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扶风城隍庙

摘要: 扶风城隍庙:位于扶风县县城东大街,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德十三年(1518年)重修。自南而北中轴线上有戏楼、山门、木牌坊、八卦亭、献殿、正殿、寝殿、藏经楼及两侧厢房、配殿、钟鼓楼等,高低错落分布有序。庙内现存南北朝、隋、宋、金、元、明、清及民国年间碑碣、造像碑、经幢、石造像数十通。Ⅲ-489.扶风城隍庙.明至清.陕西省扶风县.古建筑. ...
扶风城隍庙:位于扶风县县城东大街,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德十三年(1518年)重修。自南而北中轴线上有戏楼、山门、木牌坊、八卦亭、献殿、正殿、寝殿、藏经楼及两侧厢房、配殿、钟鼓楼等,高低错落分布有序。庙内现存南北朝、隋、宋、金、元、明、清及民国年间碑碣、造像碑、经幢、石造像数十通。
Ⅲ-489.扶风城隍庙.明至清.陕西省扶风县.古建筑..第六批

 扶风城隍庙位于扶风县城内东大街,现为 县博物馆。东西21米,南北190米。
城隍庙主体建筑依中轴线南北依次排列, 附属建筑以中轴线对称排列,现有建筑十余座, 从大门至正殿为三级台地,布局严谨、气势宏 伟。城隍庙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三年 (1370 年)。正德十三年(1518年)至嘉靖十三年(1534 年)建钟鼓楼。二十三年(1544年)大门失火重 修,并增建二门石坊。三十年(1551年)正殿失 火重修,并增建献殿。三十六年(1557年)重修 两廊。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 修大门外石坊。 四十二年(1614年)再增修献殿。崇祯六年(1683 年) 建大门外戏楼及大门内画廊。清康熙十年 (1671年)、二十七年(1688年)、四十年(1701 年),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嘉庆十八年(1818 年),民国14年(1925年)均有重修。现二门内 木坊系顺治十一年大地震时毁掉石坊后在其旧址 上新建成的。建国以来,城关粮店长期占用城隍 庙作为粮仓,除改变了古建筑原貌外,并先后拆 除了玉皇楼、道院、琉璃五龙壁和二门房等建 筑。1958年大炼钢铁时,砸掉了大门外铁旗杆两 根,大铁钟一口,“文化大革命” 期间,又把房 上脊兽、斗拱、琉璃云龙纹装饰,门外铁狮毁掉。 自1973年以来,省文化厅先后拨款20多万元, 陆续对古建群进行了维修和油漆彩画,用砖石砌 护了东西两崖,并于1986年增建了碑廊十四间、 修筑了台阶走道,加了水泥、钢管栏杆,使破烂 残缺的古建筑基本恢复了原貌。
城隍庙古建筑群,不光规模宏大,而且布局 科学,在梁柱式木材构架的应用、建造法式和布 局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整个建筑群置于一南低 北高的夯土台地之上,南北高差有13米之多。人 们身临其境,大有步步登高之感。古建筑群的布 局对称、宽敞,主要建筑物都放在中轴线上,附 属建筑则置于左右两侧,大门、二门、迎客亭又 把全院分为三进的四合院子,使整个古建群显得 主次分明。
城隍庙现存古建筑从南到北有:戏楼三间, 硬山式前檐翘角。山门殿三间,硬山式。木牌坊 一座,四柱三楼,两侧有硬山砖墙。东西厢房各 三间,硬山式。钟、鼓楼,垂檐亭台式。迎客亭, 四角攒尖顶。东西厢房各七间,硬山式。献殿五 间,硬山式,有台明,前有月台和踏跺,正脊两 头有双龙吻,中间上有高明,斗拱结构为五斗十 升二拱三昂,昂为象鼻和龙头;大殿五间,面阔 19米,进深11米,斗拱结构为五斗八升,二拱 三昂;上层昂均为龙头,前檐后有垂莲五组。从 斗拱看多是明代作风,但也有清代修补时新添之 物。房脊和筒瓦多是黄、蓝两色琉璃制品。后殿 三间,为卷棚式。寝殿九间,硬山(一间已倒)。 这些古建筑除大殿是明代建筑,清代多有修补 外,其余都是清代所建,民国修补。城隍庙原来 面积很大,后因多方占用,蚕食,现仅有面积 6668平方米。这里现为博物馆活动场所,举办历 史文物陈列和各种展览,是全县人民文化活动的 场所之一。
1958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 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城隍庙公布为第 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保护范 围。其重点保护区为城隍庙台地周围外延15米。 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为重点保护区外延 50米。


正 殿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