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元 ...
报本寺塔坐落在陕西省武功老城(今武功镇)北廓,建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六月前。东临漆水,西辅香山,依寺建塔,风景秀丽,为陕西名塔之一,于1957 年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于2013年5月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报本寺塔 : 报本寺塔。位于武功县武功镇北关北街西侧,因建在报本寺内而得名。相传 报本寺塔原为木塔,始建年代不详。木塔毁后,北宋在原处重建砖塔。
八棱七级楼阁式中空砖塔,通高39.66米,底部直径11米。第一层高10米, 第二层不足6米,往上各层的面阔及高度逐级递减,每层的出檐呈叠梁式,柱额 上安置砖雕转角,补间排列斗拱。各层辟四个券门,真假相间。
报本寺塔身挺拔峻秀,具有典型的唐塔风格。每逢春季,总会飞来一群胡燕 嬉戏于塔顶周围,人称“胡燕朝塔”。
1987年,在清理塔基时发现塔下地宫,出土金棺、银椁、豹斑玉筒、舍利子 等珍贵文物,属国内罕见。此塔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aoben Temple Pagoda
The Baoben Temple Pagoda,located in the west of Beiguan North Street of Wugong Town,Wugong County,was built in Baoben Temple. Hence it got its name "Baoben Temple Pagoda" . It is said the Baoben Temple Pagoda was originally a wooden pagoda. It was built in an unclear year. After it was destroyed,a brick pagoda was rebuilt in the distance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It is a 7-storeyed 8-edged pavilion-style hollow brick pagoda of 39.66 meters high and 11 meters in diameter of the bottom. The first storey is 10 meters high while the second storey is less than 6 meters high. The building width and height of upper storeys are gradually reduced storey by storey. The extended eaves of each storey displays as stoplog-style. Brick-carving corners are set on the column forehead with bracket systems lining and filled within. Four arch doors are opened in each storey,real arch doors and fake ones are alternated by successive storey.
Baoben Temple Pagoda is tall and straight in body,featuring classic Tang pagoda style. Every spring,this pagoda will attract groups of swallows flying and playing around the top of pagoda,thus people call it "Hu Yan Chao Ta" (Swallows Worship Pagoda).
In 1987,many precious cultural treasures,including gold coffin,silver outer coffin and jade pot with leopard pattern as well as sariras,were found from the underground palace when excavating the base of the pagoda. All those are rare in China. The pagoda was officially ratified as one of the Second Batch of Shaanxi Province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and the Seventh Batch of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報本寺塔。武功県武功鎮北関北街の西側に位置し、報本寺の中に建てられたので、報 本寺塔と呼ばれている。元々は木塔で、創建年代は不明。木塔が倒れてから、北宋時代 に別の所に煉瓦塔を建て直したのである。
