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紫荆遗址

摘要: 7-0431-1-431.紫荆遗址.新石器时代至西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古遗址..第七批紫荆遗址 : 紫荆遗址位于商州东南约7公里紫荆村附近 丹江南岸的第二台地上,1953年发现,1977~ 1978年西安半坡博物馆为了解丹江流域的原始 文化面貌,与区图书馆组成联合考古队,首次对 紫荆遗址进行发掘。1982年西北大学历史系考 古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田野考古实习再次进行发 掘。两 ...
7-0431-1-431.紫荆遗址.新石器时代至西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古遗址..第七批

 紫荆遗址 : 紫荆遗址位于商州东南约7公里紫荆村附近 丹江南岸的第二台地上,1953年发现,1977~ 1978年西安半坡博物馆为了解丹江流域的原始 文化面貌,与区图书馆组成联合考古队,首次对 紫荆遗址进行发掘。1982年西北大学历史系考 古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田野考古实习再次进行发 掘。两次发掘的布方位置都集中在整个遗址的北 部,即临河岸处,揭露面积1835平方米,发现 房址2座、灰坑220个、陶窑6座、墓葬54座, 出土各类遗物2146件。
紫荆遗址地势平坦,但因历年来平整、深翻 土地,修渠灌溉,对遗址上层或某些地段有所扰 乱或破坏,从发掘情况来看也证实了此点。从多 数探方的发掘情况来看,这里的文化层堆积,由 下往上即生土以上的第六层为老官台文化,第五 层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第四层为仰韶文化西王 村类型,第三层有所扰乱,是庙底沟二期文化、 屈家岭文化及客省庄二期文化综合层,第二层为 西周文化层,再上是近代扰土和耕土。现将这七 种遗存略加介绍。
1.老官台文化遗存

老官台文化遗存在整个遗址内均居最下层, 堆积较多,发现遗迹遗物不甚丰富。遗迹,仅发 现灰坑9个,形状可分为圆形袋状和不规则形两 种,其特点是小而浅,口径多在0.70~1.00米、 底径0.68~1.40米、深0.30~0.90米之间。容量 较小,内填灰土及少量生活用具的陶器残片。遗 物,仅发现陶器一种,经复原完整的30多件,陶 器的质料,以夹砂红陶和红褐陶占绝大多数。夹 砂灰陶极少,在夹砂红陶中外红内黑者占有一定 比例。制法均为手制,多采用泥条盘筑法。器形 有圜底钵、三足钵、三足罐、平底罐、小口鼓腹 罐及圈足碗等。纹饰除素面外,有绳纹、锯齿纹 及彩绘等,以前者最多,后者很少。彩绘纹样仅 见赭红色或紫色宽带一种,多施于圜底钵和三足 钵的口沿。未发现石器和骨器。
2.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从地层上看,多直接叠压在老官台文化层 之上,发现遗迹有灰坑、陶窑、墓葬及壕沟等。 灰坑30多个,形状分圆形袋状、长方形、圆桶 形及锅底形四种,多数口部遭破坏,口径、底径 及深度一般不大,但比老官台文化的灰坑大一 些。烧制陶器的窑址2座,其中1座破坏严重,另 1座仅存火膛和火道,形状为横穴窑,火膛为方 坑形,口向东,内侧长0.70米、宽0.65米、高 0.60米,上部呈穹隆状,后部有两条主火道相连, 火膛和火道均已烧成青灰色硬面。墓葬24座,其 中小儿瓮棺葬8座,余为成人墓。成人墓均为长 方形竖穴土坑墓,多数为单人一次葬,二人一次 合葬的2座,三人二次合葬的1座。葬式多为仰 身直肢,头向西北,无葬具,多数无随葬品,有 随葬品的仅1座,仅随葬石斧和红陶钵各1件,另 1座在人骨架上放有9块石头,不知何意。8座瓮 棺葬均幼儿,直立放置,葬具有瓮与钵相扣、瓮 与碗相扣及罐与钵相扣三种。有的于钵底打有小 孔。壕沟1条,西南—东北走向,发掘长度约20 米,断面呈梯形,口宽1.24米、底宽0.30米、深 0.90米,不具围沟性质。遗物有石器、骨器和陶 器。石器有石斧、石锛、石刀、石凿、石镞、刮 削器、砍砸器、磨石、石球、石网坠等。其中除 刮削器、砍砸器为打制外,余均为磨制,有穿孔 的极少,制作技术比较原始。骨器有骨锥、骨铲、 骨镞、骨针、骨笄等。角器有角锥、角凿。陶器 修复完整的有30多种,陶质以泥质红陶和夹砂 红陶为主,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次之。制法多为 手制。器形,有钵、碗、罐、尖底瓶、瓮、壶及 器座等。纹饰除素面外,有绳纹、弦纹及附加堆 纹等。陶制工具有陶锉、陶刮削器、陶纺轮、陶 环等。
3.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

