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潼关故城

摘要: 7-0453-1-453.潼关故城.唐至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古遗址..第七批潼关古城,从始建至唐代,两经迁徙,三地设防,城池多变,设施不一。东汉建立初期,废秦在河南灵宝县创建的函谷关。武帝和献帝先后迁关于河南新安及弘农衡山岭。献帝又于建安年间,迁关于潼关上南门外,即今港口镇杨家庄、城北村一带。潼关之名,始自于此。其建筑情况,志书缺少记载。从其 ...
7-0453-1-453.潼关故城.唐至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古遗址..第七批

潼关古城,从始建至唐代,两经迁徙,三地设防,城池多变,设施不一。东汉建立初期,废秦在河南灵宝县创建的函谷关。武帝和献帝先后迁关于河南新安及弘农衡山岭。
献帝又于建安年间,迁关于潼关上南门外,即今港口镇杨家庄、城北村一带。潼关之名,始自于此。其建筑情况,志书缺少记载。从其遗迹看,东起远望沟西沿,向西穿城北村至禁沟东岸。东西两面临沟,地势平坦而广阔。南北朝时,北周愍帝宇文觉打败东魏大将窦泰的战斗发生在这里。愍帝取胜后,改潼关为“潼谷关”。

发展历史
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东汉的潼关,迁于南北连城关间的坑兽槛谷(今港口镇禁沟口附近)。隋亡后,唐朝仍在此设防约八十年。 唐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再资助迁关,移近黄河(即今港口镇的旧城址),建有关楼,城外开挖堑沟。

明代,潼关为军事治所,设潼关卫,城池空前扩大。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对前朝关城向南、向西作了大规模的扩建。东、西、北三面由板筑而成,城高 约16米,南与东南一隅,是顺山势之高下,削成垛口,高达30多米,城池周长11.2公里。这就把麒麟山、凤凰山、象山、印台山、笔架山等囊括于城中。建有六处城门:东门名“金陡”;西门名“怀远”;南有上南门、下南门;北有大北门和小北门。东、西门和大北门建有高大城楼。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及宣德年间(公元1512年)给水关建了楼。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又修建了两个重门。万九年(公元1601年)又作了大规模的重修,给这些建筑物命了名:东门楼叫“迎恩”,东瓮城叫“占紫处”,东郭门楼叫“天险”;西门楼仍沿用“怀远”,西瓮城楼叫“大观亭”,西郭门叫“地维”;上南门叫“凌云”,下南门叫“迎熏”;大北门叫“吸洪”,小北门叫“俯晋”,北水关楼叫“镇河”。取名古雅,寓意深长。

明代潼关城
清朝二百多年,仍在明代潼关城地设防,城池规模一依明朝,但进行了多次复修,并有所新建。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约下临黄河的北面土城墙约2400多米砌了砖,并兴建了南、北水关楼,复修了各大建筑物。依然有六个城门。东、西门的楼名仍沿其旧。东门有正楼五间,箭楼三间,西门有正楼、箭楼各七间。大北门改名“镇河”,小北门改名“拱级”,下南门改名“凤”,上南门改名“麟游”。南水关有闸楼七间,北水关有闸楼九间,规模宏大,映照山川,潼水穿而而过,中经横跨东西的石桥,宛如长虹,复波往来,引人入胜。后来又给东、西两面的土城墙俱砌了砖, 更加完美,雄伟可观。

明清潼关城池
明清的潼关城池,除城墙上的宏大建筑而外,在关城内外,山上山下,还建有30多外庵堂寺为庙以及木石牌坊,这些古建筑物,雕梁画栋,飞檐叠嶂,,古色古香,构筑精美。到了清代,潼关城内的街道主要有育贤街、帅府街、四牌坊街、牌楼南街、牌楼北街、府部街、县门通街、下南门街和西关大街等,纵横排列,50多条巷道,起伏密布。在这座不大的城池内,有如此这多的街、巷和古代建筑,其繁华程度是可以想见的。

潼关城遗址 : 潼关城遗址,唐至清代。位于陕、晋、豫三 省交界处的潼关县港口镇,北临渭河、黄河交汇 之地,南依凤凰山,地势十分险要。潼关,是我 国古代历史上关中地区通往中原的著名关隘之 一,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潼关作为关隘 而筑有关城,最早起始于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 是关中军阀割据势力与中原军阀对峙的重要军事 要塞。只不过东汉潼关城位于今远望沟与潼河之 间的山塬上杨家庄一带。隋代因袭了东汉关城, 并有扩建。唐王朝建立后,于天授二年(691年) 把潼关城从塬上迁建到塬下,即今潼关县港口镇 的潼关城遗址。唐代以后,宋、金、元、明、清 各代均在此设防,并屡有修缮扩建。现存潼关城 墙是明代洪武年间在宋城的基础上扩建的,明潼 关城墙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周长十一里七十二 步,高三丈,城墙建有城门六座,东曰金陵门, 西曰怀远门,南曰上南门、下南门,北曰大北门、 小北门。在南、北城墙上还建有南、北二水关, 以防御潼河。至清代,乾隆年间使用砖包砌原夯 土城墙,东、西二门分别增建城楼和箭楼,南、 北四门外各修建城台一座,还修建了马道及供守 城士卒居住的七十二所更铺房等设施。清代潼关 城至民国时期仍保存完好。抗日战争时期,曾遭 到日军炮击和轰炸,关城破坏严重。1959年因修 建三门峡水库,潼关县城搬迁,城门建筑及部分 城垣被拆除。20世纪90年代,因建设310国道 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又穿越潼关城而过,拆毁 了部分东、西城墙和东门瓮城。同时,由公路建 设部门出资修建了护坡,保护了残存的东门瓮城 北侧两段城墙,并修建了潼关古城东门遗址博物 馆,负责潼关古城遗址的保护管理。
现存潼关城址平面略呈不规则长方形,东、 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关城北 墙较直,其余三面墙垣略呈弧形。今北墙已不 存; 东、西城墙北段保存较好,墙体为夯筑,但 外句砌的砖壁已拆剥殆尽,现残高3~6米,基 宽约7米,夯层厚约12~15厘米。东墙南段和南 城墙依山势而建,堑山成障,外部最高达30余 米,保存稍好。西门瓮城仅存夯土基座,南北65 米,东西48米。南门仅存砖砌门洞,高约5.5米, 宽2.8米,进深12米。南水关建于穿越关城的潼 河之上,三孔半圆拱,券洞高6米,进深12米。 砖石结构。拱墩以条石砌筑,设分水关。潼河两 侧建有石砌护坡。
199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 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划定并公布了保护范 围,具体是:重点保护范围为东西城门,城墙周 围3米内;一般保护范围为重点保护范围外延20 米内; 建设控制地带与一般保护范围相同。


关字瓦当



与天无极瓦当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