八稜七級 楼閣式の中空煉瓦塔で、高さは39.66メ一トル。低部の直径は11メ一トル である。第一層の高さは10メ一トル、第二層は6メ一トル不足で、上各層の高さはだん だん減らして行き、每層の軒出は重梁式で、柱額に煉瓦彫転角を安置し、補間に斗拱を 配列してある。各層に四つの券門は、真偽で交差してある。
1987年、塔基を整理する時、塔下に地宮が発見され、国内にも珍しく、金棺、銀槨、 豹斑玉筒、舎利子などの貴重な文物が出土したのである。この塔は陝西省第二回重点文 物保護単位である、第七回全国重点文物保護単位。

宋代学士宋敏求编《长安志》卷十四载:报本寺原为唐高祖李渊别宅,唐太宗李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元599年1月23日)生于此宅。
相传李世民登基后,为报其母(太穆皇后)恩,舍宅为寺,名曰:“报本”。由释家住持、掌管。寺内建浮屠(即寺塔),因寺名“报本”,故取名“报本寺塔”。另据《长安志》记载,报本寺建于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后焚于战乱。
北宋年间,重建楼阁式砖塔,高39.66 米 ,七级八面,每层辟四门洞,真假相间,变化有序,整个塔势挺拔俊秀。每年春季总会飞来一群胡燕,嬉戏于塔顶周围,人称“胡燕朝塔”,为《武功八景》之一。
据发现塔下地宫所藏文物考证,报本寺塔建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六月以前。后代多有修葺。
明嘉定三十四年(公元1556)因华山地震波及裂缝,后自行复原如初。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甃砖加固塔身。
到1950年代初,尚有东正门、山门殿、利司佛殿等数座佛殿,释迦牟尼涅粲睡佛横卧塔西整个三间大殿。
80年代塔体再次倾斜,1987年发掘的塔下地宫文物,震惊国内外。
1993年,日本净土访华代表团专程赴武功报本寺祭祀观塔
1994年7月26日进行大落架重修,1998年4月28日封顶竣工。
2013年和2014年,世界李氏宗亲会两次组团各数百入前来朝塔谒祖。
地宫文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报本寺塔稍有倾斜,后因连年阴雨,塔顶偏离塔心2.78米。
1987年5月24日,在清理塔基时,发现塔下有地宫。地宫全用砖砌,直壁穹隆顶,平面呈长方形,距地面6.8米。器物存放很有层次,而且位置居中。次序基本是:地宫正中置一石雕彩绘须弥莲花座,石座上搁置一汉白玉雕成的彩绘外套,套内有银银之内有金棺,金棺之内有葫芦形玻璃瓶,瓶内装有舍利子。围绕须弥莲花座周围存放有11面铜镜和数十枚铜钱。
地宫内共出土文物100余件,主要有石雕彩绘须弥莲花座、金棺、银椁、盝顶银函、金双鸾五辨银碗、汉白玉彩绘石椁、豹斑玉筒、白瓷净水瓶、葫芦形琉璃瓶、竹节瓷瓶、八棱形瓶、舍利子(41枚共重26.7克),银方盒(重394.5克),一对银镯(64克),六块水晶石、十一面铜镜和数十枚铜钱等。这些文物的面世是继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的又一重大发现。
地宫出土文物包括金、银、玉、铜、石、丝绸六大类、其中金棺、银椁、豹斑玉筒、舍利子等,在国内出土文物中比较罕见。陕西省已出土的金棺银椁,一是临潼的庆山寺,二是扶风的法门寺,下来就是武功的报本寺。报本寺的金棺银椁比庆山寺和法门寺的形体大,重量多。出土宋代舍利子137颗,呈红、白、黑三色。特别是金银玉瓷均为国宝级文物,其中“豹斑玉套”的出土属国内首次发现,对玉种、玉器的研究有所突破,填补了国内考古方面的空白,解决了器物学上长期悬而未决的课题。 [2] 
地宫文物出土,轰动国内外。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文化部部长助理高运甲、陕西省省长侯宗宾、省委副书记牟玲生等,专程来武功视察,并作指示,国家和省、市拔专款依照原样重修。
但由于各种原因,此名胜进年来无人观光,已破败不堪。
古塔欣赏
报本寺塔为楼阁式砖塔,七级八面,面阔4.7米,基地面积50余平方米,高39.66米,
第一层高十余米,往上各层的阔面与高度逐级递减。每层上檐呈叠梁式,柱额上置砖雕转角,衬间排列斗拱。每层设三门,圆形券式洞门,真假相间,变化有序,塔身中空,施旋木梯可登临远眺。塔势雄伟,高耸云空。每逢春季,总会飞来一群胡燕嬉戏于塔顶周围,视为奇观,人称“胡燕朝塔”。