位于多数探方的第四层,直接叠压在半坡 类型之上,但它们不是连续发展的关系,它们之 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文化缺环。遗迹发现有灰坑、 陶窑及墓葬。灰坑30多个,形状有圆形袋状、椭 圆形、直筒形及不规则形四种。一般是大而深, 容量大,如82T7H22,圆形袋状,口径2.40米、 底径3.20米、深3.87米,底部平坦,坑壁用掺 有料礓石粉的泥涂抹,光滑坚硬。陶窑1座,破 坏严重。墓葬15座,其中小孩瓮棺葬1座,其余 均为成人墓。成人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单人 一次葬,葬式为仰身直肢,有个别的屈肢,头向 东南的多,头向东北、西南的属个别现象。这批 墓均无葬具,无随葬品。M19有两副骨架,一为 成年女性,一为六七岁小孩,可能是母子合葬。 文化遗物500多件,有石器、骨角器、陶器等。 石器有石铲、石斧、石锛、石凿、石刀、石镞、 刮削器、敲砸器等。其中除少数器类为打制外, 多数为磨制。器形规整的,通体磨光的,有穿孔 的数量较前增多。骨角器有骨锥、骨针、骨笄、 骨镞、骨匕、角锥等。陶器陶质以夹砂红陶和泥 质红陶为主,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次之,有少量 的黑陶。制法仍以手制为主,部分陶器上部有轮 旋痕迹。器形有敛口钵、宽平沿盆、喇叭口尖底 瓶、附加堆纹罐、瓮、碗、壶、杯等。纹饰除素 面外有绳纹、篮纹、弦纹、划纹及附加堆纹等, 还有少量的彩绘陶片,纹样简单。


紫荆遗址出土陶器(一)


4.庙底沟二期文化

1977年至1978年发掘发现的庙底沟二期文 化,多位于部分探方的第三层,因此层被人为扰 乱和破坏严重,致使不同文化遗存从地层上难以 划分,原报告将它们统归入第四期,有学者指出 不妥,现将已发表的典型单位作为分期标准,区 别出庙底沟二期文化、屈家岭文化及客省庄二期 文化,分别介绍。
1977~1978年发现并发表的遗迹单位有 H124、T2第二层,1982年发掘的第二层前段(2b 层)及其房址、灰坑、墓葬等,均为庙底沟二期 文化。房址仅1座,编号F1,为圆形半地穴式, 直壁,直径2.50米、深1.10米,底部平整,西 部保留有白灰硬面,中部有灶面一个,圆形,直 径0.30米。柱洞5个,其中坑底靠边缘处3个, 坑口2个。整个房址保存较好。灰坑若干,多为 圆形袋状,大而深,有的坑壁上留有工具痕迹, 个别坑中有狗骨架和人骨架。内填灰土及大量的 陶器残片及兽骨等。墓葬14座,其中6座为儿童 单人葬,8座为成人葬,M12为一对成年男女与 一小孩的三人合葬。这批墓葬均为仰身直肢葬, 头向西北,无葬具,无随葬品。文化遗物有石器、 骨器和陶器。石器有石斧、石刀、石矛、石网坠 等。骨器有骨锥、骨凿、骨铲、骨镞、骨笄等。 陶器陶质以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为主,也有少量 的褐陶和黑陶。制法轮制和手制兼用。器形有直 腹鼎、钵形鼎、大口罐、鼓腹罐、尖底瓶、碗、 杯等。纹饰以绳纹、篮纹为主,方格纹、弦纹、 附加堆纹较少。
5.屈家岭文化

