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光宅中原:拓跋至北魏的墓葬文化与社会演进

摘要: 基本信息:作者:倪润安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3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3月印次:1ISBN:9787532594740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拓跋起源、拓跋南迁匈奴故地、拓跋代国至北魏各时期墓葬文化的演变和发展进程等问题。在拓跋起源问题上,本书厘清了拓跋族源的主要来源。在拓跋南迁匈奴故地的问题上,尝试从相关墓葬中区分出檀石槐鲜卑遗 ...

基本信息:

作者:倪润安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3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年3月

印次:1

ISBN:9787532594740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拓跋起源、拓跋南迁匈奴故地、拓跋代国至北魏各时期墓葬文化的演变和发展进程等问题。在拓跋起源问题上,本书厘清了拓跋族源的主要来源。在拓跋南迁匈奴故地的问题上,尝试从相关墓葬中区分出檀石槐鲜卑遗存及其文化因素,从而筛选出与拓跋南迁关系更直接和紧密的遗迹,以勾画出确定性更强的南迁路线图。在代国至北魏墓葬文化方面,本书揭示了力微联盟对檀石槐鲜卑文化的继承、北魏早期对边疆文化的整合、北魏中晚期文化向“晋制”的复归、北魏文化余脉开启“唐制”新模式等文化现象和历史过程。本书还把北魏墓葬文化置于南北朝发展的横向比较中,探讨北魏与南朝争夺文化正统的过程,并试图总结拓跋至北魏墓葬文化演变道路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后记

  本书的基础是我2009年完成的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此后历经多次大幅度增改,而成现貌。作为十余年学术积累的结果,既是我学术成长的见证,也满载着我的人生磨砺和体验。千言万语,思绪纷繁,最终汇聚在一起的首先是感恩的心情和愿望。

  1998年、2004年,我师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齐东方教授先后攻读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在他的长期引导和支持下,我的学术之路得以不断延伸。拓跋至北魏的考古学研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难题,要做好很不容易,具有相当的风险。齐老师因材施教,结合我的学术兴趣和知识构成,肯定了我的博士论文选题,鼓励我尝试未知,大胆探索,给予我莫大的信心。齐老师每每从大处着眼,高屋建瓴,循循善诱,拓展我的视野,在细节处又给予我充分的空间和发挥的自由。我虽勉力而为,但自愧离齐老师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当本书将要出版之际,齐老师又慨允为序,鼓励我继续前行,走得更远,令吾不胜感激。另外,在博士论文审阅和答辩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杨泓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化成教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张庆捷研究员、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王维坤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尚刚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郑岩教授等也提出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鞭策着我继续提高。嘎仙洞北魏祝文刻石的发现者米文平先生曾来北大赠予我他的专著《鲜卑史研究》,并在早期拓跋的生存环境方面多有指点。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李梅田教授与我研究方向相近,常常相谈甚欢,关键时刻给予我支持。求学之路上,还难忘师兄沈睿文教授,同窗孙莉、迟雁程、单月英、滕磊、马东峰、林立、路菁、吴霄龙等对我的关照和慰藉。

  我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既要完成学业,又要以工作为重。在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工作和奋斗的八年里,领导和同事们在工作、学业和生活上给予我最仁厚的支持和理解,提供了安定的工作条件和研究环境。时任社科部部长的程郁缀教授对我的关切和培养更是无微不至,令我如沐春风,常常感怀于心。在我向往教学科研、回归学术之路的过程中,还得到当时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志攀教授、文科主管副校长张国有教授、人事部部长周岳明教授、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教授等领导的鼎力支持。特别是吴书记处处为我着想,提出一些善意的建议,让我格外感动和难忘。八年的青春年华和事业激情投入在社科部,这段经历注定是我人生中不可磨灭的篇章。再回首,社科部的诸位同仁仍温暖地在我身旁。

  2009年博士毕业后,我转回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任教。教学之余,我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博士论文的拓展和修改之中,并与从事科技考古的同事崔剑锋副教授多次搭档考察鲜卑的起源与发展之地,考虑以新的思路与方法深化对鲜卑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古顺芳女士、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耿朔师弟等还多方联络,亲自带领,使我得以分别在呼伦贝尔、大同、南京等地踏查考古现场和观摩相关文物,体味南北方共性与差异之中鲜卑文化的进展。

  本书部分章节的部分内容曾以论文的形式单独发表,在本书最后定稿的过程中均有进一步修订和补充。然而,拓跋至北魏的考古学研究并非能够毕其功于一役。本书所得出的结论尚有待进一步检验,只能算是阶段性成果,先呈交出来,供学界评议,希冀获得诸方教益和启发。本书未能解决的问题,将作为新的学术目标继续努力。

  本书的写作,伴随了我结婚、生子、父母过世、孩子上学等一系列人生大事。为支持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研究中,妻子王彩旗和岳父、岳母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庭杂务和抚育幼子的重担,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精神和健康代价,我愿以今生好好爱他们!同时,也以此书告慰父母在天之灵。

  本书的研究于2009年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 09YJC780001)资助。在李伯谦先生的大力支持下,本书得以列入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系列。责任编辑缪丹女史专业而严谨,为本书的出版资助和编辑完善付出辛苦的努力,敬业精神令人感动。在日本访学的范佳楠同学,帮助核对了部分日文文献。还有许多师友通过各种方式惠助于我,难以一一述及。谨此一并表达诚挚的谢意!

