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白云庄和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墓

摘要: Ⅲ-250.白云庄和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墓.明至民国.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奉化市.古建筑..第六批浙东学派史迹(白云庄及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墓)于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白云庄白云庄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道白云公园内,始建于明代。它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人称白云先生,卒 ...
Ⅲ-250.白云庄和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墓.明至民国.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奉化市.古建筑..第六批

 浙东学派史迹(白云庄及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墓)于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白云庄

 

 

 

    白云庄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道白云公园内,始建于明代。它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人称白云先生,卒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 
     清康熙七年(1668),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应万泰等邀请,先在万泰的广济街宅,后迁至延庆寺,康熙九年(1670),迁至白云庄授徒讲学,开“证人书院”。清乾隆年间,黄宗羲的私淑弟子全祖望,为了区别于黄宗羲在绍兴的“证人书院”,特冠以“甬上”两字,称“甬上证人书院”。
     清朝末年,书院废圮。1934年甬人杨菊庭(贻诚)等访得书院和故居旧址,集资恢复。现白云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由万氏故居、万氏墓园及黄过草堂等组成。
     白云庄不仅是黄宗羲的讲学处、浙东学派的发祥地,而且是浙东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万斯同、万斯大等人的故居,在学术界中有着极为深广的影响。

    2.黄宗羲墓

黄宗羲墓
黄宗羲墓

黄尊素墓
黄尊素墓 

     黄宗羲墓位于余姚化安山剡湖岙龙山东南麓。  
     康熙二十七年,黄宗羲(梨洲)79岁时,在化安山下的龙山东南麓自觅墓地,营筑生圹,墓穴与龙山山脉连成一体,并作《梨洲末命》,《葬制或问》篇告诫儿孙。梨洲先生长逝后,儿孙遵照遗嘱办理葬事,并由清初著名史学家全祖望撰写神道碑文,萧山毛奇龄撰墓志铭。原墓在“文革”期间被毁。1981年,文物部门在原址根据原貌修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又遵照梨洲先生遗愿,在墓左侧开辟梅园,植梅二百多株;在墓拜坛下开掘荷花池三个,种上荷花;墓道上建石亭一座。墓地四周丛山巍巍,绿荫蔽日,给人一种肃穆幽静之感。墓南山坡有其父黄尊素墓,两墓遥遥相对,象征着黄氏父子两代浩然正气、抗争不屈的一生。 
     墓地旁的龙虎草堂位于化安山的龙山虎山的谷地间,原系丙舍,建于明崇祯年间,是黄宗羲父黄尊素从隐鹤桥迁于化安山下葬前停放灵柩之所。抗清斗争失败后的清顺治三年(1646),黄宗羲潜居于此,在这朴素简陋的草堂里,他面对抗清无望的现实,潜心著述。虽然身居深山,处境窘迫,但他仍在草堂发奋撰写千古名篇《明夷待访录》、《易学象数论》,编辑了卷帙浩繁的《明文海》。他的学生、友人中有不少人曾来此造访、问学,这里一度成为浙东学子的向往之地。但不幸的是,龙虎草堂于清康熙元年(1662)遭火灾毁圮。1995年拨款在原址重建“龙虎草堂”,布置了《黄梨洲先生史迹陈列》。 

    3.万斯同墓   


万斯同墓

    万斯同墓,位于奉化市莼湖镇乌阳观山南麓,2005年3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国保单位;包括白云庄及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墓等。
    万斯同(1638——1702年),字季野,号石园,浙江鄞县人,是黄宗羲的学生,博通诸史,著作很多,为人重气节,轻名利,康熙十七年,被荐博学鸿儒科,力辞不就。次年受邀到北京,不署衔,不受俸,以布衣身份参加史局《明史》修撰工作。先后十九年,手订《明史稿》五百卷,创修史之特例,启浙东之史派,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
    他的墓曾长期湮没无闻,清末才被当地人发现,于1937年大修,并在莼湖建“乡贤祠”一所。墓朝南偏西,直径7米,从墓后壁到拜坛前沿深17.7米,拜坛呈方形。墓前有清大学士王顼龄题“鄞儒理学季野万先生暨配庄氏傅氏墓”的墓碣,两边有翰林裘琏题“班马三椽笔,乾坤一布衣”的对联。拜坛上有祭桌一、石凳二,墓前100余米处有牌坊一座,上有“万季野先生墓道”六字暨时人题的对联,墓道口有华表一,上书“万乡贤墓”四字。墓三面皆山,前离象山港不远,风景优美,“文革”中该墓遭破坏,现墓与拜坛已修复。 
    乡贤祠在莼湖街,分前后两进,前进为大门及厢房,后进三间,正厅中间设先生像及神主,左右两边挂有先生手迹数幅,后为莼湖小学大礼堂,1997年,小学扩建校舍时拆除。


    4.全祖望墓 


全祖望墓 

 
全祖望墓全景

     全祖望墓位于海曙区南郊王家桥苗圃南端。全祖望(1706-1755)浙江鄞县人,是浙东史学派的重要人物,乾隆元年(1736)会试中进士,入为翰林院庶吉士,因不愿充任低等的知县,次年归家乡,此后且不复出仕。他学问渊博,尤好搜集古典文献及金石旧拓。家居后,成《固学纪闻》三,修《南雷黄氏宋元学案》,七校《水经注》,继选《甬上耆旧诗》,撰有《经史问答》,《汉书地理志稽疑》等著作,为我国文化宝库增添了许多珍贵的遗产。 
     该墓地原为全氏墓地,是祖关山墓葬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墓坐东偏北,朝西偏南,坐落于一片绿草丛中。墓平面呈长方形,四周用条形石块堆砌,墓碑系原物,上书“谢山全太史墓”,祭台两侧竖有两方“全祖望先生传”的碑刻和两根方形石柱,柱上刻有两只形态可掬的狮子,此为镇墓兽。 
     墓的东北方向不远处是全祖望六世祖全少微墓,墓的规制基本与全祖望墓差不多,呈长方形,面阔进浅。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