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何家湾遗址

摘要: 7-0426-1-426.何家湾遗址.新石器时代.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古遗址..第七批何家湾遗址位于西乡县板桥乡何家湾村西,西 距西乡县城约5公里。北距阳平关—安康铁路2公 里,南距板桥乡2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7°47′ , 北纬33°01′ 。遗址分布在泾洋河北岸二级台地 之上,高出现河床10米左右。遗址南北长300米, 东西宽150米,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该遗址是1959年首 ...
7-0426-1-426.何家湾遗址.新石器时代.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古遗址..第七批

何家湾遗址位于西乡县板桥乡何家湾村西,西 距西乡县城约5公里。北距阳平关—安康铁路2公 里,南距板桥乡2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7°47′ , 北纬33°01′ 。遗址分布在泾洋河北岸二级台地 之上,高出现河床10米左右。遗址南北长300米, 东西宽150米,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
该遗址是1959年首次发现的,1980年~ 198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水考古队对该遗 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面积共计1475平方米。 由发掘资料获知,该遗址的文化内涵主要有老官 台文化李家村类型、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与庙底沟 类型以及龙山文化,其中以半坡类型遗存最为丰 富。


何家湾遗址


所发现的李家村类型遗存主要有生产工具 与日用陶器两类。生产工具中以石器数量居多, 骨器次之,器形主要有石斧、石铲、石锛、石杵、 石球、网坠、盘状砍砸器、石片刮削器以及骨锥、 骨镞和骨针等。日用陶器有敞口圈足碗与筒形深 腹三足罐两种器形。
所发现的半坡类型遗存主要有房址35座, 灶坑14个,窖穴(灰坑)262个,墓葬177座(其 中瓮棺葬21座);出土遗物中主要有各种生产工 具1200件,完整及可复原的日用陶器340多件, 装饰品50多件,骨雕和陶塑艺术品6件;此外,还 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骨骼等遗存。根据地层叠压关 系以及遗迹遗物(主要是陶器)的发展变化,研 究者将该遗址的半坡类型遗存区分为早中晚三 期,并认为这三期遗存是一脉相承的发展关系。
所发现的半坡类型房址大都残损严重,形 状可辨者以圆形居多,个别则为方形。这些房址 全部为地面建筑,墙体为木骨草拌泥结构。窖穴 (灰坑) 以方形居多,圆形次之,亦有少量为不 规则形。墓葬多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并有少量瓮 棺葬与成人和小孩合葬墓,绝大多数墓葬都有数 量不等的陪葬物品。
半坡类型时期的生产工具有石器、骨(角) 器与陶器等类,石器主要有石斧、石铲、石锄、 石锛、石刀、石凿、石杵、碾谷盘与石棒、砍砸 器、石球、网坠等; 骨(角)器主要有骨铲、骨 锥、骨匕、骨针、骨镞、骨鱼钩等; 陶器则有陶 锉与纺轮等。当时的日用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 泥质红陶次之。器形有钵、碗、盆、盘、杯、簋 形器、尖底瓶、罐、瓮、缸以及器座等,其中钵、 碗、盆类器物上大都施有彩绘。当时的装饰品主 要有绿松石坠、石环、骨管等。
所发现的半坡类型时期的原始艺术品有骨 雕与陶塑两种,骨雕作品有圆雕人头像与线刻人 面纹骨管等,后者系在圆形骨管外壁用细线刻画 出三个人面,人面则表现出喜、怒、哀三种不同 表情,形象古朴而生动。陶塑作品有人面形器耳 与兽首形器口等。塑工颇为率真。
此外,在该遗址中还发现了少量仰韶文化 庙底沟类型与龙山文化遗存。
该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对于进一步研究 汉江上游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序列,以及半坡类 型的分期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何家湾遗址于1985年4月25日被西乡县人 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9月24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 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了保护范 围。其保护范围为: 遗址东西600米,南北500 米。东至村小学以东600米,西至村小学,南至 泾洋河北岸第一台地边沿,北至山脚下。建设控 制地带为保护范围的东西外延100米,南北外延 10米。


何家湾遗址出土半坡类型陶器


1、2.钵 3.盆4.碗5.细颈壶6.罐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