倪润安

二○一七年二月

于北大畅春园

再版后记

  对我而言,书获再版是一次重新检视自己学术成果的良机。自初版以来,我在书中陆续发现个别笔误、错讹之处,趁此机会皆能加以纠正。还有一些文字上的修改,并非出于错误,而是希望能更清晰地表达我的观点,例如明确提出并强调“北魏制”的概念。北魏追承曹魏,以否定西晋、东晋的正统性,因而在北魏早期主要吸收了魏晋十六国时期的边疆文化,建立起自具特色的“北魏制”;后来,为了进一步夺取南朝的正统地位,在北魏中期转向复归“晋制”。这种提法揭示了拓跋从草原文化向中原文化演变所经历的二次过程。这一概念的提炼是近20年来北魏平城墓葬大量积累且不断深化认识的结果。在中国古代墓葬制度自“周制”“汉制”至“晋制”“唐制”的演变链条中,加入“北魏制”这样一个重要的环节,将有助于把握北魏乃至南北朝墓葬文化的演变规律。

  再版保持了初版的篇章结构,没有进行增补。初版在拓跋起源问题上所留出的余地,在拓跋代国考古学文化认知上的模糊性,对北魏陵寝制度的探讨付之阙如,都是不能一蹴而就获得解决的问题,需要夯实基础,层层剥茧。因而,对于这些缺憾,我正列为单独的课题继续探究。近几年来,我常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资料准备,逐步推进思考。

  第一,拓跋起源与境外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拓跋起源的一个重要文化源头来自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当时该地处于匈奴帝国的控制之下。要开展深入的研究,就需要系统了解蒙古国、俄罗斯境内的匈奴以及相关的考古学文化,建立较为完备的知识背景体系。为此,2018年6月和2019年8月,我与同事或学生两次赴蒙古国考察古代民族遗存,赫列克苏尔、鹿石、石板墓,以及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蒙古的遗存皆备加关注。从土拉河到鄂尔浑河、色楞格河,从哈努伊河到塔米尔河,从肯特山到杭爱山,从戈壁到森林、草原,亲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应着古代草原民族的习俗与观念。2019年9月,借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我还去了趟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色楞格河从蒙古国出境后,北流经过此地,即将注入浩瀚似海的贝加尔湖。该城市的西南郊有一处匈奴城址,即伊沃尔加古城,城内房址密布,实用功能非常强。这一特点明显不同于蒙古国的匈奴城址。这里的匈奴人或被俘掠来的汉人从事着半游牧和定居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应当是匈奴帝国后方的保障基地。从乌兰乌德向东,经外贝加尔地区,便可到达拓跋起源的呼伦贝尔地区。这其间的历史迷雾尚等待着我们去拨开。

  第二,关东地区十六国墓葬文化的辨识。力微联盟至拓跋代国的年代是魏晋十六国时期,但代国并未被列入十六国。十六国时期墓葬考古的发现与研究,长期以来是汉唐考古的薄弱环节,模糊区域很多。开展研究较早、较多的是东北地区的三燕文化墓葬和西北地区的五凉文化墓葬。近年来,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集中发现,关键信息层出不穷,甚至在西安南郊焦村发掘了前、中、后三室的帝王级大墓,预示着将有重大突破。远在南方巴蜀的成汉,文化特征也已有迹可循,墓葬出土的大耳大眼陶俑,形象特征格外突出。唯独让人感到困惑的是关东地区的十六国墓葬几近空白。个别墓葬因与辽西的三燕墓葬相似,而被认定为十六国墓葬。但这样特征的墓葬并没有在关东地区被广泛发现,关东地区十六国墓葬的主流形制应另有归属。而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又与后燕争战,都与来自关东十六国,特别是前燕、后燕的影响有关。那么,前燕、后燕曾长期占据的华北大平原,为何至今没有大范围地发现他们在辽西所推行的那种墓葬文化呢?是墓葬仍没有被发现,还是说他们进入华北后,全面地汉化,接受了西晋墓葬乃至汉墓的文化特征?因此,关东地区十六国墓葬文化的辨识工作任重道远。这方面一旦能够取得明显进展,将对解读北魏初期平城墓葬文化的建构过程、把握代国文化向北魏文化的转变大有裨益。

