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五门堰

摘要: 五门堰遗址位于城固县许家庙镇东南一里 处,南距县城15公里,其西侧有龙门寺古庙一 所,现为五门堰水利管理站住所。五门堰是我国 古代重要水利设施之一,是截湑水河流而成。传 说始建于西汉初年,系萧何、曹参所创,又传初 建于新汉王莽时期。三国时,诸葛亮屯兵汉中, 劝农讲武,实行耕战政策,兴修水利,引水灌田, 对五门堰“踵迹增筑”。以后各朝代都相继维修、 扩 ...

五门堰遗址位于城固县许家庙镇东南一里 处,南距县城15公里,其西侧有龙门寺古庙一 所,现为五门堰水利管理站住所。五门堰是我国 古代重要水利设施之一,是截湑水河流而成。传 说始建于西汉初年,系萧何、曹参所创,又传初 建于新汉王莽时期。三国时,诸葛亮屯兵汉中, 劝农讲武,实行耕战政策,兴修水利,引水灌田, 对五门堰“踵迹增筑”。以后各朝代都相继维修、 扩建,发展到今天拦水河坝为钢筋铁丝编笆、内 装河卵石固定为坝,堰头河堤为石条砌成的坚固 工程。此堰向称城固人民的养命之源,至今仍发 挥着重要作用。


五门堰遗址


五门堰初为土堰,易于崩溃。元至正八年 (1348年)城固县令蒲庸废土渠而用石条砌成。 渠头五门,东二西三,可以启闭,故名五门堰。
蒲庸在这次大修中,不仅修固了堰头,而且 对堰南流十里的斗山北麓抱石嘴进行凿挖,开石 渠替代了昔日刳木为槽的办法。明孝宗弘治五年 (1492年),汉中府推官兼摄城固县,郝晟,又采 用“火烧水激”之法,进一步开凿石嘴为峡,深 二丈,广倍之,使五门堰水畅流无阻。明神宗万 历三年(1575年)县令乔起凤,二十六年(1598 年)县令高登明,又相继主持扩建,使五门堰水 利工程大致成今天的规模。
五门堰南流十里至石峡分为若干支渠,灌 溉着县城周围五万余亩良田,其东、北至湑水, 西至沙河,南到汉江,为城固水利之首。
五门堰造福人民群众,在旧社会,人民自然 要立庙奉祀。于是,堰头西岸便有了一座两进四 合院的“龙门寺”。在五门堰头夹心台上建了一座 观音阁。现在龙门寺尚存禹稷殿、大佛殿、太白 楼等殿舍36间,文物主管部门逐年拨款进行维 修。近年,在维修中发现清理出十余通或记载五 门堰兴衰,或为统治者歌功颂德,或记述下游为 水发生械斗之事,或为用水章程的石刻,文物部 门及时对石碑进行修复整理,并建碑廊进行保护。 品味这些石刻,就能看到五门堰发展的全过程。
五门堰为全国历史悠久、保存完好、至今仍 发挥效益的为数不多的古水利建筑之一; 堰头 西侧的龙门寺,其历史、艺术、科研价值也十 分重要; 加之这里山清水秀,春天可荡舟踏青, 夏季能避暑游泳,秋末垂钓尝橘,冬至观雪励 志,渐渐成了人们休闲度假观光的好去处。
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五门 堰遗址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 布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东至城许公路,西 至大佛殿原农田,南至原堰,北至堰坝上300米。 一般保护区: 东至堰坝下500米,西至大佛殿后 50米,南至龙门寺南50米,北至堰坝上3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东河堤,西至大佛殿后200 米,至城许公路边,南至水口,北至堰坝屋后 500米。


五门堰水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