明嘉靖34年12月20日(1556年1月23日),华县发生大地震波及本县,报本寺塔被震裂缝宽一尺有余、长数尺,后复原如初,人皆愕然,不知共由。198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诗歌
报本寺塔(一)
作者:安郎若素
千年古塔一朝红,只缘孝心现地宫。
稀世珍宝百余捧,罕见文物价连城。
太宗心念母恩重,雕木树塔镇武功。
宣宗扩寺定芳名,谁料乱世焚影踪。
仁宗甚感报本衷,北宋重铸弄砖青。
如今雄姿为新生,是因震淋体斜倾。
一阁七节玲珑风,叠檐拱衬真假洞。
三尺丘冠已无冷,锥身十丈擎复兴。 

报本寺塔 : 报本寺塔位于武功县城西北约15公里的旧 武功县城(今称武功镇)北部,当地群众因地而 名称其为武功塔。


报本寺塔


据清毕沅《关中胜迹图志》载: 报本寺“本 唐高祖旧宅”。关于唐高祖旧宅的来历,《武功县 志》等文献载日: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本 属陇西成纪人,因曾任隋朝岐州刺史,治于武功 而家。其故址在今川口东南,号曰庆善宫,今地 属杨陵区所辖。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十 二月生唐太宗李世民于此宅。另外唐高祖李渊还 有一别墅,位于今武功镇报本寺塔处。唐太宗生 母太穆窦皇后曾常居于此。明康海《武功县志》 云: “太宗四岁,有一书生谓高祖曰,公在相法, 贵人也,必有贵子。及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 日之表,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 书生遂去。高 祖惧其语泄,即使人追杀之,终不知所往,因以 为神,乃取其语名之曰“世民”。这就是唐太宗 李世民生地及其名字的来历。经过触目惊心的玄 武门政变之后,唐太宗即位,追封其生宅为“庆 善宫”,改其生母窦穆皇后常居之别墅为寺,故 名 “报本”。是为报本寺之来由。据《关中胜迹 图志》和民国《武功县志稿》载: 报本寺唐宣宗 大中元年(847年)依山建刹,中有浮屠七级,高 二十余寻,伟然一之望。明万历中修,直到民国 年间,寺院除有塔外,还有“大佛像一尊,佛殿 一楹三间,僧会在焉”。由此可知报本寺历代规 模之梗概。
报本寺塔内、外平面均呈八边形,正面向 东,仿木结构,为七级空心楼阁式砖塔,以现 在塔外地面为正负零实测,塔通高36.961米。 其第一层的高度及每面宽度最大,分别为层高 9.664米,面阔4.75米。以上各层的面阔及高 度逐渐缩小。塔内原有木制楼梯、楼板,可登临 塔顶远眺,因时间久远,已不复存在。塔外层层 采用拨狼牙子叠涩出檐,反叠涩收顶结构。檐下 有仿木结构砖雕柱、枋、铺作等部件。二层以上 塔的每层八隅各雕砌一个方形倚柱,柱头连以阑 额、普柏枋。柱头上均雕一转角铺作,柱间各雕 一补间铺作。每攒斗拱均出一跳。令拱上雕蚂蚱 耍头,承托砖雕撩檐搏 (枋)。华拱、泥道拱口 下面垫小拱头。拱瓣、斗拱式样古朴,当为塔初 建时之原作。
塔门窗层层都有,每层设四窗,两真两假, 单层东西两面设真窗,南北两面设假窗;双层南 北两面设真窗,东西两面设假窗。真假窗在东西 南北各面的具体设法逐层依次间隔而设。东南、 东北与西南、西北四面自下而上不设真假窗。真 假窗上均券成半圆形,自下而上宽高尺度递减。 塔刹早已不存,原为何式,不得而知。
第一层与以上各层的情况截然不同,塔外 八隅只有八个小垂莲柱作为装饰,未作二层以上 的那种通层高的八个倚柱。直接用垂莲柱衔接阑 额、普柏枋,其上雕有补间铺作和柱头转角铺 作。每铺作虽仍作为单跳四铺作,但却并出三批 竹昂,与二层上的出跳单拱截然不同,显得华 丽。加之斗不作,具有明显的明代风格。这种情 况正与《重修报本寺塔记》相印证。《修塔记》云: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四月由邑人张涉、修 塔匠张士茂、鲁山、李公、乔公邦琦暨社友闵万 策、李瀚、魏继兴等二十余人组成修塔主持会, 在署县冲玄尉公的资助下,对塔进行了一次维 修。修塔的范围仅限于一层。其具体做法是对塔 一层的门洞券顶及塔外破损处作了修补,并在塔 外整个包裹了一券顶及塔外破损处作了修补,并 在塔外整个包裹了一层面砖。砖的砌法仍采用平 砌法,用黄泥浆砌成。由此可知此次修塔的工程 规模并不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塔的倾斜问题。
报本寺塔自1983年以来倾斜日甚,到 1994年塔已倾斜2.6米以上,时有倒塌之险,经 省文物局批准,决定拆除重修,现已竣工。
报本寺塔于1957年5月31日被陕西省人民 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保护范围。 其重点保护区为塔,一般保护区为塔基四周各外 延16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一般保护区周围外延 80米。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