1977~1978年发掘的被混合在部分探方的 第三层中,如T26、AT8的第三层,T13的第四 层,以及H124的部分陶器等,1982年发掘的东 部探方第三层等都属于屈家岭文化的典型单位。 在这些地层中发现的主要遗迹有房址1座和灰坑 若干。房址编号为F2,为圆形半地穴式,口部直 径2.25米、底部直径2.74米,壁高1.08米。房 内东北有一长方形灶坑,长40厘米、宽30厘米、 深10厘米,居住面平整、光滑。灰坑数字不详。 文化遗物主要是陶器,仅有少量的石器和骨器。 陶器的质料有泥质陶和夹砂陶,陶色有红色、红 褐色、黄褐色及灰褐色等。制法,手制和轮制兼 用。器形有圈足杯、平底杯、圈足碗、盆、罐、 圜底缸及彩陶纺轮等。纹饰多为弦纹、划纹。
6.客省庄二期文化

1977~1978年发掘的AT7第三层、H18、 H133及H177,1982年发掘的2a层等都是客省 庄二期的典型单位。灰坑的形状有圆形袋状、锅 底状及筒状三种。陶窑1座,窑室破坏无存,窑 箅和火膛尚好。窑箅略呈圆形,直径约72厘米, 有5个火眼,火眼为圆形,直径10~13厘米、深 约32厘米,往下直通火膛,火膛直径68厘米、 高30厘米,火门呈拱形,宽40厘米、高20厘米。 文化遗物有石器、骨器和陶器。石器有石斧、石 锛、石铲、石刀及石祖。骨器有骨锥和骨镞。陶 器有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也有少量的褐陶和黑 陶。器形有单把鬲、斝、单耳罐、双耳罐、鼓腹 罐、豆、盘、碗等。纹饰以绳纹、篮纹较多,附 加堆纹、弦纹较少。


紫荆遗址出土陶器(二)


7.西周文化

遗迹遗物很少,从略。
上述紫荆遗址的老官台文化遗存,与渭南 北刘下层、临潼白家、华县元君庙下层的文化遗 存相同,紫荆遗址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与西安 半坡早期、临潼姜寨一期、宝鸡北首岭中期、蓝 田洩湖一期的文化特征相同; 紫荆遗址仰韶文 化西王村类型,与西安半坡晚期、临潼姜寨四 期、芮城西王村中期及扶风案板二期的文化特征 相同; 紫荆遗址的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与陕县 庙底沟二期、华县泉护村三期、扶风案板三期的 文化特征相同; 紫荆遗址的屈家岭文化遗存,与 郧县大寺、青龙泉、淅川下王岗等遗址的同类遗 存的特征相似; 紫荆遗址的客省庄二期文化遗 存,与长安客省庄二期、临潼康家、姜寨五期等 遗址的文化特征相同; 紫荆遗址的西周文化遗 存,与长安沣西、扶风、岐山周塬的西周文化特 征相同。总之,紫荆遗址从早到晚的各期(类) 文化遗存的特征,均与关中相同,表明商洛地区 丹江流域的古文化遗存的面貌与关中有极为密切 的关系,它们同属于一个文化区域。惟独这里的 屈家岭文化遗存,应视为丹江下游一支文化势力 北上至此的反映,它与庙底沟二期文化掺在一 起,甚至两种不同文化的陶器同出在一个典型单 位H124中,正是这种特殊关系的见证。
紫荆遗址目前保护完好,1992年4月20日, 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同时公布了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 一般保护区及建设控制地带均为遗址面积10万 平方米内。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