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

摘要: 112.元君庙--泉护村遗址.新石器时代.陕西省华县.古遗址..第五批元君庙遗址,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墓地。位于陕西省华县柳枝镇南关桥河村周围的台地上。遗址南依秦陵少华山,北眺渭水,源自秦岭、北注渭河的沟峪河从其西侧流过,西南隔沟峪河与泉护村遗址相望。1958~1959年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陕西分队华县队发掘,全面揭露了一处基本上保存 ...
112.元君庙--泉护村遗址.新石器时代.陕西省华县.古遗址..第五批
元君庙遗址,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墓地。位于陕西省华县柳枝镇南关桥河村周围的台地上。遗址南依秦陵少华山,北眺渭水,源自秦岭、北注渭河的沟峪河从其西侧流过,西南隔沟峪河与泉护村遗址相望。
1958~1959年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陕西分队华县队发掘,全面揭露了一处基本上保存完整的半坡类型墓地,探明墓地北面存在着同时期的居住地,还发现了很少的老官台文化遗存。后由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编著了考古报告专刊《元君庙仰韶墓地》。

元君庙墓地发掘现场
墓地内共有57座墓葬。其中的45座,分属东西两个同时并存的墓区。每个墓区内的墓葬又分3期,按期的早晚,由东向西分列成3个纵行。同期的墓葬则是从北到南依次入葬的。两墓区各期墓葬中,除一部分单人墓外,28座墓葬是同时葬入的多人合葬墓。合葬墓大多数为二次葬(迁葬),单人墓则一、二次葬的都有,人骨均为仰身直肢,或被整齐地成堆放置在一起,头皆向西。除个别墓葬用卵石垒砌“椁室”,都是无葬具的土坑竖穴墓。主要随葬器物有泥质红陶绳纹小口尖底瓶,饰绳纹、弦纹或素面的夹砂红陶罐以及磨光的细泥红陶钵,这也是随葬陶器组合的基本形式。个别墓随葬黑彩宽带纹或几何形图案的钵碗、盆和罐,在少数墓葬中发现了蚌刀、陶纺轮、骨针、骨镞一类生产工具和骨笄、骨珠等装饰品。



元君庙
元君庙墓地反映了当时存在家族、氏族、部落的社会组织情况。从一次葬二次葬兼有和纯为一次葬的多人合葬墓内成员死亡年龄的分析比较,确知有些是不同辈分成员的合葬墓。在元君庙没有发现可判定为一夫一妻的合葬墓。合葬墓中成年男女人数往往不成比例,这说明家族成员的构成,没有因婚姻关系得到调整,家族是以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这里各类女性墓的随葬品一般多于各类男性墓,还存在着对少数成年女性和女孩实行厚葬的现象,说明在财产方面的母女继承制。上述情况表明,元君庙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居民处于母权制氏族社会时期。

泉护村遗址
泉护村遗址,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位于陕西省华县城东柳枝镇附近,地处华山脚下,渭河南岸。泉护村遗址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为主要内容,是该类型一处颇具代表性的遗址;同时,还提供了该类型发展去向的重要物证。泉护村庙底沟类型(即泉护村一期文化)的主要文化特征,包含绘有两种花卉图案、一种鸟形图案的彩陶盆(钵),并有重唇小口尖底瓶、葫芦小口平底瓶和砂陶罐。5种陶器特征鲜明,从早到晚发展的连续性清楚,阶段性明显,可分为3个阶段,经过了“成熟、转折、退化”的全过程。在该类型遗存中,发现有半地穴式方形房基,带斜坡或台阶、坑底有烧灶的“居穴”,两、三座一组的横穴式陶窑群等主要遗迹。


泉护村一、二期文化的典型陶器
古遗址以泉护村西城墙为中心,南北长500米,东西宽约400米。出土的大量文物有石器、骨器、陶器,其中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如石斧、石刀;骨叉、骨针;灰陶、黑陶、红陶等。其中细砂陶罐、瓶、钵、甑、豆、盂、轮等有的表面装饰着绳纹、篮纹、方格几何纹和动植物形图画象,其做工精细,构思巧妙。考古人员还在此发现了房屋、窖穴、圈栏,火塘等人类居住过的遗迹。特别是出土了成堆的粟壳,更加证实了先民们已从游猎谋生,迈向耕种谷物为主的农业文明;发掘出的布痕,由棉麻纤维组成,每平方厘米含经纬线各10根,揭示了先民正从树叶蔽体,向简单的裙服演进过程;更有那生殖崇拜的皇皇陶祖,第一次印证了人类社会从母系氏族公社制,向父系氏族公社制交替过渡的生活形态。

泉护村遗址出土弧线圆点纹彩陶盆
从泉护村遗址识别出来的泉护二期文化,提示了庙沟底文化通过半坡四期文化发展为泉护二期文化的去向。泉护村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对建立观众渭水流域考古文化序列,人事中国考古文化的格局等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泉护村出土鸮鼎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元君庙,泉护村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