  第三,北魏金陵的探索。北魏金陵是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的皇陵,和蒙元帝陵一样,都是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上的重大缺环。据史书记载,北魏金陵有“云中金陵”“盛乐金陵”和“金陵”三种叫法。有研究者认为这三种叫法代表金陵有三处。但从考古学上,尚无一处金陵能够落实。金陵的研究尚需从有到无,即从已知的北魏皇陵去追寻未知的皇陵。而迁洛之前的已知皇陵只有大同方山上的冯太后永固陵和孝文帝虚宫万年堂。以往的研究者常常潜意识里将永固陵排除在金陵之外,实际上永固陵应该是金陵最后阶段的皇陵,是追寻此前皇陵的可靠基点和坐标。永固陵本身长期以来遭到多次的盗掘和破坏,墓室内出土遗物很少。陵园内的重要建筑,也只发掘了思远佛寺。陵园的整体布局、功能分区、道路系统并不清楚。2018年至2019年,我们多次调查永固陵,仔细琢磨它所能反映的金陵建设的规律性。北魏金陵具体位置虽不明,但大致分布在晋蒙交界处。在做好永固陵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持续的实地勘察追寻金陵,是我们的目标。

  围绕着上述问题所展开的考察活动,得到数位学者的热心帮助,在此要一一表达谢意。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宋国栋研究员长期带队与蒙方合作在蒙古国发掘古代民族遗存,熟悉相关情况,为我们在蒙古国每次长达十余天的考察行程提供了全力支持;蒙古国考古学者昂哈巴雅尔中文很好,为我们全程担当向导。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刘呆运研究员带领我集中参观了省院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发掘的多处十六国墓葬,计划以此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整理数本发掘报告,并进行系统的研究。此议若成,受益者诚多矣。山西大同大学北魏历史文化研究所许孝堂研究员致力于大同地方史的研究,对北魏史尤为热衷。我们与他合作,共同寻找北魏金陵。他想象力丰富,反复研读文献,从中发现他人忽略的线索;而且实干肯干,不辞辛苦,屡次三番到实地去做访谈和踏查,为探寻金陵提出了不少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路。

  回顾本书,虽有一得之见,但终非畅销书籍,能够再版,得益于上海古籍出版社对学术的尊重。责任编辑缪丹女史再次对全书字斟句酌,严格把关,并精心考虑版式设计的问题,使得本书以全新的装帧和更完善的文字与读者再次见面,我心里自然是十分的欢喜。再版在版式上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增加了彩色插页。要选择的图片不能多,需精炼而具代表性,让图片自身显示出起承转合的逻辑性。如此,轻翻数页,已然“一日看尽长安花”,纵览千年沧桑事了。

倪润安

2019年11月畅春园再记

目录

序(i)

绪论(1)

 第一节拓跋—北魏史的多学科研究路径(1)

 第二节拓跋至北魏墓葬文化研究的问题与思路(7)

第一章拓跋起源的直接线索与呼伦贝尔地区汉晋遗存(10)

 第一节拓跋起源的文献记载与研究现状(10)

 第二节呼伦贝尔地区汉晋时期墓葬的分组与演变关系(20)

 第三节嘎仙洞遗址的文化属性(39)

 第四节拓跋起源研究的趋势(41)

第二章拓跋南迁匈奴故地的相关墓葬及其属性(43)

 第一节拓跋南迁研究的现状与问题(43)

 第二节与南迁相关的墓葬概况(50)

 第三节南迁相关墓葬随葬器物群的划分(66)

 第四节各随葬器物群的文化属性(97)

 第五节拓跋南迁相关墓葬的族群属性(109)

 第六节拓跋南迁匈奴故地的始末过程(115)

第三章北魏早期墓葬文化的旧俗新风(121)

 第一节北魏创建前后的历史阶段与研究切入点(121)

 第二节北魏早期墓葬的发现与认知(124)

 第三节北魏早期墓葬文化因素的来源(138)

 第四节北魏早期墓葬文化因素的消长形势(169)

第四章复归晋制的北魏中期墓葬文化(173)

 第一节北魏中期墓葬文化研究的现状(173)

 第二节宋绍祖墓与北魏中期平城地区墓葬文化(177)

 第三节平城地区前、后双室墓的政治意蕴(193)

 第四节北魏中期平城地区墓葬文化的辐射(197)

 第五节北魏中期平城墓葬文化转型的目标(221)

第五章北魏晚期墓葬文化格局的形成与重构(223)

 第一节北魏晚期墓葬的考古发现与区域分布(223)

 第二节洛阳地区墓葬文化的复兴(228)

 第三节北魏晚期墓葬文化的对立格局(245)

 第四节东魏北齐对北魏晚期残局的重构(264)

第六章南北朝墓葬文化的正统争夺(278)

 第一节南北朝正统争夺的形势(278)

 第二节南朝墓葬的文化格局与正统争夺的应对策略(282)

 第三节北朝压制南朝墓葬文化的举措(291)

 第四节南北朝墓葬文化正统争夺的结局(298)

结论拓跋至北魏墓葬文化的演进道路(300)

 第一节拓跋至北魏墓葬文化演进的历史阶段(300)

 第二节光宅中原:“中原道路”的选择及其历史意义(310)

参考文献(317)

后记

再版后记

(本文电子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提供)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